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八十五章 分兵

晋末长剑 第八十五章 分兵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三四月间的朝堂大清洗影响深远。

不知道多少官员公卿下狱被杀,又不知道多少人逃离洛阳。

总之,在司马越彻底撕破脸,且更换宫廷卫士之后,朝廷的权威进一步沦丧——这次不是敌人打过来,而是司马越自己把朝廷脸面扔在地上,且还狠踩了两脚。

短期来看,他或许大大出了口恶气。

从长期来看,这是在缩减大晋朝的寿命。

司马家子孙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着实让人诧异。

五月初,廷尉诸葛诠“审判”完毕后,拟定一干乱党死罪,报予司马越幕府之后,刘舆、潘滔二人力主杀之,司马越同意。

于是尽斩缪氏兄弟、王延等十余人。

但不波及家人,亦不抄没家产,且允许各家子弟收尸安葬,算是给了面子。

五月初六,刘舆骑着高头大马,在数十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了国舅王延府上。

国舅府上正在治丧,刘舆视若未见,径直走了进去。

王延的子孙多在外地,一时未及赶回,尸首还是仆役领回来的,此时放在一张敛床上,用衣衾盖着,周围悬挂着白幔。

这就是小敛仪式了。

敛者,敛藏不复见也。

小敛用衣衾遮住死者,大敛将死者放入灵柩。

敛,一般在死后三日,“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因为府中没有主人,只有妾侍荆氏以及典计荆成、家将荆弘在操办丧事。

刘舆一进正厅,眼睛就挪不动了,直勾勾地盯着荆氏,仿佛看不到其他人一般。

想要俏,一身孝。

荆氏本就丽质天成,娇弱柔媚,此时穿上一身孝衣,当真勾魂夺魄,让刘舆差点忍受不住,直接扑上去。

好在他还有理智,挥了挥手,很快便有随从搬来一些钱帛器物,放在屋内。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这些财物就被堆在敛床边,与王延的尸体比邻。

荆氏不解地看向刘舆。

刘舆潇洒地一笑,道:“美人稍安勿躁,过几日便来接你回府。”

荆氏脸一白。

荆成、荆弘二人面有怒色,但什么都没敢说。

刘舆是司徒身前的大红人,杀国舅就是他进言的,谁敢得罪?

见到荆氏一脸死灰的样子,刘舆心中痒痒,情不自禁上前几步,想要摸荆氏的小手。

荆氏后退两步,道:“国舅尚未及敛,长史便要行孟浪之事么?”

刘舆乃止。

随后笑了笑,道:“那就多等几日。”

说罢,大手一挥,前呼后拥出了门,直奔司徒府而去。

刘舆走后,荆氏无力地跌坐在地上,两眼怔怔。

“阿妹。”荆成皱了皱眉头,正想说些什么,又听到一阵脚步声。

司徒幕府从事中郎王??倒背着双手,缓缓步入灵堂。

一双绿豆眼转了一圈,很快锁定了荆氏。

就这么定定地看了会,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很显然,他的定力不如刘舆,直接就想上手。

荆弘看不下去妹妹受辱,挡了上去,怒视王??。

王??不耐烦地看了荆弘一眼,道:“你就是王延家将荆弘吧?往日里可神气得很。”

“正是我,王中郎待如何?”荆弘问道。

王??哼了一声,道:“看在你妹妹份上,便不追究冲撞之罪了。”

说完,眼睛扫了一下刘舆送过来的财物,心头火大,说道:“但有一事你须谨记,刘庆孙所求之事,一概不许答应。这些财货,着即送回。至于令妹,勿忧也。过几日我便遣人上门娉之,以后你们兄弟就跟着我,定有好处。”

说完,恋恋不舍地看了一眼荆氏,转身离开了。

他也要去司徒府。

今日有要事相商,不可缺席。

王??离开后,荆氏已是泪流满面,伏在案上哀哀哭泣了起来。

国舅在时,将她深藏府中,极少示人。但即便如此,她的名声还是传扬了出去,既精于音律,又天生丽质,美貌惊人,怎么可能不被人谈论呢?

国舅尚未及敛,尸首还躺在那里,刘舆、王??便上门相争,丑态毕露。

这世道还有妇人的活路吗?

家中没有男人,就要被任意欺凌吗?

荆成、荆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荆氏哭了一会,渐渐去了悲意。

只见她站起身,稍稍擦拭了下眼泪,哽咽道:“将国舅入殓吧。”

“阿妹,你这是……”荆成有些不解。

“把灵柩带去广成泽别院。”荆氏坚决地说道:“我虽是音伎,也不愿委身如此无耻之人。去别院!广成泽山清水秀,国舅长埋于彼,想必会很欢喜。”

“这边的宅院呢?”荆弘问道。

“不要了。”荆氏说道:“别院那边什么都不缺,但行即可。”

兄弟俩对视了一眼,叹了口气。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选择呢?只能走了。

******

司徒府内,“群贤”毕至,但却气氛凝重,半晌没一个人说话。

旱灾越来越严重了。

自春至今,雨水极少,最近两个月更是完全停了,禾苗干枯欲死,百姓愁云惨淡。

好在去年秋收后,有相当一部分田地种下了小麦,本月即可陆续收获。

在河水尚未完全断流的时候,在千金堨等陂池尚有存水的时候,朝廷乃至庄园主、坞堡帅们组织百姓挑水,夜以继日,竭力灌溉,愣是撑到了现在,力保小麦能顺利收获。

或许会有所减产,但绝大部分可收割入库,这无疑让人大大地松了口气。

二月初种下的粟就完蛋了

未苗生长关键期滴雨不下,且眼见着伊水、洛水快露底了,却不知如何维持到秋收?

想必那些没有听劝,未在去年秋收后种冬小麦的人是欲哭无泪了。

真的,这才五月初,仿佛就看到了秋天颗粒无收的悲惨情状。

日子还怎么过?

“天厌晋德”—这是一个最近仅在父子、兄弟、熟人间私下里流传,但却被很多人知晓的说法。

而且,这句话还有背景:司徒司马越欺凌君上,擅杀朝臣,倒行逆施,以至于此。

这话没人敢说,但真有不少人信,包括幕府僚佐们。

刘舆跪坐在那里,心思却还放在荆氏身上。

那脸蛋、那身段、那神气,让他心中痒得不行,恨不得现在就飞到王延府上,将美人搂在怀中,肆意爱怜。

王隽坐在不远处,悄悄观察着刘舆的神色,对军司王衍所说的话充耳不闻

什么旱灾?关我屁事!又不是没水喝,没粮食吃,至于么?

死儿個贱民而已!

大晋天下,人多着呢,要多少有多少,种地的人是怎么都不缺的。

倒是刘庆孙要和我争荆氏,这件事比较麻烦。他在司徒面前更受宠,不一定争得过他啊。

王??忧心忡忡,双眉紧锁,愁容满面。

司马越的目光从他脸上扫过,暗暗点头。

王??还是可以大用的,这般为主上担忧,忠心可嘉。

那边王衍已经说完了大旱的事情,顿了一顿。

幕僚们纷纷进言,多有夸赞王衍之语。

老壁灯心下暗爽。

旱灾日益严重,他的名声却渐渐大了起来。

很多人都知道去年朝廷行文司州诸郡,令种冬小麦,此事便是王衍一力推动的。

他甚至还发动各种关系,反复催促,真的下了大力气,卖了老脸,收获了无数埋怨。

当时做这事的原因是担心匈奴打过来,没想到歪打正着,抢在河水断流前收获了一茬粮食,真的救命了。

嘿嘿,当时埋怨老夫有多狠,现在就夸得有多狠,妙哉。

幕僚们夸完后,司马越也夸赞了几句,随后便提起了另一件大事:“罢殿中武官之后,有人回乡居住,有人南下——有人前往州郡任职,还有人投了匈奴!”

“孤已得报,刘渊迁都平阳之后,秣马厉兵,得此无君无父之辈相助,已决意南下。”

“上月,渊以王弥为帅,石勒为前锋,并渊子聪,共攻壶关。关城已陷落多日。此其一路也。”

其实,还有一些话司马越没好意思说出口。

刘渊以王弥为侍中、都督青、徐、兖、豫、荆、扬六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青州牧,与楚王刘聪合兵,进攻壶关。

刘琨遣二将救援,全军覆没,二将皆死。

司马越不是没有做出应对。

他以淮南太守王旷为帅,将五千淮南郡兵、万余淮南丁壮,将军施融、曹超各将数千豫、兖之兵,总计三万人,北上救援壶关。

施融、曹超建议不要北上并州,在河内阻河拒敌,防止敌人直扑洛阳即可。

王旷大怒,坚持进兵。于是三万人进入上党,与刘聪在长平相遇,惨败。

施融、曹超战死,王旷不知所踪,三万人被斩首一万九千余级。

刘聪趁胜连拔两城,上党太守庞淳以壶关降汉。

刘琨以都尉张倚领上党太守,据襄垣坚守。

刘聪又转兵袭晋阳,不克。但趁机招降了原本依附刘琨的一些匈奴(铁弗氏)、鲜卑(白部鲜卑)、乌桓部落,得数万口、万余骑而回。

战事至此,短期内已告一段落,或许还有一些扫尾战斗,但都无关大局了。

匈奴前后斩首两三万级,俘万余兵,得了大半个上党,又进账了一大批部落,削弱了刘琨继续摇胡人助战的潜力,可谓大胜。

王衍听司马越说完,则在想另一些事情。

王旷(王羲之之父)是他堂弟,与琅琊王睿交相莫逆。

琅琊王南渡建邺后,王氏宗族陆陆续续南迁了数百人,显然押上重注了。

司马睿又以王旷为淮南太守,替他稳住江淮之地。

司马越看在眼里,定然有了想法。

他可能已经有点忌惮司马睿了。

调王旷率南兵北上,是三月以前就做出的决定,那时司马越还没回洛阳呢。

王旷北上救援壶关是匈奴出兵后临时决定的,未必没有消耗王旷的意思在内。

对此,王衍没什么好说的。

司马越惯会这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就让邵勋北上收复邺城,试图消耗他。

结果野马冈之战,石勒六万大军土崩瓦解,没达成消耗的目的。

今年王旷北上救援壶关,长平之战惨败,三万人几近全军覆没。

司马越却得逞了。

王衍只能暗叹:仗打成这样,夫复何言?

“匈奴第二路以刘景为帅,叛臣朱诞为前锋都督,克黎阳,于延津败王车骑、汲郡守庾琛,现已退兵。”司马越继续说道:“匈奴两路皆获大胜,饱掠一番后退回,诸君议一议,此为何耶?”

众人一时有些沉默。

为何?目的不是明摆着的么?先扫清外围,再找渡口南下洛阳啊。

黄河尚未断流,匈奴大军要南下,必然只能走那几个渡口。

攻占壶关后,便可由此东出,进入汲、魏、顿丘三郡,找渡口南下,绕道陈留、荥阳,从洛阳东边迂回而至。

但到了这会,他们显然已经有更好的南下途径了——长平之战结束后,上党绝大部分地区已落入匈奴之手,他们可以很方便地南下河内,再直趋洛阳。

“司徒。”王衍不想和司马越玩什么猜谜游戏了,直接挑明了答案:“匈奴经此两胜,士气大涨,或许真的要南下洛阳了。这一次——避无可避。”

司马越闻言,心中有些不悦。

王夷甫是不是在暗讽些什么?不妨把话说明白!

但他也知道,王衍没说错,这次确实避无可避了。

清理了朝堂、禁军,洛阳现在由他说了算,大敌当前,他没法走。再一走,可能就真的回不来了,最后等待他的只有众叛亲离的结局——合着伱回来就是杀人,把人心弄乱,把军心弄垮,然后再拍拍屁股走人?

“匈奴会从何处至洛阳?”司马越按捺住心中不满,问道。

王衍低头不语。

司马越目光转来转去,最后看向刘舆,问道:“庆孙向有智计,可能为孤解惑?”

刘舆回过神来,想了想后,道:“正如司徒方才所言,匈奴有三条进兵路线。西路乃自河东南下,攻弘农,自西向东攻洛阳。”

“中路为直下河内,渡河后从北向南攻洛阳。”

“东路为自黎阳渡河,攻荥阳,自东向西至洛阳。”

“三路皆有可能,或可分兵把守,阻敌于外。”

“今曹将军屯大阳,王车骑屯白马,此为两路。只需增兵河内一路,固守即可。”

司马越微微颔首。

摸不准敌人的动向,就只能处处分兵了,仗有点被动。

“河内方向,何人为帅?”司马越又问道。

刘舆会意,立刻说道:“鲁阳县公邵勋骁勇善战,当可为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