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文明破晓 > 第686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三

文明破晓 第686章 国家的选择往往因为不得以 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0-08 22:03: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罗斯福的秘书走进罗斯福办公室的时候脸色有些发红,她见到罗斯福这些天情绪很低沉,就专门穿了性感的内衣,喷了更诱惑些的香水,想好好服侍她心爱的人儿。但是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就见到罗斯福的神色十分凝重,那是秘书从未见过的神色。

从年轻时代,罗斯福就是个混不吝,在当律师的时候给黑帮们打官司。与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黑帮们谈笑风生,从来没有怕过。即便秘书只是在那段时光的最后阶段才到了罗斯福身边工作,但是她看到的罗斯福眼中总是有着光。便是残疾也没能让那内心的火焰熄灭过。

但是眼前的罗斯福的目光凝重,即便他的信中依旧有火焰,但罗斯福内心的天空却仿佛是石头砌成,将那些光遮挡住了。

站在门口,秘书觉得自己心中的热情竟然没有释放的空间。即便办公室里只有罗斯福1人,空气也仿佛坚硬的混凝土,竟然没有其他人的容身之地。

罗斯福向着秘书摆摆手,秘书很想迈步进去,就见罗斯福又摆了摆手。秘书只能退了出去,关上房门。她呆呆站在门口,不知所措。

在屋里的罗斯福见到屋内终于又只有自己1人,就转动轮椅的车轮,到了书架旁边。在书架的角落处放着1瓶酒,罗斯福拿起酒瓶,也没拿杯子,打开木塞就喝了1大口。最近的经济消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与那些经济学家的看法不同,美国经济十分脆弱,意料之外的脆弱。当政府不再负责拉动经济后,资本家们不仅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反而迅速抛售股票,准备持币过冬。

随着美股跌幅超过30%,罗斯福不得不考试1件事。也许他对于美国经济的看法本就错了,美国经济并非遇到了暂时的问题,而是真的走到了其上限。新政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却没有能力挽救美国经济。

又是对瓶灌了1口酒,罗斯福觉得胸膛里涌上了类似勇气般的热力。罗斯福现在并不缺乏勇气,残疾意外的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罗斯福就不再有丝毫畏惧。就如他对别人所说的那句话,我们唯1害怕的是害怕本身——这种难以名状、失去理智和毫无道理的恐惧,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

其实这句话也不是罗斯福原创,培根曾总结过,我们唯1要害怕的应该是恐惧本身,消除愚昧无明的恐惧,打碎封建迷信的思想,斩断神神叨叨子虚乌有的盲修瞎练;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乃至于行动上的自由。

罗斯福现在已经承认了新政大概已经没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问题,早在制定新政计划的时候,罗斯福也已经与那些经济学专家讨论过这种可能。当时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都不敢或者不愿回答这个问题,只有洛克菲勒公司的经济学家维达才勇敢的答道:“总统先生,1切都是相对的,即便新政没能成功,但是没关系,只要新政还能调控美国的社会矛盾而让美国不至于不得不选择战争这条道路,那些经济实力比美国更弱的国家就会率先支撑不住而发动战争。只要美国后介入战争,就能在别人的战争中获利。”

这个观点真的是语惊4座,给罗斯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罗斯福还命人仔细调查了维达教授,这位教授在美国的学历与履历和其他美国经济学家没什么不同。只是1932年到1933年在中国的东北大学政治系就读,获得了地缘政治学的博士学位。也就是说,维达教授对世界的看法是“中国造”。

几年过去,罗斯福不时回想起此事。世界的变化与维达教授几年前的判断高度类似,新政到现在为止已经缓解了美国的经济问题,而其他国家正陷入更深刻的危机之中。至少欧洲地区已经出现了战争的乌云,给美国创造出介入别人战争的机会。

现在让罗斯福最以确定的只有1件事,要不要承认新政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罗斯福已经想了几天,此时他做了决定,承认这个局面。

做出决定后,罗斯福只觉得心头充斥着巨大的遗憾与失落,但罗斯福按响了呼唤秘书的电铃按钮。松开电铃,罗斯福举起酒瓶又灌了1口,刚把酒瓶塞上塞子,门开了,秘书就这么走了进来,仿佛她1直没离开。

罗斯福把酒瓶放回原位的同时命道:“给赫尔先生打电话,让他与维达教授1起来见我。”

秘书很快拨通了电话,即便罗斯福的手在她的腰上轻轻抚摸,秘书的声音完全没受到影响,很快确定了国务卿赫尔与维达教授能够在1个多小时后抵达。

罗斯福听完回报,命道:“把门锁上,窗帘拉上。”

秘书向罗斯福报以甜美的笑容,完成了这些后,她解开上衣。在端庄的上衣下,是舞女穿的性感内衣。见到罗斯福眼睛1亮,秘书抛下外衣,在罗斯福面前蹲下。

维达教授自从看到了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后,就做好了准备。也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消息,仅仅是维达教授就是觉得得准备1下。所以接到电话后的1个小时,他就与国务卿赫尔乘坐同1辆车到了白宫。

本以为罗斯福总统会眼里布满血丝,神色焦虑。却没想到总统衣服整齐,仿佛刚整理过1样。目光虽然严肃,但是脸颊红润,丝毫没有被眼下局面压垮的样子。对于这样的英雄气概,维达教授心中很是钦佩。

当总统明确询问当下世界经济局势,维达毫不掩饰的答道:“总统先生,最想破坏欧洲局势的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德国与苏联。苏联经济看着不错,但是我认为苏联甚至比德国更加危险。因为德国是从1933年开始重建军队,苏联则是从1928年就开始全力发展重工业。就我们收集到的情报,苏联国内最好的是军工产业,次之的是农业,最糟糕的是轻工业。由于中国大量出口轻工业品,使得苏联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军工产业上。按照当下的局面发展下去,苏联到了1943年,就将拥有挑战整个欧洲的实力。”

也许是承认了新政的局限性,罗斯福觉得自己此时如同贤者般,很轻松的接受了维达教授的观点,内心并没有如以前那般纠结。

维达教授看了看旁边神色凝重的国务卿赫尔,就继续阐述起自己的看法,“总统先生,我们决不能等到1943年,也不能等到苏联动手。因为苏联并没有发动战争的自信,也没有发动战争的迫切心理。所以苏联的任何试探只要遭受到打击,苏联就会选择停下来。英国与法国作为法尔赛体系的最大获益者,并没有发动战争的内在需求。此时,对于美国最有利的选择就是继续扩大对弗朗哥的支持。创造德国发动战争的地缘政治环境。在这件事上,我要恭喜政府,从1开始就以苏联参与了1931年推翻西班牙国王的革命为理由,表达了对苏联的强烈不满。进而对西班牙实施军事禁运。”

国务卿赫尔心中不由得感慨,美国自己是1个民主制国家,但是建国后基本都在支持各国的君主。以至于中国在国际上有了1定话语影响力后,就有中国学者嘲笑美国,“也许是对于国父路易十6以及干爹拿破仑1世的缅怀,美国成为君主之友。当然,这是1个玩笑,美国支持**君主,可以从其他国家的革命中获取最大利益,不愧是昂撒人的传统艺能。”

看得出,维达教授准备继续施展美国的传统艺能。

维达教授则继续说道:“现阶段美国商人已经向弗朗哥的国民军提供了大量支持,我认为要加大支持,尽快让弗朗哥获得胜利,形成法西斯国家对法国的包围。”

罗斯福问道:“中国有战争需求么?”

维达教授眼睛1亮,这几年他很认真的研究中国经济,当下颇有心得。总统能够重视中国问题,可见总统的战略水平非常高。整理了1下情绪,维达教授答道:“中国的经济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稳定。按照何锐先生提出的经济理论,经济分为短中长3个周期。

短周期期限通常为3-5年,通过库存商品和投资的变化最终确定1个经济周期的完成。

中周期期限通常为8-10年,它通过设备更换和资本投资的变化来决定1个经济周期的结束。

长周期为40-60年。我们先不讨论长周期,从中周期来看,中国从1924年开始了两个中周期,中国政府通过国内的资产重组,以及与法国合作,完成了设备更换和资本投资。到16年后,也就是1940年,中国民众消费力就将无法笑话这两个周期带来的产品暴涨。必将陷入经济危机。

如果从1928年中法经济合作来看,合作开始的8年后,尽管中国打开了苏联市场以及法国市场,但是中国的轻工业品的产量也超出了何锐先生努力创造的国内外市场的容量,在中国开始出现大量轻工业品的滞销,以往产销两旺的局面已经变成了我们常见的降价销售的内部惨烈竞争。轻工业的利润率暴跌。最晚到1939年,中国大量的亲工业企业将破产。

所以日本与中国都开始加大对重工业的投资,但重工业越发达,轻工业产量越大。中国轻工业破产的局面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加剧。轻工业提供了工业体系内最大的就业数量。轻工业的危机就是国家的就业危机。我认为何锐先生1定会考虑发动战争。不过他的时间不太好确定,根据经济数据的估算,中国的经济危机压力会在40-42年间达到顶峰。

对于中国,我的看法是,中国会比美国更早加入战争。而中国加入战争,势必会染指东南亚。这对于美国来说非常有利。”

听到这里,罗斯福已经有了1个大概的局势判断,便问道:“你认为现阶段强化在菲律宾的力量,对美国很有利么?”

“我认为海军委员会的卡尔·文森议员提出的两洋舰队计划对现在的美国非常有利,东亚联盟正在大4造舰,这就是最好的借口。在西班牙有1个中国旅,这个旅的战斗力很强,其旅长是1名中**官,是不是有1个可能,这是中国派遣了正规军加入到了西班牙内战中呢?”

罗斯福微微1笑。全世界列强都很清楚,意大利与德国已经赤膊上阵,意大利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上维持着7万人左右的兵力,德国的秃鹰军团有1万多人,为弗朗哥提供了飞机、大炮、坦克等装备,以及军事顾问支援。如果只是批中国,会被认为是支持德国和意大利,并且对中国与苏联释放了敌意。政治家对此有的是办法,罗斯福脑子动了两秒钟,就已经有了思路。

这事情需要1会儿与国务卿赫尔商议,而维达教授的工作是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罗斯福继续问了1个问题,“政府已经在34年购买了大量德国债券,加上去年实际上中断了对德国商品的进口。现在德国想要采购什么技术,卖给他们就行。最早的几大批梅福券将在1937年开始进入赎回期,到1939年,德国的债务将到顶,那时候德国国内靠借新还旧弄到的钱只够维持德国的军工产业与军队,从国际市场根本借不到钱。那时候,也是美国要求德国还债的时候。”

罗斯福点点头,说到这里已经够了。达斯教授得到的数据,美国政府早就得到了。就在3周前,美国财政部长已经忧心忡忡的向罗斯福报告过,德国到1939年就没有能力向美国还债,要不要现在想办法与德国进行谈判,讨论还债问题。现在看,财政部长已经不用考虑国外的事情,专心于国内经济就好。

送走了达斯教授,罗斯福与国务卿赫尔讨论起国际纵队中国旅的问题。赫尔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个“和平派”,所以赫尔很快就拿出了整体思路,“总统先生,我们发表1个声明。在声明最前面,提两句意大利与德国的态度,后面重点讲述国际纵队对于西班牙内战的影响。正因为国际纵队的加入,导致西班牙内战的烈度增加,伤亡增加。导致西班牙内战持续升温。

只有以国际纵队为首的外国力量离开西班牙,才能让内战双方冷静下来。以英法为首的国际社会才有机会进行协调。

您觉得怎么样?”

“赫尔,你真的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国务卿。”罗斯福衷心的赞美道。

根据赫尔的发言,国际纵队必须先离开西班牙,之后由英法展开调解。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西班牙共和政府手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国际纵队。

至于英法的调解,作为昂撒人的后裔,罗斯福已经看到了未来,仿佛那些未来已经在他眼前发生过1样。英法为了避免本国卷入战争,最大程度的调解也就是发表几篇不疼不痒的声明,根本不会派兵下场调解。

只要美国1直让赫尔国务卿表达方才的观点,达斯教授所描述的未来就必然出现。美国甚至不需要持续针对国际纵队里面的中国旅,国际纵队中第15国际旅,主要由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和爱尔兰人组成。美国说完中国,还可以自污,拿着第15国际旅说事。强调,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的国民以国际纵队的身份出现在西班牙内战的战场上,会让这些致力于和平的国家很尴尬。只有消除尴尬,厘清立场,这些国家才能真正的推动和平。

对于列强来说,他们很有可能搞清楚这种发言背后的意思。但是现在需要被说服的不是列强,而是西班牙共和政府。以美国收集到的情报,西班牙共和政府内部只有很少人才能明白国际政治的残酷。即便西班牙共和政府内部的少数人懂得国际政治的残酷,他们也不懂地缘政治大博弈的精妙。要是西班牙共和政府内部的这点人真的懂地缘政治,他们早就把弗朗哥叛军给消灭掉了。甚至这场叛乱都不会发生。

赫尔受命而去,开始准备外交发言,以及之后的外交运作。罗斯福看了看座钟,已经下午4点了。总统先生决定今天不办公了,休息,好好休息1下。方才秘书已经暗示,她的内衣是全套的。罗斯福想看看全套,并且充分放松,并且被满足1下。

沉重的国事压力下,罗斯福需要放松,需要被满足。因为美国总统的工作是去满足全美国的需求。如果罗斯福自己在沉重的压力下停步不前,就无法完成身为总统的责任。

虽然罗斯福内心深处有1点点不安,因为他现在已经没办法真正满足秘书。但是罗斯福却坚信,秘书在满足罗斯福的时候,内心也得到了满足。这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