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

晋末长剑 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七月下旬的时候,地里的粟已渐渐染上了点金黄。

扼守黄河的军兵们更紧张了。

濮阳、荥阳一带本就被破坏得很厉害,就连陈留也多次被掳掠,残存下来且长势良好的庄稼不多,其中一部分甚至还是补种的杂粮。越是临近收获,越是紧张,所有人都担心匈奴大举南下,抢夺他们的粮食。

这不是危言耸听。根据渡河侦查的斥候述说,匈奴已开始往大河北岸调集部队,意图十分明显。

“陈公在何处?”船只行经圃田泽时,王衍问道。

“已自范县回返。”

船只顺流而下,静静行驶着。

水泊泽国的风景有些单调,到处都是芦苇、浅滩、河道、湖面。

除了官家的漕船外,供商旅来往的船只很少,可能因为荥阳面临的战争威胁太大了吧。

湖岸边的草地上,牛羊遍地,驴骡成群。

地是种不成了,但放着土地不利用那可是大罪过。不如放牧一些牲畜,在湖边嚼吃鲜嫩多汁的牧草,一旦有敌人攻来,转移起来也方便,毕竟农田可没法搬走。

船只在浚仪停靠时,才再度感受到了点儿人气。

这是乞活军的地盘,生活在这里的其实大多不是浚仪本地人。

但无论是哪里人,能稳定下来,填充当地户口,都是好的,虽然乞活军压根就不纳钱粮。

自种自收,自己训练,出兵为官府白打仗,才是此时全天下绝大部分军队的常态。

乞活军陈午部就是这样一个半农半兵的组织,能拉出五六千步骑,充当着文石津诸军身后的第二条防线。

听闻王衍王太尉乘船抵达,乞活帅陈午带着叔父陈川、儿子陈赤特前来拜访。

陈留太守王讃亦带着郡中僚佐抵达——王讃,先仕司马颖府,后仕越府,颇得司马越信任,典型的司马越余党。

当然,乞活军其实也是司马越余党。

阿越的遗产是真的多,不然的话,邵勋怎么会这么迷恋大嫂呢?

见到陈留主要将官后,王衍便下了船,在河边一草亭内,与众人闲谈。

从洛阳返回的潘滔也跟了过来,众人纷纷向他行礼,“潘长史”之声不断。

很显然,在陈留这里,“王太尉”和“潘长史”的地位是差不多的,甚至“潘长史”说的话要更好使一些。

至于太尉以下的朝廷官员,可想而知他们会遭受何种冷遇。

王衍一边与他们聊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一边暗暗心惊。

真是不下来走走不知道。

两三年前的陈留,可不是这样子的啊——其子王玄曾在陈留郡中为官。

整个豫、兖的改变,应该可以追溯到三年前司马越第一次出镇许昌,随后跑到了兖州。

虽然看起来有些狼狈,但他在地方上安插了不少人,王讃差不多就是那以后上任的。

经过三年时间的发酵,豫州还没什么,兖州已经有了深刻的东海王烙印。

以陈留为例,从地方官员到军队,全是司马越的人,其中不少来自青徐二州。

这些人,现在都跟邵勋了吧?

王衍想起了前越府同僚信中所说之事:幕府议事,太妃裴氏下首第一个位置就坐着军司邵勋。

恰好此时众人聊到了邵勋,王衍遂道:“陈公破苟晞,真乃当世韩白。”

陈午一听,连声赞叹:“我部有随陈公出征之人,回来后对陈公赞不绝口,还说我不会打仗,哈哈。”

众人纷纷大笑。

太守王讃亦道:“匈奴若南下,濮阳、陈留、荥阳挨在一块,还得陈公来统筹指挥。我等厮杀汉,听令行事就行了。”

“去年新郑之战,俘王桑,打得真是漂亮。”

“王桑已在京中受刑了吧?”

王衍笑着点头。

王桑、侯脱、庞实等人槛送洛阳后,简单审讯了一番,便交由洛阳县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这三人的处刑,其实挽回了一点朝廷的威望——也就一点而已。

潘滔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

陈公出任军司这件事,不是没有瑕疵的,他有太多不足了。但是,他能打,能保住大家的富贵,这一点就足够了。

即便是再不满他的人,在这件事上也是默认甚至是支持的。

乱世之中,其他都是虚的。战场打不赢,说什么都不好使。

王衍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现在,他对站在邵勋这边再无任何疑虑。天子不晓事,只会把局面弄坏,这已经是朝中重臣的共识。

离了洛阳,外面到底是個什么情况,真该让天子来看看,省得他真以为自己还是天下共主呢。

几年时间,足以改变太多东西了。

******

七月二十八日,王衍抵达了考城,然后换乘马车,于第二天抵达了镇军将军府。

沿途稍稍有些荒芜,但还是有一些积极的迹象。

昨晚他们一行数十人宿于某处于半废弃状态的村落。村中只剩几户人家了,一打听,都是今年从颍川亲戚家跑回来的。

他们还说,兖州军队都归陈公统率了,那么陈留应无大碍。

王衍听后,沉默许久。威名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有时候真的能当饭吃啊。

嗯,跑回来的百姓还说,陈公马上要娶裴妃为妻,以后陈留稳如泰山,安心住着便是。

王衍对此哭笑不得。

或许,百姓们只是单纯希望陈公能常驻陈留吧。至于娶裴妃为妻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后果,他们不懂,也懒得去想。

考城附近回来了一支军队:李重所率之牙门军。

充作辅兵的许昌镇兵结束战斗任务,回家收割粮食去。

至于牙门军的未来,其实已经定了:解散。

也就是说,李重率领牙门军在泰山击败赵固,将其逐走,已经是牙门军的最后一次成建制战斗了。

解散后的牙门军将集体转为府兵,至于安置到哪里,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邵勋不想把这支带了多年的部队留给朝廷,毕竟他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不是禁军将领了——向他通风报信的人太多了,不差王衍一个。

王衍不知道牙门军的未来,但他下意识觉得邵勋这厮不会留任何便宜给朝廷占。

但他也懒得管了,大厦将倾,不是一两个人能顶住的,该倒就倒吧。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倾覆之前勉力维持,为家族获取利益。

“阳仲,陈公到底想做什么?"夜间纳凉之时,王衍忍不住问道。

“夷甫觉得陈公在充州的威望如何?”潘滔反问道。

“以陈留一地来看,威名赫赫。”

“那我可以告诉夷甫,陈公在陈郡、颍川、襄城、荥阳等郡大差不离。"潘滔笑道:夷甫可知陈公要娶汲郡守庾子美之女?”

王衍还真不知道,于是问道:“先前听庾侍中说,已经定婚了。这次是要迎娶了吗?”

“然也。"潘滔说道:“陈公将于许昌迎娶新妇,大约在年底,或明年初吧。”

“为何佳期难定?”王衍好奇道。

“还不是因为匈奴。“潘滔叹道:“陈公担心连月作战,耽搁婚期,故尽量往后挪了一挪。但这事已是人所共知,不可更改。现下只在颖川那边传,到了八月,襄城、南顿、新蔡、汝南、陈郡、梁国、陈留等地都会传遍。秋收之后,大半个豫州都会知晓。”

王衍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

现在我可以回答夷甫了。"潘滔笑道:“陈公想把河南变成他的河南。”

说完,潘滔便离开了镇军将军府。

王衍坐在院中,望着银色的月华,静静出神。

可惜,占下器具没带在身边,不然可以算上一卦。

不过,或许也用不着了吧,单靠想也能想明白一些事情。

邵勋从头到尾就只向人们提供一种东西:安全。

一开始,或许有人囿于旧见,对此不以为然。

但随着乱世程度的加深,安全这种东西越来越贵,越来越值钱,越来越有价无市。

邵勋兜售到现在——

有人愿意将全副身家献上,入府为妾,为他生儿育女。

有人愿意一掷千金,只为在他侯府、公府里给自家子侄谋个位置。

有人愿意以军司之位相聘,只为能保住孤儿寡母的富贵。

有人亲自带部曲上阵,为他厮杀,只为将来能得到庇护。

邵勋卖的东西太好了,连他都心动了。

唉,陈郡的宅院怕是白建了,接下来该去许昌置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