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八十章 江南造船厂

赵昊赵守正 第八十章 江南造船厂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杨帆是赵昊写信叫来的,说要让他亲眼看看,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落后成什么样了。

要让杨帆承认这一点很不容易,毕竟他是生产过郑和宝船的龙江厂提举。因此明知道是激将法,他还是来了。

昨天,那艘如城堡般巨大、却宛若艺术品般的东方美人号一开进船厂,就把他镇住了。以一位造船专家的水平,他一眼能看出这艘船有多难造。等东方美人号在作塘泊好,他便迫不及待上去参观,研究了整整一天。

最终杨帆不得不承认,当年傲世全球的大明造船技术,现在真的大幅落后于泰西人了,这让骄傲的大明工匠情何以堪?

是以见到赵昊时,他从前那种技术人才特有的傲气荡然无存,整个人无精打采。似乎仍难以接受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不是世界第一的事实。

没办法,天朝上国当久了,什么都想当第一,偶有一个第二都难受。

“这就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停止前进了一百五十年,被人家追上超过很正常。”赵昊拍了拍杨帆的肩膀,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是好事儿啊,不认识到差距,怎么奋起直追?”

“是。”杨帆重重点头。

“走,咱们去的看看。”赵昊又拍了拍马虎,便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造船厂。

~~

船厂厂区占地六百余亩,属于集团一级安保单位,由整整一个保安大队负责其安保工作。

耽罗警备区从江南安保公司独立出去后,赵昊按照‘外重内轻’的原则,对安保公司进行了重编,由原先的垂直管理模式,改为扁平管理。不设专门的总队长,只按照集团需要,向特定的公司厂区,派出相应的保安队伍。

一级安保单位派500人的保安大队;二级安保单位派100人的保安中队;三级安保单位派20人的保安小队。各保安队间互不统属,日常训练和后勤保障由公司直接负责。

这样显然会削弱保安队的战斗力,让他们真正变成了保安,但赵公子必须用这种方式明示集团内部,自己绝无不臣之心,以免他们日后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念头来。

整个厂区占地十分宽满,厂区内施行赵公子一贯鼓吹的量化管理,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他们首先进入的是偌大的贮木场,木质帆船时代,木料自然是唱主角的。

贮木场有单独的码头。栈桥旁,一支运送原木的船队正在卸货。大力水手起重机将只经过稍事修剪的圆木起吊上岸,装在平板牛车上。

地上还铺有铁轨,车轮在轨道上滑行,可以让一头牛就轻松拉起整整一车圆木,送入不远处的贮木场中。

这段铁轨路正好一公里长,采用熟铁打造。赵公子答应给老西儿修的铁路,就是这种玩意儿。但一来老西儿得罪了他,二来芜湖那边也没那么大产能,只能让老西儿且等着了。

赵昊饶有兴趣的坐了一段‘牛拉火车’,进了贮木场,只见里头整整齐齐码放着各色木材。有杉木、榆木、樟木、槐木、桧木……林林总总得十几种木料,堆满了大半的贮木场。

“这怕得有上万根了吧?”赵昊登上瞭望台,俯瞰整个贮木场。

“各类木料加起来,差不多两万三千根。”马虎忙答道。

“多少种?”

“十八种。”马虎解释道:“千料海船的桅杆用端直杉木,梁与枋樯用樟木、槐木。浅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关门棒用稠木、槐木;橹用杉木、桧木……”

“这么多种不同的木料,时间长了不会影响船的性能吗?”赵昊奇怪问道。

“会影响的,如果能只用两三种木材,当然再好不过。”马虎苦笑一声道:“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江南产木甚少,我们造船的木料都是从湖广、四川乃至云贵福建采买而来,费用高的惊人,只能有什么用什么,没法挑食。”

“放心,转过年来,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赵昊笑笑道。根据《大分条约》,日本老王已经组织人手开始伐木抵债了。

“那太好了!”马虎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自去年以来,江南集团大肆采购木料造船,直接导致木材价格腾贵,造船的利润直线下降。他又不敢跟买他船的陈帮主涨价,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还有什么紧缺的,说出来我一并给你解决。”赵昊一边走下瞭望台,一边问道。

“再就是缺铁了。”马虎又道:“一艘千料海船,需要锚三座,再加上各种尺寸的钉和钩环,共需要5000斤熟铁。但芜湖那边,一个月只能运来两万斤,导致船造好了还得等锚下水。”

“我们龙江厂也缺铁啊,一个月四万斤铁根本不够用。”杨帆赶紧趁机道。

“解决解决,明年一定给你们解决。”赵昊满口答应,却没之前那份底气。因为非但船厂缺铁,集团各公司乃至耽罗岛那边都缺铁啊!

其实芜湖那边的钢铁厂,已经开足了炼铁炉。可没想到一个江南集团,居然比当初胡宗宪抗倭还废铁。汪昱那边七成钢铁都供应了江南集团,竟然还不够……

只能让芜湖明年继续扩大产能了,不过集团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啊。恐怕01所那边一天完不成突破,到处缺铁的局面就一天没法改变。

~~

离开贮木场,众人来到了被高高的防火墙包围的烘干窑中。贮木场的木材被锯劈成单独的木料后,被运送到这里进行干燥处理。

如果靠自然阴干的话,木材至少需要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才合用。赵昊等不了那么久,便在杨帆的建议下,斥巨资打造了这个巨大的烘干窑。

整个烘干窑由锅炉房和干燥窑两大部分组成,偌大的人力风箱将锅炉房中的热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送进干燥窑中,持续加热里面的空气。

干燥窑中,粗加工后的木材堆放在架子上,经过预热、干燥、中间处理,一般一个月左右便可以出窑。其实后世商业量产的木材,也是这样快速干燥的,只要把握好温度和湿度,不会比那种传统的阴干多少年的效果差多少。

窑里头又热又闷,有穿着单衣的老木工,带着学徒在照料。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控制窑内湿度。当被烘出的水分,让窑里潮湿到一定程度,就开一次窗户通风。

这是个经验活,目前整个江南,能掌握好这个湿度的不超过十个人。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一般木匠不会烧包到,用烘烤木料来加速干燥,这多费钱啊。

马虎告诉赵昊,目前烘干窑最大的问题是容量有限,烘干量不足船厂所需木材的五分之一,只能为关键部位的船材提供烘干。为了赶时间,甲板、船舱之类次要部分的板材,都是在火上烤一烤就直接用了……

“那就继续扩建烘干窑!”赵公子闻言一挥手,豪气干云道:“再造五个这样的,不就够了吗?”

顿一顿又道:“五个也不够,先一气造它十个再说!钱不够就打报告,我让江总裁给你特批!”

“哎哎,是。”马虎赶忙点点头,擦汗应下。

杨帆等人也满头是汗,一是热的,二是吓得。心说这得花多少钱啊?这赵公子是在海外挖到银山了吗?

~~

出了烘干窑的院子,外头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笔直的水泥的道路两侧,分布着木作车间、铁作车间、蛎壳作车间、蓬作车间、索作车间、缆作车间、油漆作车间……一间间竹筋混凝土版筑而成的高大厂房,足以抵御最强的台风。

车间内外皆井井有条,可见马虎不马虎,在管理这块上抓得确实很严。

赵昊称赞了马虎几句,干得着实不错,可以记上一功。把个小虎哥乐得合不拢嘴。

他确实干得不赖,短短一年多时间,将只能生产四百料沙船的沙船帮船场,改造为可以生产千料大福船的江南造船厂。还得把原先船场的,和金陵雇来的两帮工匠捏合起来,让他们服从规章管理,这其中付出的艰辛自然可想而知。

然后众人戴好口罩,进入木作车间。里头锯末横飞,木匠们带着小工,在对木材进行加工。

这年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船型设计多由造船师傅凭借自身经验,及代代口耳相传的营造法式现场放样。没有精确的数据与图纸,但造出来船却基本上一模一样,其诀窍就在于使用了模具来规范生产。

比如江南厂目前以制造千料海船为主。会先由经验的造船师傅们,用松木等轻质板材,打造一艘样船出来然后再拆掉,给每个部件编上号,作为正式生产的模具使用。

车间主任将木匠分为若干组,每个组只需要负责一部分模具的复制和生产即可,这极大的简化了木匠们的工作,并让生产变得熟练而高效。

而且有模具就有准确的规格,就很容易检查加工的木料是否合格,加以严格的量化管理,可以将废品率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而同时代欧洲造船厂的废品率则超过十分之一!

ps.今天家里老大过生日,争取再写一章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