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海上升明帝 > 第725章 辟疆

海上升明帝 第725章 辟疆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1 07:33:4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正月里,奉天港还冰封着。

绍天五年的早春,奉天士民个个都洋溢着喜悦,北虏正在远遁关外,朝廷即将迁都北京,虽然那是有些遥远的消息,但每个人仍然感觉如释重负。

崇祯以来,建虏、流贼就如同两把利剑悬在头上,让人一日不得安。而因建虏、流贼又带来的税赋重压,更是让人喘不过气来。更别说对登来半岛的大明百姓来说,这里还曾几度被鞑虏流贼入侵扫荡。

自从绍天帝移驾来此,登州变成奉天,也就彻底远离威胁,一天比一天富足,一天比一天安稳,旧登州如今是奉天数城相连,港口不封冻的时候,也是船来船往一片繁华。

冒襄沿着热闹的街道漫步着,认真的感受着这繁华。

去台湾挂职一年,他越发感觉到东京的繁华,年初离开东京南下时,他是心情沮丧抑郁的,三品的谏院掌印都给事中,下挂为台湾的府司马。说是一府司马,可是台湾设的四个府,每个设其实只有一个县。

府县同郭,地广人稀。

连码头都简陋的很,所谓府城,也不过是个小土寨子,在那个炎热的岛上呆了一年,过的就如流放发配般的日子,当他已经慢慢习惯了那边的简陋生活,再回京时,感受到的是极大的对比。

做为府司马,本来是没资格回京朝集的,但今年皇帝特旨,召台湾道的分巡,以及他们这些挂职的司马等回京述职。

出身士族名门的冒辟疆,祖上数代为官,他自幼也是饱读诗书,才情早发,年纪轻轻,就已经扬名江南,很早加入复社,与侯方域等成为复社四公子。

经历了这几年的浮沉,再回来的冒辟疆变的许多,他一身布衣走在东京街头,倒跟个寻常百姓一般,甚至都没有人认出这位居然就是一年前还名动朝野的四公子之一。

他走过繁华热闹的大街,来到一条幽静的巷子。

一扇漆黑的大门,兽头衔枚,门上铜钉,门前还踞着一对石狮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正在门口晒着太阳,昏昏欲睡。

看到人来,睁开昏花老眼,打量着。

“福伯,是我,辟疆。”

这座略显有些简陋的宅子,是他父亲在东京的住宅。

他父亲冒起宗,崇祯元年进士,这榜的状元是刘若宰,同榜较有名的还有史可法、吕大器、黎玉田等人。

刘若宰官职不高,进翰林院后充侍讲学士,不过因为陪伴君前,也较得崇祯信任,他曾以智勇忠介、具经济才荐安池道监军史可法为安徽巡抚,也以忠贞笃实荐冒起宗为湖广参议左良玉监军。

老门子就曾是随冒起宗在湖广监军过的,一把年纪了,眼睛昏花了,但还是马上听出了公子的声音,赶紧起身,“公子回来了。”

“老爷在家吗?”

“今日被陛下召见,刚刚回来。”

冒辟疆往家里走,一边把一份糖炒栗子递给门子,“刚才街上买的,炒的很香,还热乎呢。”

进门后,他直奔父亲书房。

父亲冒起宗的仕途还算不错,崇祯朝官至佥都御史、山东按察副使、督理七省漕运。

冒辟疆的祖父冒梦龄曾任过江西会昌县令,四川酆都县令,后知宁州,他任酆都县令时,还曾协助秦良玉,重创叛乱的奢崇明部队,保全酆都,后来知宁州时,因不满太监干政,挂印归去,回到家乡修筑了逸园。

冒起宗考中进士后,先后任行人,吏部考功司的主事、郎中,后来亦辞官归里,父子隐居逸园读书。

后来他起复,先后任兖西佥事、山东按察副使、湖广布政司参议、湖南宝庆兵备副使、监左良玉军、督漕江上,后乞休归返逸园。离开襄阳一个月,湖广陷。

冒襄很小时候就跟随祖父、父亲在外任职,他的妻子苏氏就是他祖父在江西做会昌县令时,给他订下的娃娃亲,那时他才三岁,苏氏的父亲苏文韩是冒梦龄的同年中书舍人苏文韩。

十九岁时,他正式迎娶了苏文韩三女儿苏元芳为正室。

那是十九年前的事了。

娶妻苏氏后,冒辟疆在南京闯下复社四公子的名头,也与秦淮河畔名妓们结下许多露水姻缘,比如名噪秦淮的三家三胞胎中的二妹王节,还有肌肤如雪的江南名妓李湘真,后来又纳了更有名气的董小婉。

他满腹才华,学富五车,但却屡试不能中第,而在秦淮河畔的青楼里,却是留下无数风流韵事。

就算纳了董小婉后,也不能收心,依然沾花拈草不断,风流不改。

冒襄一路来到父亲书房,掀开帘子进入,父子正在写奏折,见他进来,只是嗯了一声。

冒襄行了礼,然后在炉边坐下,自己沏茶。

他给父亲倒了杯茶端去,父亲仍专心书写,他回到坐位,打量着父亲,虽然半头白发,但气色倒是不错。当初父亲监军湖广时,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大,左良玉又嚣张跋扈,他急怒攻心,病倒在襄阳城里一年多,奄奄一息差点客死他乡,最后朝廷许他乞归,离开一个月,襄阳失守。

回到老家逸园,冒起宗也是许久才恢复了些元气。

但不久清军南下,冒起宗和儿子冒辟疆等带着族人子弟仓惶南逃,路上又遇贼匪乱兵,也是吃尽苦头,好不容易才逃到浙西海门安顿下来。

后来在海门迎驾,父子都再次起复出仕。

相比起儿子冒辟疆这几年在朝中出尽风头,冒起宗做官倒是很沉稳,今年入朝为工部右侍郎,从二品,兼总理处侍讲学士。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冒起宗,入朝后买下这座宅院,比较简陋,也没有怎么装饰。

以前冒梦龄冒起宗父子在老家如皋修建的园林逸园,那可是占地极广,极尽讲究,而现在的冒起宗却生活俭朴。

老爷子忙完手头的事,也起身来到炉前坐下。

“又从青楼回来?”

“没有,去街头瞧了瞧,东京是越发热闹了。”冒辟疆感叹着。

冒起宗捧着茶杯,看着儿子,确实没闻到酒气,也没看到身上残留的脂粉,“经历这么多,你也当成熟了。”

儿子有才华,但风流成性,旧时秦淮十大名妓,他一人倒是占了三个。

连那陈圆圆都曾与她订下嫁娶之约,可惜后来被周国丈带去北京。

冒起宗以前对儿子的年轻风流并不怎么管束,年轻人嘛,风流倜傥不是坏事,南京的秦淮河上既是烟花地,也是政治交际场。

只是如今不同了。

“你回来也这么久了,我们父子还没怎么好好谈谈,一直都忙,今天有空聊聊?”

“好啊。”冒襄应道。

“有什么打算?”冒起宗问他。

冒襄端着茶杯,“我打算在台湾再呆两年,真真切切做出番成绩再回来,现在就回来,等于打了败仗当了逃兵。”

冒起宗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这的仕途履历很丰富,但也曾在襄阳折戟沉沙。

这几年他一直在知府、按察副使、布政司参政、按察使等职位上踏实干事,虽非长官,却也不挑剔,努力踏实的干些实事,也凭表现稳步升迁。现在这工部右侍郎的从二品,虽不是吏兵户这样的大部,但还兼总理处的侍讲学士,所以也是身处要害手握实职的。

不过冒起宗倒没太大野心,也没想过将来能入阁拜相什么的,只想着安安稳稳再做几年官,然后就致仕归乡,好好的把荒芜的逸园再重新修整,再把历年写的诗赋文稿整理刊印,然后安心教导族中子弟,好好培育下一代。

“在台湾也呆了一年了,有什么心得了吗,打算如何做出成绩呢?”

冒襄苦笑了笑,“我下去挂职府司马,才明白什么叫实干官,跟以前科道官真是完全不一样,以前负责挑毛病,现在却得做实事,难。”

朝廷现在台湾是设台湾道,隶属福建省,设一分巡,下设四个府,说是四府,其实就相当于四个县。

他这个府司马,派出立衙,倒相当于半个县令了,刚去的时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落差,慢慢的习惯了,也开始上手了。

“陛下也差不多要召见你了吧,到时肯定也会问你这些治台方略的,你得早有准备。”冒起宗如今也是经验丰富,愿意为儿子出谋划策,提供些有用建议。

“我总结了几条方略,移民、开山、抚藩、招商。”

要治理台湾,移民是首要,没有人口,休谈发展,也难安稳。

“朝廷现在有政策,鼓励福建广东江浙等无地贫民移民台湾,让他们圈地垦荒,还有免税等福利,但现在人口还是太少,我认为朝廷当放开商屯,适当的允许士绅大贾前往台湾开发商屯,鼓励他们招佃前往,甚至在南洋等地买奴经营庄园,台湾适合种稻种甘蔗,有水渠的田可种水稻,无水地可做甘蔗园,还可以种棉花、茶叶。”

“商屯可种甘蔗、棉花,还能在台湾发展蔗糖加工、棉纺加工,带动经济税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