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历代国策向来是重农抑商。
抑制商人是担心,老百姓不踏踏实实种地了,归根到底,还是为重农服务。
重农国策没有丝毫的问题,坐拥着整个世界最广阔肥沃的耕地,不种地干什么?
朝廷也支持,条件也允许,就使得华夏族的种地艺术不断优化,达到极致。
注意,华夏族耕地种田,已经不能称之为技术了,而是叫艺术!
什么是精耕细作?
好的良种?更先进的农工具?
只是一方面罢了。
华夏族以种地起家,为了琢磨怎么能做到最高产,甚至比打仗还要看重天时、地利、人和。
何谓天时。
什么时候翻地、播种、收获?
面对不同天气要如何借势培育?
雨季、旱季、不同节气要做什么,特殊灾年要怎么办?
何谓地利。
难道只有耕地才能种田吗?
针对不同土地情况,要种什么,要怎么种?
每块田地的肥力要如何用到极致?
何谓人和。
人力要如何分配?要怎么优化耕种工具?
怎么分配畜力?耕牛要怎么更好利用?
难道就没有什么耕种方法,可以让农作物成活率更高吗?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风、水等自然条件?
华夏先祖们发出了一千个问题,同时又给出了一千零一个解法!
精耕细作这词人人都知道。
可又有几个人知道,精耕细作这四个字里浓缩了祖辈们多少智慧,华夏对于精耕细作的偏执已经覆盖了可以想到的任何一个细节!
甚至发展到现代,华夏人仍在追问,
凭什么种出种子的产量,都是在区间内固定的?
于是出现了杂交水稻。
因为高产量农作物如土豆、玉米,根本就看不见影子,刘据做不到如同明清一般高产。
当然,他更不可能做到现代这种,基因技术和高科技技术的激情对撞!
但,如果说现代精耕细作的程度,已经到了博士学位。
汉代的耕种技术,才刚小学毕业。
这一点都不夸张。
就算与明清相比,汉代农耕技术,都显得太原始了!
这其中有太多可以操作升级的空间!
而对于精耕细作的革新,是穿越者所能带给这个时代的最大礼物!
此刻建章殿内,所有目光都看向了太子据,
目光中充满了怀疑、不解、失望...
一个五谷不分的孩子,配点评一国重器吗?
中贵人包桑想要上前带走太子据,
可却被大将军卫青如山的背影挡在身后,
“大将军...”
卫青也不回话,但却岿然不动。
他相信熊儿。
刘彻皱眉,
他也不想事情发展成这样,让在场的博士们对太子失去信心,
便故作严肃,看向儿子,
喝道,
“小孩子胡言乱语!退下!”
刘据表情不卑不亢,不被理解是正常的,但只要说清楚就好。
“父皇,还请让孩儿把话说完。”
刘据镇定自若的表现,不由让刘彻一愣,
抓住着空隙,
刘据朗声道,
“父皇,您继位以来可修订过历法?可发行过农书?”
闻言,刘彻眼神变化,不由被噎的一滞。
历法在古代格外重要,历法是为了服务农业而出现的,并且,历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日月轮转,月份也在发生变化,
如夏历的正月是一月,而周历的正月已经偏移到十一月了。
因此,每过几十年的时间,统治者都要重修历法,再颁布天下,让老百姓们按历法春耕秋收。
汉武帝时期出现过两部历法,一部是《淮南子》,淮南王被干掉,这书也就没人写了,另一部是汉武帝晚期才修订的《太初历》,也就是说,现在的汉代仍是通行前朝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