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822章 杨溥登场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第822章 杨溥登场

作者:猪儿梦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06 12:26: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朱棣一向雷厉风行。

紧接着他就召见了杨溥,这位李弘壁一手举荐的贤才,先现任太子洗马。

杨溥是建文二年的进士,最初被授为翰林编修,后任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

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

观其履历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所以哪怕是李弘壁举荐的新任通政使人选,朱棣也要亲自考察一二,姚广孝陪同作为副考官。

没办法,经过李弘壁这么一提醒,君臣二人这才意识到了通政司的重要性。

或者说,他们必须利用通政司掌控舆论的力量,然后打破这道由士绅缙绅于百姓和皇帝之间构筑的信息壁垒!

“杨爱卿,朕唤你来,是有项差事交给你去办!”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愿为陛下效死!”

杨溥没有废话,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事实上,他也没有想过,自己会被皇帝陛下单独召见。

说起来,杨溥的仕途之路到此还算顺利,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然后又从翰林院到了东宫,成为太子爷的近臣。

只等太子爷即位称帝,那么他杨溥少说都能够做到六部尚书这个位置。

所以,当得知皇帝陛下召见时,杨溥本能地以为,陛下这是想要询问一下太子爷的近况,没有往其他地方想。

“从即日起,朕升你为当朝通政使!”

此话一出,杨溥愣在了原地,甚至都忘记了跪谢恩!

通政使!

这可是正三品的当朝重臣啊!

通政司可是天子喉舌之司,权势不可谓不重!

他杨溥何等何能,现年不过三十岁,竟然就位列三品了?

短暂错愕之后,杨溥便感受到了无尽惶恐。

他急忙磕头道:“陛下明鉴,臣德才浅薄,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恐招人非议啊!”

这就是杨溥,天性谨小慎微。

杨溥历史上的评价,为人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谨慎,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待人接物始终如一,从不论亲疏贫贱,所以时人赞杨溥有“相度”,宰相气度。

但是杨溥现在确实被吓到了。

他哪里想得到,皇帝陛下竟然要他做通政使啊!

这对他杨溥而言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但是问题在于,他不敢接啊!

天上可没有掉馅饼的好事!

朱棣闻言眉头一皱,冷声质问道:“杨溥,忠君否?”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杨溥心中哀叹了一声,随后恭恭敬敬地跪地接旨。

“臣跪谢陛下隆恩,愿为陛下效死!”

差事我接了!

不接也是不可能啊!

“很好,通政司以后有一项长期且持久的任务,不是整理内外奏疏,而是编辑一份报纸,就叫大明新报!”

杨溥闻言愣住了。

大明新报?

这是什么……东西?

朝廷现在不是有邸报吗?

想着,杨溥开口问道:“陛下,我大明承前宋之制,设通政司和提塘官,后者专门负责官文报的收递工作。”

“既已有了邸报,为何还要创设新报?”

听到这话,朱棣摆了摆手,自嘲道:“朕说的报纸,不是你口中的邸报。”

所谓“邸报”,是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提塘官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地行省州府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纸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大明建立起来的驿道网络体系,传送到各行省长官。

说白了,这邸报就是官方报纸,而且是专门给官员看的,不是给平民百姓看的,他们也没有这个资格。

“这新报不是像以前邸报那样给官员看的,而是给百姓看的,向天下百姓公开发售,所有人都可以买来观看翻阅,了解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针!”

此话一出,杨溥顿时脸色大变。

这大明新报,专门卖给百姓,让百姓了解朝廷的大政方针?

这……这怎么可以?

皇帝陛下这是想做什么?

杨溥急了,立马低喝道:“陛下,此举绝不可为!”

“先贤有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朝廷大政方针若不慎密,统统兜售于市井之中,不但会丢了朝廷的威严,还有可能酿成大祸啊!”

“敢问陛下若真如此行事,朝廷威严何在?陛下威严何在?”

如果朱棣没有将李弘壁的话语给听进去,他此刻还真有可能被杨溥给唬住了。

但是,朱棣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朱棣了,经过李弘壁一番良苦用心的劝谏,朱棣对这腐朽儒学也越发厌恶,对这些文臣缙绅常用的套路更是心中清楚。

所以朱棣倒也没急着反驳,而是悠哉悠哉地抿了一口茶水,静静地等杨溥说完。

其实这真不能怪他们,要怪只能怪这个时代。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喜欢玩“君权神授”这套把戏,利用平民老百姓对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自己的意志假托为上天的命令,称之为“天命”!

汉朝的董仲舒也十分识趣地提出“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是上天选择的,如果君主有过失上天会降罪,从而将儒家与皇权捆绑在一起,确立儒教独尊的地位。

说白了,历代帝王就是借助这种莫须有的神秘感,来赢得天下子民认可与敬畏,以便他们更好地统御万民,主宰江山!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威严!

至于平民老百姓,他们只需要听从天子的命令就行了,愚昧且麻木的活着!

民智未开之前,历代帝王都是采取愚民政策用来统治百姓,越发腐朽的儒学在这方面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就连那位至圣先师都说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等儒家圣言,可想而知他的徒子徒孙们,又会如何曲解这位至圣先师的圣言,又会采取什么措施愚弄百姓。

李弘壁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启民智,打消这劳什子神秘感,让天子走入民间!

最主要的,自然还是破除那道横在百姓和皇帝之间的信息壁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