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七十章 应用题

晋末长剑 第七十章 应用题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诚然,正如王导所说的那样:快动手了。

五月中旬的时候,司马越重新整编了禁军。

被他拉拢的禁军士卒并不多,就两万出头点。

这么点人,别说恢复宿卫七营、牙门军诸营的旧编制了,整三个营出来都很勉强。

目前禁军的现状就是,很多编制打残了甚至完全没了,各部缺编严重,人头稀少。

这种状态是不适合上阵的,必须重组。

幕府众人商议后,觉得编为左右两营最合适,外加一些独立部队,如幽州突骑督等,共同构成新的禁军。

编制不健全是可怕的,战场上会吃大亏。

于是,禁军整编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

左右两卫各**千人,步骑皆有,重甲步兵、轻装步兵配重骑兵——人披甲,马不披甲。

外加幽州突骑督具装甲骑千人——人、马俱披重甲。

骁骑军缩编为骁骑督,编制两千五百人,为轻骑兵——人配皮甲,马不披甲。

司马越还招募了一些老退在家的禁军将士,请他们重新出山,帮助训练新兵。

但不是现在。

因为这会只有豫州一地的钱粮入京,其他地方的还没到。他没有足够的钱粮大规模招募新兵,编组成军,只能先做好前期准备了。

数次整军会议,邵勋只参加了一次,提供了些中规中矩的建议。

他只是很感慨,辩证思维什么时候都有用。

洛阳纵有千般不好,但有一点是全国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这里有极其丰沛的工匠资源,有庞大的武器储备,还有源源不断赶到京城的外地士人,他们会带来大量财货消费,而他们一来,商人们又组着队进京,提供各种物资……

这让邵勋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人:韩建。

此人曾将唐昭宗劫持到华州,然后百官都跟去华州上朝,公卿贵族也跟了过来。外地赶考的士子、进京办事的官员乃至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全都往华州涌,韩建趁机收商税,数钱数到手抽筋。

当然,西晋这会缺乏完善的商业税收制度,商税另说,但这工匠资源实在太宝贵了。从低端的农具,到高端的锦服乃至奢侈品,都有对应的人才。只要洛阳没被封锁,各种原材料能进京,他们什么都能给你整出来。

这是流民军瞪大了眼珠子,直流口水也无法得到的宝贵财富。

另外,洛阳还有一个好处不得不提:这里是皇权的大本营,世家力量被极大压制了。

兵荒马乱之下,一个大头兵都可能砍死世家大族子弟,这是在地方上难以做到的——潘滔让邵勋去颍川郡时小心点,就是这个意思。

京城就是京城,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开完会议后,邵勋就窝在了军营内,苦心操练部伍。

他自己亲带的幢有十队。

二月份重新编组后,计有——

一队队主黄彪,满编五十人,步兵;

二队队主余安,满编五十人,步兵;

三队队主周英,满编五十人,步兵;

四队队主姚远,满编五十人,步兵;

五队队主章古,满编五十人,步兵;

六队队主秦三,满编五十人,步兵;

七队队主王雀儿,满编五十人,领的洛阳苦力新兵;

八队队主金三,满编五十人,领的少年兵;

九队队主毛二,超编,五十六人,领的少年兵;

十队队主李重,不满编,四十二人,弓兵。

算上他和督伯吴前,全幢总计五百整,差不多有一半是老兵一一当然,这些人只是在这个时代算老兵罢了,在邵勋看来,技艺、经验还是不太够。

另有教导队三十人,陈有根任队主,他们严格来说不是本幢之兵,有点像邵勋的亲兵了,虽然他这个级别肯定是没资格配亲兵的。

此三十人皆精挑细选的,算是老部队中的精锐

人赐铁铠一副、弩机一具、重剑一把(尚未全部配齐)、环首刀一柄、马一匹

他们相对来说技艺较高,战斗经验更丰富,经常帮着邵勋分担训练压力,带一带本幢及另外一幢五百士卒。

那幢兵的新幢主也有了,是一个名叫高翊的人,年岁不大,二十岁出头的样子。

这人就是王秉让步的条件之一。

稍稍打听一番后,得知他并非出身士族,而是宛城一马商子弟,身量高大,力气也十分出众。

至于颜值一只能用“魁杰"来形容,反正挺“阳刚"的。

邵勋不知道王秉怎么会欠高家人情,莫不是欠了人家一大笔钱?

你这是买官卖官啊!虽说幢主之流的官职本就是给没有门第的地方豪强、豪商准备的。

邵勋没有驳王秉的面子,同意了。

毕竟这个高翊就身板来说很适合当个扛旗或者冲阵的猛人,家境也不错,居然自己配备了铠甲、武器,以及两匹战马、一匹骑乘马、两匹驮马,带了五个部曲,亦各有乘马、械,果然是地方豪强豪商的标准做派。

他愿意来洛阳“送死”,那就来吧。

高翊统领的这个幢叫“前幢”,满编五百人,起码两百兵是邵勋塞过去的。

塞过去的人谈不上多信任,如队主郑狗儿、督伯杨宝等等。邵勋让他们有事密告,这是一种考验,如果杨宝直接投靠了高翊,以后自然有他好看。

想得到邵勋信任,没那么简单。

诸事定下之后,就是训练了。

邵勋把更多精力放在亲任幢主的“后幢”身上,亲自狠抓,严格要求。

至于前幢,他有时候借着中尉司马的身份插手,调整一下他们的训练内容和方向,抽人考核一下。

高翊整体比较配合,可能王秉跟他说了啥。

更何况,单骑冲阵,擒贼而回这种事,你表演一下看看?别扯什么当天冀州兵没准备好,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总体而言,一千下军慢慢进入了正轨,个人技艺操练、金鼓旗号辨识、各种军阵战术演练轮番来,争分夺秒抓紧着,以期在下次战争来临时拥有多一点的胜算。

******

“都想好没有?一个个答题。”训练场上,邵勋看着聚集起来的少年兵们,问道。

“我先来。”王雀儿当仁不让,侃侃而谈:“全军通过险要地段,核心在于不能被人设伏,那么就需要多派哨探,以为警戒。”

训练休息之余,邵勋出了一道“应用题”:如何安然通过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段?

这是老传统了,就像当初他在辟雍问部下们如何对付骑兵一样。

十五岁的王雀儿已经是带兵五十人的队主。

那些老实巴交的苦力对他唯唯诺诺,动不动就要下跪,已经把他的心气养起来了。这会要答题,他第一个站了出来,给出了一个方案。

“如果哨探被人悄无声息地干掉了呢?”邵勋问道。

“那就多派。”

“派到什么程度才算多,你心中有没有数?”

“至少得几十人吧……”王雀儿有些不自信地回道。

“这几十人如何分派?”邵勋追问道。

“各个方向都派。”

“散出去多远?每隔多少里派多少人?每一个人带几匹马?几天的食水?相互之间如何联络?如果一队哨探失去了消息,规定时间没联络,该怎么处理?”邵勋问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都是细节,让王雀儿紧皱着眉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邵勋笑了笑,然后指着王雀儿,对其他人说道:“哨探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事实上很复杂。你们中许多人就和王雀儿一样,只关注大略,不重细节,但往往细节决定了成败。既引出了哨探之事,那么你们每个人都写一份如何周密安排哨探的方略交上来,我亲自批改。”

“诺。”众人纷纷应道。

“现在——”邵勋又道:“我们就当哨探已经合理地派出,不再考虑这个问题,还有没有补充的?”

“邵师。”金三站了出来,大声道:“过险要路段时,需全军披甲持械通过。”

古来征战,行军时是不披甲的,太累。

弓也是下了弦的,不然一路紧绷着,真到要打时,弓弦可能就松弛了——这是一种耗材。

长杆兵器与甲胄一样,不会随身携带,而是统一放在辎重车辆上。

你扛一根长矛走走路就知道了,短时间尚可,时间一长,贼耗费体力,速度还慢。

最关键的,行军时没有阵型。

所以,处于行军状态的部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人突袭,就会陷入极大的劣势之中。

金三说通过险要路段时,士兵们需要全副武装起来,这是对的。

战争就不要嫌麻烦,你一偷懒,就可能给敌人机会,你不能指望他每次都抓不住。

“具体怎么个通过法?”邵勋不光看着金三,也转向其他人,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

“邵师。”陆黑狗突然起身,说道:“或可派一部分人提前占住两侧高地、半山腰什么的地方,然后全军披挂整齐,快速通过。”

“最好排战斗队形通过,不能乱糟糟随意跑过去。”得到邵勋鼓励后,又有人说道。

“我觉得吧,先派一部分精兵当先开路,快速通过,到对面列阵,掩护后面的大队主力通过。等全部人都过去后,再恢复行军状态。”

“我觉得……”

一个又一个人站出来发表意见。

邵勋脸上的笑容愈发明显。

就是这样,就是要这样!

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互相讨论、推演,真理越辩越明嘛。而且这样一种形式,也会让少年们印象更深,比单纯上课效果要好。

“现在总结一下。”邵勋说道:“第一条,要远远派出哨探,仔细查探附近有无敌军大队;第二条,派小股人马上左右高地,搜检林木幽深之处,看看有无伏兵,并趁机在两侧山上警戒;第三条,拣选精兵,当先开路,通过险要地段后,择址列阵,刀枪向外,掩护后续人马;第四条,全军披挂整齐,排成战斗队形,快速通过险要路段,确保安全后再卸甲、散阵;第五条……”

“都记下来吧?”邵勋说完,扭头看向队主余安,问道。

“都记下来了。”余安运笔如飞,飞快地记下要点——后面还要重新整理、润色、誊抄。

“吃点食水。”邵勋点了点头,道:“一炷香后,各回各队,开始练射箭。”

“诺。”少年们大声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