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588章 过河卒子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588章 过河卒子

作者:实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3-23 10:18:1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胡适刚回到北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胡适认为张学良“这祸闯得不小”,当日给张学良去电:“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二十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护送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尚可自赎于国人。”

1937年7月11日,胡适应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邀到庐山,参加国民党第一期庐山谈话会。当天下午胡适与蒋介石面谈,陈述北平情形,民情的激愤,认为中央不应放弃河北。

7月20日,在庐山最后一次茶话会上,众人谈教育问题。江恒源、朱经农、陶希圣、高君珊、吴贻芳、傅斯年等人先后发言,胡适最后讲话,谈了四点:第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的教育。第二,如果真需要一个中心思想,那么,“国家高于一切”可以作共同行动的目标。第三,主张恢复“有同等学力者”此条招考办法。以救济天才,阻止作伪犯罪。第四,教育应该独立,其涵义有三:(1)现在官吏不得做公私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更不得滥用政治势力以国家公款津贴所长的学校。(2)政治的势力(党的势力)不得侵入教育。中小学校长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员的任聘,皆不得受党的势力的影响。(3)政府应当禁止无知疆吏以自己的偏见干涉教育,如提倡小学读经之类。

7月28日,两期庐山谈话会结束,胡适下山,乘飞机到南京。因北平失陷,胡适暂时留在了南京。

8月17日,胡适在南京参加了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8月21日,胡适与杭立武、周炳琳、傅斯年等人商谈救济大学教育的问题,大致决定了两件事:(1)将来各大学教员有余人,可送往边地大学服务。(2)将来宜在内地筹设一个科学工程研究所,以应付国家的需要。

8月,北大、清华、南开准备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并在南京成立临时大学办事处,除三校校长为委员外,各校各加一人为委员,北大为胡适、清华为顾毓琇、南开为何廉,此外委员中还有傅斯年、皮宗石等。胡适对于临时大学提出了很多建议。

在胡适看来,百年树人,无论多艰难,教育都必须坚持。正当胡适为在战争条件下如何坚持办学而呕心沥血时,8月19日,蒋介石商请胡适到美、英两国进行民间外交,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国难当头,胡适选择了做”过河卒子”。1937年9月8日深夜,胡适从南京出发,再度赴美。不过这一次不是学术活动,而是肩负着国民政府的使命,向美国朝野进行中国抗战宣传,争取其理解、同情与支持。

蒋介石为什么要派胡适赴美进行战时宣传,加大对美国的公共外交呢?

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想争取欧美国际援助,不管驻英、法大使多么优秀,做了多少工作,只要向英、法提出,英、法都会提出要中国首先争取美国这么做,要“平行一致行动”。从长远看,必须着重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国际援助。

基于这样的现实与考虑,必须加强对美的外交工作。派谁?蒋介石首先想到了胡适。

一方面,鉴于胡适在知识分子中的威望,将胡适委以重任派往美国,可以使知识分子暂时放下对政.府的批评,为抗战集合到自己的周围。另一方面,胡适在美国有那么多老师、同学、朋友,在美国社会各界尤其是知识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胡适善于演讲,在他理性而又通俗易懂的演讲中,自有一种逻辑的感染力深深地令人折服。凭他的能力,在美国各界是应该能够获得对中国抗战理解、同情和支持的。

而派胡适赴美,更是因为“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从创办《独立评论》时起便很关注中日问题。他主张公开的外交,以期获得国人的理解,从而唤醒民众。他根据当时局势对中日全面战争精确地排出时间,“对世界固应赶紧结合,对日本尤不可不做一种可以使我们喘气十年的Modus Vivendi(权宜之计)。若无一个缓冲办法,则不出一二年,日本人必不容许蒋先生整军经武。”胡适认为中日之战必不是孤零零的中日之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日本侵略与欧美产生的“利益上的冲突”,将之引导成对日本的“国际大劫”。他后来将之凝聚成“苦撑待变”四个字,随之被国民政府接了过去,变成了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方针。

蒋介石当时选派了三个人,另两位是张忠绂和钱端升。张以家庭困难为由,一开始就没去;钱去了后觉得靠演讲收效太慢,很快就消极回国了。只有胡适本着“做了过河卒子”的拚命精神,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无怨无悔地做了下去。

胡适注重向政要宣传中国抗战。飞机经停菲律宾时,他拜访了总统蔻桑。

胡适宣传的主要方式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演讲。

胡适一到美国,便忙了起来。9月26日上午10时飞抵旧金山还没住下,就先到中华会馆参加茶会,发表简短谈话。吃过午饭,仍然没有休息,又赶往大中华戏院,对当地华侨以及各界人士演讲。晚上人们得知胡适到来,争相邀请他赴宴,结果一口气赶了两处宴会做了两场演讲。当天很晚才回到住处,强撑着在日记中叹息:“甚疲倦了”。尽管如此,由于是事先约定,29日中午又前往联邦俱乐部演讲。30日胡适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演讲。10月1日到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向全美听众作广播演讲。

胡适的这些演讲是在自身和客观条件都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胡适从1937年8月即断断续续生病,最主要的是眼睛时感酸疼模糊,尤其是牙疼一直在困扰着他。22日肠子发炎住院;9月16日在香港开始发烧;11月13日,胡适应美国纽约外交政策协会邀请演讲,但那天早起,胡适就觉得不舒服,吃的早饭全吐出了。中午外交政策协会宴请,胡适一点胃口也没有,什么也没吃。但仍然坚持演讲,并答复了许多问题。演讲完,胡适出了一身大汗,里衣全湿了。演讲过程中,胡适又拉了一次肚子,此次胡适不仅没住院,而且强忍了两天,一边靠吃药,一边靠饥饿来治疗自己,预定的演讲与座谈一场也没耽搁,朋友们也都没有看出来。

由于正处于寒冷季节,沿途风雪交加,所去城市大都也是冰天雪地,火车常常为此晚点,这就增加了奔波之苦。还有一点就是胡适患过脚病,尤其怕冬天,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四处演讲,对胡适的身体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此,夫人江冬秀在国内得知这一消息后,就非常担心胡适的脚是否受得了。从行程上,基本上是夜行晨到。对沿途小城,留停时间短有约定必须演讲的,胡适常常是一到,将行李放到旅馆,来不及休息,就在主人的陪同下,立即前去演讲。胡适几乎平均一天一场半演讲,其密度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奔波劳累之余,加上各种拜会访谈,常常每天都要到很晚甚至半夜才能告一段落,这种工作强度,也决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胡适对演讲非常慎重认真。比如在旧金山,9月30日一天胡适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度过的。由于不停地演讲,晚上又参加斯坦福大学校长威尔伯(Wibur)夫妇为他们举行的招待会。回到住地,已是半夜,不知是没吃饱还是吃的东西不合胃口,胡适此时突然感到很饿,连忙上街找到一家小饭馆匆匆吃了点,这时已是第二天10月1日凌晨1点多了。刚想睡下,突然想到第二天约定的到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向全美听众作广播演讲。

电台规定,演讲时间不能超过一刻钟,又由于媒体的限制,电台的演讲必须简洁精炼,既要单刀直入又要有条有理合情合理,这样才能显得既斩钉截铁又能打动听众。现有的讲稿显然不行,必须进行加工。胡适揉了揉疲惫的眼睛,坐到桌前,开始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改写演讲稿,一直到5点半才觉满意然后睡去。

胡适对演讲非常坚持原则与气节。还是这次在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向全美听众作广播演讲。虽然5点半才睡,但仅睡两个半小时就醒了。胡适起来将讲稿让人送到电台。随后电台的帕迪??洛厄对胡适说,广播电台看了他的演讲稿,觉得言词太尖锐,想请胡适修改一下,能不能说得含蓄委婉一些。胡适稍加思考,认为没什么不妥啊,于是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对洛厄说,你回去告诉电台,宁可取消广播,我这稿也不愿、不能修改。洛厄一听,只好回去和电台商量。电台看胡适发了那么大火,只好按胡适的原稿去录播,而且在胡适去时“他们倒更客气了”。这次广播演讲虽然只有13分钟,却取得了极大成功,产生了极大影响,王正廷大使在华盛顿听了后,立即打电报来对演讲的成功表示祝贺。

胡适还注重广泛接触工商经济界人士。各地华人华侨也都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愿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以经营钨锑外贸起家的大企业家、抗战爆发时得到过胡适帮助的华人李国钦,更是伸出了相助之手。9月1 8日,李国钦邀了4 0位工商业、银行的领袖,如托马斯??拉蒙特(Thomas Lamont)等人,和胡适相见并一起吃午饭。吃过饭后,又请胡适用30分钟的时间介绍中国的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