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

晋末长剑 第一百四十八章 淯水(上)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淯水哗哗流淌着。

比起前些时日,水位有所上涨,水势也更加湍急。

西岸空旷草地上,从宛城征发而来的丁壮们刚刚伐完木头,开始搭建高台。

高台之下,看热闹的人不少,多为来自南阳的世家大族。

宛城刘氏、淯阳乐氏、叶县宗氏、新野庾氏、顺阳范氏……

这些家族根基在地方,但在宛城这种地区中心都有人做官,今日之会,他们也受邀参加,于是一个个都来了——没接到邀请的,也硬挤了过来凑热闹。

辰时过后,北方响起了有节奏的鼓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灰色的营垒之中,大门洞开,无数军士排着整齐的队列,自营门鱼贯而出。

行至旷野中后,又在旗号的命令下,快速移动、靠拢。

正中间的大阵最先成型。

那是整整六千名铁铠武士,第一排执刀盾,随后便是绵延不绝的长枪丛林。

持械肃立之时,纹丝不动,杀气腾腾。

大阵左侧也集结完毕了一个方阵,人数在五千上下,稍有喧哗、散乱。粗粗整完队列之后,向前奔了数十步,比银枪大阵凸出了不少,居于左前方。

大阵右侧的三千人马不如银枪军,但比前面那五千人好不少。

他们多数身披皮甲,手里拿着黑漆漆的步槊,半数人腰间悬着步弓,在旗号金鼓的指引下,略略落后银枪大阵数十步,居于右后方。

左前、正中、右后一万四千人布阵完毕后,又是数千人出营。

他们看起来最差,没有统一的战袍,和农夫无异,器械也非常老旧、简陋,更是五花八门。

与前面三阵不同的是,他们拉着车马出营,在最后方围成一圈。

辎重车居外,人立于内,车上放着不少弩机,会射箭的人也手执步弓,左右张望。

看得出来,这批人的战斗力很差,故只能落于后方,依托辎重布阵。

步兵布阵的时候,两千骑兵前出至两翼,远远散开。待步兵大阵完成之后,他们才从马背上下来,牵马站立。

“这……”高台之下,本打算看热闹的士人们顿觉菊花一紧,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这是什么阵?”

“按兵书来说……”

“兵书上有此类阵,但似是而非。”

“我听说过,早年陈公摆过此阵,曰‘偃月阵’。听闻战起来时,此阵会旋转着打人,以攻伐敌军大阵侧翼为主。”

“阵外围那些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是什么人?”

“那是散队,都是亡命徒,有今天没明天的。在大阵侧翼外围游走,见到敌骑冲来,拿着一杆枪就敢上去搏命。”

“这兵——有点凶啊。”

一开始还有人叽叽喳喳,交头接耳,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站着都觉得腿酸了,那帮人居然还是持械肃立着。

唔,也不尽然。

左前方的那個阵就有点喧哗,站得也没之前那么整齐了。

右后方三千人没什么喧哗之声,但阵型也不如之前。

最绝的就是中间那六千人,披铠执枪,像木偶一样站到现在。

“嘚嘚”马蹄声响起。

数百骑自大阵后方绕出,在阵前横行之后,慢慢停下。

一金甲大将越众而出,手持马鞭,意气风发。

亲将紧随其后,团团围护着。

不止一个人手里牵着空马,马背上鞍具、武器齐全,不知道是换乘厮杀的战马,还是用来逃跑的。

大败之际,单骑走免也是个技术活,多准备一些空马是必须的。

金甲大将瞭望了一会,又策马来到阵前,高举马鞭。

“杀!”中军大阵六千将士齐声呐喊。

震耳欲聋的声浪瞬间传到高台这边,所有人都面目肃然。

不管你以前看不看得起邵勋这个人,是否对他的家世有所诟病,又或者对他的野心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这会面对实实在在的兵威时,可比史书上描写的什么“旌旗蔽日”震撼多了。

听到的和看到的,总是不一样的。

“杀!杀!杀!”其他大阵也次第高喊了起来。

一边喊,一边用矛杆有节奏地击地,视觉、听觉冲击力都十分惊人。

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梁芬也出了大营,在军将、幕僚、亲兵的簇拥下,缓缓而前。

他定定地看了许久,然后叹一声气,翻身下马。

傅宣、阎鼎等人紧接着下马。

傅宣还好,只是静静看着。

阎鼎却面现苍白,下马之时差点一个趔趄。倒不是害怕,而是心情激荡,手脚微微有些不听使唤。

他下意识看了眼身后。

万余大军陆陆续续出营,在旷野中列阵。

公允地说,这些兵个人素质其实还行。

从关中——有些甚至是秦州、梁州——这么一路趟过来的幸存者,鬼知道他们一路上干了什么事。

弱者已经被淘汰在路上了。

能到达沔北诸郡的,无一不是壮丁健妇。

此刻列阵的胡汉丁壮,更是整个沔北诸郡的精华,凶悍狠厉、野性十足,看起来也是一副敢打敢拼的模样。

当然,他们也有弱点。

装具太差了!

梁芬好歹占着宛城武库,附近也有规模庞大的冶铁工坊,日夜打制军械,但他手下这些人依然是一副寒酸样,不知道他的装备都去哪里了。

装具差之外,还可以看得出这支部队操练时间不长。

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平时要忙农活,哪有那么多时间训练?而老梁还要给平定杜弢之乱的宛城、襄阳、湘州乃至王敦的部队提供粮草,涌入的关西流民又每年都有,需要花费大量钱粮安置。

最关键的是,他得不到南阳士族的支持,钱粮筹措困难。

说到底,他没有建立起脱产募兵部队。

邵勋也在远远看着,看到最后,晒然一笑。

万把人闹哄哄乱了许久,才粗粗整队完毕,此非善战之军。

说好听点,这些人还是璞玉,需要进一步雕琢。

他很快下了马,步行而前。

梁芬顿了一会,也相向步行。

双方的随从都留在后面,静静看着。

“陈公。”

“梁公。”

行完礼后,邵勋看了一眼梁芬,笑道:“一别经年,梁公风采依旧。”

“不如陈公远甚。“梁芬说道:“两万虎狼之师,阵列于野。如此威势,惜来错了地方。”

“梁公之意,此兵应列于平阳城下?"邵勋问道。

“若不能杀敌安民,要此兵何用?”

“河阳三城、枋头南北,若无此兵环立,怕是十年也筑不成,洛阳更不知破了几回。"

梁芬叹了口气。

他知道,耍嘴皮子怕是耍不过面前这人。不是口才不行,而是对方说的都是事实,而他又不屑于狡辩,不喜欢胡搅蛮缠。

他漫步来到了淯水之畔,看着滚滚南下的河水,问道:“君耀兵而来,到底是为何意?擒我问罪?还是迫我辞任?”

“梁公愿意辞任吗?”

梁芬看着淯水对岸新起的屋宇,良久后才道:“固不愿也。”

“天子已降旨。”邵勋提醒道。

梁芬扭头看了他一眼,懒得废话。

“梁公对天下大势有何看法?”邵勋揭过了这个问题,问道。

“朝无正人,宗王逞威,祸乱天下,虚耗元气,而今已是岌岌可危。”

“梁公出镇宛城、持节巨镇,凭此山川重险、舟车要冲之地,可曾为朝廷分忧?”

“收拢流民,分以田地,给以资粮,练以成军,可算分忧?”

邵勋摇了摇头,道:“我闻臣之奉君也,当效其奔走,竭其忠贞。梁公闭境练兵,拒捍天使,凌迫父老,可不像是为君分忧的样子。”

“我老矣。若晚生二十年,或可亲提斧钺,奋戈北上,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梁芬叹了口气,道。

说完,他又看了看邵勋,道:“陈公无需讥刺老夫。有些事,可欺人,无法欺心。君伐匈奴,于国于民有大利焉,可赞一声‘真英雄’,老夫亦很佩服。但拥兵自重,擅杀方伯,欺辱君上,图谋不轨,却也不假吧?”

邵勋负手而立,听到“图谋不轨”四字时一点波澜都没起,反而笑了起来。

可梁芬却不配合他,没有问他为何发笑。

“梁公,天下鼎沸至此,虽高门大户亦不得免。可知以前走错了路,不该有所改变吗?”邵勋问道。

梁芬沉默不语。

“就说关中之事。”邵勋又道:“自齐万年之乱以来,有几天太平日子?数万家流民汹涌入南阳,谁之过?”

梁芬叹息不已。

“这天下,该变了!”邵勋说道。

“凭谁?”梁芬问道。

“凭我!”邵勋看着他,当仁不让地说道:“就凭衣冠南渡之时,我敢提兵北上,遮马堤、枋头两战,将匈奴杀了个人仰马翻。接下来,我还要下青州、伐河北、克并州、入关中。借用梁公方才那句话‘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如何?”

梁芬的神色先是有些恍惚,继而有些黯然。

方今天下,还在力抗匈奴的,没几个人了。

而其中成效最显著、战果最大的,就是眼前这个人了。

他说他要“拔匈奴之地,置之中华”,梁芬无法反驳。

“随我去对岸走走。”梁芬长叹一声,突然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