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

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胃口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石勒退兵了,但并未彻底离开,而是继续盘踞在濮阳国,又与司马越大战三场,皆胜,但杀伤不多。

后猛攻濮阳旬日,不克。

这一仗打得十分惨烈,石勒前后损失七千余人。但他似乎毫不在乎,相反从攻城溃散下来的营伍中抽调了三千壮士补入主力部队。

待夔安、支雄、桃豹三人带着残兵败将回来后,石勒看着他们帐下几乎换了一半人的部队,萌生了退兵之意。

但刘聪刚刚指挥赵固、石超二人攻破怀县,杀人盈野,正在兴头之上,他不走,石勒、王弥之辈怎么走?

不过,平阳那边传来的消息很快解了石勒之围:天子病重,恐要大行。

刘聪听闻此事,将大军委于曲阳王刘贤,一溜烟回去“尽孝”了。

石勒怕刘聪,但不怕刘贤,二人的地位差别太大了。

于是自濮阳渡河,入顿丘,掳掠一番后,前往邺城就食。

王弥自白马渡河,入汲郡,但留守部队撤得匆忙,被右军将军王秉率宋抽、丘光二部击破,斩首两千余级。

刘贤也没有动作。

国将有丧,任何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该镇之以静。

不过,南攻洛阳之事或许并没有完,一切都得看平阳新天子是个什么想法。

邵勋屯兵荥阳郊野。

他现在也没打仗的心思,一天中大部分时候在处理洛南、襄城、颖川、陈郡等地发来的需要他做决定的文书。

为了分担压力,他把典书丞毛邦、国丞裴、文学羊冏之、左常侍胡毋辅之调了过来,协助他处理公务。

这也是一种考察。

如果不能让他满意,下次就换一批人,直到挑到合心意的为止。

“裴纯还在病中吗?"邵勋批阅完一份公文,递到了一边。

毛邦审阅一遍后,开始用印。

邵勋瞟了他一眼,拿手遮住了公文上的一行字,问道:“颖阴屯田军有地几何,又有多少户口?”

“有上田71顷、中田99顷、下田34顷,计有屯兵1308户、1823口。"毛邦回道。

“不错,没糊弄事。”邵勋将手收回,道:“发出去吧。”

“诺。”毛邦应道。

羊冏之饶有兴致地看完师徒二人之间的“小游戏”,方道:“听闻君侯截了漕粮,病又好了。”

邵勋说道:“该让裴公来教训下。”

荥阳太守裴纯是裴康之子,裴妃的兄长,和他那个堂兄弟、前豫州刺史裴宪一样无能。

匈奴大军压境,他倒是没有跑,但没有任何思路,没有一点办法,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邵勋觉得,若非他亲自带兵来了荥阳,裴纯多半要被石勒擒杀——也不知道他历史上是什么下场。

好在他还算识相。

自己一来,他就“病”了,什么都不管,躺平任你施为。

邵勋就觉得很无奈,我想看看你这个人能不能用啊,怎么搞得我是想来抢地盘的一样?荥阳这种前线军争之地,我抢了作甚?

如今看来,裴康的几個儿子都不太行。

而且,这也是个老壁灯……

裴家备战八王之乱很早,在贾南风时期就下场了,连续遭受两次重击。家族在朝中的代言人被一扫而空,不得不回家舔舐伤口。

七八年前,当邵勋刚认识裴妃的时候,裴家对参与政治避如蛇蝎,连女婿司马越都不肯投资。但随着局势变化,这两年他们又忍不住了。

如果一开始只有裴盾谋取徐州刺史之位,还可以看作是他的个人行为的话,后面就有些不一样了。

裴家支脉出身的裴廙、裴整分别出任弘农太守、河内太守。

到后面,主脉也开始入场。

徐州刺史裴盾、荥阳太守裴纯,这俩都是裴康亲儿子。

亲侄子裴宪(三弟裴楷之子)出任豫州刺史。

亲侄子裴苞(大哥裴黎之子)出任秦州刺史。

去年,又派一子裴邵(一作裴郃)前往建邺,在司马睿身边当幕僚。

一大堆子侄中,既有给自家打工的,也有投靠司马越、司马睿的。

如果再算上投资邵勋这边的,裴家竟然脚踩三条船,牛逼。

世家大族的基操,邵勋已经慢慢习惯了,但不代表他心里就能接受这种事情。

但现在还得用他们……

“羊公,此番截漕粮之事,可有什么消息传回?”邵勋看向羊冏之,问道。

羊冏之故作沉吟了一会。

胡毋辅之方才出去了,还没回来。

在座的毛邦是陈侯的学生,应该很可靠。

裴廙出身裴家远支。陈侯当着他的面问这么重要的问题,一定是经过试探,比较信任了,就像他方才试探毛邦有没有用心一样。

于是,他开口了:“朝中物议纷纷,天子不悦,过些时日可能会有天使过来,君侯当做好准备。”

“最坏会怎样?”邵勋问道。

“罢职。”羊冏之说道。

邵勋想了一下,罢职不是什么大事。大不了,他把牙门军集体转为府兵,你能奈我何?

真走到这一步的话,朝廷可就没有任何理由来命令他打这打那了。

当然,邵勋也不可能真正看着朝廷被匈奴灭亡。

正统天子一旦没了,建邺的司马睿会不会“监国”呢?

这是最大的风险,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南方态度开始变得不可捉摸,不再是现在这样明确的“盟友”。

至于说拥立一个新天子,那更不可能。

世家大族可以拥立,你邵勋什么狗屁出身,也想拥立天子?有病吧?

所以,他和洛阳朝廷其实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内部又有着博弈,非常复杂。

“其实,君侯这次莽撞了。”羊冏之委婉地提醒道:“即便想控制人丁,也不必如此激烈。”

邵勋有些愕然。羊冏之是这么看他的?完全从利益的角度?

“羊公,昔年我随糜子恢入关中,征讨河间王颙。见得鲜卑杀戮,激于义愤,将五千鲜卑骑兵尽杀于长安城中。”邵勋缓缓说道:“糜校尉很不解,极力劝阻,你猜我当时怎么说的?”

羊冏之摇了摇头。

“我说鲜卑残暴,坑害百姓,若没见到就算了,今亲眼见到,若还听之任之,则与蝇营狗苟之辈何异?”邵勋说道:“今见得百姓饥肠辘辘,易子而食,若还无动于衷,那也太冷血了,非大丈夫所为。”

羊冏之看了邵勋一眼,似在思考他话中有几分真意。

屠戮五千鲜卑骑兵,固然恶了司马越,但对邵勋并非毫无好处。

当其时也,邵勋与司马越之间的关系其实已经很僵。说不定,司马越心中已经生出了几分杀心,欲除邵勋而后快。

杀了五千鲜卑人,让司马越与王浚的关系冷淡了下来,断其一大臂助,同时也解掉了自己面临的一大威胁。

羊冏之不信什么情怀大义,他喜欢从利益角度来分析一切。

在他看来,邵勋的手段激烈了些,也有些欠考虑,但不失为一记狠辣招数。

这次截漕粮赈济灾民,其实也是邵勋扩大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罢了。

说得那么仁义无双,只让羊冏之觉得他在演戏。

不过,你爱演,老夫陪伱演好了。

演戏亦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本领,邵勋在这方面颇具火候,倒不枉羊家贴上来帮他。

“倒是老夫想岔了,惭愧。”羊冏之拱了拱手,叹道。

叹完,又话锋一转,道:“事已至此,争论对错确实已无意义。老夫早上想了想,陈郡控漕运之要冲,当曹魏之故地,于朝廷而言,实为雄镇。君侯既凝圭玉之姿,当负栋梁之任。若收编数十万罹灾流民,令其屯垦,假以时日,一则馈军无阙,二则赡国有经。”

邵勋听了微微颔首,又看向毛邦。

毛邦立刻说道:“亦可毗赞君侯大业。”

邵勋的铁砂掌重重拍在毛邦肩膀上,道:“我只愿荡寇销灾,宣畅皇风罢了。”

说完,他看向羊冏之,诚恳地说道:“今陈郡已得漕粮十余万斛,省着点用,可支持一万多户百姓活到秋天豆收之时。但管理这么多百姓,还得羊公帮一帮忙。”

李重定出的标准,邵勋没做改动,同意了。

平均一家人一天给粮七升,一个月就要二斛多。如果本月就下种杂粮,大概要九月收获,留点余量的话,大概要养他们四个月,那就要消耗**斛。

事实上,灾民之中,大口、中口居多,小口偏少,粮食支出肯定不止这么点,只会更多。

开种杂粮之时,为了让他们有力气,要提前十天半个月多发口粮养一养。

再算上种子的支出,十八万斛粮食确实只能支持一万多户百姓的生存。

“听闻君侯教授学生不下千人,为何不遣他们去管着。”羊冏之问道。

“学成之人却没这么多。”邵勋说道:“且多在军中,仅有之数十文吏亦分至各县,即便调发一部分,还是不够。”

羊冏之信了。

事实上几年时间也就只能做到粗通文墨罢了,要说管民理政,还需要历练。

在这会,陈侯确实只能求助于士族,让他们提供人才,帮他打理民事。

巨大的人才缺口,短时间内他是填补不了的。且地盘越大,缺口越大。

“不知君侯欲安置多少流民?”羊冏之问道。

“五万户总要的,至不济也得有四万户。”邵勋说道:“这会聚集过来的已不下一万户,后面会越来越多。”

饶是早有准备,羊冏之还是吓了一跳。

好大的胃口!

好大的野心!

好大的气魄!

“陈郡没那么多无主之地吧?”他坐直了身子,问道。

“或许有吧……”邵勋说道:“就算陈郡没有,算上梁国总有吧?若还不够,听闻流民帅李洪率五千余家南窜,劫掠新蔡,杀郎陵县公何袭,南边应还有大片无主之地。”

两晋之交,旧汝南国境内多大泽野地,荒地要多少有多少。甚至都不用你脏了手从士族手里抢,直接开荒就是了。

当然,开荒成本高,直接抢郎陵县公何家的熟地不香吗?

“有那么多粮食吗?”羊冏之疑惑道。

“总会有的。”邵勋毫不犹豫地回道。

羊冏之懂了。

他下意识有些忧心,又有那么一丝兴奋。

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了飞快的盘算,计较利益得失。

羊家暂时没有南渡的想法,但泰山郡屡遭曹嶷的劫掠,损失不小。

羊冏之甚至怀疑,羊家会不会被逼得站不住脚,最后被迫南渡?但如果能在北方有发展,不比去吴地强?家业是那么容易舍下的吗?

“羊公,长和公出任鲁国相之事已经定了,不日即可上任。”邵勋又提醒道。

羊冏之一听,道:“赈济灾民,义不容辞。君侯且放宽心,羊氏定派出族中俊异前来帮衬。”

鲁国相是羊家在运作的,但豫州刺史卢志没有阻碍。在这件事上,陈侯算对得起羊家了,让羊家获得了实权地方太守职位。即便是投桃报李,也得帮他这一下。

“有羊公此话,大事济矣。”邵勋笑道。

“长和公”就是羊忱,字长和。

羊忱的祖父羊秘与羊冏之的祖父羊耽是亲兄弟,关系非常近。

元康八年(298),分别担任徐州都督、刺史的石崇、高诞因争酒相侮,俱免官,羊忱遂上任,当了两年徐州刺史,后转任太傅长史。

司马伦秉政,自为相国,征羊忱为参军。

羊忱不就,骑上一匹没有鞍的马匹就慌忙跑路。传令的使者追赶,羊忱武艺高强,在光马背上左右开弓,使者不得近身,于是顺利跑路回了老家,也是个奇人。

“君侯做得好大事。”羊冏之感慨道:“于天下风云变色之时,遽然而起,壮哉。”

“羊公既赞我所做之事,不如一同南下看看?正好避一避天使。”邵勋笑问道。

“君侯要南下陈郡?”

“然也。”

“那是要去看看。”羊冏之笑道。

“准备马匹。”邵勋也不啰嗦,直接朝唐剑吩咐道。

说完,他又拉住了唐剑,低声道:“告诉裴府君,荥阳有两千郡兵,敖仓还有运兵,若他敢擅自弃地而逃,我拼着得罪裴氏,也不会放过他。”

“诺。”唐剑应下了。

邵勋点了点头。

裴家这几位,没一个省心的,全是跑路能手。若不发狠话,他真担心匈奴派百十个骑兵过河侦察,就能把裴纯吓走。

都是一帮猪队友,以后让他从事文学工作就顶天了,绝对不能委以重任。

六月初六,邵勋留牙门军两千、辅兵两千守官渡,自领银枪军主力南下,前往陈郡。

笔趣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