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总是需要一些合理的借口和理由,才好掀起一些比较大的事件。
就像当初的胡惟庸一样,如果不给他足够多的机会,他也不会迅速的膨胀。只有等到他疯狂的时候,出手弹压的效果才更好。
对于皇权的挑战,文臣们从来也都没有放弃,只是他们斗不过兵权在握的洪武皇帝。
不过这些人未必就会彻底的放弃,他们也是在等待着一些机会。
历史上的大明文官迅速崛起,那就不得不提起朱祁镇了,就不得不提起于谦、张居正了。
虽说大明看起来是很难有真正的权臣,可是明朝中后期,勋贵集团的堕落和土木堡的元气大伤,让文官开始做大做强。
结果就是皇帝只能更多的依靠宦官去制约文官,那些文官也慢慢的和两宋时期的文官一样。
“文字狱、通海案,这些事情一旦做起来了,读书人说不定还服服帖帖。”在文华殿里,朱允熥自言自语,“清朝的那些文官看着就老实啊,不像明朝的文官还时不时的要去拼着挨廷杖,比大明的文官还要忠诚。”
闭目养神的朱允熥仔细想想,觉得有些机会,“找个合适的理由,更多的去收服北方士子的民心。南方士子需要压制打击,这是不是一个翻版的通海案呢?”
通海案,也就是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和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再有一些明朝遗民暗中接应,准备恢复明朝。
结果自然是兵败,但是到了顺治等人手里,以通海论处,与江南奏销案、哭庙案合称江南三大案。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江南缙绅豪强受到沉重打击,他们虽然有些怨言,只不过对更加清廷服服帖帖。
“用胡惟庸案打击文官实力,相权彻底被废黜。”
“郭桓案这些暂且不提,提前发动南北榜案,再加上其他的借口,南方士绅不说元气大伤,起码短时间里不敢有太多心思吧?”
“可惜了,要是找到了其他的理由,还可以来的更彻底一些!总不能是说江南士绅和张士诚的残兵败将勾结吧?要不然,通倭通番?”
朱允熥知道如果这么做,肯定会牵连一些无辜。
可是他还是会这么做,因为他需要更稳定的江南,需要一个不敢和朝廷离心离德的江南。
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南方文官的实力太强了,他需要一个能够南北平衡、不再是以南北作为出身依据的朝堂格局。
那就放长线钓大鱼吧,朱允熥也应该这么做。
皇帝龙体有恙,这样的一些风言风语忽然间就传了出来。
有心人也是在暗中观察,好像似乎是这么一回事了。皇帝时常在早朝时展现出来一些疲态,虽然依旧是在努力的处置政事,可是似乎也有了一点掌控力不如从前的趋势。
而大明朝的皇太孙呢,他现在非常忙碌。
整天不是在召集锦衣卫,就是在勋贵的陪伴下视察京军大营,或者是在重点掌控‘二十四衙门’。
所谓二十四衙门,也就是十二监、四司、八局。
这是侍奉皇室的机构,虽然是以宦官掌其职,但是不见得全都是太监。
朱允熥倒是没有急着去接触‘第一署’的司礼监,实际上现在的大明,‘内官监’这个衙门才是地位最高的。
兵仗局,这是朱允熥在意的,这个衙门也负责制造军用器械,火药司也被它辖制。
火器,大明的军队对于火器的应用非常普遍。此前沐英平叛的时候就用上了三段击,鄱阳湖水战之时,火器也是大发神威。
碗口铳就是其中的代表,大明的火器普及率也超过了朱允熥的预想。
老朱此前就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同时也规定,‘水军每艘海运船,装备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等等’。
大铁炮啊,朱允熥觉得这可能不太好,如果是铜炮是不是威力更大一些?
只可惜,大明的铜始终不够用。
“无烟火药?”朱允熥仔细想想,自言自语,“这个我不会,但是现在这个火药基本都是粉末,怪不得都说一旦阴雨天气,火器就很难派上用场了。”
那就仔细思考一番,看看有没有可能将火药颗粒化给弄出来,这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现在估计造不出来燧发枪,可是如果弄出来了手榴弹这些,那战斗力也提升不小啊。
就算只是一些简化版的手榴弹,说不定也能带来不小的战斗力提升。
张福生打断了朱允熥的思路,说道,“殿下,锦衣卫指挥使求见。”
朱允熥抬起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蒋瓛入殿,立刻奏报,“启奏殿下,高丽权臣李成桂篡位了!”
朱允熥立刻严肃起来,随即笑了起来,“想想也是差不多了,他是该篡位了。”
王氏高丽本来一直都是和蒙古不清不楚,当年不承认大明,在成为大明藩属国之后又因为铁岭卫的冲突造成不遵大明。
高丽国主本来是想要直接攻辽,但是李成桂在威化岛回军、返回开京,随即就开始不断打击政敌、成为高丽权臣。
这都已经四年了,李成桂废立高丽国主、流放杀死政敌,花了四年的时间基本上扫平了篡位的障碍。
蒋瓛继续奏报说道,“现已探明,四月前高丽国主亲登李成桂府邸盟誓,高丽臣子劝进。李成桂三辞三让,现已即位。据传即位第二天,就遣使臣赵胖赴大明,想来还在路上。”
朱允熥微微点头,这件事情也不算是特别超出他的预料。
李成桂能够篡位成功,很多人也都认为这是大明的袖手旁观给了机会。
当初王氏高丽大臣穑等人希望借助明朝的力量来阻止李成桂的篡国阴谋,曾请求老朱同意高丽国主王昌亲朝,但是老朱觉得‘立亦在彼,废亦在彼,中国不与相干’。
后来还有大臣尹彝、李初请求发兵讨伐李成桂,依然被老朱拒绝。
老朱是一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宗主国这些他自然看重,没有人不喜欢万国来朝。
可是如果需要劳师远征,去帮别的藩属国打天下,老朱肯定就不愿意了。他最多就是遣使调和,或者是答应一些藩属国不太要紧的事情。
总之,不能对大明造成损耗。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道,“这个事情继续留意,有消息就告知我。记得将这些事情告知一些大儒、士子,让他们也知晓才好。”
蒋瓛有些为难,不过犹豫片刻后还是说道,“臣遵令。”
朱允熥继续说道,“眼看着也是要乡试,锦衣卫该查探各地乡试。但凡有徇私舞弊、科场弊案,即刻拿下。”
乡试,这也是三年一次,明年就要乡试了。秋闱的士子得了功名成为举人,就有资格入京会试。
各省的一些文华种子们,一旦中举就可以得到当官的资格了。
这些都是大事,自然是需要慎重的对待。不只是会试才是抡才大典,各地的乡试也是。
晚饭时间,朱允熥自然是跑去老朱那里。
一看到朱允熥,老朱就得意说道,“外头现在都在传咱怕是熬不了一两年了吧?”
“是有这些传闻了,估计还有锦衣卫在推波助澜。”朱允熥有些好笑的说道,“咱们用不着如此,哪能自己咒自己的。”
老朱不在乎的说道,“咱不怕那些,只要那些人信了就行。”
随即老朱更开心了,“外头的人现在也都是在传你急了吧?整天都是盯着五军都督府,这也好。本来就该是你来掌军,现在那些人还以为是咱不行了,你这个太孙急着稳住局势。”
“也算是歪打正着,也挺好。”朱允熥就笑着开口说道,“照这么下去,用不着一年的时间,底下那些不安分的人都要蹦跶出来了。”
老朱也严肃提醒说道,“别一口气全都给治住了,要不然那些人不敢露头。水至清则无鱼,局势不明朗,那些人才敢上蹿下跳。”
“那祖父也别演过了,别闹的到后来是我骑虎难下。”朱允熥看着老朱,不放心的说道,“咱们就是合起伙来诓南方文官,尤其是浙东文官,不是我这个太孙急着当皇帝。”
老朱立刻心虚的端起酒杯喝一口,也不搭话。
朱允熥就真的急了,“还真这么想了?”
“混账!”老朱声音更大,狠狠的一拍桌子,“倒反天罡的混账,咱还不是为伱好!”
朱允熥的计划是搞点事情清理朝堂上的一些利益集团,是融合南北、平衡局势。
这些老朱自然都是赞同和认可的,可是觉得再给自家孙儿手里塞点兵权同时,要是再能够让孙儿接手更多的政事,那也是顺水推舟的好事,可不能错过了。
朱允熥是真的急了,“祖父,我不急着当皇帝!”
“你不急,咱怕!”老朱就说道,“咱现在装病、装精力不济,咱也怕什么时候真的就不行了。你现如今能多接手点,咱心里也安稳。”
朱允熥沉默片刻,说道,“我也没说不接,就是用不着这么急。锦衣卫我用着多顺手?宫里的衙门,现在也就是先按我说的做事,再奏报到您老人家跟前。”
老朱就欣慰无比的说道,“这是好事,就是等什么时候他们直接照你的旨意办了事,那就算是成了。现在他们办事,还不是咱镇着!”
这话也没错,朱允熥承认这些。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那我再急点,给那些人拱把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