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

晋末长剑 第一百三十九章 荥阳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嗖!”一箭飞出,正中百步外的草人。

传说中的百步穿杨么?众人看傻了。

不过他们没时间继续惊叹了,随着战鼓擂起,上万部曲私兵排着一个锋矢阵,朝着陈侯箭矢所射方向,墙列而进。

阵型有些粗疏,士兵们也不是很熟练,前进过程中错漏百出。但还好,没有造成大的混乱,顺利前进到了指定地点,对草人完成了一次进攻。

“世家部曲私兵,精于千人规模的战斗。千人以上、五千人以下,或也能勉强打一打。及至万人,或者需要排出他们不熟悉的阵型时,便错漏百出,茫然无措。记下来。”邵勋站在高台上,看着正在进行最后一次会操的诸族私兵,吩咐道。

文吏当场记录。

金正、王雀儿、满昱、唐剑等人侍立于侧,各有所思。

他们看过很多次世家私兵的操练,发现其基础技艺不算太差。有些精锐部曲,更是精通诸般武艺,敢打敢拼,勇猛无比。

这就让他们很疑惑,有如此实力,为何不敢与王弥、石勒等辈厮杀?

会操了几次后,他们渐渐明白了,就像陈侯说的,人越多战斗力越差,不知道怎么打。

世家大族聘回去的溃卒、老兵,多为下级军官、士兵,军事传承并不全面,教到一定程度就教不下去了。

士族自己家里可能也有兵书战策——如果这个家族以儒学、玄学起家,且没有出过大将,就不一定有了——但他们未必会时常操练大规模战阵。

一个是消耗大,一個是没必要。

久而久之,就这个样子了。

与豫州士族相比,江南世家、豪强真是一个异数。

这或许与东吴曾经的政治现状有关,这个国家比曹魏更借重世家大族的力量,导致其政治生态较为独特,到了最后,军队主体甚至都变成了士族、豪强武装。

“操练完毕,人赐绢一匹。”见到上万部曲武装开始收兵集结后,邵勋下令道。

没有丝毫意外,欢呼声十分热烈。

不一会儿,数十部曲家兵首领在得到主家许可后,带人过来领赏。

“谢陈侯赏赐。”众人纷纷感谢。

邵勋趁机勉励一番。

他甚至已经用心记下了一些部曲首领的名字,当众叫出来后,被喊到名字的人十分激动。

这种手段,看似不怎么高明,但真的有用,只要你肯花时间、花精力去做,总能有效果。威望、人心,往往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给军士们发完赏赐后,剩下的浮财他不打算全拿了。

在粗粗了解何家的财富量级后,他只打算取钱帛三万匹贯,剩下的全由参战诸族分了,包括那些商铺。

至于土地、部曲和粮食,自然由邵勋笑纳。

另外,有关何家党羽的事情也在深入挖掘。

依附于何氏的豪强地主不少,正好趁这次一并料理了,估计又能弄到不少钱粮。

钱粮有三个用途。

第一是安置府兵及其家属、部曲,第一年的开支至少要能覆盖掉。

这一部分主要是粮食开支,或许需要再采买些耕牛、农具,但不多,何家甚至有现成的。

第二是拿出一部分用来买马、募兵,这事由吴前负责。

凉州兵马上就要走了。

邵勋让吴前再带一批礼物去凉州,答谢张轨赠马之事。顺便去那边买一批马,招募一些兵士回来。

他打算拿出两万匹绢、五千贯钱,外加从何府抄到的部分金银玉器、中原货物之类,与北宫纯等人一起上路,返回凉州。

至于何时回来,还要再看。

邵勋觉得明年凉州兵多半还得来,正好一起返回,免得半路被人抢了。

第三,如果抄掠何家党羽还能有所收获的话,邵勋打算与陈郡士族置换一下土地,尽量把地集中起来,安置屯田辅兵。

理想情况下,应该在陈县、宁平城、项县一带形成个稳固的统治区。

毕竟,世家大族的部曲、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随时可以转投他人,没有太多制约。

但自己的控制区就不同了,土地相对平均,以军法管治,没那么容易叛乱。

四月初,在陈县盘桓日久的邵勋终于收到了圣旨:率部北上,屯驻荥阳。

另外,他还收到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顿丘太守乐谟发来的,言石勒猛攻顿丘,诸县皆陷,堡壁多有降贼者。

到目前为止,他只勉强保着郡城,无力收复失地。

城内还有不到四千兵,以数百南阳乐氏部曲、数百河北籍义从武士为基干扩充来的,战至今日,死伤甚多,粮草器械也不是很充足,故请率军民南撤。

邵勋回信让他坚持。

不过话也没说死,实在不行的话,撤退也不怪他。

外无援军,又孤悬于大河之北,你让人怎么坚持?

汲郡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很困难。只不过老丈人在那边当官时间长,又打赢了几次守城战,准备也做得比较充足,故能坚持更久罢了。

第二封信是裴妃写来的。

邵勋看完之后额头生汗,这也太……

******

“夏四月,大水。兖州地震。”

睢阳渠是人工开凿的。

建安七年(202),曹操至浚仪,“治睢阳渠”。

其实就是把浚仪(开封)、陈县(睢阳)之间的河流、湖荡、湿地规整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运河。

睢阳渠、汴渠、涡水、颍水、泗水之类的南北向的河流十分关键,盖因黄河、淮河大体并行,都是东西向,要想沟通二者,必须靠这些南北向的天然或人工运河。

淮河、长江之间同理,一样需要南北向的河道沟通。

整个漕运网络就是靠这些东西南北向的河流建立起来的。

睢阳渠并不宽阔,水量也不是很丰沛,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温柔”的。

但永嘉四年的夏天,随着连番暴雨降下,水势大涨,睢阳渠这条人工运河竟然也显露出了几分狰狞。

纤夫们喊着号子,踟蹰行走于睢阳渠两岸,拉着一艘又一艘重载船只,逆流而上。

船只前后甲板各站了五六名军士,挎刀执弓,威风凛凛。

他们是银枪军的士卒。此番北上,不用两条腿走路了,直接乘船,非常轻松。

船舱内全是一袋袋的粮食,部分缴获自何家,部分由豫州士族供给。

经过去年的大旱,豫州上下也很难,粮食并不是很充沛。这一次筹粮,可真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

但世道如此,能怎么办呢?匈奴来了,怕是索要得更多。

粮食再不够,也要优先供给军需。至于会不会有人因此而饿死,那就管不着了。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乱世中血淋淋的现实。

渠水西岸的驿道上,更多的士兵、车马正在行军。

他们主要来自颖川、陈郡、谯国三地,总计七千,其中骑五百、步军六千余。

除骑兵外,绝大部分给银枪、义从二军的七千战兵充当辅兵

简单来说,邵勋统率的兵马计有银枪军战兵六千、义从军战兵八百余、三郡士族提供的骑军五百,外加他的亲兵,约七千五百战兵。

另有郝昌统率的辅兵两千、三郡辅兵六千余。

总兵力在一万六千人上下。

兵不多,但质量比较高。尤其是六千银枪军战兵,他们是战场上当之无愧的中坚主力。

没了这六千人,剩下的一万都是土鸡瓦狗罢了。

四月初六,大军抵达浚仪县西郊。

大群骑兵出现在了视野中,窥视一番后便离去了。

他们不是敌人,理论上甚至是友军:乞活军的乌桓骑兵。

广宗、浚仪、梁国都有大量乌桓以及其他杂胡流民,跟着乞活帅们四处就食。

他们会骑马射箭,但很多人已经沦为了步兵。毕竟都混到要饭的地步了,还想骑马?

在草原上,如果不是生活必需,牧民们根本不愿意养马,太不经济了!

眼前这数百骑,大概是乞活帅陈午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建制骑兵部队了。

在浚仪稍事休整数日后,大军继续启程,一路向西。

此时邵勋收到消息,石勒在顿丘大造浮桥,似要南渡,司马越解白马之围,进驻濮阳。

潘滔在传递这道军情的同时,又附了一行小字。

邵勋看完后只觉心情沉重。

司马越又一次晕厥了。

这次醒来后,脾气极大,动辄打杀仆婢,且忘记了不少人和事。

邵勋不为司马越担心,更担心跟着他的数万大军,还担心司马越死后,陈午、祁济、王平等乞活帅不再尊奉号令,自行其是,由对抗匈奴的友军变成敌我难辨的“野怪”。

四月十五,大军抵达荥阳。

李重率牙门军两千赶来汇合,并将一批军用物资以及对付骑兵的车辆送了过来,随后便返回了长社,他要组织后方的留守部队。

四月二十,第一批漕船从合肥启运,打算经谯国、陈郡、陈留国、荥阳郡进入黄河,前往洛阳。

广陵度支衙门恢复了,但粮草已被烧毁,一时间难以筹集。

几乎与此同时,刘聪率数万人抵达河内,总揽前线军务。

汉晋双方在西至河内、东至顿丘的数百里战线上隔河对峙,围绕漕运而展开的大战一触即发。

笔趣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