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镇(下)

晋末长剑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镇(下)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所谓军镇,其实是一种管军又管民的机构,一般设于边地。

战争频繁时期,无论是边地还是内陆要冲,如果驻军的话,一般会给守将平时难以得到的权力:军政一把抓。

军政一把抓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扯皮内耗,以更快的速度响应战争,毕竟战场局势千变万化,一旦反应迟缓,轻则错失战机,重则军破身死。

坏处也很明显,军镇会被经营成独立王国。

原本的匈奴五部,其实就是超大号军镇。五部各有驻地,各有官长,且是世袭。

和平时在平原种地,于山上放牧,战争时出兵打仗——不一定有工资。

后汉朝廷正规军力很少。因此,比起前汉,他们更多地倚赖附庸胡人部落打仗,经常无偿征发或出钱雇佣,南匈奴是雇佣次数最多的,其次是乌桓。

邵勋设立军镇的目的则更深一层,他想把乞活军及投奔而来的胡人部落纳入体制。

乞活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自司马腾带他们来冀州后,就快速扎根,吸纳并、幽、冀三州流民百姓乃至部落逃人,形成了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他们现在基本和并州关系不大了,而是冀州本地势力,比较抱团,相对排外。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对这些人编户齐民,但现在做不到,可能会逼反他们,那么就给他们一个附庸势力的名分:军镇。

胡人部落同理。

自后汉迁匈奴入境以来,从来没进行过彻底的编户齐民,最多清查过户口,了解一下他们有多少人丁。

所谓编户齐民,是要在当地设立各级官府,让普通牧人听从官府的命令,而不是部落头人的命令,这是最核心的部分。

真正编户齐民了,那就是官府可以直接调用的力量。

李唐攻灭高句丽后,迁移了大量百姓至淮南定居,编户齐民,后来慢慢都融入了唐人之中,再没造过反。

他们在西北抓捕、收编吐蕃杂胡,然后流放至吴越,基本是同样的手段,效果也很好。

但迁徙到淮西、南阳的突厥人就不行了,没有进行编户齐民,他们仍然是部落头人体制,甚至连生活方式都不改,放牧、打猎,偶尔种点地也是“游耕”,而不是“定耕”。

这种就是刺头了,时间久了,当地汉人也浸染胡风,骑马打猎、劫道杀人、造反割据如家常便饭,最后诞生了鼎鼎大名的“蔡贼”——平时种地,闲时抢劫,最远的从南阳跑去江西、湖南抢劫,抢完再回家种地。

军镇算是“半”编户齐民,因为完全的编户齐民不现实,很可能让他们转投匈奴,变成敌人进攻自己的力量。

现在要做的是统战,即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抵御匈奴进攻。

冀州的杂胡部落、乞活军等组织,投过来一支,匈奴就少一分力量,一进一出,差别其实很大的。

军镇长官允许世袭或内部推举,朝廷只审核,给予委任状。

军镇官民立下功劳的,可离开军镇,升迁至其他地方做官。

别看这一条平平无奇,其实已经是朝廷在与部落头人、乞活帅们争夺影响力了,因为中下层有了另一条路:立功受赏,升迁走人,而不再是生死富贵皆由头人一言而决。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当然,军镇长官世袭也保障了头人的利益,甚至可以说通过官方背书,稳固了其家族利益,毕竟部落里下克上造反的也不是没有。

草原部落最大的问题是继承人交接搞不好,经常腥风血雨,死伤惨重。

现在么,没有朝廷委任状的,他就不是真正的头人,地位不稳,甚至可以举兵讨伐,且是联合其他部落/军镇一起讨伐。

部落头人不是傻子,比起整個部落的利益,家族利益也很重要啊——部落都不是我家的了,我还操什么心,造什么反?

所以,军镇体制对他们、对朝廷都有好处,所谓一拍即合。

庾琛介绍完后,众人都陷入了思虑之中。

刘易柱与刘达对视一眼,皆看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镇将世袭,管军又管民,这是保障他们刘家利益的。

当然,朝廷帮你家稳固地位,让你家世袭镇将、世代富贵了,也要承担义务,那就是为朝廷打仗。

这已经不是出钱雇佣,打完收工那种简单的关系了,更复杂,且隐隐多了几层束缚。

依附或者说臣服特征更加明显,因为镇将以下文武将佐都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官员,他们固然由镇将自署,但级别较高的也需要朝廷批准,虽然大多数时候只是走个流程,做做样子,但—万一朝廷有想法呢?

刘氏感觉邵勋离她离得很近,两人的身体几乎紧紧靠在一起,但她已经无暇理会这种事情了。

她下意识扭头看了眼邵勋,这人是什么脑子,怎么想到这招的?

有点像驯服野兽,一点点把他们关进笼子里,偏偏笼子里还有肉,野兽心甘情愿进去。

她又想起了石勒。

大胡对这些头人,只有两种手段:联姻或赏赐。

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把他们纳入体制,只不过还未建国,又根基未稳,难以实施罢了。

她曾经也想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都不如邵勋做起来这么系统,这么正规,这么有条理。

一时间,她想了很多。

刘曷柱与儿子低声交谈完毕后,看向陈公。

野那似乎看了陈公很久了啊,呵呵,他就知道,对这种野心勃勃的女人而言,一个个人武艺出众、军事上屡战屡胜、政治上手腕成熟的男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刘野那不爱石勒,不爱邵勋,她只爱权力。

“今日并非正议,尔等也不必现在急着表态,可回去召集大小头人,商议一番。”邵勋的声音响起。

“遵命。”

“自去准备军议吧,我稍后便至。”邵勋挥了挥手,又道:“刘氏众人留下。”

众人起身行礼,前往隔壁大厅,准备开会。那边还有数十幕府僚佐,以及赶过来的诸县士人、坞堡帅们,已经等候多时。

见他们都离去后,邵勋瞟了眼刘氏,似笑非笑地说道:“刘闰中的胃口不小啊,想世袭上党太守,匈奴都没给他这个权力。”

刘氏呼吸一窒。

刘闰中是她的兄长,居于上党,统领部众。

刘曷柱、刘贺度父子原来也居于上党,现迁徙到了大陆泽。

刘波、刘达父子同样居于上党。

刘氏之父刘整与刘曷柱、刘波是三兄弟,刘曷柱最年长,刘整次之,刘波最小。

刘整已死,刘闰中接手了部落,有众四千余落。

刘曷柱有众五千落。

刘波有众三千落。

这三兄弟算是原上党羯众里面力量最强大的一支了,极限征丁,可出一万多骑。

石勒鼎盛时期能召集到超过三万骑,除招诱的杂胡之外,上党羯人响应他的不下万人,其中刘家三部是主力。

刘曷柱方才对刘氏说他们是至亲,是她的帮手,这不是虚言。

在邺城这么久,他也算弄清楚了,邵勋最多时有六千骑,在河阳、枋头等地消磨许久,此番又屡次激战,现在也就四千出头的骑兵了。

他们刘氏可出一万多骑,还可以影响其他的羯人、乌桓部落,十五岁以上男子尽数拉出来,给他们配上武器、战马,出个两万骑兵不成问题。

给谁扛活不是扛啊?何必那么死心眼。

如果邵勋对胡人有很强烈的偏见,一定要置他们于死地就罢了,只能和他拼。但问题是,现在看来他没有偏见,或者说没有太多的偏见,只要听话、服从命令、不闹事,为他打仗,他一视同仁。

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邵勋势头那么好,又那么缺骑兵,这才是他们的机会啊!

刘汉的声势固然也很大,但人家不缺骑兵啊。

投向哪一方好处更大,不言而喻。

“罢了,我就允他上党太守之职。”邵勋的声音又传来。

刘氏有些意外。

刘曷柱也有些惊讶。

邵勋则暗哂,又不是我的地盘,许出去又如何?现在和人家斤斤计较,人家不投了,岂不是因小失大?

这帮胡人,素无信义,黑眼珠只认得白花花的银子,谁给的价码高就跟谁。

大晋朝廷原来的政策有很大的问题,从来没正眼看待过他们,也不屑于拉拢,征发人家打仗了经常不给工资,还抓他们的人丁当奴隶,搞得匈奴、羯人、乌桓满腹怨气。

局势变成今天这样,和他们长期以来的不作为、胡搞乱搞脱不开关系。

邵勋是把他们当平等的势力对待,着意拉拢,给好处,给官做,在晋人高官里面有这个姿态的并不多。

世袭上党太守,小事一桩,先答应了再说。

“明公真是慷慨……”刘曷柱有些嫉妒侄子的好运。

“刘君无需慨叹,只要有功,便该赏。陆泽乃上镇,镇将第四品。好生经营,须不比太守差了。”邵勋说道。

刘曷柱起身一礼,道:“异日明公有召,定不敢推辞。”

“自有你出力之处,快了。”邵勋含笑点头。

侯飞虎率军北上,轻松攻克邯郸,武安、曲梁等地豪族纷纷来投。

越往北走,其声势越大,这会总兵力已超过一万五千。

进军路上,甚至还截留了几支石勒的部队。

他们原本在家秋收,接到命令后,紧急前往邯郸、襄国等地集结,半路上被侯飞虎拦截,干脆降了,被裹挟着北上,直朝襄国而去。

乞活军自东向西,出动了两万人,已克复巨鹿,先锋离襄国已经不远。

据拷讯俘虏得知,石勒至今不过才征召了数千兵马,等到大军围城之时,手头最多万人,战斗力还参差不齐。

襄国真能站得住脚吗?

围攻石勒,邵勋甚至没派主力部队,因为不值得。

他真正严阵以待的,还是匈奴随时可能扑过来的大队人马。

想到这里,他也有点惆怅,什么时候能离开河北?别打着打着,大战一场接一场,走不掉了啊。

“走吧,先去军议。”邵勋说道。

刘曷柱等人行礼告退。

邵勋搂过刘氏,发现原本软绵绵的腰肢陡然僵硬了起来。

啧啧,这强劲的腰臀力量,极品啊。

他拿手抚着刘氏的脸,轻声问道:“你伯父、从兄弟都降我了,你兄长也在向我开条件,你准备怎么办?”

刘氏眼神一瞬间有些迷茫,很快又清明了起来。她伸手拍掉了邵勋的手,琥珀色的眼睛瞪视着他,怒意极盛。

“还真是野性十足的小猫呢。”邵勋松开搂着她腰的手,哈哈一笑,道:“野那,伱想要什么?谁能帮你实现?”

说完,也不强迫她,笑眯眯地走了,临出门前,扭头看了她一眼,道:“有空给刘闰中写封信。今年来投、明年来投,或者三五年后来投,那可太不一样了。”

他现在只有四千余骑,如果你带几千骑兵来投,可得上宾之礼。

但如果他有了一两万骑,你再带几千骑来投,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刘闰中如果是聪明人,应当看得出来。

他手头的那点骑兵,在匈奴人那里根本要不上价。

做买卖嘛,可不就是想卖个好价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