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

晋末长剑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部署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糜直走后,邵勋又至项县,与卢志一会。

途中得襄城太守崔旷飞报:贼帅李洪遥尊王如为主,自汝南窜入襄城舞阳县境,大肆掳掠。又有贼帅侯脱一部,自叶县北上,窥伺昆阳,似有进兵襄城的企图。

崔旷先后仕成都王颍、高密王略,后被卢志唤来,当了襄城太守。

襄城理论上有郡兵,其实就是银枪军一部。

崔旷闻敌窜来,紧急征发丁壮数千,守御郡城。

李重则率刚刚返回的牙门军南下舞阳平叛。

至于叶县那一路,如今却无兵阻挡,或许只能再行征召府兵了,没有办法。

另外,鲁阳那边的兵力也非常薄弱。

本有七千众,后抽调两千去了襄城,又调一千去了颍阳,还有两千跟在邵勋身边出征未归,留守的人非常之少。

若南阳贼众大举北上,他们肯定是守不住的,鲁阳必然沦陷。

目前,楼权已奉李重之命,留五百人守营垒,亲率一千五百屯田兵南下鲁阳关,利用地形稍稍阻滞敌军。

正在梁县训练的四幢银枪军——多为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作为预备队,随时查漏补缺。

二十四日,邵勋令义从军千人昼夜兼程,返回襄城,配属李重指挥,加强老巢的守御——虽然开了陈郡分基地,但广成泽、洛南、襄城一带在短期内更为重要,疏忽不得。

“君侯体会到四战之地的苦处了吧?”项县城外,刚刚从苦县返回的卢志笑问道。

“子道何必说风凉话?”邵勋笑道:“今只有南面有战事,北面还不好说。”

“这便是老夫让君侯背靠朝廷的原因。”卢志说道:“南边有王如作乱,匈奴若从河内南下,东面徐州再有敌军杀来,君侯怕是也手忙脚乱,抵挡不住了吧?”

“裴盾、王隆不至于此。”邵勋说道。

卢志点了点头,道:“这都是君侯当忠臣得来的好处啊。这一次,君侯还得当忠臣,但不是天子的忠臣,而是对天下忠义无双之人。如此,则有识之士也会抛弃成见,纷至沓来,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了。”

“难道不能去吴地吗?”邵勋问道。

“南渡之人或有,但也有留在中州的。”卢志说道:“不过,君侯从哪听来的消息?谢家确实要走了。”

“拜访袁景玄时听到的。”邵勋说道:“走就走吧,不必留难。这个时候,陈郡乃至豫州以稳为主,别把他们逼反了,免得我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君侯能这么想,老夫便放心了。”卢志笑道。

谢家若反对邵勋,动起手来,固然最终会败亡,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分精力都不能浪费,没必要做得太绝。

“给袁景玄在州中谋个职位吧。”邵勋又道:“正好与朝廷讨价还价,一并把名单递上去。我走之后,陈郡地界上还得靠他们帮我稳着。”

世家大族的部曲私兵,邵勋是又爱又恨。

他们投向你的时候,能成为你的助力,帮你稳定地方秩序,甚至提供后备兵员。

可他们一旦起了异心,能轻易搅乱你的后方,甚至让你后方变色。

当年曹孟德就吃过这個亏。

大军出征在外,突然之间,老巢没了……

阳夏三大士族之中,何氏已经灰飞烟灭,谢氏即将南渡,就剩一个袁氏了。

先拉拢住他们,利用袁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巩固陈郡分基地。

陈县那边有王氏家族。

陈郡王氏本为寒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渐有起色,有一些豪强依附过去,拉出千余兵不成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卢志也陆陆续续招募了两三千郡兵。

这便是陈郡的全部实力了。

老实说,邵勋还是有点担心的。

豫州入手时间太短,没来得及消化,万一被人打进来,只能依靠士族和地方豪强抵御了——以前没人组织他们,现在勉强被组织了起来,却不知效果如何。

陈郡靠袁氏、王氏及卢志招募的郡兵。

鲁国靠国相羊忱。

沛国靠刘氏家族。

谯国相是夏侯恒——此人是前豫州大中正、安西将军、并州刺史夏侯骏之子,夏侯渊曾孙。

如此种种。

陈郡梳理完后,下一步则是梁国、新蔡、南顿等地。三者择其一为重点进行开发,另外两个慢慢来。

“豫州之事,老夫勉力为之。”卢志叹道:“君侯还是要快点打,不能长期陷在任何一处。豫州诸士族,现在听你的,可伱一旦露出疲态,他们态度如何,可就很难说了。”

“我明白。”邵勋点了点头,又道:“若广陵漕粮输至梁国、陈留时便停下了,你便组织人手搬运回来吧,接下来恐还要安置一大批人。”

“哪来的人?”

“顿丘。”

“乐弘范坚持不住了?”

“坚持不住了,我已许他率军民南撤。”邵勋叹道:“鞭长莫及,他能守这么久,已经不错了。”

当初扎在河北的两颗钉子,就老丈人还在坚挺着,稍晚一些的乐谟已经顶不住了。

一是因为去得晚了,根基浅,二是因为顿丘郡本来就小,力量薄弱。

在石勒围攻之时,乐谟拼死抵挡住了。

石勒解围之后,他决意撤退,邵勋已经同意了。

“总计一万多户军民,经濮阳、陈留南撤,子道你派人接应一下。”邵勋说道:“回来后,就安置到南顿郡吧。这地方被李洪祸害了一通,空出来不少田地、屋舍,就拜托子道了。”

“份内之事罢了。”卢志说道。

他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各郡国的世家大族们扯皮。

南顿是小郡,建置比较晚,是从汝南国分拆出来的,辖南顿、汝阳、平舆、上蔡四县,治南顿,基本上就是原汝南国汝水以东的部分——汝水以西十一县仍隶汝南国。

该郡只有一个上点台面的士族:南顿应氏。

应氏在本朝不温不火,目前的顶梁柱名应詹,字思远,曹魏侍中应璩之孙。曾在司马伦、司马颖幕府中任职,后受荆州都督、祖舅刘弘邀请,任镇南将军长史,现为南平郡太守,兼督南平、武陵、天门三郡军事。

应詹有个堂兄应绍,曾为黄门侍郎,乃今上简拔。去年司马越回京,在天子面前抓的那一拨人里就有应绍。

应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族人、部曲、庄客南渡了。应詹更是在王澄、山简手下扛活,这个家族应该对北方失望了,比较好打交道。

“我这便去了。“邵勋停下脚步,看着项县城外灰色的原野,说道:“豫州是咱们的未来,不可轻忽。”

君侯放心,老夫便是豁出命去,也会把豫州整饰好。"卢志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

他知道,卢志有很多毛病,最突出的便是所谓的“结党营私”。

就像后世某个公司,有一个印度人之后,很快就会有一大群印度人一样。卢志先后担任襄城太守、豫州刺史,呼朋唤友,拉了一大堆人过来,已经引起河南本地士族的些微不满了。

此番邵勋让他给袁冲留个职位,就是一次轻微的提醒,卢志应该能听懂话外之音:凡事要有度。

但卢志的能力也是不容置疑的。

他给邵勋提供了清晰的战略规划:打造既跋扈又忠诚的人设,依托朝廷这棵大树,尽可能避免多线作战,默默夯实根基。

他在豫州就做两件事情:一、结交士族,偶尔结交有可观实力的豪强;二、安置流民,编户成册,发展生产。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轨道之上,虽然邵勋即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人才难得,凑合着用吧。

九月二十八日,一路急行军之后,邵勋抵达了襄城,丁壮、辅兵就地解散,先回去与家人团聚,等候下一步征召。

银枪军分驻襄城、梁县两地,分批给假。

局势发展到今天,很显然开始上强度了,再容不得你优哉游哉地发展。

邵勋甚至怀疑,在接下来的一两年中,他到底有没有安生的日子。搞不好除了出征还是出征,战争的频率远超以往。

当天,李重自叶县回返述职:“君侯,李洪在舞阳吃了一次败仗,溃至叶县,仆率部追击,复破之。其人已退回南阳。”

“可有缴获?”

“仅有少许粮草、残破军器,另俘获了两千余家流民。”

“遣人发送至南顿,交给卢子道吧。”邵勋说道:“你部在叶县?”

“是。”

“好。将县城占着,不要撤,堵住这条路。”邵勋吩咐道:“将来我若进兵,会从这条路走。”

唐剑已在桌上摊开了地图。

宛叶走廊是南阳、襄城间最好走的一条路。

刘秀在此打过仗,曹操、刘备也在这里打过仗,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叶县往南,则有方城隘口。过此口,便算进入平坦的南阳盆地了。

“王如有没有动静?”他又问道。

“王如听闻过君侯的威名,似有些畏惧,仆也吃不准他会不会北上。”李重答道。

“南阳现在怎么样?”

“王如攻下了不少城池,但与当地士族相安无事。”

“士族软骨病又犯了。”邵勋冷笑道:“怕是花钱消灾了。王如要想在南阳、襄阳站稳脚跟,也不想与士族翻脸,这帮人啊!”

士族可以谈判。

老百姓以及实力较差的豪强就没资格谈判了。

王如的根基还是关西流民,听闻有五万家奉他为盟主,实力相当不弱了。而他们,注定像蝗虫一样,把南阳、襄阳的基层秩序给扫得七零八落。

“先囤积粮草、器械,至少准备够两万人打三个月的。”邵勋下令道:“王如若挑衅,但坚壁不出,以耗其锐气。”

“遵命。”李重应道。

当天晚上他就南下返回叶县。

邵勋则返回梁县,等待朝命。

笔趣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