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自己设宴正高兴时,淳于越跳出来炸刺,提出的还是他不喜欢的分封制,嬴政能想到自己那时的心情。
这淳于越也不是个正常人,没看到大伙儿正高兴,非得将大家的兴一起扫了。
就像某家在为老人庆寿,有客人跳出来对主家说:庆什么寿,这老东西早晚得死。
“李斯谬其说,绌其辞,并上书蠲除诸文学诗书百家语者,留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大王用李斯之言,下令焚书。”
“坑儒发生在焚书后的第二年,起因是两位给大王求不死药的方士偷偷议论大王……”
李念说到这,悄悄瞥了眼嬴政,正好嬴政也看过来。
瞧到李念的动作,嬴政知道那两名方士在评议他时,肯定没说什么好话,道:“尽管说便是!”
李念道:“侯生和卢生说大王天性暴戾,刚愎自用,从诸侯出身到兼并天下,志得意满,为所欲为,以为从古到今没有人能胜过自己。”
嬴政脸再度一黑,因为他又想起了李念说大秦灭亡主要原因,他太急、太自信也是其中之一,这侯生和卢生的话不正和李念的一样?
“说大王专门任用宠幸狱吏,虽有七十位博士,却不重用,只当作摆设,丞相和大臣都只能听大王命令办事,全无自己的思考。”
“大王乐于用刑罚杀戮建立威严,天下人害怕触犯律法,都不敢尽忠直言,大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一天比一天骄狂,臣子门担惊受怕,只能以谎言欺骗大王,以求自保……”
听完后,嬴政挑眉道:“寡人有这么不堪?”
李念道:“自然没有,如‘丞相和大臣都只能接受成命,依靠大王办事’这条,若真如此,李斯谏言焚书怎会被大王采纳?这些人无非是对大王心有不满,因而在议论中有意诋毁大王。”
“他们逃走,臣认为并不是因为觉得大王暴戾贪婪,不想替大王寻找成仙之药而逃,而是他们害怕!”
“害怕偷偷非议大王被发现,但最主要的是害怕找不到成仙之药。有没有成仙之药,这些欺瞒大王的方士比谁都清楚!”
“侯生和卢生议论大王,看似在说大王的弊缺,实则是在为他们逃走找一个借口,佐证他们逃跑合理,掩盖他们找不到成仙之药。”
一道寒芒从嬴政眼底闪过。
自从那日李念和他说过方士炼制之物有害后,他便没再服用过,但也未声张,只是以李念所说之法在宫中养鸡、鼠等小牲畜。
虽才几日,但那些服用方士炼制之物的鸡、鼠已慢慢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尤其是体型比鸡更小的鼠,食欲活力大不如前。
如今再听方士侯生和卢生在背后非议他,嬴政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群方士果然该死!
且这侯生和卢生用心极为险恶,说他的不是佐证他们逃跑的合理,实则是掩盖他们根本找不到成仙之药,害怕被他发觉。
明明是他们心中有鬼,反倒泼他脏水,说成不愿为他这种贪婪暴戾之君寻找成仙之药,将他们自己衬托得高大伟岸。
说这话,有本事把成仙之药找出来啊?
两个无耻小人!
李念继续道:“侯生和卢生逃跑后,大王自然十分愤怒,大王对他们尊重,赏赐优厚,如今竟然诽谤大王,大王派人侦察过咸阳城的儒生,有些人跟侯生和卢生一样制造妖言,迷惑民众。大王遂下令逮捕儒生,经审讯,判数百人死罪,活埋于咸阳,此为‘坑儒’。”
在秦时,儒生也可化归到方士一类,并不是始皇下令坑儒时,杀的都是方士,没杀儒生。
“儒,柔也,术士之称”,在春秋时本就是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的。
“臣与大王说及‘焚书坑儒’,并非论其对错,而是影响!在焚书坑儒后,大王和大秦在民间的名声快速下滑,许多人认为大王是暴戾之君,大秦是暴秦。”
“其中的原因,大王应能想到,正是那些未被大王所杀的儒生和方士,他们到处宣扬他们眼中的大王暴行和暴政,而各地之民又未与大王见过,怎知大王为人,遂三人成虎,时日一久,假的也成真。”
李念在心里暗道一句:‘何况有些事确实是真的呢!’
“三人成虎后,民心再不向于大秦,及至大王甍,胡亥公子继位,成二世而亡。此为大王治理天下时,未重舆论之失!”
“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堵不住,不代表所有事都不做,不解释不反驳,任由他人诽谤。大秦之民智未启,何能辨别儒生和方士所言真假?”
“大王未求成仙之药过于信任放纵方士,史书上还有一事,大王曾以为东海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岛,派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海外求仙,而方士徐福出海之后,便未再返。”
嬴政道:“他死了?”
李念摇头道:“不,据某些记载,方士徐福登上了脚盆列岛,他只是怕被大王惩罚,不敢回来罢了。”
好嘛,又一个侯生和卢生,这些方士果真当杀!
这一次,寡人定不会再让这帮小人跑了!
“大王重信徐福,他却如此回报大王,不仅是对大王,那徐福所产生的影响还祸及后世。”
嬴政奇道:“那徐福既未归我大秦,如何祸及……”
话未说完,嬴政便已想通了,他停顿了下,方才又道:“莫非那脚盆列岛也为后世一国,于我华夏制造了巨大灾难?”
李念点头:“徐福率领三千童女童女抵达脚盆列岛,为脚盆带去了大量大秦的先进技术,而此国在后世令华夏备受屈辱,无数华夏子民因其丧命,大半国土沦陷其手。且此国之民难称为人,残虐至极……”
想起看过的旅顺、卢沟桥、南京、731等等事件,仇恨从李念心头涌出,他从椅上起身,向嬴政跪道:“臣有一请求,望大王答应!”
通过几次对话及这段时间的观察,嬴政已逐渐了解李念这位后世人的性情,如果他要求此人跪下给他磕头,这家伙绝不会犹豫,但身体跪了,此人心里却绝对没有。
对他跪下磕头,是因畏惧他的王权,并非出于对他敬仰,其实很不愿意跪他呢。
然而,在提到那个国家时,看似贪生怕痛、实则内心仍有坚持和骄傲的此人居然心甘情愿跪向了他,为了向他提出一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