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102 章 中元节2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第102 章 中元节2

作者:新玥子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14 01:12:3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刘晓希炖上排骨后,刘妈妈也把豆浆磨完了,正在灶房里用大铁锅煮浆,熬好就可以得到豆浆了。

“小希,喝不喝豆浆,去拿个碗来。”

“喝。”

等刘晓希噔噔噔取来一个大海碗,刘妈妈给盛出一碗豆浆出来,“忘记买白糖了,只有冰糖,你加点冰糖进去。”

刘晓希端着碗离开灶房后,刘妈妈继续忙,刘爸爸杀完鱼和鸡也去帮忙烧火了。

煮开的豆浆需要转成小火,刘爸爸负责控制火候。

刘妈妈就去取来了她腌酸菜的酸汤,酸汤水慢慢加入豆浆中,直到豆腐凝固,然后将锅内多余的酸水盛出来,不多会儿,锅里就凝结出豆花了。

刘妈妈还盛出来一碗豆花,这就是一道菜了。

锅里剩下的豆花,刘爸爸将其全部盛出来,倒入四四方方的模具中,然后就需要将豆花压干水分,等待豆腐成型。

忙完这一切,刘爸刘妈就可以先歇歇了。

刘晓希将冷却的豆浆分成三小碗,给她爸妈各递了一碗,自己也抱着一碗喝。

“妈,你干嘛不用石膏点豆腐啊?我看现在市面上好多豆腐不就是石膏水做的吗?”

刘爸爸几口喝完碗里的豆浆,“酸汤都是自然发酵的,做出的豆腐口感细腻,闻起来也没有石灰的味道,就豆子的清香味。”

刘妈妈也补充着,“其他地方喜欢卤水豆腐、石膏豆腐,我们当地比较习惯酸汤豆腐,算是地方特色吧。”

......

光幕下

靠前的朝代仔细的听着边做着记录,毕竟家里没有酸汤的,他们也可以使用石灰、盐卤之物点制豆腐。

至于一部分跟着刘妈妈一起做豆腐的先秦、秦汉观众们,此时也在忙着寻找石灰、盐卤来代替酸汤,因为酸汤的历史并不久远,大家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此物。

不少人家最不缺的就是豆子,为了将豆子变成后世的豆腐,先秦观众们卯足了劲儿,不过第一次做,石膏水比例是多少,还需要大家慢慢尝试。

后面的朝代,不少人家的豆腐也渐渐出锅了,看着成品,一时间满足感扑面而来,后世的豆腐也是老祖宗们流传下去的呢,有点骄傲。

小娃娃看着族里婶娘们做好的豆腐,忍不住吸溜口水,“哇,晚上咱也有豆腐吃了。”

黝黑的小男孩拍拍肚子,“嘿,俺可是留着肚子,族里准备了不少吃的,还有肉,今儿可算能吃点好的了。”

不远处,一个小娃纠缠着他爹,“爹,你给我雕一个大圣呗。”

青年拎起儿子衣领放一边,“一边玩儿去,你爹今儿忙着哩。”

......

豆腐做好了,刘妈妈安排刘爸爸去剁鸡肉块,接着继续安排,“小希,去地里掐一把红薯叶回来,晚上炒,不吃浪费了,运动运动,别老是呆在屋里,一点阳光都没有。”

“哦,妈,你们今年种红薯了啊?”

“今年我和你爸可是种了不少红薯,那么多红薯叶咋吃得完啊,喂猪也是绰绰有余了,赶紧去吧,要是觉得太阳晒,就拿帽子戴上。”

“知道啦。”

“快去吧,我去把今天买的嫩玉米煮几个,你回来就能吃了。”

......

拿着个塑料袋,刘晓希戴着帽子就出门了。

种红薯的地离她家也不远,走路五分钟就到了,就在公路旁。

一半地被种上了玉米,一半地种的是红薯。

绿油油的玉米秸秆一排排的立在地里,一个个玉米穗挂在上面,微风吹过,玉米叶还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与之不同的是旁边的红薯地,地里的红薯叶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显得富有生机。

可惜了,刘晓希家的玉米现在还小,因为种得晚,还不能吃,红薯现在也不是收获的季节,想吃烤红薯还要等一段时间。

来到红薯地里,刘晓希就开始掐红薯叶了。

光幕下

祖辈们看着道路两旁,这些种满粮食的土地,心情也很好,这些可都是食物啊,尤其是对于饿怕了的人们,这些食物代表了不会饿肚子。

只是明朝以前的朝代,老祖宗们很可惜,他们的时空没有玉米和红薯这类作物。

帝王们也想把这些好东西扒拉回来,但是吧,这飘洋过海距离太远了,还需要给他们多点时间,至于另一种希望就是,通过光幕获取,鉴于此前两次换取到后世的东西,大家心里多留些期待。

“这红薯可是和土豆一样,也是生长在地下吗?也不知道是不是像土豆那般高产?”

“后世的作物长得也比咱现在好啊,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种的?如果能学学就好了。”

......

先辈们对于七月半他们也知道,只是队伍上要遵守纪律,自然不能像老乡们那样,看着后世人们忙里忙外、团聚的样子,打心底高兴。

民国的老百姓们也在忙着,哪怕条件差是差了点,但也尽可能的准备丰盛,这是一种骨子里的传承,今人对故人的思念。

“娘,今天做了窝窝头吗?”

“做了窝窝头,你爹去掰玉米了,给煮玉米吃,你们晚上多吃点。”

......

等刘晓希摘好满满一塑料袋的红薯叶回家,刘妈妈煮的嫩玉米也刚出锅,正在冰水里泡着。

“回来了,刚煮好。”

刘晓希将红薯叶放回厨房,洗干净手就拿起一个玉米啃,“妈,你买的这家玉米挺好吃诶,有点甜丝丝的。”

刘妈妈也拿起一个啃,“还没煮完,还剩下三个,一会儿弄成玉米粒后,晚上炒肉末。”

边说,刘妈妈又拿了个玉米到灶房递给刘爸爸。

没有玉米的朝代,孩子们眼睛亮亮的,他们记住了,玉米是甜的,那肯定是很好吃了。

“二蛋、丫蛋,走,我们掏蜂窝去,弄点蜂蜜,以后和小光幕换玉米。”

“狗子哥,不行,今儿七月半,爹娘不让到处跑。”

“对,娘说了,今天刚换的干净衣服,要是弄脏了要挨揍。”

“那咱儿明天去。”

......

啃完玉米,刘晓希就回房间睡了一觉,然后起床给她妈打下手,比如洗菜、剥蒜、削土豆之类的。

六点多,饭菜也做好了。

堂屋中,刘爸爸找来了个八仙桌摆好,丰盛的菜肴摆上了桌,红烧鱼、家常麻椒鸡、炖排骨、青椒炒肉、炸茄盒、干锅土豆片、炒红薯叶、酸汤豆花、烧辣椒拌皮蛋,玉米粒炒肉末。

现在需要先敬祖先,这一步不能少。

敬过祖先后,刘晓希家就开始吃晚饭了,早早吃完,还要烧纸钱。

光幕下

祖辈们也在吃饭了,基本上今天的饭菜都是相当丰富,边吃饭还边讨论后世的中元节,先辈们还有老乡们给送吃的来。

晚点的时候,一些朝代,人们还要出门去放水灯的,既是引领祖先回到他们的家,同时也是祈福。

宋朝一户人家,青年男子严肃着脸,“你们几个快点吃饭,吃完还要燃烧纸钱。”

小童眼巴巴的看着手里的灯,“爹,吃完饭,你带我们去放河灯呗。”

老汉拉过孙子坐好,“吃完饭,要先烧了纸钱才能去,一家人去。”

老妇人慈祥的笑了笑,“到时候啊,村里人都会去河边放水灯的。”

吃过饭,刘晓希一家也在给祖先们送钱了,两大摞的纸钱被刘爸爸提到院子里,一家三口忙着烧纸。

刘妈妈一边烧边说,“多烧点,让刘家的列祖列祖、你爷你奶保佑你们,赚大钱,没灾没病,平平安安的。”

刘爸爸也是边烧边碎碎念,“老祖宗老祖奶们、爹、妈,给你们送钱了,你们来家里取钱回去存银行,保佑小希小成赚大钱,明年给你们多烧点...”

刘晓希一言不发默默烧纸,她不会她爸妈这一套话,让她说还真不好意思。

只是心里也是让老祖宗、爷爷奶奶赶紧回家来,多拿点钱回去用,这大概就是种花家人对祖先的另一种情感表达吧。

刘爸爸转头看向刘妈妈,“你在旁边烧一堆,给小希她外公外婆,让他们来取点。”

刘妈妈头也不抬,“那么远的距离,再说大哥二哥又不是不会烧。”

刘爸爸反驳,“现在飞机高铁那么方便,一下子就来了。”

刘晓希被烟熏到了,眼泪汪汪的,她忘记从哪里看到的,故人轻抚今人眉,或许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虽然熏的流眼泪,但还是没躲开。

……

光幕下

祖辈们:...或许、大概他们的后人此刻也是这番场景吧。

祖辈们心里有些触动,又有些哭笑不得,后世的交通是挺方便的,他们应该大概可能嗖一下,就能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了。

青年看着光幕忍俊不禁,“唉,万一祖宗们在地下也穷的叮当响咋整?”

一旁的大叔笑了笑,“这不就是让他们回家取钱回去花嘛。”

不远处的小伙子拎来一堆纸钱,乐呵呵的,“咱现在也在让祖宗保佑,然后后人们也在想着咱了。”

少年不禁挤眉弄眼,“祖先保佑,哈哈哈这可真是一代人想着一代人了。”

……

刘晓希边烧着纸,突然想到什么,“对了爸,我们过的七月半怎么是在七月十三啊,还有人过七月十四的,但日历上写的中元节是七月十五。”

“各地风俗不一样。”

刘爸爸接着解释,“你老祖宗他们是过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他们的节日。我们七月十三给他们送钱,他们提前拿到钱,十五才好去逛街买东西。”

刘妈妈也说着,“还有一个说法,祖宗们要去扬州参加庙会,但我们这里离得太远了,所以要提前给祖宗们准备上盘缠,让他们能提前出发。”

刘爸爸继续补充,“还有咱祖上是从赣省迁来的,祖宗他们有钱了也能回老家那边看一下。”

……

祖辈们都在默契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思念。

祖宗们在为另一个时空的祖先送钱,祖先还是活的,而在后世的时空,他们又是祖宗被后世人祭奠,这种感觉真微妙。

大娘不免有些伤感,“唉,也不知道咱们的后人是不是也搬去其他地方,现在过得如何?”

老族长擦了擦眼角,“故土难离,不过不管是在哪里,都别忘了根啊。”

**岁的孩子烧着纸,挠挠头,“哎呀,那俺后世的后人是不是也在给俺送钱,俺能收到?”

孩子爹一个脑瓜崩过来,“再胡说八道,小心老子抽你。”

......

烧得差不多了,刘爸爸在不远处又烧了一小堆,那是给那些找不到家的亡灵的。

所有纸钱烧完,已经一个小时了,刘爸爸就沿着路每隔几米插一根燃烧的香,这是指引祖先们回去的路,可能和放河灯的作用差不多。

祖辈们看着这一切,眼里有些湿润,大概花家人就是这样吧,对祖先的情感以另一种方式表达。

哪怕到了后世,他们也没忘记,想着想着,大家也没忘记留下对后人的美好祝愿。

“我这个祖宗啊,就希望孩子们都好好的。”

“在外面工作的一切顺利、一帆风顺,学习的也能金榜题名,那什么,赚钱不容易,孩子们不要大手大脚。”

“压力大就减少部分开支,那什么房子车子,唉,虽然有个窝是必须的,但没钱就算了,别背上一辈子的债务,老子看得也愁的很。”

“就是,不过那什么传宗接代还是要的,遇到合适的就成个亲,别想着打光棍,这不管男光棍还是女光棍,那以后老了一个人多孤单啊。”

......

烧完纸,刘晓希一家坐在院子里吃着刘妈妈煮的毛豆,夜晚的院里凉风习习,一点没有夏天的燥热。

此时,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亮着火光,他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追忆祖先。

祖辈们或是坐着休息,享受难得的静谧,或是到河边放水灯,像是宋朝,城里还有表演看,这大概是隔着光幕的另一种团聚了。

祖辈们都知道,光幕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难受的情绪反而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