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

晋末长剑 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十一月底,有客自许昌来。

范阳王妃卢氏在看到南阳王妃刘氏的时候,还是比较尴尬的。

不过,在裴妃的开解下,两人之间的芥蒂很快消除了。

毕竟,刘氏经历了那么多,对有些事没那么执着了。

“你还在写思妇诗么?”刘氏一边缝制着小儿用的衣物,一边问道。

卢氏有些脸红,怎么大家都知道她这个爱好?

思妇诗是一个诗坛流派,曹植就很喜欢写。

范阳王虓常年在外征战,卢氏闺中寂寞,就喜欢读写一些思妇诗,有时候还会寄给范阳王,只可惜甚少得到回应。

“小禾,你怎么也……”卢氏看向刘氏,轻声问道。

刘氏觉得自己应该悲伤一点,至少眼圈一红,但可耻地失败了,于是轻轻摇了摇头,不想多说。

“你那两个家臣都投郎君了,带着两百护兵,在广成泽看管屯丁俘虏。”卢氏又说道:“流华院我也不要了,就给你吧。”

刘氏没有推辞。

带过来的钱几乎用光了,不然的话,韦辅、梁臣至于为陈公干活么?

她唯一的住所南阳王府,位于洛阳城东,并不安全,甚至可能已经毁于战火。而在洛阳城中,南阳王并没有置宅,不然当初她也不会住到范阳王府去。

熏娘愿意把广成泽的流华院送给她,再好不过了。该院有田地,有庄客,至少衣食有着落了。

“熏娘,当初我对你说了些重话……”刘氏这下的眼圈是真的红了。

“无妨。”卢氏抱住了刘氏,亦有些哭音,道:“我们几人,当年情同姐妹,一起游艺。乱世来后,就只剩下你我还有花奴三人了。”

司马越四兄弟之中,新蔡王腾的正妃于邺城不知所终,高密王病死后,正妃返回青州,亦不知所终。

如果刘氏没来洛阳争夺家产,南阳王妃的下场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卢氏自范阳王死后,更是过得战战兢兢,怕被人吃绝户。

五個好姐妹,现在只有三人在此聚首。

卢氏、刘氏想到此事,忍不住哀伤哭泣。乱世之中,即便贵为王妃,亦不得免。

“现在苦尽甘来了。”哭完之后,卢氏抹了抹眼泪,感叹道。

她的无心之语,却让刘氏脸有些红。

她感觉到自己的意志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尤其是在好姐妹的瓦解下,快要彻底崩溃了。

她觉得不该这么沉沦,于是软弱地挣扎了一句:“陈公也不是好人,他把我们这一系的女人都弄了回来给他生孩子。”

说完,似乎感觉不妥。

对面的卢氏果然闹了个大红脸。

她昨天来的,直接被郎君抱入房中,当悠长满足的叹息声响起后,后面完全迷糊了。

体型娇小的她好像被郎君抱在怀里,在房间内走来走去,最后怎么睡着的都不知道。

“别乱说。”卢氏啐了一口。

刘氏低下了头。

其实,她有些不太喜欢熏娘过来,心底总有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失落。

“花奴喊我过来,伱可知是为了何事?”卢氏问道。

“她——可能想一步步让你们知道些什么吧,我也说不好。”刘氏叹了口气,失落感愈发严重了。

如果花奴不顾他人看法,入邵府为妻妾,这边可就她一个人了。

想到这里,已经不是失落,好像是恐惧了。

偏偏她还没名没分地为陈公生了个女儿,却什么都没有。

她觉得该找个机会,私下里去狠狠骂一下那个人。

“小禾。”卢氏抓住了她的手,道:“待花奴生完孩子后,我们再一起踏青游艺。不,不光明年,以后年年如此,如何?”

“好……”刘氏软弱地回了一句。

说这话时,她感觉自己的脸莫名地烧了一下。

完蛋了,所有人都在拉她下水,自己还不是很想挣扎的样子。

“嘻嘻。”卢氏一笑,又道:“听闻郎君很欣赏梁臣、韦辅,打算委以重任呢。”

“啊?”刘氏清醒了过来,问道:“他俩能担纲什么重任?”

“小禾,你当了那么久南阳王妃,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多重要么?”卢氏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刘氏似有所悟,又似乎有些不太明白。

“南阳国是你家的!”卢氏气鼓鼓地说道:“梁臣乃关西大将,虽然是梁氏疏属,但在卫将军梁芬面前也可腆着脸叙一叙家谊。韦辅是南阳王心腹家臣,出身京兆韦氏,乃关中豪族。你带来的二百护兵,亦是关中骁锐。服侍你这个关中主母的婢女,甚至都是各大家族、氐羌酋长送来的,你整天都在想些什么?”

刘氏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梁臣、韦辅若要外放为官,一定会来向我辞行的。”刘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

卢氏突然语塞,只好实话实说:“昨晚我才向郎君提议的,没那么快。”

“谁教你的?是不是花奴?”这个时候,刘氏突然聪明了起来,问道。

“是……”卢氏说道:“郎君昨日收到军报,王如被手下斩了头颅,送往梁芬营中,襄阳已为其所克。花奴听完后,给郎君支了个主意,让韦辅、梁臣带人前往南阳国,招抚关西流民,制衡一下梁芬。如果你愿意,南阳王太妃也可去封国。”

刘氏这才明白了过来,暗叹这些时日一直陷入在某种情绪中不可自拔,根本没关心外间的局势。

丈夫被匈奴抓走了,传闻已被刘汉所杀。

她的长子、南阳王世子司马保今年满十六岁,在匈奴入侵关中前,担任西中郎将,出镇秦州上邽,现在应该还在那里,听闻已袭爵南阳王,并未投降匈奴。

“小禾。”卢氏凑近了过来,低声说道:“花奴说郎君最实在不过了,你若有用处,他马上就会过来嘘寒问暖,对你好的。”

“呸。”刘氏啐了一口,道:“我……我恨他还来不及。”

“小禾。”卢氏又道:“乱世之中,女人总得有个依靠,不然会是什么下场?”

刘氏默然不语。

她想起了考城人心惶惶的时候,那个人跃马高岗,一呼百应的样子,英武男儿的气息几乎充塞天地间。

想到这里,她有些心烦意乱,道:“他就靠女人成事么?”

卢氏闻言,偷笑了一下,道:“郎君落魄的时候,从我这拿了好多钱。”

刘氏噗嗤一笑。

她知道,说什么靠女人成事,只是笑谈罢了。

陈公领军征战,屡破顽敌,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再会逗女人开心,如果不能在高平城下摧垮匈奴骑兵,一切都是白费。

“小禾。”卢氏拉着她的手,道:“以后我们三个,可以手挽着手一起踏青,谁都不要走散,好不好?”

刘氏没有回答,只道:“陈公只当我是仆婢……”

说完,感觉这语气有些不对劲,顿时臊得慌。

卢氏看她脸上的表情,暗暗松了口气,嫂嫂交代下来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他就是个势利之人。”卢氏吐槽道:“安心等。”

******

为了等待梁臣、韦辅二人,邵勋推迟了行程。

十二月初五,韦辅、梁臣二人快马赶到镇军将军府。

“关中局势又有大变。”邵勋摊开了一幅地图,道:“刘曜兵不过万人,屡吃败仗。(贾)疋等连战连胜,声势浩大。看样子,光复长安指日可待。”

现在关中有两路反汉势力。

其中之一是安定太守贾疋的部队,号称五万,实际数字估计在两万以内。

另外就是以扶风太守梁综、雍州刺史麹特、新平太守竺恢为首的部队,号称十万众,实际估计三四万人。

刘曜、赵染二人加起来也就两三万兵,劣势十分明显。

而且,贾疋、梁综起兵后,关中晋、胡之人纷纷响应,他们的骑兵固然比匈奴人少,但也少不了太多,因此没那么好对付。

刘聪如果不增兵关中,光靠刘曜顶不住。

“关中光复后,朝廷会让南阳王都督雍秦梁益四州吗?”梁臣一听,精神大振,问道。

邵勋好笑地看了他一眼。

想什么好事呢?谁打下来归谁。

司马保蜗居秦州,他有胆量来长安吗?贾定这种人,会甘心把关中交到一个少年手中?他就没有野心?

梁臣很快就想明白了,叹了口气。

“关中之事,其实仍有可为之处。”韦辅说道:“武关在朝廷手中,若经此西行、北上,可至京兆蓝田。”

邵勋赞许地点了点头,道:“南阳王镇秦地数年,多有旧部,你等能不能招揽?”

梁臣、韦辅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惊喜。

若能得陈公帮助,他们也能在关中分一杯囊?

或可一试。”韦辅说道。

“唔...."邵勋说道:“我这两日便回许昌,你二人把部众都带过来,让我瞧一瞧。”

“遵命。”二人齐声应道。

“南阳嗣王在上邦,可能联络一番?"邵勋又问道。

同马模没死之前,为了给儿子搞位置,驱逐秦州刺史裴苞。

裴苞无奈,奔安定,但刺史之位一直没变,还在他身上。

后来,司马模举荐自己儿子司马保镇守上邦,朝廷准许了。

所以,司马保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可不简单,他与邵勋的身份差不多:“西中郎将东羌校尉镇上邦"。

因秦州无都督,司马保的这个职务就是事实上的秦州都督。如果再搞定贾疋、裴苞等人,司马保就能控制秦州全境。

“贾疋与嗣王不睦,怕是难。”韦辅说道。

“嗣王才十六岁,孤身镇守上邽,你等觉得可能长久?”邵勋又问道。

梁臣、韦辅难以回答。

嗣王才去了上邽几个月而已,确实不好说。

而且,有些事别人不知道,他们还不清楚?嗣王身体巨肥无比,一天到晚不是睡觉就是看书,别说御下的本事了,他连这个想法都没有,说白了,就是“暗弱无断”。

再者,可能是体肥的关系,嗣王好像有点痿疾,不能御妇人,这就是当初南阳王次子黎明明已经过继给范阳王了,却一直被留在长安的原因。

“司马黎还在流华院?”邵勋问道。

“是。”

“你等先去拜会下太妃。”邵勋说道:“开过年来,或奉太妃之国,招抚关西流民,好生守着封地,若有什么困难,自可找我分说,能帮的一定帮。”

“陈公高义,感激不尽。”韦辅、梁臣二人说道。

“不是白让你二人帮忙。”邵勋笑道:“在南阳积蓄完实力后,如果关中有变,局势向好,你等便去一趟秦州,联络嗣王。顺便——帮我买马,如何?”

“此事易耳。”二人松了口气,应下了。

邵勋也松了口气。

没有马肯定是不行的。与匈奴的战争结束后,算上缴获,尚余马一万六千余匹。

北宫纯、王瑚等人已率军离开,邵勋为他们补足了马匹战损,甚至额外给了一些酬谢,如此只剩一万二千余匹。

高平国设立府兵后,本来要全部给马,后来没舍得,只挑了一部分相对精锐的,给马一千五百匹、赐铠千副——这批府兵,大部分人既无铁铠,又无马,拉低了府兵的平均素质。

以前安置的府兵马匹也有缺损,再给数百匹。

如此一来,差不多就剩一万了。

挑出一部分有生育能力的母马或未去势的公马,与广成泽没舍得调拨出去的千余匹马合作一处,总计三千余匹,继续在广成泽放牧,繁衍生息。

最后剩下的不到八千匹,全部供义从军——抓了部分俘虏后,已扩充至三千骑——及亲兵日常训练、骑乘用。

马是消耗品,还是得买,最好建立长期交易渠道,秦州是一个很不错的窗口。

忙完这些事后,十二月初七,邵勋离开了考城,返回许昌,开始筹备迎娶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