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08章 混沌的未来(六)

文明破晓 第608章 混沌的未来(六)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8-02 22:14:32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通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公路上,好几千西班牙败兵正在逃向远离首都的方向。这支败军中虽然还歪歪斜斜的举着几面西班牙王国的旗帜,但军心士气已经完全被摧毁。即便有些军官想将败兵们重新集合起来,但是不管军官们如何叫喊,甚至是拉扯败兵。毫无斗志的败兵们也只是甩开军官的手,继续向远处逃去。

败兵身后,马蹄声隆隆响起,重新夺回了马德里的共和**骑兵高举着西班牙共和国的旗帜纵马追击。在西班牙半干旱土地上,马蹄扬起了大量尘土。虽然骑兵们对于影响视线的尘土并无任何好感,但是从被追击者的角度来看,那些扬尘以及飞扬的尘土中纵马疾驰的骑兵们看上去更是彪悍凶猛。

很快,被追赶上的败兵立刻放下武器举手投降。连那些尝试重新恢复败兵秩序以反戈一击的军官们也不情不愿的举起手。随着这些逃出首都马德里的败兵们尽数被俘虏,骑兵指挥官勒胯下坐骑,伊比利亚马前蹄扬起,人立片刻,两个硕大的马蹄才落回地面上。指挥官对着通讯官大声喊道:“马上派人联系马德里,叛军已经被击溃。政变已经彻底失败了!”

消息传回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又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西班牙,传向整个欧洲。此时伦敦海军装备会议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得知这消息的各国外交部负责人都没有之前的惊讶。大家不约而同的决定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不管会议刚开始之前是如何的争吵,放出各种试探的手段,各国都认为现在的国际海军条约至少维持住了尽量避免战争的底线。原本可能还有各种试探被西班牙政变的消息影响,大家决定快刀斩乱麻的维持和平,以腾出精力应对越来越混乱的世界秩序。

现阶段列强的共识中,海军是进攻型力量。限制各国海军力量,战争即便爆发,也不会出现将各国都卷入其中的大规模海战。中国决定加入国家海军协议,消除了中国成为秩序破坏者的威胁。英法美意四国都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

签约刚结束,法国外长就邀请中国外长访问法国,李时光当即答应下来。在伦敦只多待了半天,中法两国外长就先后出现在法国加莱港。

在前往巴黎的火车上,法国外长试探着问道:“李部长,您听说过海军租借么?”

李时光觉得法国这也太猴急了,便推脱道:“中国国会还没有提出对今年军费的审查,更没有制定海军法的打算。”

法国外长微微摇头,“李部长,你误会了。法国并不想把法国的军舰租借给中国。”

听到这话,李时光感觉压力小了不少。中国外交部在参加伦敦海军装备会议之前的讨论中认为,欧美会同意中国获得与法国相同的海军吨位。而英美法三国接下来都会试图让中国建立一支使用英美法三国造船技术的舰队。出于中国的利益,中国决不能答应三国中任何一国的建议。哪怕是各国白送旧军舰给中国的同时免费向中国提供海军培训,中国也必须拒绝。

李时光赶紧补充道:“部长先生,中国也没有租借旧军舰的打算。”

法国外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李时光部长的回答与法国外交部的分析差不多,中国此时全部精力都放在国内建设上,并没有对外扩张的打算。以何锐政府努力构建的东亚关系,中苏关系,中法关系,中国未来几年内并没有遭受外国海上进攻的风险。所以中国的造舰肯定会越来越多,但是速度必然非常慢。更重要的是,何锐政府内部高度统一,即便是法国也没办法通过说服某几个人的办法让中国接受法国的海军技术与装备。

“李部长,您是否考虑过另外一种可能。由法国海军实际上租借中国海军的舰艇。”说完,法国外长露出了友好的笑容。

李时光愣住了,他没想到,中国外交部也没想到。李时光定了定神,谨慎的答道:“中国外交部只能将法国的看法传达给我国政府,并不能做出任何决定。”

法国外长连连点头,“我完全理解中国外交部的职权范围,所以我将代表法国政府向您详细解释我国的设想。”

文明党中央军委召开全体会议的时候,甚至将在日本陆军大学出任校长的徐乘风都叫来回来。徐乘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见到何锐进来后,就观察着何锐的神色。等徐乘风确定何锐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压力后,才算是放下了心。随即,徐乘风心中猜想,是不是何锐准备扩大海军规模。

此时程若凡、钟义府、总参谋长胡秀山、郑四郎都到了。何锐直接说道:“法国向我们提出请求,想实际上租借我国未来建造的主力舰。”

徐乘风一时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当即用心听着。法国的设想并不复杂,既然中国获得了与法国同样的造舰吨位,法国政府想与中国政府签署由法国帮中国建造四艘战列舰的订单。虽然在名义上,四艘35000吨的战列舰属于中国,现实中这四艘战列舰由法国出资,法国设计,法国建造。合同上当然也会写明白,中国不付款的话,四艘战列舰暂时归法国政府所有。等中国政府付款后,战列舰才能转交给中国政府。

以徐乘风的智力,理解这段描述轻而易举,所以徐乘风反倒不敢立刻做出自己的判断。看向中央军委的委员,何锐神色淡定,仿佛什么情绪都没有。这让徐乘风觉得这么滑稽的要求对中国并无影响。总参谋长胡秀山依旧是神色严肃,若有所思的模样。程若凡、钟义府、郑四郎都在思考此事,三人脸上的表情可都不怎么友好。郑四郎性格激烈,眉头都皱了起来。

果然,郑四郎最先提出了问题,他语气很不快,“主席,法国搞这么一出,等于是借了我们的名头给他搞了海军份额。是这么回事吧?”

何锐点点头,法国的确是打了这样的算盘。钟义府见何锐点头表示认同,忍不住嘲讽的说道:“若是法国受到压力,就会把这口锅甩到我们身上。主席,我觉得法国人会这么干。”

何锐继续点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徐乘风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这才说道:“按照之前的国际海军条约规定,法国的海军主力舰吨位为17万5000吨。法国提出的要求是4艘35000吨的战列舰。如果我们答应下来,就等于世界上分给了法国14万吨的吨位。我们能够自造的海军吨位只剩下了35000吨。法国真的认为主席会同意么?”

何锐再次点点头,“虽然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与法国完全不同。但是当下,法国的请求完全不影响我们的战略安排。”

徐乘风有些讶异,“主席,请说的更清晰一些。”

“首先,条约舰的参数并不符合我们的战争需求。而我们加入了国际海军条约后,又要遵守国际海军条约。让法国人去建造这些战舰,反倒为我们未来的战争准备做了掩护。

其次,世界局势正随着大部分国家深陷经济危机而变得动荡。为了解决本国遇到的问题,以当下世界各国文明水平,一定会爆发战争。在各国试图用战争解决本国经济问题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的未来,以裁军为方向的国际走向会被彻底扭转。我认为国际海军协议最多撑到1936年就会在实际上名存实亡。

第三,同志们都看过我们走的技术路线。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分段造船法,而不是现在国际上普遍的造船路线。所以我国现阶段造船技术只能用分段造船法建造5000吨以下的船舶。预计到了1937年,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迭代才能实现建造3万吨船舶的能力。建造35000吨乃至于35000吨以上的航空母舰与战列舰,需要38年才能实现。

所以,我判断,法国提出的请求,与我国的海军装备发展之间完全没有冲突。所以可以将此视为一个外交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不知同志们对我的判断有什么看法?”

徐乘风跟着何锐的思路走,只觉得自己能理解,但是徐乘风觉得何锐的看法未免太理想化了。但是徐乘风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郑四郎与钟义府一定会提出反对意见。就见郑四郎眉头紧皱,就在他想开口之前,钟义府已经开口了,“主席,您完全相信日本会真心配合我们的战略么?”

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徐乘风就见除了总参谋长胡秀山依旧是那种冷静思考的模样,郑四郎则微微点头。徐乘风在日本陆军大学当校长,与年轻的日本有为军官接触很多。觉得现在的国防部长钟义府对日本的看法有些流于表象。

现在日本虽然已经改变了对亚洲军事扩张的政策,改为以东亚重要国家的身份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加上日本扩大了大学招生规模,大量优秀的年轻人不再以军校为出路。但是正因为如此,真正对军队有兴趣的年轻日本军官普遍充满了对外扩张热情,非常多的日本年轻军官找徐乘风请教东亚的世界战略。在对谈中,日本精锐的青年军官们都认为,东亚至少有必要先彻底解放整个亚洲,所以必须做好与欧美各国开战的打算。

钟义府见貌似只有郑四郎在支持自己,有些不解的问道:“难道我判断错了?”

程若凡率先打破了沉默,“就我得到的消息,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日本教学人员,都很注重向我们的军校师生宣传他们的海军战略。我个人感觉,他们并非是简单的想利用中国的资源。或者说,他们认为中日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完全有机会击败世界列强。”

郑四郎不相信日本,当即说道:“日本虽然没办法掌握联合海军,现实中还是要我们承担绝大部分重任。”

徐乘风觉得这话未免显得郑四郎心胸不够开阔。日本人贼精贼精的,若是想让日本多出力,少收益,日本肯定会撂挑子。至少也是阳奉阴违。既然何锐早就提出了解放全球的战略,中国就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玩弄小把戏。

钟义府发现自己的看法竟然没有得到军委大多数成员的支持,着实有些讶异。以前的经验中,钟义府与大伙的看法高度契合。何锐作为领袖,以超过大伙的格局提出大家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的战略安排。之后随着会议进行,何锐以一敌众,逐渐说服了同志们。

怎么自己突然就变了少数派呢?钟义府感觉很是讶异,心中不由得生出莫名的不安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总参谋长胡秀山此时才开口说道:“现阶段我们的海军利用日本的海军装备进行训练,取得了计划中的成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的海军造船路线无法从外国引进技术,在我们采取的造船路线上,我们的相关技术已经是世界第一。现阶段我们所需的是建立海军联络小组。主席,我们现在需要向日本提出么?”

钟义府听到这话,第一时间竟然没能准确判断胡秀山的看法。面对与老战友之间如此之大的分歧,钟义府果断选择进行沟通,“主席,我能不能一条条的提出我的看法?”

何锐点点头,“可以。”

钟义府一面理顺自己的思路,一面慢慢的说道:“在陆军上,完全是由我们为主。大家同意么?”

包括何锐在内,所有人都表达了同意。

钟义府继续问道:“在海军上,我们想利用日本海军积累的经验,加速我们海军的建设。并且与日本航母派一起研发完善未来的海战方式。大家同意么?”

不等其他人回答,总参谋长胡秀山平静的说道:“是在主席指出的船舶制造工业的基础上,与日本航母派以及战列舰派共同合作。”

钟义府眼睛不由得瞪大了,片刻后就完全明白了自己考虑的思路有什么问题。钟义府自己作为国防部长,郑四郎作为总后勤部长,负责国内军事建设。与日本合作则是由徐乘风、总参谋长胡秀山,以及负责军校的程若凡来负责。

中华民国国防军当下最强的是陆军与空军,这两个兵种都是完全以中国工业标准建设。所以钟义府下意识的认为,海军建设中,日本标准会成为相对主流的建设标准。却没想到在何锐的设想中,比中国发展更早的日本海军,在东亚联合海军的建设中也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更直白的说,钟义府‘高看’了日本。所以才在同志中成了少数派。

理解到这点之后,钟义府有些羞愧,更多的却是轻松。既然海军装备发展是何锐提出的思路,钟义府决定如之前那样无条件的支持。钟义府自己都没发现,他完全没有在战略层面上反对何锐的冲动。如果在战略层面上与何锐有了分歧,钟义府会本能的认为自己肯定错了。

郑四郎身为总后勤部长,很清楚船舶制造业的研发进度。他只是非常不喜欢日本军队,所以不愿意太相信日本军队。见钟义府也不在反对,便不再提出别的看法。

何锐这才把话题拉回到最初的那件事,“那么我们把发过的要求视为外交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同志们同意么?”

徐乘风此时再听到法国的要求,突然觉得有些莫名的好笑。在徐乘风方才的看法中,甚至可以说在世界其他列强的眼中,法国想借用中国14万吨海军主力舰吨位的事情本该是非常大的一件事。但是把此事放到何锐为中国构建的世界战略中,居然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件由外交部长就能处理的不大不小的一件事。极端点看,在中国的全球大战略中甚至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正的战略家在国家中的重要性通过此事就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当然,如果是抱着反对何锐的思路,何锐的看法就有太多可以挑剔、指责,甚至是必须反对的理由。但在过去17年中,徐乘风早就经历过了震惊、讶异、反对、建议,到努力领会以及全力执行的阶段。

现阶段,徐乘风唯一在意的只有中国船舶制造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能否跟上需求。徐乘风觉得,现在不过是1932年,到1937年还有整整5年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中国的军舰设计与武器参数。哪怕徐乘风并非海军出身,徐乘风也能设想出先建造全尺寸的陆地模型来进行舰载武器测试的种种方法。就如部队里面所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唯二问题只是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有没有能力开始建造第一艘符合设计标准的3万吨军舰,以及中国每年能够建造多少艘所需的主力舰。

但何锐并非单纯的军事领袖,国家的经济发展方略也是何锐领导。所以徐乘风完全没有任何怀疑,他只是希望工业领域的领导们有能力执行何锐的方案。如果那帮家伙没办法完成,徐乘风觉得自己一定要让负责的领导们为他们的无能付出代价。

何锐见军委的同志们都同意了自己的看法,便让秘书给国务院总理吴有平发去一份文件,“原则上同意法国的请求,并且围绕法国的请求展开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