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五百六十八章兵者国之大事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五百六十八章兵者国之大事

作者:天使之翼飞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3 18:43:3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五百六十八章兵者国之大事

利用马匹,游牧民族集中自己的大军,可以将农耕民族的大军各个击破,农耕民族想要战胜游牧民族,其凭借的只能是先进的武器代差。

比如说,我拿钢刀去打你的铁刀,我拿大炮去对付你的弓箭,我用铁甲防御你的弓箭,而我用铁箭攻击你的皮甲,依靠这种武器上的代差,来弥补在机动力上面和游牧民族的差距。

大唐帝国当年横行西域,杀得游牧民族的代表匈奴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依靠的就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攻击以陌刀,以强弩,防御则依靠铁甲,而匈奴那时炼铁工艺极为落后,弓箭射不穿大唐士卒的甲胄,自家的皮甲却扛不住唐军的强弩,兵器方面也挡不住唐军的陌刀,这才会被唐军追杀得到处逃跑。然而,当游牧民族在武器上与农耕民族不再有代差的时候,在战争中,机动力强大的游牧民族通常都会占据优势。

当年镇守辽东的明军大将李成梁,养寇自重,结果慢慢养出了努尔哈赤这头猛虎,当清军与明军在武器上已经没有代差的时候,大明的军队便悲剧了。

而明军的火器,从先进性来看,是要高于满清的弓箭的,奈何火器如今正在起步期,优点缺点都同样突出,而弓箭却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发展到了巅峰。

叛将孔有德更是将孙元化手下的造炮工匠全部挟裹到了辽东,如今在火器方面,尤其是火炮方面,满清已经和明军不相伯仲,也就是在火枪方面,以及人数的方面,明军才会占有一丝优势。

不过由于官吏**,偷工减料,频频炸膛的火枪并不为基层士卒所喜,所以如今看来,其实清军和明军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在火炮方面,清军甚至可能会更强一些。

这也是皇太极拥有如此的自信,悍然亲自上阵,入侵大明的原因之一。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有什么好怕的呢?

不过工业革命之后,不事生产,喜欢劫掠其他文明的游牧民族终于悲剧了。

嗯,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想去抢一把?马儿跑的再快,有汽车坦克跑得快吗?蒙古马再耐力持久,有汽车坦克的无穷尽动力输出吗?你有骑射无双,我有机关枪火箭炮等着你,原本自己就没能发展出什么先进的科技,待到工业革命出现后,曾经依靠马匹肆虐天下的游牧民族,终于被历史所淘汰,永远没有再起的机会,成吉思汗的荣光和功绩,只能是在梦里永远地回忆了。

而在此刻的紫禁城内,面对崇祯皇帝的询问,杨嗣昌的心情无疑是十分矛盾的。高起潜的对策,虽然比较稳妥,但是损失会比较大,充其量也就算得上是中策,大军慢慢地聚集,稳守不出,待到明军数量越来越多,最后伺机与满清决战,或直接威慑清军,使其自动退出关外,只是在这期间,北方各地被入侵的清军搅得一片糜烂是免不了的。

卢象升的对策则与高起潜相反,为了避免朝廷和百姓的更多损失,出城与清军野战,这看起来是上策,但是万一失败的话,则北方再无能制满清之军,到时清军便可放心地四下劫掠,明朝的损失反而会更大,这有点像是牌桌上的一把梭哈,是生是死全看这一局。

而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卢象升的赢面有多大。

但是受制于情报不畅,说实话杨嗣昌也不知道卢象升的赢面有多大,卢象升英勇善战,对流寇几乎是无往而不利,但是他毕竟没有和清军交战过的记录,己方有六万大军,但清军有多少人马,杨嗣昌并不知情,他只能从各地发来的纷纷乱乱的报告中,模模糊糊地揣测一个数字而已,嗯,辽东苦寒之地,人丁稀少,能有四万兵马出来就了不得了,就算三万好了。

面对皇帝充满着殷切希望的目光,杨嗣昌最终只能含混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臣以为,两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但满清士卒之凶悍举世皆知,臣以为,未弄清敌军虚实之前,最好是不要轻易出战。”

他这番话,明显是倾向高起潜的看法,但也并未把话说死,完全禁止卢象升出战,你卢大人如果发现敌军实力较弱,你出城野战也是可以的嘛,前提是你要弄清敌军虚实。

杨嗣昌这番话说的是无懈可击,但是崇祯对他的话语有些失望,心高气傲的年轻皇帝,对于任由鞑子在自己的国土内予取予夺,感觉大损他身为‘明君’的体面,而杨嗣昌万金油一般的回答,也让他觉得有些敷衍,但是他也知道,专业的事情最好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外行人最好不要瞎指挥。

终于,崇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那里,一直没有发言的兵部老尚书张凤翼,“张阁老,你是兵部尚书,你也说两句罢。”

张凤翼咳嗽了两声,出言说道:“如今高监军主守,卢总督主攻,老夫的意思,是支持高监军。”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顿时便吃了一惊,文臣一向看不上宦官,在朝堂之上,虽然由于政见不同,派系不同,文臣们经常互相攻击,但是在对待宦官的问题上,却是十分心齐,文臣往往会一致对外,像今日张阁老这样旗帜鲜明的支持宦官高起潜,在大明朝堂之上十分少见。

张凤翼看着众人讶异的眼神,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想我哪是支持高起潜,我是支持高起潜的主张啊。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张凤翼说的,乃是孙子兵法的始字篇中的开头第一句,“敌情不明之下,老夫以为守为上策。”

老尚书不同意卢象升出城野战的想法,他觉得卢象升的方略有些过于冒险,相当于拿国运当赌博,赢了固然是辉煌大胜,若是败了,北方将再无可抗衡清军的力量,到时必然是整个北方糜烂一片。

沉吟片刻后,崇祯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决定让他们自己去商量着办,“迎敌之事,便由杨卿,卢卿,高卿你们三人商量行事罢,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张凤翼咳嗽了两声,出言说道:“皇上,臣以为,是否可以调遣三边总督洪承畴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兵马来此?秦兵锋锐,流贼之首领高迎祥也为其所破,若有秦兵相助,则我方胜算又添几分。”

崇祯听了,一时意动,洪承畴,孙传庭这些年在西北剿匪,卓有成效,新任闯王李自成也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几近崩溃边缘,若有他们前来勤王,己方的胜算确实大增。

只是,老尚书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崇祯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朕已经给洪卿和孙卿去信询问,他们都说如今正在剿灭反贼的关键时刻,正是斩草除根之际,实在没有多余兵力前来勤王,此番,怕是指望不上他们了。”

张凤翼闻言,再不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

最后群臣又商量了一些如何调兵勤王,如何运送粮草之类的事情,这次的朝会才在一片阴郁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众人纷纷迈步离开,刑部尚书冯英有意慢行几步,与老尚书张凤翼并肩而行,“张阁老,老夫刚才看你在殿上,好像是有些欲言又止。”

冯英与张凤翼关系一向交好,听他问起,张凤翼倒也不瞒着他,“嗯,其实老夫想到了一招围魏救赵之计,若是按高起潜的对策来说,固守待援,又何须他关宁铁骑前来?倒不如皇上直接命他在宁锦一线出击,趁着鞑子大举来犯的机会,直捣鞑子腹心之地,敌能来,我亦能去,与鞑子拼个两败俱伤。”

冯英听了,想了一会,叹了口气,“此计皇上必不肯答应。”

张凤翼微微颔首。

杨嗣昌等三人商量了许久,最终谁也无法说服谁,高起潜一意要坚守,卢象升则坚决要与清军决战,杨嗣昌居中协调,焦头烂额。

三人反复磋商了数日,最终在高起潜坚决不同意出战的情况下,卢象升一怒之下,提出了分兵各自行动的战略,面对强敌,本就应抱团取暖,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但崇祯居然就同意了,随后卢象升,高起潜二人便开始各行其是。

一个月后,清军攻破高阳城,居住于此的孙承宗不顾七十六岁高龄,亲自带着全家老小上阵,一起登上城头守城抗清,然高阳城兵微将寡,仅仅一日便被清军攻破,孙承宗自缢身亡,清军屠城。

短短一个月间,清军到处烧杀破坏,连下三十余城,清军只是大肆杀人和破坏,却没有抢劫财物和人口,皇太极目的乃是为了引出明军的主力部队,然后一口吃掉,之后,没了军队的大明,便只能任由清军随意肆虐了,那时才是抢劫财物和人口的良机,财物可以享用,人口可以抢回去给他们种地。

皇太极的战法,跟野兽捕猎的做法差不多,先攻击对方要害,待对方没了抵抗的力气,再大口大口吃肉喝血。

又一个月后,巨鹿县外,明军的营寨之中,卢象升一身孝服,面色有些沉痛,军帐内,两位总兵虎大威,杨国柱彼此看着对方,面面相觑。

军中士卒原本是两万,昨日接到大同的敌情后,大同总兵王朴率领手下兵马回援,如今明军士卒只有一万五千人。清军在大明境内到处杀人破坏,而一直追着清军寻求决战的卢象升,终于在远离京师的巨鹿,在清军预设的战场上,与皇太极的大军狭路相逢。

到了现在,卢象升终于弄清了敌军的虚实,清军的实力远远不止三万,至少也有七八万,如今营寨之外,四面八方都是清军的军队,自己已经中了埋伏,被团团包围,高起潜虽然与卢象升不睦,却也知道强敌在前,抱团取暖的道理,他就驻扎在距离卢象升五十里地之外的地方,然而他并不在清军的包围圈里。

但是,抱团取暖可以,让他率领四万关宁军,去攻击十万满清大军,为卢象升解围,高起潜没有这个胆量,他手下的祖大寿和吴襄也没有把主力部队拼杀在这里想法。

而且,占据着绝对优势的皇太极,其实也很想围点打援,若是高起潜出兵援救卢象升,便会连高起潜的兵马一起打掉。否则皇太极白天早就进攻卢象升了,十万打一万五,为什么要拖到晚上?就是为了引出高起潜手下的关宁军。

被重重包围之下,如今方知中计的卢象升,后悔也没有用了,

“如今,本官才发现,我等三人都是不祥之人啊。”卢象升面色悲怆,“本官戴孝出征,杨文弱也戴孝,高公公则是个阉人,哈哈哈哈,今日被敌军包围,也是本官的命数使然啊,哈哈哈哈。”

虎大威面露不忍之色,“大人何必如此,敌军虽然众多,但是末将和杨总兵部下精锐皆都在此,大人的天雄军主力尚在,定能安全护送大人突围!”

“突围?!”卢象升惨笑一声,摇了摇头,“这些都是跟随我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兄弟,本官如何能厚颜抛下他们不顾,独自逃生!”

他转眼看向虎大威和杨国柱,“你们二人突围去罢,还能为我大明保留一丝元气,本官今日,唯一死报国耳!”

虎大威和杨国柱两位总兵苦劝多时,卢象升只是摇头,坚决不肯突围,眼看主帅意愿已无法更改,敌情紧急之下,虎大威和杨国柱二人只得含泪匆匆出去部署突围之事去了。

看着两人匆匆而去的背影,卢象升把目光投向了案头上的一封书信,那是他的前任属下史可法给他的信,信中说,若是卢总督勤王之时兵员不够,他打算向青州府赵无忌的下属顾炎武求情,借黑旗军六千以抗清。

然而,卢象升回信拒绝了。

挽天倾的本事,卢象升自认无此能力,但卢象升凭着直觉认为,赵无忌或许可以做到。

自己此次勤王,原本就是凶多吉少,何必拉着黑旗军给自己陪葬?把他们留给犹自昏迷不醒的赵无忌,赵无忌迟早有痊愈的一天,这样,大明的朝局或许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而自己,就在这里放纵地,征战这最后一场吧!

帐外传来阵阵兵马的骚动,那是虎大威杨国柱二人打算突围的动静,卢象升一甩大氅,大踏步地走出帐外,他要率军亲自冲锋,为两位部下的突围,创造机会!

翻身坐上自己的爱骑五明骥,拿起沉重的关公大刀,卢象升对自己的亲兵们,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道命令,“将军死绥,有进无却!人必带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违令者——斩!”

一催胯下战马,卢象升挥舞着大刀,带着手下亲兵士卒,冲着黑暗中的清军大营方向杀去,在他的身后,满眼含泪的虎大威和杨国柱,目送他们督师的背影远去后,方才掉转马头,匆匆地自另一个方向率军离去。

此战一直战至天明,夜袭敌营的天雄军士卒几乎全军战死沙场,卢象升本人浑身是伤,犹自死战不退,最终身中四矢三刀,当场战死,壮烈殉国。

卢象升死讯传来,天下为之震动!

就在这时,一双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眼睛,在青州府缓缓睁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