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十五章 幕府

晋末长剑 第十五章 幕府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何伦匆匆来到了考城。

考城县在国朝初年罢废,第一次置济阳国的时候复县,但县城都没有,于是找地方匆匆筑了一座新县城,面积大大缩水,城周不过数里,狭窄逼仄,真的没法住多少人。

镇军将军幕府迁来后,先占据了城西南一处废弃的庄园,作为镇军将军及太妃的居所及发号施令之处。

镇军将军年纪小,还没成婚,目前主要任务是学习。

至于幕府一应大小事务,全部奏予太妃知晓。太妃审阅后,会给出批复,再发往各地执行。

这可能是此时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了。

名义上掌握着九郡国(多了济阳郡),有数十僚佐、十余将官听令,可驱使近两万军队。

如果算上东海国四郡,那真是不得了。

说难听点,陈公的实力可能都不如裴妃。

不过,陈公是裴妃背后的男人。没有陈公,裴妃也不可能得到兖州,从某种角度来说,裴妃就是陈公的“实力”。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嗣王和太妃,陈公也没法轻易操控兖州。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风韵犹存的主母和年轻勇猛的家臣,嘿嘿,老何也难免私下里腹诽。

庄园正在进行小规模的修缮,来自洛阳王府和广成泽棠梨院的一批仆婢努力进行着洒扫。

管事的人还是裴十六。他正在府外甄别新买来的仆婢,打算扩充庄园人手。

见到何伦前来后,立刻遣人通禀,不一会儿便将何伦引了进去。

镇军将军幕府长史赵穆、司马邓攸二人正在裴妃面前禀报嗣王的学业。

“嗣王在诗赋一道还欠些火候,太妃不妨令其出外游水玩水一番,领悟真意。”赵穆说道。

赵穆,汲郡人,字季子。司马越镇许昌时就投靠过来了,以“仪形中轨”著称。

他又是玄学大家王弼的女婿,故很受看重。

简而言之,赵穆长相就很符合士人审美,本人还是三国玄学大家王弼的女婿,“家学渊源”,所以被司马越聘为参军,但主要任务是教导世子司马毗——司马毗还曾有过另外三位老师,即邓攸、王承、阮瞻,教育资源吊炸天。

“何为真意?”裴妃问道。

赵穆听了,思索一番后,道:“为人者,当体察内心,不拘于俗礼,追求适意和逍遥。”

“可有说道?”

“音年吴郡张李鹰(张翰)任齐王东曹,一日见洛阳秋风乍起,突然思念故乡之纯囊鲈鱼,便对人言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辞官回乡。"赵穆说道:“此为士人风骨、真意,据此而写出的诗赋,方能流传千古。”

“齐王冏秉政时,大行杀戮之事,不得人心,以至人人自危。张季鹰此言,莫不是为回乡避祸找了个由头?"裴妃反问道。

赵穆语塞。

何伦在不远处暗自偷笑。

他早就觉得这帮士人喜欢无病呻吟了,太妃真是说到他心坎里了。

“太妃此言谬矣。”邓攸说道:“人拘于世俗之中,固然需要操心庶务乃至生死,但真性情不可或缺。便是张壮武(张华)亦醉心于莺鸣、鱼游,此为自然之道,即摒弃一切道德束缚、繁文节,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嗣王若不好好学这些,如何与士人打交道?”

裴妃听完,道:“伯道言之有理,妾眼界浅了。嗣王那边,妾会叮嘱的。”

说完,行了一礼。

赵穆、邓攸回礼。

又说了一些音乐教习上的事情后,二人看了眼何伦,告辞离去。

裴妃思绪还沉浸在方才那番话中。

越名教而任自然,不要受世俗间的道德、礼法束缚.·

想着想着,心中竟然有些冲动。

不过她是理智的女人,很快就将这丝奢望压下,请何伦坐下后又遣仆役,将幕府参军邹捷、刘蔚、冠军夷、李兴四人请来。

众人到齐之后,得裴妃示意,何伦方道:“末将自文石津而还,粗粗筑了一营垒。陈公看过之后,认为营寨太过单薄,需筑军城。眼下筑城人手是有,然乏钱粮,特请幕府拨付。”

“陈公亦在文石津?”裴妃问道。

“陈公亲率精骑,于白马围杀匈奴贼子,追击至文石津而还。”说到这事,何伦脸上浮现出敬佩之情,只听他绘声绘色地讲道:“陈公亲自冲杀,槊挑二人,威震匈奴。众军士见之士气大振,将百余匈奴残兵屠戮一空。壮哉!当是时也,陈公跃马河上,直如天神下凡,勇不可当。”

其他人听了还没什么反应,裴妃落在桌案下的手已经悄然握紧。

早和他说过不要亲身犯险了,就是不听。

这些威风耍了有什么意思?

一个需要主帅亲自冲杀的军政集团,有前途吗?

“何将军——”裴妃打断了何伦的话,说道:“筑城之事,听陈公的。只是幕府并无钱粮,且稍安勿躁,待秋收后再行修筑吧。”

“诺。”何伦很干脆地应下了。

他感觉自己又找到了习惯的舒适区。

他还在为东海王效力,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干着自己擅长的事。

他们东海人依然有着一块地盘,权势依旧。

特别是原本司徒卫队一千名东海兵尽皆划拨到他帐下,每日听着乡音,别提多亲切了。

经历动荡岁月之后,能有这样的日子,何伦很知足。

他现在有很强烈的维护这个集体的冲动,谁来都不好使,老子和你拼了。

至于钱粮之事,他也理解。

幕府真的是一穷二白,若非江氏、蔡氏、阮氏、卞氏接济了一些财货,怕是连俸禄都发不出来。

好在禄田已经清理出来了,现在虽荒芜着,但将来总有收获,熬过这一阵就好了。

秋收之后,钱粮应能稍稍宽松一些,届时再问刺史杨瑁要钱,文石军城就修建起来了。

“匈奴游骑还多么?考城这边,已经许久未曾见到了。”裴妃又问道。

有好几千银枪军驻扎在附近,哪個匈奴吃饱了撑着过来啊!何伦心中暗哂,嘴上说道:“回太妃,鄄城、范县、东阿一带都出现过贼骑。诸县但紧闭城门,待匈奴自退。”

裴妃默默点头。

她理解男人了,他心中应该也很苦。本来劝谏质问的话,便不想说了。

她是女人,没法上阵打仗,把男人服侍好就行了。

男人有时候也挺孩子气的,需要哄,哄到他记不起其他女人……

“情形应比之前有所改观了吧?”她随口问道。

“已经好很多了。”何伦说道:“关键在于人心。司徒薨逝后,群龙无首,士气低落。往往贼军未来,便自己吓自己。天天有人喊着散伙,这还怎么打仗?今嗣王坐镇考城,太妃把控全局,幕府英掾皆在,故上下如臂使指,没人轻易溃逃或献城了。”

“辛苦何君了。”裴妃柔声说道。

何伦、刘洽、满衡、唐剑四人各领五千众,分驻大河沿线,且耕且守,是邵勋定下的决策,通过她来发号施令。

其中,何伦驻文石津,在濮阳国东燕县境内。对岸便是曹操所筑之枋头,位于汲郡朝歌县境内,为石勒所据,乃大河南北的重要渡口。

刘洽驻鹿鸣故城。

濮阳白马县附近有白马山,西直鹿鸣故城。河上有津,曰白马津。

而鹿鸣城乃战国魏鹿邑,黄河在此拐了个弯,流向东北,水势稍缓,利于渡河。

自战国时代起,鹿鸣城便是重要渡口——此时城址仍在,显然历代皆有修缮,甚至一直到南北朝时仍然存在,元嘉北伐时王玄谟便奔此城。

白马津对岸是魏郡黎阳县,当地也有渡口,曰黎阳津,与白马津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在北岸,一个在南岸罢了。

白马再东有濮阳县。县北黄河岸边有濮阳津,自古为津渡之要。

濮阳津对岸是顿丘县。

满衡率五千众屯于濮阳津,这会正在被匈奴破坏的田地上抢种杂粮。

濮阳东面是兖州治所鄄城县,县北二十余里有渡口,曰“灵津”。

唐剑所部五千人目前屯于廪丘,将来会移驻灵津。

从地图上看来,这两万步军防守的都是大河濮阳段的渡口。

四大渡口之间,其实还有不知名的小渡口。堵住这四处,并不能完全杜绝敌人渡河,只能说把最方便渡河的地方占住,聊为阻止罢了。

濮阳往东,可以说暂时被战略性放弃了,只能委任给东平、济北、泰山三郡国的世家大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再有两月便要秋收了,匈奴或许会大举南下。”谈完了修城之事,裴妃又道:“诸位皆一时英才,还请尽心。”

“遵命。”众人陆续应道。

裴妃脸上绽放出了动人的笑容,道:“古人求才,或旁求于梦卜,我谓曷若选之于言行?先夫任用君等,付以政柄,登于台阶,而为人表率。妾悉从之焉。今政事繁剧,战事频繁,君等宜勉之。生死有命,富贵有凭,全靠尔等一言一行,诫之,勉之。”

众人心中一凛,纷纷应是。

裴妃说完后,便挥手让众人散去。

院中顿时清净了下来。

裴妃一个人站在那里,成熟美艳,又威严庄重,让人不敢多看。

何伦暗叹,嗣王还是别出来秉政了,与太妃一比,真是得扔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