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赵昊赵守正 > 第八十一章 逆向工程

赵昊赵守正 第八十一章 逆向工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03:05:4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当然,这种模块化生产只适合大规模的量产船只,目前大明也只有龙江厂、清江厂、苏州厂几个官营船厂在用。

闽粤一带的民间造船厂,依然每条船都靠大师傅现场放样,所以南边造出来的船每条都不重样,大部分都歪瓜裂枣。

~~

然后赵公子又来到蓬作车间,参观帆匠们竹子篾片编织风帆的过程。只见他们每编成一块蓬帆,就要夹进一根带篷缰的篷挡竹做骨干,这样既可以逐块折叠,又可以让风帆紧贴着桅杆升起。

论性能,这种竹篾蓬帆当然不如帆布船帆了,但在运输船和商船上使用,这种实惠又耐操的蓬帆就足够了。

而后在蛎壳作车间内,他看到小工们将收来的蛎壳碾碎,然后送进窑中烧成石灰。蛎壳灰的碳酸钙含量在九成以上,高温烧结成的石灰最适合调和桐油,形成防水性极好的桐油酸钙。

再混以麻丝制成油灰捻料,用以填塞船体板缝,以及铁钉的钉眼。每年只用刷一次油,就不用担心船体漏水了,还能防止铁钉生锈。

赵昊询问过东方美人号上的首席船匠布兰科,欧洲的船厂是用涂了油的大麻纤维捻缝,再涂上一层沥青熬出来的焦油来防水。

焦油非但有毒,防水效果也不如大明的油灰捻料……赵昊乘坐东方公主号返程时,就遇到过船体渗水,好在处理及时,才没悲剧了。

而整个惩戒舰队出海两个月,几乎没发生过漏水。好吧,这也跟舰队都是新船有关……

不过就算老船漏水也不怕,大明独有的水密舱设计,可以极大提高船只的生存能力。

赵昊又在铁作车间中,看到大冬天赤着上身的铁匠师父们,在挥汗如雨打造船用的铁钉。

中式船只从战国时起,就开始使用铁钉来固定船板了,到唐宋时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赵昊看到车间里,打造出的成品铁钉就有七八种之多。有铲钉、方钉、锔钉、枣核钉、爬头钉、扁头钉……显然各有各的用途。

而此时,欧洲的船上一颗铁钉都看不到,用的全是木钉。虽然木钉有木钉的好,比如不会影响到罗盘准确度,不会生锈等。

不过光将上万颗木钉,一个个凿孔楔入板材中,耗费的工时就要超过铁钉几十倍。单此一项,就足以高下立判了。欧洲目前不用铁钉,主要是因为他们冶铁业不行,熟铁太贵用不起。

所以大明的造船工艺,依然有很多地方领先于欧洲……

一个个车间参观下来,赵公子最大的感触就是。船,真的不是那么容易造啊!

也难怪李朝和日本的造船水平上不去,因为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把造船水平提上来,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太多。这不是雇几个船匠就能搞掂的,得把整个体系都搬过去才行。

呸,做梦去吧!

~~

在各个车间走马观花一番,便已经是中午了。众人随赵公子到船厂三食堂用午餐……马秘书提前打过招呼,公子时间紧张,不要摆宴席了,就在员工食堂随便用点儿。也顺便视察一下工人们的伙食。

偌大的船场三食堂中,摆着一排排的长桌,足可容纳两千人同时就餐。而像这样的食堂,船厂里还有两个。不然无法喂饱整个厂区里,工匠、学徒、保安、民夫加起来五千多张嘴。

食堂中人声鼎沸,赵公子一行进来后,声音顿时压低了不少。

“吃你们的。”马虎赶紧一摆手,工人们便继续埋头吃饭。

船厂采用餐补制,每月每人600文,随工钱一同发放。

食堂的菜样数不多,但很便宜。冬瓜、炒萝卜之类的纯素菜都是一文钱;韭菜鸡蛋、蒜薹猪肉两文钱;一根鸡腿三文钱、一份肥猪肉也是三文;米饭一文钱三两,大馒头一文钱一个。正常来讲,一天三顿20文能吃饱。当然要是胃口大的,就得多掏钱了。

赵昊用七文钱,打了两荤一素一份米饭,随意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与边上几个工人尬聊起来。在出海的三个月里,赵公子终于学会了放下身段、深入基层,对群众嘘寒问暖了。

但跟群众打成一片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个非常讲究上下尊卑的年代。仅仅与赵公子同桌而坐,就已经让几个工人战战兢兢,把筷子都要捅到鼻孔里了,更别说跟他聊天了。

要不是马老虎在一旁用眼神警告,他们早就端着木制餐盘跑掉了。

赵公子总不能就这么闷头吃饭吧?那就太搞笑了。他只能硬着头脑尬聊下去,问他们都是哪里人?对吃饭住宿满不满意。

工人们起先还回答的磕磕巴巴,但赵公子问的都是家长里短,他们答话也渐渐就流畅起来。

他们告诉赵昊,在这里赚得多,吃得好,住宿也没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船场在岛上,回家太不方便。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一年没回过家了。

当然,在这个年代,出外做工的不是过年,又几个能回家的?所以他们只是随便说说。

“那就把家搬来嘛。”赵公子闻言笑道:“那样天天都能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还不美滋滋?”

“那感情好,可家里有地走不脱啊。”工人们闻言意动,旋即却纷纷摇头道:“再说来了住哪?”

“这个简单,地是自己的就佃出去,别人的就不佃了。”赵昊笑道:“崇明岛就是不缺地。回头弄个船厂农场,就看你们家里能种多少了。”

“住的地方就更简单了。马厂长,开年就在厂区外头建个家属院,专门提供给工人家属住。”赵昊先吩咐马虎一声。待其应下,又对金学曾:“你们县里也要大加支持。整天喊着要吸纳人口,增加人丁。这么多优质的人口就摆在这里,你怎么无动于衷呢?”

“哎呀是啊,徒儿怎么就没想到呢。”金学曾赶紧一拍额头,一脸懊恼道:“回头我拿个章程出来,争取吸引船厂的工人们,都把家安在崇明岛!”

“哈哈,县太爷这话听到了吧?你可在他腚后头盯紧了,别让他失言。”赵昊对马虎笑道。

“不敢不敢。”马虎忙讪讪笑道,借他个胆子也不敢跟父母官拿乔。

周围的工人们这才知道,原来一县父母来了,都吓得赶紧跪地向金学曾磕头。

“都起来吧!”金学曾无奈,只好摆出一县父母的威仪,温声勉励众人几句,欢迎他们都把家眷接到崇明岛来定居。

现在海塘修起来了,他也有底气说这话了。要是放在从前,估计得让人家呸一脸!

你才来这鬼地方定居呢,你全家都坍海里去……

~~

午饭后稍事休息,赵公子这才在众人陪同下,来到了岸边的作塘。

作塘就是干船坞,也是宋朝就很成熟的技术了。龙江宝船厂那几道大作塘,就给赵昊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南造船厂建在泥沙冲击而成的岸滩边,没有龙江厂那么好的条件,没法可以直接将作塘与大河相连,所以不能只是在岸上挖个坑那么简单。

这里的作塘是半敞开式的长方形结构。得先在岸滩上开挖深槽,然后将塘壁和底用竹筋碎石混凝土浇注加固起来,再用混凝土结构将深漕延伸到海中。

工人在塘中造船时,作塘尾端的水闸,将海水挡在作塘外。待到船完工可以下水时便撤去支撑、打开水闸。等涨潮海水注入作塘中,便可趁机将船驶出了。

要进厂修理的船只,也得趁涨潮入塘。在退潮前抓紧做好临时支撑,以免水位下降后发生侧倾。退潮后,落下水闸,抽干里头的水,工人就可以下塘加固支撑,然后修船上漆了。

此时,东方美人号便静静立在为它专门修建的七号作塘中。几十根圆木支撑着它偌大的船体,整艘船从上到下,全都大白天下。

赵昊也是第一次把这‘东方美人’看光光。只见其水线下的船体,明显比水上更宽。这圆圆的大肚子,就是盖伦船能承受住侧舷齐射的秘密了。

“没想到,还是个怀孕的美人。”上上下下端详了半晌,他问立在一旁的杨家兄弟道:“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仿制出来?”

杨幂迟疑一下,谨慎答道:“得先把这条船吃透了,才能回答公子。”

“那何时能吃透呢?”赵昊追问道。

“这个船的结构比咱们的福船复杂多了,一时半会儿怕是吃不透。”杨幂说着看一眼一旁的杨帆道:“要是我哥能一起,应该几个月就能把模型造出来。”

“船模吗?”赵昊眼前一亮,他最喜欢玩船模了。

“是。”杨帆点点头道:“祖上传下来的法子,仿造船型第一步,先造一个缩小的船模。别看船模像小孩玩具,但大船上该有的部件它一样也不缺,而且内外结构也一模一样,只是都小了一大套而已。”

“嗯嗯。”赵昊丝毫不觉被冒犯,依然兴致勃勃点点头。“等比例缩小嘛。”

“通过造船模,就可以把船的部件、结构,建造顺序,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只要能造出船模来,这船该怎么造,我们心里就门儿清了。”杨帆又道:“而且它还可以替代真船来试验船型的性能和缺陷。”

“那就赶紧造起来吧!”赵昊最怕听到的,就是‘造不了’,现在一听有门儿,心头的大石登时落了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