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光风霁月 > 第10章 第十章

光风霁月 第10章 第十章

作者:林漱辞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1-07 23:39:48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崔明昌拿他没办法,只好给人搬了个板凳来,秦卓咐令士兵把荣福叫醒,自己好整以暇地看着他的惨相。

荣福被迎头一盆凉水泼醒过来,二月的风还冷得很,彻骨的寒意从头窜到脚,荣福忍不住哆嗦,随后五感才像是依次归了位,脊背传来的疼痛感一阵一阵麻过劲,他龇牙咧嘴想叫两句,出口的却是气若游丝的哼声。

“行了,别瞎折腾,”秦卓板着脸恐吓他,“问你几句话,老实交代,别烦我们动军法。”

荣福带着哭腔求饶:“将…将军……求求您……饶…饶了…我吧……”

“将军明明把你安置回了内营,怎么就这么巧,蛮贼一来就捉住了你呢?”秦卓冷笑问。

“咱家…冤啊!将军!”

“回话!”秦卓喝令,“叛国通敌,就地砍了都是便宜你,换了我,先叫你过一遍军中的把式!现在开口,还有戴罪的机会!”

荣福发着抖,哭叫声倒是厉害了些。

“你别吓着他,话都说不来了。”崔明昌面无表情劝道,自己走近荣福蹲下,“公公,我们将军也并非要怪罪您,只是军中折损过甚,您这糊里糊涂的,将士们总要找个发泄口。”

秦卓又在他身后喊道:“哪有什么怪罪不怪罪,把他通敌的罪名坐死了,陛下还能保他不成?”

崔明昌接着说:“公公,您若是好好配合,我们有交代,您也不至于受苦。”

这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伤痕累累的荣福哄得什么都抖出来了。

“咱家是无辜的啊!是陛下…是陛下派咱家来的啊!”

————

夜色渐深,大漠中的风沙也沉,不时有寒风吹过,也被阻在厚厚的帘帐前。

帘帐被掀开,漏了一丝风,案上烛影晃动,谭鹤清抬起头,看见抱着书卷的谭霁走了进来。

谭鹤清心情不大好,木着脸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写军报。

谭霁也没烦她,自行坐在对面看书。

写了一会,谭鹤清松笔揉了揉手腕,看向谭霁:“我这熄灯晚,回去早点歇下。”

“不急,”谭霁缓缓道,“阿姐在写军报?”

谭鹤清点头:“得跟杜军提一下,要钱要粮呢……顺便问问郡内情况。”

偷袭内营的小队是从郡内来的,谭鹤清不太放心。

“郡内应该无甚大碍,”谭霁慰道,“不然就杜军那忧国忧民的性子,早该递来急报了。”

话到这,又沉默了下来,谭鹤清见他看得认真,提笔的同时状似无意道:“在看什么?”

“兵法,从杜军那借来的。”谭霁简言道。

谭鹤清就着他的话音给军报收尾,装好并封上火漆:“行了,有话直说吧。”

谭霁只笑:“看今天阿姐心情不好,我就是过来看看你。”

听他这么说,谭鹤清忍不住笑,伸手捏了下他的脸,竟还能捏起一点肉:“自小就嘴甜,信你就有鬼了。”

“猜都能猜到,为了荣福的事来的吧。”谭鹤清率先开口,“怎么,觉得我罚他不对?”

“那倒没有,换了我大概也会这么做。”谭霁摇摇头,“先不管荣福是否通敌,总不能寒了将士们的心。”

“既然你都知道,那还来找我?”

“想同阿姐聊聊另一件事,”谭霁放下书卷,正襟危坐,郑重道,“我觉着阿姐今日的态度,可能有点过重了。”

谭鹤清轻轻挑了下眉:“哪里过重?”

“态度。”谭霁回道,“荣福是朝廷派来的,阿姐不可能真的杀他。军法当斩是说给荣福听的,但当着秦卓的面说,也是说给将士们听,叛国通敌的罪名压下来,阿姐,你这是在给陛下施压。”

“哟,看出来啦。”谭鹤清哼笑了一声,“陛下什么都好,建元年初能繁盛一段也是因为他宅心仁厚。可惜人年纪大了就容易犯糊涂,他现在才想着揽权,已经晚了。”

谭霁想了想:“朝廷根系埋得太深,也烂得太深。”

“早年权力分得太散了,现在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从哪下手都不好。牵一发而动全身,陛下的做法太铤而走险。”谭鹤清目光锐利,“就算陛下觉得是示威,镇北军也必须得表这个态。镇北军永远只效忠大陈,军权始终是陛下的,但至少现在,他不能收回去。”

谭霁沉默了。

见他这样,谭鹤清叹了口气,伸手揉揉他的发顶:“阿霁,这世道太乱了,有时候活着就是罪过,你想铲除烂泥烂根,自己就要先入沼泽。”

“我知道,我就是……”谭霁哽了一下,“有点难过。”

纸醉金迷和生灵涂炭莫名总在一个时代。南都歌舞升平的时候,东洲的百姓可能还吃不上饭。

正当时,崔明昌前来禀报:“将军!荣福开口了。”

闻此,帐内两人微觉错愕。

谭鹤清微抬头示意谭霁先回去,招崔明昌进来详谈。

“你们把人给审了?”一进来,谭鹤清直接问道。

崔明昌点头:“本来只是按规矩做个样子就好,哪想是个怂的,两句一吓就开口了。”

“就那胆量,谅他也不敢通敌,怎么,还屈打成招了?”谭鹤清没指望能从荣福口中探出消息,“劝老秦悠着点,别把人玩死了,我还准备把这包袱还给陛下呢。”

“不是通敌,”崔明昌张了张嘴,嘴边的话却难以出口。

“还怕我不成,有话直说。”

崔明昌神情肃穆:“荣福是陛下派来篡镇北军指挥权的。”

谭鹤清像听见什么笑话似的,好笑道:“陛下是高看他了还是低看我了?”

“荣福说,陛下让他寻个机会……”崔明昌不自觉咬了咬牙,“撤了将军的职。”

氛围有些凝固,好一会谭鹤清才冷哼一声:“我说他哪来的胆子敢擅自开放粮仓,原是早想着给我找事了。”

蛮贼哪运气这么好,随手一抓就能抓到最容易倒戈的荣福,是他自己趁乱撇开了看守,溜到粮仓边被逮住了。

“陛下送了我一份大礼啊。”谭鹤清冷笑,捉起案几上的军报交给崔明昌,“给郡内递信。”

————

谭霁回了自己的营帐,简单洗漱了一番,隔壁的宋腾一人独占营帐,舒坦多了,早早便歇下了,唯有他躺在床上睡不着,试探性喊了一句:“延卫?”

没一会,段延风从从帐顶翻了下来:“怎么?”

谭霁:“……”

谭霁看了眼他跳下来来的方向,疑惑道:“你怎么上去的?”

“帐顶有个支架,我试了试,还算稳,靠着墙怕你起夜被吓着。”

谭霁“唔”了声,知道段延风不会答应同自己共睡一床,也没再纠结,转而问道:“延卫,你可知朝堂现下的状况?”

段延风没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句:“小公子是想问哪一方面?”

谭霁斟酌问道:“延卫觉得,朝堂埋下的根系,该如何处理?”

嘴上说着是询问段延风的看法,但段延风能明白,他是想问太子的态度。

段延风笑笑,意有所指道:“毒瘤埋在底下,烂在根里,自然是连根拔起。”

这想法比建元帝还要疯,却恰好跟谭霁想到了一块去。

谭霁眨了下眼,又问:“这般冒险,就不怕伤及根本吗?”

“有些时候,不一次性下狠手,总有人会觉得还有怠懒的余地。”段延风解释道,“大陈延续至今,不过苟延残喘,自开朝以来,连年征战不休,百姓就没有真正安居乐业过。”

“中原江山本不该是大陈的,开朝才两代,百姓们都知道,不论西韩还是东陈,国土都是抢来的。”

这话就说得有些大逆不道了。

前朝齐开朝数百年,繁荣昌盛过,也落魄颓废过,几十年前,齐朝因穷兵黩武被谋臣推翻取缔,领头人段骓与赵岩分道扬镳,分别建立起东陈西韩两大政权。

本以为新政开启,能民生安定,可先是韩陈互斗了几十年,再是边族不断侵扰,哪怕再强的国力,也终会被无休止的民生不安慢慢蚀磨殆尽。

“东陈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个段骓或赵岩。但既然大陈能坚持这么些年,就还有出路能继续走下去。”段延风沉了声调,郑重道,“朝堂若是洗不干净,那就换一个好了。”

谭霁听得起了一身冷汗。

建元帝想的是守,太子想的却是变。

不想被改朝换代,就只有主动改头换面。

沉疴太深,剥肉剔骨总要出点血。

与此同时,谭霁想到了什么,再看段延风的目光有些复杂:“延卫当真……是陛下的人吗?”

————

南都

二月底,南都已经开始转暖,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又下了场小雨。谭鹤洵随手拢了件披风,踏出宫门,侍从小南早已在宫外等待多时。

雨天地滑,小南先就着谭鹤洵的意思将车夫谴了回去,只执一柄伞,两人准备步行回府。

小南方欲开口,恰有两官员路过,两人同谭鹤洵问好:“谭侍郎。”

谭鹤洵点头,算是回应。

两人走远,细碎的话音却传了过来。

“年纪轻轻就坐上了刑部侍郎的位置,长得又一表人才,可真叫人艳羡。”

“还不是靠的祖荫,瞧他那脸色,若不是有谭相在,他能混到如今这位置?”

“不是说他破了几个陈年积攒的旧案,陛下破格提拔的吗?”

“那还不是说给旁人听的,刑部那么多人破不了的案子,他一来就破了,哪来这么多奇才……”

两人的话说得小南眉头一皱,谭鹤洵却没什么反应,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他转而同小南道:“继续说。”

小南愣了愣,才找回方才的话:“夫人叫二公子今日回府,好些日子没见着了。”

自打入了刑部,谭鹤洵便住入了谭家另一座宅府,离宫近。谭鹤洵常年伏案,往往会忘了时辰,谭夫人怕他一见时候晚了就在宫内凑合,回了宅子好歹还有底下侍从服侍着。

前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好容易才缓过一阵,今日出宫早,谭鹤洵想了想,也该是回去一趟了。

“阿娘又是要提说亲的事吗?”谭鹤洵随口一问,见小南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就明白了。

他们家二公子总不着家,怕耽误人家姑娘,推了好几次亲事,小南怕他又推辞,正想着怎么劝他,谭鹤洵就点了点头道:“回去吧。”

待得宋尚书从塞北回来,宋家女出阁,东宫就该办喜事了。

太子这个年纪都算是晚婚,何况自己还要大他三岁余。

谭鹤洵垂下眸,本欲离开,看见小南提起脚边的木匣,又顿住了脚步。

匣子样式熟悉得很,是东宫用的紫檀木。

见他停步,小南跟着看了眼木匣,才反应过来,递给谭鹤洵,应言道:“太子送来的。”

谭鹤洵没接,只道:“尚书还没回都,原样送回去。”

谭鹤洵自幼入宫选为太子伴读,两人相识十余年,亲近程度仅次于血亲。自从段随雨告知自己于宋家女有意后,他没少给谭鹤洵送礼,就为了伶牙俐齿的友人能在宋腾面前潜移默化地美言自己。

前些日,段随雨莫名又开始给他送礼,连着送了好几日,谭鹤洵都以尚书不在都给推回去了。

小南点点头,又补了句:“太子送来时还带了句话,说是……赔礼。”

这话没头没脑的,谭鹤洵道:“他不欠我什么,何来的赔礼。”

语意还是要送回去。

天色渐暗,谭府点灯时谭鹤洵和小南才回来,堂前服侍的丫鬟瞧见了,欢欢喜喜地进里头呈报:“夫人!二公子回来啦!”

谭夫人忙出来迎他,眉眼都上了三分喜色:“阿洵回来了?快过来,让娘瞧瞧!”

谭鹤洵往常面带寒霜,天生性冷,又在刑部当值,有好事者戏称其为冷面阎罗。此刻归了家,冰霜才微有消融迹象。

他走上前扶住谭夫人,温声道:“阿娘。”

谭夫人攥着他的衣袖,细细打量了好一会,才微叹着气道:“前些日忙着了吧?都瘦了。”

“尚可。”谭鹤洵看着谭夫人眼角的纹路,又道:“让娘挂心了。”

“你们仨,哪个你娘不操心。”谭知这才慢悠悠走过来,“你就是顺着她,她自个也能找点事挂念。”

谭夫人嗔怪地瞧了他一眼,捉着儿子的手往府里走:“甭理你爹,娘今日亲自下的厨,手也不知生了没,旁的事不管了,咱先上桌。”

母子俩走远了,谭知还留在府前,他瞥了眼小南,小南尴尬地抱着木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谭知哼笑了声问:“东宫送来的?”

小南点头。

“送了有些日子了吧?”

小南又点头。

谭知笑:“就说今日怎么回来了,这是受了刺激啊。”

然后就荡着小步进了府。

小南没听懂自家老爷在说什么,但见他心情似乎不错,也快步跟着进去了。

谭鹤洵被拉至桌前坐下,谭府人丁不多,谭知也没什么三妻四妾,一家人不讲究太多,都上一个桌,不算出阁女谭鹤清,往常谭鹤洵能回来,便是四人一桌。可今日方坐下,谭鹤洵就觉得不对:“阿霁呢?”

谭夫人脸色微微一僵,随即若无其事道:“在你舅父家,前几日府上填了男丁,我抽不开身,叫阿霁带了份薄礼去了。”

谭鹤洵没听出不对,也就这么信了。谭夫人每样菜给他夹了一份,还未动筷,谭知便进来坐下:“不是有事要同他商量吗?”

谭夫人抿了抿唇,面有不虞:“就不能先让洵儿好好吃饭?”

“反正都要说,早点晚点也没差。”谭知意味深长地看向谭夫人,接收到眼神,她微有犹豫,刚准备说些什么,谭鹤洵就开口道:“阿娘是要给我说亲吗?”

谭夫人没料到他会主动提起,语气略有迟疑:“这不是,你这年纪,身边没个人,爹娘不放心。”

谭鹤洵点头:“阿娘安排吧。”

听此,谭夫人有些惊疑,她看看谭知,对着谭鹤洵的语气都欢快了不少:“阿娘也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见陈御史家小闺女当真不错,模样出挑得很,知书达理,还善持家……”

“咳咳!”谭知一口清茶给呛了出来,谭夫人又过去给他抚背:“诶呦!多大的人了,还没个正形的,怎么喝个茶还能呛着了。”

子女婚事谭知没怎么插手,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想叫洵儿娶陈家女?”

“怎么?你家儿子娶不得庶女了?那小女好的很,陈家嫁女苛刻,若非是庶出,哪能耽搁到这个年纪?”谭夫人剜了他一眼,“你除了政事,还懂些什么。”

“当初阿清死活要嫁楚家子,我没拦住,陛下就有些忌惮了。”谭知试图同她讲道理,“再同陈家联姻,你叫天家怎么想?示威吗?”

楚太尉,陈御史,也就谭夫人心大,敢攀这门亲。

谭夫人觉得有理,又转而道:“那我再瞧瞧旁家的……诶,洵儿,你去哪?”

谭鹤洵起身:“爹,娘,你们先吃吧,孩儿还有些要务忘了处理,就先回房了。”

谭夫人:“诶……”

谭鹤洵却已经走出厅堂,踏着晚风回了自己的小院。

见他这样,谭夫人一边后悔一边心疼,末了叮嘱下人去给谭鹤洵送饭,叹了口气,又剜了谭知一眼:“都是你,没事提什么亲事!”

谭知:“……”

说得好像他不提,饭后她不会找时机开这个口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