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二章 军户

晋末长剑 第二章 军户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长亭古道,荒草连天。

南风之中,隐隐传来饭菜香味。

甑中的粟米饭已经蒸好,士兵们拿着木碗,挨个领取饭食。

饭食卖相很差,可能还夹杂着谷壳、沙子。

菜是没有的,有点豆豉、咸菜佐食就不错了。

众人的碗也黑乎乎的,底部还有可疑的脏污,但没人在乎,狼吞虎咽地吃着。

左司马刘洽有些忧心,带过来的士兵数量近五百,但都是什么货色?

出发之前,糜晃和他提及:“凡兵四百九十人,七八岁以上、十六七以下,百五十余人;年在耳顺,逾矩之下,二百余人……”

简而言之,十六七岁以下的孩童占三分之一,六七十岁的老人超过四成,真正正值青壮年的,不过百来个。

这兵员质量,差到没边了!

“刘司马。”督护糜晃走了过来,与刘洽互相见礼之后,便道:“明日就要进京了,该如何与司空分说?”

刘洽愕然,半晌后才问道:“糜督护,你觉得这些兵——堪用么?”

糜晃性直,实话实说道:“耳顺之上二百人,仅可食饭糜,有些人甚至盲聋昏聩,眼不能视,无法御寇,只可粗警小盗。至于那些孩童,大约可以驱护鸟雀吧。”

刘洽叹了口气。

东海国是有兵的,规模在两千人上下。

王国兵分三等。

大国置中军两千人、上下军各一千五百人,总计五千人。

次国置上军两千人、下军千人,总计三千人。

小国只有上军两千人。

这些兵都是世兵,也就是军户,子承父业,世代当兵,平时务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相当于晚唐的土团乡夫之流——甚至还不如,因为他们仗打得少,自灭吴之后,已是多年未曾出征,战斗力下降得厉害。

大晋司空、东海王司马越不便调遣东海国兵入洛阳,于是走了关系,让徐州都督(亦叫青徐都督)司马楙(mào)帮忙,卖他个面子,征调一幢兵过来,为他撑场面。

结果他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他在司马楙那里根本没面子,到了最后,人家给送来了这么一批货色,让刘洽、糜晃二人相当地无语——司马楙实在太过分了,就这样糊弄司空,日后定教他好看!

吃完饭后,糜晃分派人手布置营地。

以这一幢人的素质,严格按照军法下营是不可能了,糜晃思来想去,只能让人把马车、牛车围起来,贵人住在中间,由他亲自带人保护,其余人以队为单位分散在各处。

安排好这一切后,他来到了一辆华丽的马车前。

“可已安排妥当?”马车车帘掀开,一看起来二十二三岁的妇人问道。

婢女们围在车外,放下了几张案几。

案几上放置着十余件食器。

七名仆人排成一排,各执瓶、碗、樽、勺、提魁等物事,供主人随时取用。

还有一人跪坐于前,平举着第一道菜肴,递进饮食。

野外宿营,就只能“简单”点了,不能乱讲排场,凑合凑合得了。

“王妃放心,皆已安排妥当。”糜晃低着头,应道。

妇人点了点头,轻启樱唇:“糜君辛苦了。”

妇人容貌姣好,许是自小养尊处优,肌肤雪白,娇嫩可人。此时身子略有前倾,胸前便像兜不住一般,似乎要倾泻而下。

及至腰间,身体曲线又以夸张的弧度收束了下去,堪称盈盈一握。

这妇人,有点东西。

许是无聊,妇人又开口问道:“糜君一路行来,将兵颇有方略,却不知此兵如何?”

糜晃犹豫了下,最终决定实话实说:“正如王妃所见,多不堪用。”

王妃沉默了一会,旋又问道:“去岁大王在国中征募勇士入京,可有堪用之辈?”

“倒有那么几个。"糜晃回道:“有勇少年名邵勋者,朐人,年十五,箭术通神,刀矛之术亦可圈可点,或堪大用。”

这又是哪家子弟?"王妃感兴趣地问道。

这..."糜晃顿了下,说道:“邵勋祖上世代为兵。”

原来是士息。"主妃脸色恢复淡然,失了兴趣。

士息,士兵息子的意思。

邵勋的身份太过低贱。

如果是世家子,倒可以好好拉拢栽培一番,可惜了。

见王妃不再说话,糜晃行礼告辞,巡视营地去了。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

晚风拂过营地,吹向远方的村落。

倾颓的屋舍中,鬼火磷磷,狐鼠出没其间。

仅有的几户人家,也不敢张火,早早就将房门紧闭,免得惹上麻烦。

洛阳首善之地,已是这副模样,可怜可叹。

******

第二天,这支“引人注目”的队伍开进了洛阳城。

市人百姓看军士们老的老,小的小,即便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依然被逗乐了。

但仔细想想,驻扎在城内外的大军之中,老人、孩童似乎也不少,只不过不像眼前这一幢那么集中罢了。

大晋世兵制中,曾明文规定十七岁以下、五十岁以上的军户不得征召。

但律令是一回事,实际则是另一回事。

武帝时,诏令六十岁以上老兵归家,可见实际执行之中,军将们并不完全按照朝廷律令行事,他们只管凑足人头。

世兵制下,父死子继,抽到你这一家,你就得出一男,哪怕花钱请人代役,你也得给我弄一个人过来。

其实不光大晋了,魏时曹植就曾上疏,直言征召的军士中,竟有不少七八岁的孩童,闻之骇然。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大晋休养生息多年,应不至于再出现这种事了。

司空征召的这一幢人,应该是被人甩脸子的结果。那么多老人集中在一幢之中,实在少见。

司马氏这帮子孙,骨肉相残,貌合神离,苦的都是百姓,唉。

军士们很快入住一处空荡荡的军营。

洛阳中军本有十万余众,是大晋相对最为精锐、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其中不光有世兵,还有募兵,即职业武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多年来一直是威压诸胡乃至世家门阀的定海神针。

有一说一,在这个年代,晋军对外战绩还看得过去,不是晋军多强,而是胡人骑兵的战斗力太差了。

二十多年前,马隆率三千五百步兵,在陷入包围,外无补给,断绝消息的情况下,行军千余里,抵达凉州,前后杀胡骑数万,让秃发树机能欲哭无泪。

在铺天盖地的草原骑兵面前,技艺娴熟、意志坚定的精锐步兵就是这么豪横。

但最近几年,天下大乱,晋室宗亲各引兵马,在洛阳附近反复厮杀。精锐的洛阳禁卫军也分成几派,在内战中消耗了很多,于是便空出了不少军营。

邵勋此时就住在军营内。

世兵有“分休”之制,即不是什么时候都处于值守、出征状态,他们是轮换休息的。

休息时间有长有短,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期间可以回家,但需在指定时间内回返,违者以逃亡论处,不但本人有罪,全家亦坐罪当死,非常严苛。

此时身在洛阳,分休不可能回家,也不会有多长的分休时间,撑死了与其他几什人轮换值守司空府罢了——去年东海王在封国内征募了四十名世兵,正好分两批轮换。

新人入营之后,吵吵嚷嚷,乱糟糟的。

邵勋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十几个少年,厉声道:“与尔等无关,继续认字。”

“是。”周围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却是那十余拿着树枝,在地上反复练字的少年所答。

邵勋站起身,看着那些新来的老老少少,有些愕然。

几个伍长、什长也走了过来,同样目瞪口呆,纷纷看向邵勋。

“作孽啊。”邵勋叹息一声。

伍长、什长纷纷开口:“确实作孽。”

邵勋虽然只是什长,更只有十五岁,但技艺确实精湛,又身强力壮的,持械拼掉他们几个人不在话下。

自家人知自家事。

世兵世兵,世代为兵,说得好听,其实一生中绝大多数时候在种地。

有人不会射箭。

有人只会用长矛,不会耍刀剑。

有人连金鼓旗号都不太清楚。

说穿了,他们就是一帮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农夫罢了。

邵勋的身手,在他们之中简直鹤立鸡群。

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多方打听,最后也没问出什么名堂。

朐县老邵家,仿佛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勇武绝伦之辈,一身厮杀本事堪称天授,让人羡慕得不行。

底层军营是个很现实的地方,比的就是谁拳头硬。

邵勋如此勇猛,其他三个什长郑狗儿、杨宝、秦三都不敢挑衅,至于暗地里怎么想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邵勋提议分休的时候,带着那些年岁不大的少年兵认字,没人阻止,相反更是惊为天人——这厮居然认字?

这个时候,已经有人怀疑朐县邵氏祖上是不是寒素门第,家道中落后沦为军户?

你别说,这个论调还是有市场的,很多人深信不疑。

邵勋懒得管他们怎么想,此时只定定看着新来的那批人。

一百多个孩童,还多是东海乡党……

“做时间的朋友。”这是他脑海中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有点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