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61章 友邦惊诧论(四)

文明破晓 第661章 友邦惊诧论(四)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9-27 03:29:1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郑四郎听着何锐向一众中将们讲述着中国要建立的世界秩序,只觉得心中的抵触感已经非常微弱。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却变得顺理成章。

在何锐的政治理念中,世界要共同进步,先进国家甚至要给与新秩序内的落后实施“财政转移”。至少在几年前,郑四郎觉得何锐的看法简直是莫名其妙。如果何锐不是发动中日战争以及中英战争,在战争中痛打日本与英国,郑四郎就会怀疑何锐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精神出了问题。

但是现在的郑四郎就不会这么想。几年来,郑四郎亲自看了上缅甸与阿萨姆的发展,还专门向已经退休的韩海泉,以及卸任的文明党上缅甸地区副书记李润石深入聊过,这才确定了何锐的政策的确非常有效。

英国殖民缅甸地区的时候,政策就是掠夺。如何锐所说,殖民主义的掠夺政策导致上缅甸连中等水平的经济模式都无法维持。经济模式水平低,产出就很低。上缅甸地区与阿萨姆地区的产出就少,当地人民生活的很苦。这种苦难引发了当地人民的不停反抗,反过来使得英国统治当地的成本不断提升。

低级经济模式下,产出有限,只要让英国包税人无法顺利收到实物税,英国殖民统治成本就直线上升。而且中英战争期间,很多当地群众虽然对中**队也很警惕,但是他们乐见中**队痛打英军,在有限的范围内提供了合作与帮助。看似并不大的帮助,实际上给英军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审判澳新军团的时候,大多被俘的澳新军团的军官们狡辩,他们杀人的原因就是因为缅甸当地人实质上充当了中国的间谍,所以澳新军团的杀戮并非屠杀,而是针对间谍展开的正当军事行动。

上缅甸与阿萨姆被纳入中国主导的经济体系后,当地人民的经济模式迅速从被掠夺的状态转入到正常交易状态。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当地人民工作努力,收入快速提升。缅甸的热带作物在东亚 苏联的经济圈内卖的很好,阿萨姆红茶更是卖到全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

中国不仅提供了土地国有在内的制度帮助,还提供了生产技术。当地人民的生产效率快速提升,收入提升,对于工业品的需求量暴增。几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地人也是一个市场,更遑论已经有两三百万中国人到上缅甸与阿萨姆地区工作,原本穷困的中国民众在这里获得了数倍乃至于十倍于本地的收入,也解决一小部分中国国内的经济压力。而这种收入的提升并非靠掠夺,而是靠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实现。

中国移民与缅甸和阿萨姆当地人民加起来,近千万人在新的经济秩序下获得了更好的生活,证明了何锐对于世界新经济模式的设计完全可行。

这种变化的影响力比郑四郎想象的要大很多,郑四郎现在是总后勤部的负责人。中国航母还没开始建造,柚木甲板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解决方式并非英国那种野蛮开采,竭泽而渔。中国针对于缅甸的柚木生长进行研究,并且对缅甸柚木的资源进行了调查。进而开辟了种植柚木的林场。

柚木最少需要50年才能成材,即便中国进行了柚木树苗的培育,人工林的种植只是刚开始。但这种生产效率远高于柚木的自然繁衍,几十年后,柚木将源源不断的进入市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长期规划与投入,柚木价格并没有出现暴涨暴跌,虽然价格上涨了一些,依旧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果中国没有采取新的经济模式,而是采用帝国主义政策,以中国巨大的需求量,柚木价格会涨到天上去。涨价导致掠夺型的开采,柚木资源会因为野蛮的砍伐而不断萎缩,反过来导致柚木价格继续暴涨。

除了柚木价格之外,中国在上缅甸还开辟了棕榈、甘蔗、橡胶、剑麻等热带作物的种植园。由于在当地严格执行了最低农产品收购价,以及保护农场工人的最低工资制度,使得这些农场收入快速提升,反过来又使得当地农场有钱购买化肥、农药,并且有钱聘请技术人员解决提升作物产量,以及农场遇到的病虫害等问题。

这些又提供给了中国技术人员就业机会。那些辛辛苦苦读了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们有了施展才能的场所,得到了更多的收入。这还使得过剩的农村人口得到释放,由于人口出现了减少,西南地区紧张的人地矛盾得到了纾解。这些技术人员积累了经验后,还能反过来帮助西南地区的人民在山地上种植橡胶、棕榈等作物,提升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现在军队需要的不少橡胶、索具等物资已经开始国产,即便产量还无法满足需求,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未来的战争爆发之后,中国短时间内一定会遭到贸易禁运,国内的需求将因为这些产能而继续运行下去,生产并不会立刻陷入中断。

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物资运出西南地区,国家也开始加大了对西南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这又拉动了西南经济发展,以至于曾经无比激烈的西南土客之争都大为平息。虽然平息土客之争的手段相当血腥,西南地区曾经画地为牢的豪强们被抓,数以万计的凶横罪犯被公开处决。但是这种杀戮不是以立威的方式进行,每一个被处决,被判刑的家伙都是公审,他们的罪名并非是编造出来的,而是光明正当的明正典刑。

当地人民虽然畏惧新政府的雷霆手段,但是当地人民也都清楚的知道,这些罪犯都是因为参与到了杀人、拦路抢劫的行动,而被处决。当这批人被处决之后,西南人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他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附近的时候,不再担心会被突然冲出来的人杀害。政府的雷霆手段不仅没有使得当地人民恐惧,反倒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当地人投入基础建设的人数增加了几十倍之多,针对基础建设物资的抢劫、盗窃行为却直线下跌,使得基础建设成本暴跌。

到现在,郑四郎对于外国人依旧没什么感情,如果中国对外采取帝国主义政策,郑四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但是在道理方面,郑四郎真的认为何锐提出的新模式的确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听着中将们提出的问题,以及何锐的问答,郑四郎觉得这些家伙们像是小学生。自己则因为跟随何锐的时间更久,也更多的能够与何锐直接沟通,真的已经过了这个还搞不清楚原理的阶段。而且这些问题是经济与政治问题,专心军事研究的将官们对此有幼稚的想法,郑四郎也觉得完全能理解。

吴佩孚并不知道总后勤部部长郑四郎的想法,因为郑四郎一言不发,吴佩孚根本没有关注郑四郎。与郑四郎不同,吴佩孚并没有接触过具体的国民经济数据,也没有参与过经济建设,即便吴佩孚自己在旧时代见多识广,在与何锐的交流中,吴佩孚只是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一个对于吴佩孚来说似是而非的思路。

倒是于岑这样的战区司令更能理解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听了一阵,于岑心中颇有感触。雨来军队的作战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更是要实现国家的政策。

作为军人,于岑的工作是如何与敌人作战。国内工业发展的越好,军队的装备就越好,供应也就越充足。所以从道理上,于岑当然接受了军队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念。但这也让于岑在对外战争方面的思考变得比较保守与被动。M..

此时虽然还不能完全将主动进攻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完全吃透,但是于岑也感觉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会议开了大半天,何锐也觉得有些疲惫。整体的成效还行,至少中将们并非是一群热血上头的帝国主义分子。等会议结束,何锐回想着会议过程,突然明白了自己在会议中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现在军中将领的感觉,给何锐一种看二战德国将官回忆录的感觉。虽然活着的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死去的人,是历史上的常态。二战德国将官们的回忆录,在何锐年轻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群卑劣家伙们给自己辩解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曼施坦因的回忆录。中国网友给这本回忆录起了个《甩锅的艺术》的别名。

但是至少现在的中国国防军将官们已经有了职业军官的素养,军事战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知识领域,也就是说,中国国防军的可以看作一群理工男。而且还不是一群容克贵族出身的理工男,也就是说,这帮人即便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理工男们至少有一个好处,他们对于客观规律非常尊重。

与理工男们相比,吴佩孚身上那股子文人味儿十分明显。何锐觉得自己既然都开始做这样的对比,那就尝试着从纳粹那边找个感觉比较接近的家伙。想来想去,里宾特洛甫的名字冒了出来。

何锐一时不太能确定,吴佩孚是否真的有资格与里宾特洛甫相提并论。纳粹战败后,由于里宾特洛甫知道太多英国、苏联,乃至于美国的黑材料,所以盟军是想里宾特洛甫去死的。当然,也有别的看法,认为既然里宾特洛甫知道了这么多,所以盟军当时有可能想放过里宾特洛甫,以换取这家伙乖乖的闭嘴。

何锐自己比较倾向于盟军想让里宾特洛甫去死。但里宾特洛甫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面对审判,里宾特洛甫不仅没有丝毫甩锅,反倒慨然陈述,“我完全支持希特勒的理念与战略,并且坚持不懈的推动其政策。”

在法官询问里宾特洛甫对希特勒的看法之时,里宾特洛甫答道:“如果现在希特勒出现在这里,并且对我说,干吧!我依旧会毫不犹豫的追随他。”这种类似于愚忠的感觉与吴佩孚很是类似,吴佩孚对于老大哥曹锟可就非常忠诚。

想到这里,何锐忍不住叹息一声。现在的吴佩孚还没干出残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他被放过了。不过在未来执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不知道吴佩孚这家伙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正在想,秘书走了进来,“主席,郑部长求见。”

很快,郑四郎出现在何锐面前。他坐到了何锐对面,“主席,我看过周部长的书,觉得他的看法很是奇怪。为什么他会对于抓了几个文人的反应这么大?”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文人对于工业化政府的理解和理工生不一样。”何锐果断答道。如果可以的话,何锐并不想提及周树人写的那篇《友邦惊诧论》。这倒不是因为周树人的批评针对何锐个人,何锐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对于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来说,这种事情早就不在考虑之内。

何锐只是不想让周树人这样的家伙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为了避免中国对外的战争沦为一个帝国主义争霸战,在国内必须进行思想动员,以及树立更明确的理念。这就是一场思想上的斗争,而且斗争的结果会导致一些人受到冲击。

周树人的《友邦惊诧论》代表的是文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文人很容易认为政府里面“有坏人”,所以才会执行一些令人不快的行动。譬如,政府对于一些表达了过激言论的家伙进行了打击。周树人认为这些人对于欧美国家的抨击没有错,那些国家的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

而何锐看到的情况就不一样,那些人反对的并不是反人类罪行,而是试图通过煽动仇恨来实现他们的想法,至少是发泄他们的情绪。而这些被敲打的家伙们,是把表达对于反人类行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判断人只能论迹不论心,所以敲打的目的是让这帮人知道,他们并不会因为喊几嗓子,就会被当作自己人。但这种做法又被认为是反对国内的民族主义倾向。

作为政府,有时候就这么无奈。有些话恰恰不能说,因为政府如果说了真正的原因,其结果并不是理清了问题,反倒会让被敲打的家伙成为众矢之的,直接被搞死。

看得出,郑四郎倒是没想这么多,他听了何锐对周树人的评价后,有些不快的说道:“主席就准备这么放过周树人么?”

何锐知道郑四郎心胸不算小,但是这不等于说郑四郎这家伙就是个很随意的家伙。如果郑四郎觉得周树人有问题,他也会颇有江湖气的处置。

如果郑四郎私下刁难了周树人,何锐也不会当看不见。不得以,何锐就把自己的看法原原本本的向郑四郎做了解释。郑四郎听得很认真,其间神色数次变化。等何锐说完,郑四郎沉默了好一阵才说道:“主席,我知道我错了。我以后绝不会再想着参与到这些事情之中。”

何锐觉得郑四郎若是真的能做到他所说的,那可就太好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如果大家都能不去越俎代庖,世界上就能少掉非常多的麻烦。此时,何锐也只能暂时相信郑四郎,“四郎,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民族主义的正面意义,是在国家遭到入侵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但是在局面并不危险的时候,民族主义不那么正面的部分就会显现出来。对于如何限制民族主义负面作用,只能靠教育,以及现实的警醒。我不希望大家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很没有意义。”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郑四郎听完后思索起来,片刻后试探着问道:“主席,如果我们开始了解放世界的战争,会不会这种批评就会少一些?”

何锐摇摇头,“如果有人大吹中国征服世界的正当性,这和批评我们不够民族主义,有什么本质不同么?关键是建立更好的世界秩序,而不是听别人的评论。”

郑四郎这次沉默的更久了一些,看得出,郑四郎内心也被触动了。最后郑四郎说道:“主席,我也把握不了这些,我只能说,以后我绝不会掺和到这些事情之中。”

“谢谢你,四郎。我很高兴你这么选择。”何锐由衷的感叹道。

军中的思想教育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到了1933年底,这番教育基本结束了。军中虽然有十几名军官被送去党校学习,但是整体来说的影响不大。反倒是升任德国外长的里宾特洛甫请求访华的申请让何锐有些在意。

里宾特洛甫这家伙来访,肯定是小胡子想拉拢中国。何锐并不想与小胡子政权有什么往来,虽然私下搞手段看似能够解决不少事,但何锐认为没有这方面的必要。因为论起搞小把戏,小胡子可是行家。

但思前想后,何锐最终决定见一见里宾特洛甫。如果不能得到纳粹政权的某种配合,中国也没办法邀请一些出色的德国科技人员来华。论起整人,德国纳粹是真的挺狠辣的。在德国的文化里,真的没有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传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