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 第37章 037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第37章 037

作者:红叶似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7-21 15:23:56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经过六天的跋山涉水,腊月二十一日这天下午,车队总算抵达了京城。

回京后,其他官员差役可以回家休息,但蒋钰和周嘉荣还得先进宫面圣。

二人一道进宫,见面孙承罡就笑呵呵地说:“三殿下,蒋大人,你们可算是回来了。最近这几天陛下一直在念叨着你们呢,就怕你们赶不回来过年。”

这话明显是冲着周嘉荣说的,蒋钰静默不语。

周嘉荣脸上乐开了花:“出去这么久,父皇肯定是想我了。孙公公,父皇现在有空接见我们吗?”

孙承罡一拍脑门:“哎哟,您瞧奴才这记性,陛下就是听说你们回来了,让奴才出来接你们的。三殿下、蒋大人,请!”

两人随他进了御书房,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跟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周嘉荣解下了身上的大氅递给旁边伺候的宫人,这才磕头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兴德帝正在批奏折,听到声音放下毛笔:“起来吧,让朕看看。”

周嘉荣站了起来,直视着兴德帝,目光清澈,里面的激动和兴奋藏都藏不住。

兴德帝仔细端详了一阵,下了结论:“瘦了,也黑了。这次出去,吃了不少苦头吧!”

周嘉荣嘿嘿一笑说:“能为父皇分忧,能为天下黎民百姓做点事情,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出去一趟长进了嘛。”兴德帝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打小就坐不住,同样是念书,老四都比你坐得住。瞧这样子,让你出去办案都比将你拘在宫中念书开心。”

周嘉荣摸不清楚他父皇说这话的意图,不敢随意接话,不然万一父皇真“遂”了他的心愿,让他继续回上书房念书才是得不偿失呢。思量片刻,周嘉荣憨笑着说:“还是父皇了解儿臣,念书哪有习武办案有意思。不是有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儿臣出去一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兴德帝越发来了兴致:“哦,看来你这趟出去,收获不小嘛。”

周嘉荣抓了抓头:“也谈不上,就是见识到了百姓生活不易。多亏儿臣投胎成了您的儿子,不然儿臣恐怕也要吃不饱饭,时常饿肚子了!”

兴德帝怎么都没想到,周嘉荣的感悟竟是这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他说:“做朕的儿子就这点好处吗?”

周嘉荣被他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嘀咕:“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吗?”

兴德帝既好笑又好气,该说这孩子眼皮子浅呢,还是说他没什么心眼,实在呢?

旁边的孙承罡和蒋钰看到这一幕,反应不一。孙承罡的想法是,不管陛下心里怎么想的,但这宫里要论谁最能讨陛下欢心,非三皇子莫属,每次陛下召见他,心情总是不错。

蒋钰看着面前“天真稚嫩”,跟大同府那个稳重、做事果决完全相反的三皇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在今年秋狝之前,他几乎没跟三皇子打过交道,只远远看到过几次,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得志的少年人,鲜衣怒马,神采飞扬。

可最近几个月,每次接触,三皇子给他的印象都不一样。

他垂下眼睑,掩去了眼底的诧异和深思。

兴德帝没留意到他们二人,轻轻摇头,略过这一茬,关切地问道:“蒋钰送上来的折子说你在大同府遇袭,可有受伤?”

周嘉荣伸了伸胳膊腿,得意洋洋地说:“不过是两个宵小贼子罢了,不足为惧。父皇放心,儿臣毫发无伤!”

尾巴都快翘上天去了,端是自大。

兴德帝也没训他,只是说:“没事便好,以后出门在外,多带几个人。身边的人还够用吗?不够朕送几个给你。”

现在惦记着送人给他了,早干嘛去了?他离开京城的时候怎么不说?都回来了,才安排人手给他,只怕关心是假,往他身边埋钉子是真吧。

周嘉荣猜到了兴德帝的意图,自然不能拒绝,嘿嘿笑了起来,像一只偷了腥的猫:“如此就多谢父皇了。父皇,这人手能不能让儿臣挑啊?儿臣要挑几个能打的!”

一副想占便宜的模样,说话做事又咋咋呼呼的,兴德帝想,兴许是他多虑了。老三跟老二不同,老三性子直,天真单纯,没什么心眼,哪像老二,心眼多得跟筛子一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虽然打消了对周嘉荣的怀疑,不过人还是要安排的,这孩子们一个个出了宫当差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不看着点不行。兴德帝点头:“明日人送到你府上,留几个你自己挑。”

周嘉荣高兴地说:“儿臣多谢父皇!”

光明正大地在周嘉荣身边安插了人手,兴德帝心情越发地好,语气也更和蔼了:“以后在外面当心些,别让朕和你母妃为你担心。自从你去了大同府,你母妃可是一直牵挂着你,茶饭不思的,趁着天还没黑,你快去看看她吧。”

从头到尾都没问一句案子的相关情况。周嘉荣看明白了兴德帝的态度,哪怕他这次案子办得好,他父皇也没当一回事,甚至觉得都是蒋钰的功劳。罢了,他现在也不想惹他父皇的眼,更不乐意在这里跟他演父慈子孝的戏码,有这功夫还不如陪他母妃说会儿话呢!

周嘉荣高高兴兴地说:“是,父皇,那儿臣就告退了。”

兴德帝摆手:“去吧,晚点朕过去陪你们用膳。”

周嘉荣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儿臣和母妃在秋水宫等父皇。”

说完高兴地退出了御书房。

他一走,御书房顿时安静了下来。

兴德帝似乎还有点不习惯,沉默少许后对蒋钰说:“爱卿辛苦了。”

蒋钰连忙行礼:“为陛下分忧,乃是微臣职责所在,不敢言辛苦。”

“赐座。”兴德帝示意蒋钰坐下,做出一副促膝长谈的模样,“蒋爱卿跟朕详细说说这次的案子。”

蒋钰点头,一五一十地将案子说了一遍。不过说到周嘉荣时,他刻意模糊了一些内容,比如周嘉荣身边的纪天明,在他口中就只是已给无辜被陷害的学子,至于周嘉荣所做的事,大体上的他说了,但到细节,他就略过去。

这样一来,即便哪天皇帝从别的途径了解到了案子的详情,也不会治他欺君之罪。

兴德帝听完,笑了:“没想到被这小子歪打正着,揪出了这么桩大案!”

蒋钰配合地笑道:“三殿下运气确实不错,次次都能逢凶化吉。”

“哦,此话怎么说?”兴德帝倍感兴趣的样子。

蒋钰便将他抵达大同府那日的事说了一遍:“……臣去时,三殿下已经被他们捆绑了起来,正要押走,若是臣晚去一步,臣不敢想象。邱、曹二人皆是心思歹毒之人,手上都沾了人命。”

兴德帝脸上的笑容渐止:“这小子刚才提都没提。”

蒋钰轻声道:“三殿下许是怕陛下担心,报喜不报忧。”

兴德帝点头,似乎有些感动的样子:“老三是个至纯至孝之人。”

这话蒋钰不敢接。

兴德帝像是随口一提,接下来又将话题转回了案子上。

君臣聊了半个多时辰,兴德帝才放蒋钰回去。

等人走后,兴德帝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没想到啊,蒋钰竟也会替人说好话。”

哪怕蒋钰已经在竭力掩饰这点了,可兴德帝是什么人,焉能看不出来?

孙承罡听到这话,不知该如何作答,想了想说:“听说蒋大人也是寒门出身,许是感激三殿下这次歪打正着,查了山西乡试舞弊案。因此对三殿下的态度和气了许多。”

“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兴德帝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蒋钰又拧又直,身上有文人的清高和骄傲,对他这个皇帝说话有时候都直言不讳,他的儿子能得蒋钰认同,身为父亲,哪怕不看好这个儿子,甚至在防着他,兴德帝心里也是高兴的,可高兴之余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滋。

不过好在只是一桩案子,大半功劳还在蒋钰身上,他也不必太过忧心。而且这个案子也有许多偶然的成分,属于歪打正着,他也不必太在意。

兴德帝整理好了心情,问孙承罡:“什么时辰了?”

孙承罡忙道:“申时末了。”

“去秋水宫。”兴德帝没忘记承诺了今日会陪穆贵妃和周嘉荣用膳。

秋水宫,穆贵妃看见周嘉荣,眼泪就往下滚:“你这孩子,怎么去这么久,也不传个信回来!”

周嘉荣赶紧拉着穆贵妃的手哄她:“母妃,您瞧,儿臣这不是好好的吗?”

穆贵妃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儿子一圈,心疼地说:“嘉荣都瘦了一圈,在外面没有好好吃饭吗?刘青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当罚!”

妥妥一护崽的老母亲。

周嘉荣拉着她坐下,又去给她捏肩捶背:“母妃,儿臣这是长高了,长结实了,没有瘦。这些日子,母妃在宫里可好?”

穆贵妃的生活简单:“还不是老样子,跟皇后娘娘、德妃他们聊聊天,做点针线活,大冬天的,也没什么好玩的。你呢,在外面怎么样?母妃听你父皇说,你遇到袭击了?”

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又带上了哭腔。

周嘉荣估计她暗地里哭过好几次了。

徐嬷嬷的话证实了这点:“三殿下,自打你走后,娘娘就一直提心吊胆的。前阵子,陛下说你在大同府遇险,差点被人抓进了大牢,娘娘更是急得茶饭不思,一连给国公爷去了好几封信。”

提起这段往事,穆贵妃又开始抹眼泪。

周嘉荣顿时头大,他什么都不怕,就怕他母妃哭。摆了摆手,示意徐嬷嬷别说了,周嘉荣赶紧从怀里掏出一根珠花,递到穆贵妃面前:“母妃,您瞧,这根簪子特别吧!”

穆贵妃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这根簪子上的珠子好亮!”

周嘉荣笑呵呵地说:“这是儿臣在外面看到的,就觉得这颗红珠很特别,特意给母妃买的,母妃试试好不好看!”

穆贵妃连忙到镜子前,将簪子插到头上,端详了一阵,夸道:“好看。我儿买的都好看。”

身为宠妃,什么样的奇珍穆贵妃没见过?但这根簪子不一样,这是她的儿子出去当差特意给她带回来的,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周嘉荣趁势转移了话题:“母妃,民间的银楼里首饰虽没有咱们宫里的精致珍贵,可式样那是真的多,等有机会了,儿臣带母妃去看看。”

穆贵妃果然来了兴致:“哦,大同府那边跟咱们京城不一样吗?”

周嘉荣借机说起了大同府的风土人情,还有民间的饮食习俗等等,还把他在那边遇到的趣事讲给穆贵妃听,不一会儿就把穆贵妃哄得眉开眼笑的。

说罢了他在大同府的有趣经历,周嘉荣问起宫里的情况:“母妃,这阵子可遇到有什么特别的事?儿臣回来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儿臣做的,母妃尽管吩咐。”

穆贵妃摆手:“有徐嬷嬷他们伺候本宫,有什么需要劳烦我儿的?哦,对了你二哥受了伤,得了空,你去探望探望他,前几日,母妃让徐嬷嬷差人送了些补品过去。”

“二哥回来了?”周嘉荣很意外,这才三个月,他父皇就原谅了周建业吗?果然老二才是父皇的心头肉。

提起这个,穆贵妃心有余悸:“要不是你二哥,丽妃恐怕得受伤,孩子都可能保不住。”

周嘉荣诧异:“这怎么说?丽妃娘娘遇到了何事?她身边不是很多人伺候吗?”

穆贵妃说起了当日的情况。

丽妃怀孕满三个月后,胎坐稳了,便着手回京。兴德帝对这个孩子很重视,还特意又派了一队人马去接丽妃回宫。

谁知临行前一日下午,丽妃在院子里散步,不小心踩滑了,撞到了花园中的假山,一块石头掉了下来,差点砸到丽妃。丽妃当时都吓傻了,旁边伺候的宫女和太监也没反应过来,还是凑巧路过的周建业看到,忙扑过去,帮丽妃挡了一下。

丽妃只是受了点惊,人和孩子都安然无恙,但周建业的胳膊撞到石头上,骨折了。

兴德帝知道此事后,好好嘉奖了周建业一番,还让他回了京城,如今就在府中养伤。

周嘉荣听完这事后,总觉得古怪。

好好的,花园里假山上的石头怎么会突然掉下来呢?而且什么时候不掉,偏偏在丽妃路过时掉下来。还有这大冬天的,天寒地冻,风又大,丽妃怀有身孕,身份贵重,她还跑去光秃秃的花园散步,想什么呢?

若换了以前他不会多想,可进了大理寺,见多了案子之后,他深知,很多看似巧合偶然的事情下面却藏着必然。

只是行宫的事,都过去一段时间了,他也查不出什么,更不好插手。

周嘉荣压下心里的疑惑,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二哥是救七弟的功臣了,确实当奖。只是不知道二哥的伤重不重?”

穆贵妃也不是很清楚,周建业已经出宫建府,受了伤,她一个庶母也不可能出宫探望他:“伤筋动骨一百天,听太医说,得到明年春天才能好。”

“这么久啊。”周嘉荣有些幸灾乐祸。若是丽妃差点受伤这事有猫腻,那他的好二哥为了回京,可真是下足了血本,真舍得啊。

穆贵妃说:“可不是,回头得了空,你可得去看看他。”

“这是当然,母妃放心吧,儿臣明日就去看他。”就是做给皇帝看,做给周建业看,他明日也得去一趟啊。

不想再老是提周建业这个惹人嫌的家伙,周嘉荣道:“母妃,丽妃娘娘和七弟平安无事吧?”

说起这个,穆贵妃有些酸溜溜的:“能有什么事,好着呢,你父皇可惦记他们母子了,三天两头去看望丽妃。因为你二哥救了丽妃肚子里的孩子,丽妃最近跟德妃走得很近,两人可好了。”

周嘉荣宽慰穆贵妃:“丽妃这不是特殊情况吗?不过最近天气冷,若是没什么要紧的事,母妃还是少去跟她们玩,儿臣担心路滑湿冷,冻着了母妃。”

这当然只是托词,主要还是丽妃现在身体情况特殊,又跟德妃走得近。他这没什么心眼的母妃,还是离这两个女人远点好,不然万一出了点什么事,牵扯到他母妃。

穆贵妃看着周嘉荣高兴地说:“你回来了,母妃哪还有心思去见他们啊。这不是快过年了吗?过完年,你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虽说你的婚事由礼部操办,可母妃也不能不上心啊,对于婚事,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母妃提。”

周嘉荣的婚事是年初定下来的,由穆贵妃做主,选了都指挥使廖安的二女儿廖绮兰。

廖安原是护国公的部下,后来得封一方大员,也算是穆家的嫡系,知根知底。穆贵妃选廖绮兰倒是没想那么多,她单纯就是觉得廖绮兰漂亮,跟自己儿子相配。

兴德帝知道后,并未反对,于是这桩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迄今为止,周嘉荣还没见过廖绮兰,对这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妻也没什么感觉。

但男大当婚,明年他就十八岁了,这是迟早的事。周嘉荣也不反对,只说:“母妃安排便是,您要注意身体,别太辛苦,这些事都有礼部安排呢,前几年他们才操办过大哥二哥的婚事,有的是经验。”

穆贵妃一点都不觉得辛苦,相反兴致勃勃的:“不辛苦,母妃也就看看礼部例的单子,给他们提点意见而已。等你成了婚,生了小皇孙,母妃就可以含饴弄孙了。”

她高兴,周嘉荣便随她去。

说话间,宫人来报,兴德帝来了。

周嘉荣母子俩赶紧出去接驾。

不过兴德帝来得比较晚,吃了晚膳,简单聊了几句,周嘉荣便赶在宫门关闭前赶紧回了府中。

出去一个多月,三皇子府没有任何变化。

就是柴顺和唐乐特别高兴。

柴顺应该是从刘青口中得知他们差点被抓走的事,见到周嘉荣就抹眼泪:“殿下,下次出去您可一定要带奴才在身边伺候!”

“下次再说吧。”周嘉荣笑了笑,问唐乐,“将纪先生兄妹安顿好了吗?”

唐乐道:“回殿下,奴才将他们安置在了东院,殿下看是否妥当。”

皇子府规模很大,占地十多亩,就周嘉荣一个主子,宽敞得很。东院挨着前院,跟后院相隔开,以后他娶了妻,关上中间那道小门,便与内院隔开,算是一处单独的院子,这安排很妥当。周嘉荣点头:“很好,就这么安排吧,另外安排几个人去伺候纪先生兄妹,衣食冰炭等等,万不可缺了他们的。”

唐乐从周嘉荣的语气中察觉到了的他对纪天明的重视,记在心里:“奴才知道了,这就去安排。”

“去吧,柴顺备水,我要沐浴更衣。另外让刘青过来一趟。”周嘉荣奔波了这么久,虽然年轻,但也有些疲惫。

洗过澡,换了身衣服之后,周嘉荣出来便见到了刘青。

时间比较晚了,周嘉荣也不跟他兜圈子,直接道:“陛下听说我在大同府遇险,担忧我的安全,遂安排了几个侍卫过来保护我,明日人就会过来。”

刘青的眉头当即蹙了起来:“殿下,这……”

陛下也未免太过分了,三殿下劳心劳力办事,这嘉奖还没下来,先派几个钉子过来。

周嘉荣指了指他眉心的折子:“高兴点,陛下赐,焉能不从?明日若摆出这副脸,传到陛下耳朵里,陛下会怎么看我?”

刘青嘟囔道:“小人只是为殿下不平。”

周嘉荣理解刘青的心情,今日刚听到这话时,他心里也很不爽。但经过行宫的事,他已经不期待父爱了。只是派几个人盯着他罢了,比起行宫的偏心眼,算得了什么。

“你心里有数便行,安排几个信得过的,盯着他们,再暗中查查他们的身份来历。能查便查,查不清楚就算了,小心点,不要被人发现。”周嘉荣叫刘青来就是为了吩咐这个。

刘青应是:“好的,殿下,小人明白。”

周嘉荣打了个哈欠:“时候不早了,回去休息吧。”

一夜好眠,次日上午,周嘉荣按照往常的习惯,洗漱完便去练武场练功,刚热完身,便听柴顺来通报:“殿下,四皇子和六皇子听说您昨日回来了,今天一大早过来拜访您。”

“让他们直接过来。”周嘉荣继续练功。

四皇子和六皇子赶来时,便看到金色的阳光下,周嘉荣只穿了一身轻薄的练功服,手里拿着一柄□□,一刺,一挑间,锋芒尽现,浑身的肌肉随着他的动作鼓起,充满了力量。

他们俩这小身板,跟三哥好像完全没法比,估计也只有常年征战的大哥能跟三哥一较高下。

等周嘉荣收了枪,两人立马拍掌叫好:“三哥好武艺。”

周嘉荣将枪丢给了旁边伺候的仆人,接过帕子边擦汗边说:“四弟、六弟,要不要来比一场?”

四皇子和六皇子连忙推脱:“算了吧,咱们俩肯定不是三哥的对手。三哥,我们是来邀请你一会儿去探望二哥的。咱们兄弟好久没聚过了,先是二哥因伤留在了行宫,接着又是你去大同府。”

周嘉荣点头答应:“好。二哥的伤怎么样了?”

六皇子快人快语:“现在左臂不能动,得将养一阵子,正好在家陪陪二嫂,二嫂过完年就要生了,我们又要当叔叔了。”

除了二皇子,大皇子还生了一儿一女。

看来不是特别严重嘛,周嘉荣笑着点头:“是啊。你们等我一会儿,我去换身衣服就来。”

可这等一会儿却等了半天,因为周嘉荣换完衣服后,宫里来人了,孙承罡亲自送了十个人过来。每个都是七尺高的壮汉,一身腱子肉,一看身手就不凡。

四皇子诧异地说:“孙公公,您带这么多人来做什么?”

孙承罡笑呵呵地说:“四殿下,昨日陛下听说三殿下在大同府遇险,担心三皇子殿下的安全,便安排了几个武艺好的侍卫给三殿下,保护三殿下的安全。”

四皇子和六皇子眼底的嫉妒一闪而逝,这样的好事从来轮不到他们。

四皇子羡慕地说:“父皇还真是关心三哥。”

孙承罡笑而不语,拱手行礼:“三殿下,奴才将人带过来了,三殿下您说要试试他们的武艺从中选几个,您看留下哪几个?”

周嘉荣捏着下巴,眼睛一眯,笑嘻嘻地说:“孙公公,我改变注意了,能不能都选?我瞧他们身手应该都不错,我身边正好缺这样的人,就让他们都跟着我吧。”

孙承罡语结,这跟昨天说好的不一样啊。不过他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人,三皇子只要肯收人,他这趟差事便算办妥了,怕的是三皇子找借口不要人,那才麻烦呢。于是他扬起笑容道:“这……那奴才回去禀告皇上,陛下最疼三殿下了。”

“如此便有劳孙公公了。”周嘉荣笑道,然后示意唐乐给了孙承罡悄悄塞点钱。

等将孙承罡送走后,周嘉荣当着四皇子和六皇子的面,叫来刘青:“这是陛下赐给我的侍卫,安排一下,将他们分为两组,每日一组随我出门,另一组轮休。正好我们要去二哥府上,甲组今日便跟着我吧。”

他父皇不是不放心,特意安排人跟着他吗?那就让他父皇看看,他一天都干了些什么。

刘青昨晚已经提前被告知了此事,心里有数:“好的,殿下。”

处理完了府中之事,三人才一道去二皇子府邸。

二皇子府离三皇子府并不远,坐马车只需一炷香左右的功夫。

周建业这人一向以谦虚好学、友爱兄弟著称,面子功夫做得特别好。听说三个弟弟来探望他,哪怕受了伤,也亲自跑到前院迎接周嘉荣他们。

一打照面,他就欣喜地说:“三弟回来了。你这一去好久啊,父皇和贵妃娘娘可惦记你了!”

周嘉荣则看着他的左臂:“让大家担心了。听说二哥的胳膊受了伤,可好些了?”

周建业穿着黑色宽袖袍子,看不出伤势。

周建业指着左臂说:“一点轻伤,没什么大碍,修养一段时日便好了。三弟、四弟、六弟,外面冷,咱们进屋说话,许久不见,今日可要好好聊聊。”

他把三人请进了正堂,又上了茶水糕点,然后问起了周嘉荣在大同府的见闻。四皇子和六皇子这两个还没当过差的也很感兴趣,追着周嘉荣问。

周嘉荣挑了些有意思的事说给他们听。

四皇子和六皇子直听得两眼放光。

四皇子兴奋地说:“原来当差这么有意思,父皇说了,过完年也要给我安排差事了,那我也可以跟二哥三哥一样,去外面玩玩了,就是不知道父皇会让我去哪里!”

六皇子则扁着嘴巴哀嚎:“二哥、三哥、四哥全都当差了,就我一个还天天在上书房跟那群小丫头一起念书。”

上书房还有几位年纪比较小的公主。

二皇子温和地宽慰他:“六弟不必沮丧,来年你便十五了,就可出宫建府了,届时也不用在上书房念书了。”

这倒个好消息,六皇子也高兴了起来。不过周嘉荣并不看好,他父皇做事一向滴水不漏。当初为了将他留在上书房念书,硬是让老四也陪着拖到了十七岁,天天去上书房念书,一直没给安排差事。直到他当差小半年了,才给老四安排,算下来两人当差的年龄都差不多。

这才过去一年呢,父皇又怎么可能让老六早早当差呢?就是做做样子,肯定也得让老六在上书房再念那么一两年啊!

不过看六皇子期待的眼神,他也没说出来。

于是大家的话题又转到了六皇子的位置,依四皇子的意思,最好选得离他们近一些,这样一来,以后他们几个兄弟也可以经常互相串门。

六皇子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到时候等礼部挑选好了府邸后,跟父皇说一声,选个离三个哥哥近些的地方。

兄弟四个聊得非常开心,还吃了一顿饭。不过因为周建业胳膊上有伤,大家没能喝酒。

聊到下午,太阳都快落山了,因为六皇子还住在皇宫中,得赶在宫门落锁之前回宫,大家这才散了。临走时,六皇子还恋恋不舍的,问道:“二哥、三哥、四哥,我什么时候能够又出来找你们玩啊!”

周建业笑道:“四弟明日还要去上书房吧。等过完年,你出宫建了府,咱们兄弟便可随时聚聚了。”

听了这个安慰,六皇子心里才舒坦了一些。

周建业将三人都送出去后,这才返回府中,到书房里坐了一会儿,喝了两杯茶后,他问隋六:“你有没有觉得老三变了?”

隋六刚才一直在旁伺候,听到这话想了一会儿道:“应该还好吧,这阵子不见,三殿下倒是瘦了不少。”

顿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看着周建业:“三殿下这趟差事办得好,殿下可是担心?”

周建业没作声。他如何能不担心,老三这次立下了大功,反观他,因为行宫的事,父皇还有些耿耿于怀。若不是他又施了一回苦肉计,又有丽妃替他说情,只怕这年都没法回宫过。

十月的时候,他母妃和身怀六甲的妻子便求过父皇,恳请父皇让他回宫。他也写了好几封信,深切地表明了他的忏悔之意,可父皇都无动于衷,最后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只是京城倒是回了,但胳膊有伤,也不能去吏部当差,耽误了好些事情。

反观老三,去了大理寺才两三个月,就办了这么大的案子,还办得颇漂亮。周建业心里升起了一阵很强烈的危机感。

虽然父皇原本不属意老三,可谁知道以后呢?自古以来君心难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父皇会选谁。

“父皇还没下旨赏赐老三吧?”周建业又问道。

隋六摇头:“还没有。”

但肯定少不了,周建业心知肚明,今年过年老三又要出尽风头了。

好在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

像是想到了什么,周建业摆摆手,示意隋六出去。

等隋六出去后,周建业打开了抽屉,从里面取出了一本厚厚的书,翻开,里面赫然出现了一张白色的手绢,手绢上面绣着一朵浅紫色的兰花,空谷幽兰,何其美丽,周建业面前浮现出一张出水芙蓉脸。

老三真是好福气,什么都是最好的,哪怕是挑媳妇,穆贵妃也给他挑了个最漂亮的。

想到一个月前在青山寺相遇时那回眸一笑,周建业心顿时痒得厉害。他将手帕放在鼻端,仿佛嗅到了一股清幽的兰花香。

捏着手帕沉思片刻,周建业将手帕藏进了怀里,叫来隋六:“安排一下,皇子妃过完年就要生了,我要去青山寺为他们母子祈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