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阳

晋末长剑 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徂安阳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长乐县西有一座新起的浮屠,名曰“雨花寺”。

即便是战乱年间,雨花寺依然香火甚旺,供奉不断。

已经是七月初一,长乐县被晋军攻占后的第三天,局势稍稍稳定之后,立刻有人赶着车马,迫不及待地来到雨花寺,求得心灵慰藉。

虽然法师们总说“众生平等”,但依着供奉数额不同,总有人更平等。

这不,几位“榜一大哥”被请到了后院清幽之地,并奉上茶汤点心,招待备至。

慈眉善目的慧照法师先讲了一会佛性、佛理,见到众人都心不在焉后,微微一笑,起身离去,将空间留于众人。

雨花寺附近有不少寺田,大部分是地方豪族捐献给寺庙的,多为撂荒已久的农田,他们也耕不过来,索性送掉做人情。

一开始,全寺法师们还要亲自下地干活。随着战乱程度的加深,时不时会有一些流民出现,寺庙将其收拢之后,安置在寺田内耕作,为寺庙提供粮帛。

而大部分人都会给寺庙三分薄面,不会过于侵扰,久而久之,这倒成了处远近闻名的安稳所在,前来投效的流民越来越多。

法师们现在算是摆脱了亲自种地的苦日子,每日诵经礼佛,不知道多自在。

但今天有些不妙。

一队军士驻扎进了寺庙附近的庄园内,逼迫他们提供粮草。

法师们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裸的大兵,无奈之下交出了五千斛粟,并任其采摘庄园内的果蔬。

这会他们还在。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找了处旷野,列起了队列,喊杀之声震得雨花寺内吵闹不休,礼佛都礼不下去了。

慧照法师登上宝塔,远远看了一眼。

“金”字大旗高高飘扬,数千人分成数部,端着长枪,一排接一排快步上前,对着草人练习刺杀。

看他们那股狠劲,仿佛真把草人当成杀父仇人对待了。

另有一人手持步弓,小步快跑,一边走一边拈弓搭箭,然后“嗖”地一声,箭矢破空而出,正中数十步外的草人。

整个过程没有停步,乃行进间施射,这让慧照法师深吸一口气,惊讶不已。

他见过坞堡部曲们操练的模样。

他们也有弓手,但往往站成一排射箭,并不移动。

而且就这种原地静射,往往还射不准,更别说行进间不停步施射了

“怪不得,怪不得啊。“慧照法师连连暗叹。

长乐县并非无兵,但三天就被拿下了,其中两天在打制攻城器械。听奉命输粮至城下的坞堡帅提及,晋兵遣弓手千余,进至城下,齐齐施射,城头守军便被射得站不住脚。

晋人又募勇士数百登城,一举袭破之。

他原本不信。城头射箭,居高临下,大占便宜,怎么可能射不过你?但现在看来,还真有几分可能。

守军没那么多弓手,技艺又不精,最终败下阵来,完全有可能。

远处的驿道上响起了鼓声。

慧照放眼望去,却见无数兵士沿着渔水两岸向西行军。

大车居于外,人走于内侧,中间是河道,不少船只逆流而上,紧紧跟随,

这不是第一批西行的人马了。

事实上昨日就有一批人上路了,是为先锋。慧照不是武人,没法很好地计数,但他估摸看三五千人还是有的。

几万大军出发,当然不可能一股脑蜂拥上路。

有人先走,有人晚走,有人到下一个目的地了,有人还没出发,这都很正常。

慧照看了两天,觉得对军争杀伐之事有些了解了,学到了很多。

呢,罪过,罪过!

道人岂能对兵戈之事如此上心,真是罪过——和尚、道士皆是“道人”,皆可自称“贫道”,并无“贫僧”之类的称呼。

慧照一边自省,一边下了宝塔,片刻之后,回到了自己的禅房内。

静静坐了一会后,他有些犹豫,最终还是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只能愧对澄师了。”

“澄师”即佛图澄,乃天竺大德,不远万里来到中土传道,弘扬**。

自汉末创立道统以来,至今天下已有数百家浮屠,并从微末下民之间走进了王公贵族之家,势头非常良好。

譬如,洛阳的愍怀太子浮屠就是天家专属。

能走到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但有人觉得还不够。

佛图澄能言善辩,佛法精深,又胸有大志,想要佛刹开遍整个中土。但去了洛阳数年,四处求人,最终都没能建起一座属于他的寺庙。

听闻他曾经去许昌拜访邵勋,但连人家的面都没见到。

又去求见梁皇后,还是无果。

无奈之下,渡河北上,到河北来发展。

慧照有幸招待过他半個月,对他的佛法修为非常佩服,悉心求教,尊称他为“澄师”。

澄师现在去了邺城,听闻得到贵人襄助,建起了一座佛寺。

在慧照看来,澄师应该已经达到自己目的了。从今往后,悉心礼佛,弘扬**,以他的才智,必能将道统深深地扎根于河北大地之上。

但他似乎还不满足……

对此,慧照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这是玩火啊,玩火者必**,他不敢参与。

不过,内心之中对澄师还是有那么几分敬意的。

谁支持佛法,谁支持他的道统,澄师就为谁服务,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仔细说来,这和士人破釜沉舟,把家底都押到某个人身上,寄希望于他一统天下没太多区别,都是赌罢了。

院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片刻之后,有人走了进来,在慧照耳边说了几句。

慧照挥了挥手,让人退下。

随后,他闭上眼睛,默默坐了许久。

长乐县的豪族已经决定彻底抛弃石勒了。

仗还没有打完,局势尚未明朗,这几个人都决定投靠邵勋,可谓果决。

不知道过了多久,慧照猛然睁开了眼睛,长吁一口气。

他也做出了决定。

今日就带着大小僧众,前往晋军营中,为兵士巡诊,并奉上药材若干。

大争之世,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澄师太操切了,可能要失败。为了道统不绝,他得做点什么。

******

安阳城外,无数人拖家带口,仓皇出逃。

毫无疑问,这是会影响士气的。

但出逃的这些人,多为坞堡帅、庄园主宗亲家人,一个都不好动。毕竟,负责守御安阳的冀保冀将军刚收了他们不少粮食。

钱粮收了,人质自然要放掉了。

但也就这些人能走了,其他人一个都不许跑。

男人上城头守御,女人浣衣做饭,各有分派。

南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不利。

敌军在长沙沟筑城,如今虽然尚未完工,但也勉强可用了。

前天(七月初一)传来消息,敌先锋数千人北上,进至荡阴城外。

荡阴无兵,县令狼狈出逃,临时征集的数百丁壮一哄而散,让人轻易进占了这座城池。

那个叫羊聃的敌将气势汹汹,得荡阴之后,甚至立刻就要北来安阳。

好在昨日赵鹿率军袭破了一支晋人运粮队,杀其护卫骑兵三百、步卒千余,烧粮数百车,稍稍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不然的话,估计他们今天晚上就能见到羊某人了——自荡阴北渡河,至安阳只有四十里。

金乌西垂,最后一缕阳光洒在了西面城墙之上,血红血红的。

冀保登上城头,猛然望见了一队北撤的骑军。

这应该是最后一支自荡水北撤的部队了。

整体士气还算高昂,人人马鞍之下都挂着晋兵人头,显然是打了胜仗的。

但赢赢赢,每天都赢,赢到最后,却始终无法让羊聃那厮断炊,始终无法阻止他们北上。

在长沙沟筑城之后,他们下一步就是安阳。

这是现成的城池,可囤积大批物资,并以此为基,直捣邺城。

东边又传来一阵马蹄声。

数名斥候直奔城下,将马匹交给羊马墙内的守军之后,乘坐吊篮上了城头。

“督军,邵贼先锋已至十五里外。”斥候禀报道。

“来了多少人?”冀保问道。

“千人上下。”

“知道了。”冀保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让他下去休息。

千人,只是先锋的先锋。但无论如何,邵贼自东而西,离安阳已是不远。要不了几天,大队人马可进薄安阳,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竟然比李重来得还快!

冀保心头沉甸甸的。下了城头后,他召来幕僚,又问了一遍城中粮草的状况。

今年用兵频繁,粮秣不济。筹集到现在,安阳城内不过月余粮草罢了。就这么一点储粮,还是他想办法弄来的,大胡是一点没给,因为他要在邺城尽可能蓄积更多的粮草,以利坚守。

换句话说,安阳这边自求多福吧,他照应不了太多。

仆人端上来了茶饭,冀保却没什么胃口。草草吃了一点后,他又思考了许久,最后唤来亲将,道:“城北安阳桥增兵一千,务必给我守住。”

亲将离去之后,冀保拿出了佩剑,随手擦拭着。

当天后半夜,城外马蹄声阵阵,从未断绝。冀保起身查看,却看不真切。

天明之后,他登上城头,却见城东已经聚集了三千余步骑。

有人牵着马,在远处对着城头指指点点。

有人骑在马背上,四处徘徊,观瞭地势。

到了中午,又有三千余人赶来。

他们第一件事就是伐木设栅,建立营地。

冀保没有派人出战,只是静静看着。

七月初五,洹水河面上出现了大量船只。

上万步骑在河南北两岸行军着,一时之间,车辚辚,马萧萧,场面极为浩大。

当天下午,城外传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

冀保再度登上城头,却见“邵”字大旗高高飘扬,矗立在高台之上。

无数兵士如水银泻地般,分至安阳四周。

城北四里外安阳桥那一块,已经燃起了冲天大火。

千余名身披重铠,手执长剑的武士,横身越过壕墙,将守桥的一千五百兵士杀了个人仰马翻。

敌骑也出动了。

他们似乎并不是经制之兵,而是士族部曲,但打起顺风仗来神勇无比。追着守桥溃兵连连刺砍,箭如雨下,顷刻间就把这一千五百人给杀了个七零八落。

冀保如坠冰窟。

不过短短半日罢了,安阳桥就在晋兵的火攻之下,彻底失守。

退路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