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62章 友邦惊诧论(五)

文明破晓 第662章 友邦惊诧论(五)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9-27 03:29:1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德国柏林的街头,中国驻德国公使叶林整理完归国的行李,站在窗边看着柏林的街景。叶林在国内见过城市快速建成,没想到在德国也看到了同样的场景。柏林的街道已经很多年没有变化过了,现在突然又热闹起来。新的工厂,新的住宅正在兴建。工地上人来人往,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即便叶林并不喜欢纳粹党,但是希特勒上台后,靠着梅福券提供的资金迅速开办工厂。德国的失业率在—*.—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叶林正在看着街景,就见到热闹的街道上出现了两位道士装束的人。道袍与西方服饰分别过大,两位道士本身并不招摇,但两人出现在街头,非常引人瞩目。看他们行进方向,正是中国驻德国公使馆。不多久,两位道士就进入了大使馆接待处,消失在叶林的视野里。

看来发生了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么。叶林想。

一个小时后,工作人员前来向叶林报告,原来是纳粹政府正在对宗教进行限制,德国的道教协会接到了通知,纳粹政府要求道教协会停止运营。两位到德国来的中国道教协会成员询问公使馆有没有能紧急帮到他们的办法。

公使馆这边已经得到了相关消息,纳粹政府对宗教活动的限制并非只针对道教或者犹太教,而是限制了德国境内所有宗教的活动。

1933年初,国会把自己的作为立法机构的职权让给这位独裁者那天,希特勒对这个德国立法机构发表讲演,赞扬基督教信仰是“保障德国民族灵魂的要素”,答应尊重这些信仰的权利,宣称他的政府的“志向是谋求教会和国家之间的融洽协调”,而且说“我们希望改善我们和罗马教廷的友好关系”。

但这种宣传和希特勒其他宣传一样,都充满了欺骗性。33年7月20日,纳粹政府和梵蒂冈签订了一个契约,保证天主教的自由和该教会“管理它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个协定由巴本代表德国,由当时的罗马教皇国务大臣巴西利主教代表罗马教廷签署。

该协议签署5天后,7月25日,德国政府颁布了一个“净化法令”。针对于天主教的“净化”行动就开始了。天主教的破事非常多,主教与神父们们如果只是玩女人,那就是天大的好人了。主教与神父们传统日常爱好就是性侵8-14岁的小男孩。纳粹党从这个切入点入手,那是一抓一个准。

虽然叶林很厌恶纳粹党,而且纳粹党是为了正确到社会的控制权而这么做的。了看到那帮性侵小男孩的主教与神父们纷纷落网,叶林觉得自己挺欣赏天主教遭到的“净化”。与天主教遭到的打击相比,道教这个个人修行的宗教并没有遭到歧视。

但叶林并不想就此退缩,外交工作就是通过沟通,最大限度保护本方利益。虽然叶林未必能够做到什么,却不能不据理力争。确定了立场,叶林就开始给纳粹党政府相关人员打电话。

联络了一天,纳粹党政府则是各种推诿。官僚体统就是靠这种“请找有关部门”来推诿,叶林准备追到底,非得找到负责此事的部门。之所以这么坚持,一来是决不能向德国官僚们示弱,二来也是叶林想搞明白纳粹政府内部的运营。反正都要离开了,叶林觉得把时间花在此事上,也是个收集情报的好机会。

接连两天,叶林跑了一个又一个的纳粹部门,顽强的与纳粹官僚们进行博弈。街道上的工人非常多,工地附近尤其多。来往的工人们以及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把并不宽阔的柏林街道堵的厉害,眼见都快到了约定时间,叶林决定步行前往今天最后要去的地方,也就是纳粹党党卫军负责此事的部门。

叶林是陕西人,走在德国的街道上,能见到道路上挎着布兜,买食物回家做饭的大妈们带着包头巾。这种包头巾与陕西的白羊肚手巾有点像,德国妇女与陕西妇女一样,都会尽量围成比较好看的样式,让叶林感觉很亲切。

随着接近纳粹党卫队总部,穿黑色制服的党卫军数量明显多了起来。这又是另外一种熟悉的感觉。中国安全局穿黑色制服,而德国党卫对的制服明显有中国安全局黑制服的感觉。从美学角度,这种黑色制服代表着冷酷、禁欲、坚定,反倒更吸引人。

普通德国人看到这些黑色制服,神色中都是敬畏。这批人代表的是纳粹党的骨干,代表着阴暗面的暴力。而这次要与叶林见面的正是现在党卫队中最暴力的盖世太保的头子,海德里希。

穿过盖世太保办公大楼长长的昏暗楼道,进入明亮的办公室后,看到海德里希的时候,叶林也有点欣赏起这个有着野兽般的感觉,又明显遵从理性的年轻纳粹核心成员。海德里希的神态专注却并不紧绷,向叶林问候的时候,甚至彬彬有礼。

在叶林讲述中国政府对于德国道教协会被禁止活动的过程中,海德里希一言不发,蓝色的眸子波澜不惊,配合着一丝不苟的发型与军服,真的是充满了压迫力。但叶林丝毫不怕,在她背后是中国,虽然中德两国位于世界岛两端,并不太可能爆发战争。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数得上的列强,根据统计,中国的经济水平排在美、英、法之后,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而且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就是两三年内就有可能在数据上稍稍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现在的德国得罪不起中国。

等叶林说完,海德里希才开口了,“公使女士,我能理解您的不解。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欣赏道教的理念,认为这是一个很友好的宗教。但是,德国现在对于所有进行秘密仪式的组织都进行着管理。我希望您能够理解,这并非是恶意的行为,而是为了让德国人民摆脱痛苦,而不得不执行的命令。”

听海德里希表达了宗教会给人民带来现实的痛苦,叶林其实颇为赞同。宗教是精神上的麻药,这是文明党对于宗教的普遍看法。中国虽然不是宗教国家,但是宗教活动源远流长。求神拜佛几千年,也没见有神佛真的降临。叶林自己并不信宗教。

但此时的叶林不是来与海德里希讨论宗教,而是为了道教这么一个宗教组织来进行沟通。就在叶林想搬出法律进行讨论,海德里希语气沉稳的继续说道:“公使女士,如果您想从法律或者别的角度来谈,我就只能请您去找有关部门。如果您想获得一些明确有效的结论,我愿意和你聊几句。”

叶林思忖片刻,最终接受了海德里希的建议,“按照中国的俗语,这叫打开天窗说亮话,请您坦率的与我进行交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宗教是商业组织,宗教活动是一种商业活动。现在的德国需要把所有的资源都用于发展经济,所以宗教活动对于现在的德国而言是有害的。当然,在德国从凡尔赛体系中解放出来,人民重新获得了财富之后,我认为宗教活动会继续进行。我希望那天早日到来。而当下的德国,没有允许宗教活动进行的空间。所以,即便我很欣赏道教的理念,但是我必须终止道教的活动。希望您能够谅解。”

海德里希说这话的时候语速不快不慢,神色更是平静,但叶林却没有因此而生出讨价还价的打算。与海德里希这样的人谈到现在的程度也就够了。在海德里希身上,叶林感受到一种压迫力,那是基于个人能力以及信心而生出的坚定态度,海德里希绝不可能让步。

即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叶林却没有回答。作为中华民国驻德国公使,叶林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官方立场。中国的官方立场绝不可能是同意德国终止道教在德国的活动。叶林站起身向海德里希告辞,“感谢您的解释。”

海德里希送叶林到门外就停下脚步,看着叶林走过长长的昏暗通道。看着叶林从容的步伐,海德里希有些欣赏起叶林来。这种幽深的长通道非常容易令人产生恐惧不安,如果没人陪同,哪怕是男人都会有些不安。叶林的步伐姿态非常从容淡定,别的不说,光是这份胆气就不一般。

此时的叶林心中也在评估着海德里希。虽然交谈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个年轻的纳粹高级人员让叶林感觉很不一般。这个人即便不投奔纳粹,也是一位优秀的人才。在纳粹党这么激进又年轻的组织中更会成为重要人物。如果别的纳粹党人更多的是激进,这个年轻人展现的是格调。能够理解宗教的本质,并且从本质入手,界定宗教活动与德国经济的关系,这绝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次简短的会面给叶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叶林在回去的路上就开始考虑如何写一份报告,添加到海德里希的资料中去。如果还没有建立海德里希的档案,那就立刻建一个。

在中国,里宾特洛甫则有些不安的等待着见何锐。何锐此时已经读完了里宾特洛甫的档案,这家伙的档案并不精彩,只能算是一个游离在上层边缘的家伙。而且纳粹从41年后就完全谈不上有什么外交,也就是说,里宾特洛甫能够活跃的时间就在33-41年之间。

当然,现在的历史与原本时空的历史已经截然不同。但何锐并非是从所谓的领导世界变化的人的角度看问题,而是从更简单冷酷的经济视角分析。不管纳粹党的核心人物有什么变化,德国的经济却不可能出现超出物理规律的变化。

德国经济的上限和发展空间就那么大,某种意义上,何锐甚至很欣赏小胡子的坚定,至少小胡子是一个有着相当严肃的经济理念的领导人。中国可以在每一个领域都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研究开发。那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人口,有广袤的市场。1933年的工业全产业门类牵扯到的内容远不如2033年的水平。2033年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吧,更在大多数工业门类中都拥有世界顶尖水平。在1933年,中国更有能力全方面发展。而小胡子统治的德国可没有这样的资源,小胡子只能选择少数领域进行投入。

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的以发动战争为方向,是小胡子的唯一选择。如果小胡子按照沙赫特博士这种经济学家的思路,在超发了那么多梅福券之后“适可而止”,德国经济真的会分分钟钟崩溃。何锐虽然不认同小胡子的路线,却认为小胡子是一个有着很认真的经济学思路的领导人。

做好了准备,何锐让秘书请里宾特洛甫进来。很快,一个外貌精干的男子跟在何锐的秘书身后,出现在何锐办公室门口。

里宾特洛甫远远看到何锐,就感觉何锐身上有着指挥过百万大军的统帅特有的气质。虽然很难描述这些人的特点,但是里宾特洛甫好歹也接触过上层,兴登堡、鲁登道夫,以及那些在欧洲大战中声明显赫的德国高级军官。不管这些人有什么样的个人特点,但是他们身上那种自信,以及承受过百万生命的压力后很自然生出的那种威亚,在何锐身上一点都不少。而且何锐毕竟只有43岁,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子锐气。而从兴登堡等垂垂老矣的欧洲大战名将身上,这种锐气也已经消退太多太多。

有了这样的感受,里宾特洛甫很自然的生出对何锐的敬意。走到何锐面前,里宾特洛甫更感受到了何锐那股子内在的锐气。里宾特洛甫就想起了希特勒,在希特勒身上也有这样的锐气。尤其是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希特勒整个人在里宾特洛甫眼中仿佛在放着光。

两人开始交谈后,里宾特洛甫选择聆听,但是何锐的话却不多。不得以,里宾特洛甫只能主动讲述起他此行的目的,“对于中德两国之间的误会,我国政府感到非常遗憾。德国素来追求先进,所谓的种族主义倾向,完全是误解……”

何锐一点都不相信里宾特洛甫的花,中德之间没什么误会,何锐对于纳粹还有比较多的了解。当然,何锐也不认为德国的罪行完全是纳粹的决定,纳粹的种族主义在欧美并不算突出,顶多算是后起之秀的水平。至于屠杀犹太人,大部分罪孽都是欧洲本地人干的。纳粹在这方面的问题,根本谈不上出类拔萃。而且从以色列这个国家的表现来看,以色列人比纳粹,不遑多让。

静静的听着里宾特洛甫的讲述,何锐看了看书桌上的沙漏。蓝色的细沙正在不停流下,何锐准备过上几分钟就结束话题。

也不知道是不是注意到了何锐的目光,里宾特洛甫的目光扫过沙漏,他停止了解释,爽快的问道:“不知主席先生是否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一个值得维护的体系?”

中国的历史课本在描述二战的时候,有一个让何锐感觉不合适的视角。在描述德国发动战争的时候,会倾向于小胡子本人是靠欺骗来实现他的目的。何锐对看过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大概能确定小胡子从来不隐藏自己的观点。

就如德国队凡尔赛体系的抨击是公开的,小胡子和魏玛政府都反复表达了想推翻凡尔赛体系的看法。这些反对可不是私下说说,而是真正的在各种公开场合,以及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公开阐述。由于英国人拒绝小胡子的要求,小胡子可没少给英国外交人员脸色看。

既然里宾特洛甫单刀直入的问,何锐也爽快的答道:“我们中国追求的是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至于凡尔赛体系,中国至少不是完全的受害者。”

首发&:塔>-读小说

里宾特洛甫立刻跟进,“主席先生,德国愿意与中国展开全面合作,请相信我们,凡是法国有的,德国也能提供。”..

这话在何锐听来就是瞎说。搞工业最重要的是技术积累迭代,法国不管怎么说,从1919年到现在,在技术上依旧不停地迭代发展。德国从1919年到现在各种混乱,技术迭代速度大大低于法国。

至于法兰西战役中,法国被德国轻松推倒,不是因为法国工业水平不行,而是因为法国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工业都差了德国太多。评论历二战史的时候,有个说法,如果小胡子手里有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实力,搞不好他还就打赢了。所以何锐并不相信里宾特洛甫对中德合作前景的描述。

里宾特洛甫敏锐的感受到了何锐的一些情绪,他连忙补充道:“不知中国方面有什么要求么?”

何锐也不去谈论空泛的合作意向,“里宾特洛甫先生,中国需要一些技术人员,我想请您看一些名单。”

秘书送上了一份名单。何锐觉得德国纳粹政府是有可能按照这份名单抓人。但是这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有限。有这批人,中国的确能得到不少好处。如果这批人被纳粹长时间关进集中营,甚至是杀死这些人,对于中国来说也未必是坏事。虽然中国没得到这些人,但是美国也没得到。

既然美国才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被削弱,也意味着中国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好处。譬如,奥本海默如果没去美国,美国的核武器开发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何锐等着里宾特洛甫回答,这些人是何锐希望的见面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