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

晋末长剑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胜(上)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离别之际,全家人在一起吃了顿饭,然后便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乐岚姬有些忐忑。

大哥乐凯在南阳宛城与王如、侯脱妥协,奉上了大笔钱粮、牲畜,求得家族平安。

而且不仅宛城如此,乐氏起家的淯阳县那边,也被狠狠敲诈了一笔。

另外,三兄乐谟从顿丘撤退,坏了郎君的河北大业,也是一大错处。

综合这些,乐岚姬有些难受。

在这个世道中生存下来,真的太难了。即便是乐氏这样的南阳大族,依然步履维艰,更别说势单力孤的普通百姓甚至弱女子了。

她如果还是成都王妃,孤身住在洛阳,多半没什么下场,毕竟连公主家都被人抢得一干二净,还没法伸冤。

你让妇人怎么活?

“安心在家,勿要多想。”邵勋把长子金刀交到乐岚姬手里,道:“南阳乐氏如何,与你没关系。”

乐岚姬有些感动。

她不是小女孩,当然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郎君是名利场上的人,就注定了不可能多么单纯。或许他位高权重后,可以任性一些,但终究是有限度的。

只不过事已至此,他不想让自己过于担心罢了。

男人和女人之间,本来就那么回事。

她经历过太弟妃的光彩荣耀,又经历过罪眷的彷徨无助,眼前这个男人愿意哄她,逗她开心,不愿意把负面的东西带回家里,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为此,就连他的一些小恶趣味,也不是不可以容忍。

他就这点乐趣了。

邵勋又从卢氏手里接过了二儿子獾郎。

大庭广众之下,獾郎居然呼呼大睡,旁若无人。

邵勋轻轻摸了摸儿子细嫩的脸颊,开心不已。

卢薰站在一旁,下意识伸出手,担心男人毛手毛脚,抱不稳孩子。

她这个年纪,好不容易有了個孩子,含在嘴里都怕化掉,终日“娇儿”、“娇儿”地唤个不停。

邵勋看到了都直皱眉头。

慈母多败儿。现在还好,将来若大了,岂不是要被养废?

而且,有了儿子后,卢氏现在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连夫妻之事都不是很热衷了。

卢氏还振振有词,说她本来对这些事就没太多兴趣。

对此,邵勋很是无语,瀑布盛景不知道还能看几次。

他现在都在怀疑,他是不是被这些女人“设计”了。

她们乱世之中想找个依靠,偏偏自己上钩了,被这些女人给俘获了。

好好照料擢郎。"邵勋又把儿子递回卢氏手中,道:“等我回来。”

卢氏嗯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接过儿子。

邵勋又走到父母面前,道:“听闻阿爷又掌起弓刀练了起来?”

邵父叹了口气,道:“丢下多少年的手艺了,一时间捡不起来。当年和吴人打仗的时候,便是睡觉也抱着弓梢,现在不行了,开一会弓就气力不济。”

邵勋笑了,道:“若连阿爷都要捉弓上阵,我离败亡也不远了。”

邵母在旁边哗了一声,道:“出征在即,说什么败不败的?”

儿子什么都好,就对这些忌讳一点不在乎。都要上阵打仗了,也不说点吉利的话。

“阿娘说得对。"邵勋乖乖点头应是。

连父亲都不敢和母亲对线,他还是算了吧,绝对说得你头昏脑涨受不了。

更何况,后宅的安宁还得靠母亲。

别看她没接受过什么教育,但有些人的情商是天生的,有母亲在,自己那点见不得光的小爱好才能玩下去。

与家人一一告别之后,他便下令大军出发了。

他没有跟随部队一起走,而是避开众人视线后,偷偷去了一趟广成宫,与羊献容告别。

一路之上,他咬牙切齿地想着,改日就把羊皇后接回家,光明正大的抱着过夜,但他知道,这只是口嗨罢了,时机还不成熟。

就这样一路走遍之后,他又带着已经扩充到227人的亲兵队伍,连夜追赶大部队而去。

******

西边的太阳刚刚落下,深山中的某处谷地仿佛活了一样,立刻有了动静。

府兵部曲倒了大霉,他们既要伺候自家老爷,还要搭把手照顾义从军的那千把人。

尤其是那三百骑兵,算是陈侯手下唯一一支正儿八经的骑兵部队,偏偏和那些人还言语不通,十分麻烦——这些骑兵多为匈奴、乌桓、鲜卑俘虏。

陈有根就着天边最后一丝光线,默默看着地图。

他认字不多,看着十分吃力,因此不得不让随军文吏给他讲解。

文吏手中拿着几张丝绢,绢上写了一大堆蝇头小字,他眯着眼睛,看一段解释一段。

“昔年董卓擅朝,义军四起,孙坚由南阳进兵鲁阳,败卓军于阳人。”文吏说道:“督军,阳人是一个聚落,今已废弃,咱们路上经过的,在梁县西。”

“哦。”陈有根点了点头:“离这有百余里了。”

“正是。”文吏说道:“自此谷向南五十里,可至三鸦道第二鸦鲁阳关。”

说罢,他又仔细解释了下这条路的由来。

三鸦道本名“三垭道”,以道路行经三座山垭得名。

从南向北,鲁阳关所在的位置是第二垭。

而在民间,又有乌鸦引路令刘秀逃命的故事,以谐音故,此路又称“三鸦道”——三鸦道的得名,还有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亲征马圈,得乌鸦引路的说法,今从前者。

“鲁阳关由楼将军率部镇守,关南便是雉县地界了。”文吏又道。

简单来说,鲁阳关在鲁阳、雉县交界处,关北是鲁阳县境,关南为雉县,因关城在山岭北半部分,故此关属鲁阳——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

此路地势险要,驿道从山上经过,不是很好走。

国朝张协曾有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流涧万余丈,围木数千寻。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

可见一斑。

旬日之前,曾有流民军一部北窜,试图经鲁阳关北上掳掠。

将军楼权其时只有两千屯田兵,接到命令后,拣选了一千五百人,抵达鲁阳关城戍守。

一番激战后,堪堪击退了贼军。

三鸦道附近多穷山僻壤,人烟稀少,贼军野无所掠,便撤走了,再也没出现过,鲁阳百姓逃过一劫。

“咱们所在的山谷,便是三鸦道的第三鸦了,西南离鲁阳关五十里,东北距鲁阳县二十里。”文吏继续说道。

陈有根看了许久,最后叹服了:“这些都是君侯巡视鲁阳时,带人查探所得吧?朝廷的那些图,屁用没有。”

文吏也有些佩服,陈侯真是做大事的人,亲自走了好几遍三鸦道,还对朝廷的地图进行勘误,非常厉害。

他很清楚,地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得到的。

行军征战,不识交通地理、风土人情、气候物产,枉为大将。

在很多纸上谈兵的人眼里,仿佛就没有交通、地形一说,走哪里都一个样似的。

很多道路,先秦时期就开辟了,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地形。

春秋时期,楚国伐申灭邓,又破应国,将势力深入中原,彼时鲁阳就是应国国土。

楚文王在此修建包括鲁阳关在内的楚长城,并打算经此关入中原,可见当时人们就知道该怎么走。

但知识这种东西,在没有扩散开来之前,注定只属于少数人。

三鸦道这种驿道,除了附近的百姓、经常出远门的商人以及受过良好教育的士人之外,并不为太多人知晓。

古来行军征战,经常有人被敌军绕道偷袭,就是这个原因。

或者忽视了,或者他压根不知道还存在这么一条路。

侯脱贼军似乎是知道有这条路的,这就已经不错了,毕竟这不是南阳、洛阳之间的主要通道。

文吏又继续讲了很久,陈有根一边吃一边听着。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去之后,便下令进兵。

他们这一路由一千府兵、一千府兵部曲及义从军千人组成,共约三千兵、马一千五百余匹。

出发之前,临时从广成泽加强了四千余匹骑乘马过来,以增强机动性。

每匹马都携带了大量煮熟的豆子、醋泡过的胡饼,几乎所有负重都用来驮载粮食了。

到鲁阳关的时候,他们会最后补给一次,随后便昼伏夜出,深入敌境——事实上,为了养成习惯,调整作息,在鲁阳县境内他们就开始这么做了。

这一路是奇兵,陈有根深知之。

笔趣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