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 第76章 076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第76章 076

作者:红叶似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8-30 04:23:1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兴德帝并未打算大张旗鼓地带着群臣宗室出城迎接周嘉荣一行。

赈灾有功与歼敌五万大破匈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当初之所以声势浩大地去迎接老大,也是为了提振士气和民心, 扬大齐国威, 同时给老大造势。不然若是哪个臣子出去办点事,立了点功,他都带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那也不用做其他的事了。

虽然没像上次迎接武亲王那么隆重, 但到底周嘉荣一行南下赈灾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收到队伍入城的消息后,兴德帝还是让人通知了皇后、穆贵妃、淑妃, 以及部分宗室大臣们到皇城门口候着, 迎接周嘉荣。

九月十三日这天午时,经过九天的长途跋涉,周嘉荣一行总算进入了京城。

京城还是像往昔那样热热闹闹的,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 百姓络绎不绝。孙承罡掀开帘子怀念地看着这一幕:“总算是回来了!”

“这段时间公公辛苦了。”周嘉荣笑道。

孙承罡连忙摆手:“殿下哪里的话, 折杀老奴了。”

两人说说笑笑, 车队驶到皇城跟前。

一行人下车便看到了等在皇城门口的兴德帝、皇后等人。

孙承罡一马当先, 飞快地跑了过去,扑通一声跪下, 语气哽咽:“老奴参见陛下, 老奴在江南日日夜夜都牵挂着陛下,老奴回来迟了,请陛下责罚!”

“行了, 起来吧!”兴德帝抬了抬下巴。

孙承罡也知道, 自己并不是今天的主角, 赶紧站了起来, 规规矩矩地站到兴德帝身旁伺候。

这时,周嘉荣、中山王和孔京等才过来。

“儿臣/微臣见过父皇!”周嘉荣一行行礼。

兴德帝微微点头:“起来吧!”

周嘉荣刚站起来,便感觉身前刮过一阵香风,紧接着旁边就传来了嚎啕大哭。

“洪宇,本宫的洪宇,你在江南吃了多少苦头啊,都瘦了,我儿好苦啊,他们都没给你饭吃吗……”淑妃抱住中山王,先声夺人,哭得那个心疼。

中山王这次确实比在京城的时候瘦了一些,她就抓住这点大做文章。

中山王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委屈,这会儿回了京,有人替他做主了,当即扯着嗓子哭嚎:“母妃,他……他给我吃馊饭,掺了石子、糠、豆子、麦子,连猪都不吃的稀粥……”

淑妃听到这话,又气又心疼,赶紧转身找兴德帝:“陛下,您都听见了,老三就是这么对洪宇的,你可要给洪宇做主啊,洪宇也是您的儿子,即便他有什么做得不对的,也该您惩罚,何时轮到他人做主这么对洪宇了……”

当着她的面指责他儿子,当她是死的啊!

穆贵妃本来就心疼儿子,昨晚一个人在秋水宫哭了半夜,谁都劝不住,现在眼睛都还是红肿的。

因此听到淑妃这话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就是一耳光:“呸,淑妃你好意思说。你自己睁开眼睛看看,你儿子受什么委屈了?他不好好的,白白生生的吗?你瞅瞅我们嘉荣,这才是受了大罪呢!要不是你们家洪宇办事不力,让灾民都快饿死了,没办法跑到京城告御状,我的嘉荣怎么会去江南受苦?你……”

淑妃冷不丁挨了一耳光,又疼又怒,也顾不得尊卑了,扬手就想还回去,可刚抬起胳膊手腕就被一只有力的大手给抓住了。

“淑妃娘娘,请慎行!”周嘉荣松开了她的手。

淑妃被他眼底的冷意吓了一跳,这才看清楚了周嘉荣的样子。

不过短短几个月不见,周嘉荣不止是瘦了一圈,而且身板似乎结实了许多,裸露在外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完全不像曾经那个养尊处优的高贵皇子,倒是跟武亲王那个野蛮人有些像。更重要的是他眼神和气质的变化,他仿佛一下子跨过了少年时光,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当中山王跟他站在一起时,这种对比尤其明显,两人只差了几个月,去江南之前,两人还有几分相似,如今站一块儿泾渭分明,完全不会认错他们俩。

这还是以前的荣亲王吗?

就在淑妃打量周嘉荣时,穆贵妃也看清楚了儿子的模样,她不在乎儿子的变化,她只是心疼:“嘉荣,你怎么晒这么黑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才瘦成这样子的……你的手怎么啦?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小口子?”

周嘉荣的双手上有不少细细密密已经痊愈的小口子,穆贵妃一抓住儿子的手就感觉有些扎手,当即将他的手翻了过来。

这下大家都看见了,荣亲王掌心有不少细小的伤口,最大的两条有一两寸长,刚愈合掉疤没多久,那团肉都还是粉色的,跟其他地方的皮肤颜色完全不一样。

兄弟俩站在一块儿,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

哪怕偏心如兴德帝也没法昧着良心说,老四辛苦了。

对比老四只是瘦了一点点,老三这又瘦又黑,身上还多了不少伤疤,谁受了苦一目了然。

不光是他,朝臣们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中山王比荣亲王还早去江南,可看看二人的变化,难怪江南百姓对荣亲王推崇备至呢,这谁做了事情,谁没干活,还用问吗?

偏偏淑妃养尊处优惯了,还没察觉到这点,掐着嗓子哭嚎:“陛下,穆贵妃刚才打了臣妾,她的儿子也欺负臣妾的儿子,您可要给臣妾母子做主啊,不然臣妾不活了!”

兴德帝没打理她,而是看着大变样的周嘉荣道:“你怎么说?”

“四弟所言句句属实!”周嘉荣极为坦然,在众人或惊诧或不解的目光中,又缓缓补充道,“草根、树皮、野菜,掺了石子、糠、杂粮的粥,儿臣也吃过,江南的百姓也餐餐以此为食。非是儿臣有意虐待他,而是江南灾情严重,极度缺粮!”

“再缺粮能少了你弟弟那口吃的?本宫看,你就是故意针对洪宇!”淑妃恨恨地说,“洪宇可是皇子,何等尊贵的身份,那些贱民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你分明是故意害洪宇。老三啊,洪宇可是你弟弟,从小就最喜欢你,对你这个哥哥最尊敬,可你是怎么对他的?”

不少人心里都有贵贱之分,可聪明人都会做面子,不会在这种时候说这种“大实话”。毛青云瞥了一眼兴德帝的表情,见他没什么反应,稍稍松了口气,不断地给淑妃使眼色,示意她说话注意点,不然若是传出去可不好。

但淑妃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注意到他的眼神,他这番戏全演给了瞎子看。

周嘉荣本来不想在宫门口算周洪宇的账,但淑妃追着不放,那就算一算吧。

他伸手,刘青当即递了一个册子过来。

周嘉荣当着群臣的面直接说道:“淑妃娘娘说儿臣不念兄弟之情,若儿臣真不顾兄弟情谊,您恐怕就见不到四弟了。苏州知府柯自清贪污赈灾银子十五万两,白实贪污十万两,这两人都被儿臣斩了。四弟与他们勾结,侵吞了朝廷拨下去的赈灾银子二十万两,又收了当地官员、不法商人的孝敬十八万两银子,还有字画古玩美女无数,作为回报,他将府库中的赈灾粮食白送给了这些商贩,导致朝廷无粮可售。这些不法粮商奇货可居,肆意涨价,苏州府大米曾一度涨到三四百文一斤,百姓苦不堪,饿死数千人,苏州城外聚集了数万灾民,差点酿成大祸!”

“父皇派他去江南是信任他,可他不思君恩,只顾贪图享乐,为一己之私置万民于不顾,其罪当诛。中山王勾结苏州府当地官员,贪污赈灾银子和粮食的证据都在这儿,人证儿臣也带了回来,请父皇严肃处置,还万民一个公道!”

周嘉荣将手里的账册恭敬地递了出去。

淑妃完全没料到周嘉荣会在这时候当着如此多人的面发难。

让她胡搅蛮缠还行,让她面对朝堂上的事,她一窍不通。

憋了许多,她才怒道:“你……你胡说,你血口喷人,你污蔑洪宇,陛下,你可不能相信他啊!”

周嘉荣站着不动,接都没接淑妃的话。

证据他都带来了,而且当时孔京、吕磊等人都在,后来孙承罡也去了苏州府,呆了一段时间,什么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并不是淑妃张嘴就能将中山王做过的事尽数抹去的。

兴德帝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锋芒毕露,宛如换了一个人似的儿子,沉默少许,道:“拿过来。”

孙承罡连忙跑过去,将账册拿了过来,小心翼翼地交给兴德帝。

兴德帝翻开册子,上面记录得非常详细,时间地点人物,收了多少银子古玩珍品女人,一件不落,还有相关人员的画押。老三不愧在大理寺当过差,在处理证据这事上很是熟练周到,完全让人找不到任何的漏洞。

兴德帝合上了册子,轻声问道:“荣亲王,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置中山王?”

他们父子一个敢问,一个就敢接。

周嘉荣竟然真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依儿臣所见,中山王德行不修,自私自利,不堪为王,请父皇撤去郡王头衔,降其为庶民,以安江南民心!”

他可真敢说!

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被周嘉荣的话给吓了一跳。

别说皇帝和大臣们了,就是穆贵妃也惊得不轻,不过最初的惊愕过后,她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儿子:“陛下,嘉荣说得对,周洪宇身为皇子,代表的是皇家的颜面,陛下的颜面,让他去赈灾,他跟没见过银子似的,连灾民救命的钱粮都要贪,真是坏透了,把陛下,把咱们皇室的脸都丢净了。”

话糙理不糙,吃相这么难看,跟没见过银子似的,传出去都丢人。

兴德帝脸色也有些难看,穆贵妃这话戳中了他的一个痛点。他儿子出去跟没见过银子似的,什么银子都贪,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个当老子的亏待他呢!

丢人,老四眼皮子怎么这么浅!

极擅察言观色的毛青云赶紧跪下道:“陛下,中山王年纪轻,又是第一次领差事出去,可能被下面的人糊弄了,一时犯了糊涂,请陛下看在他是无心的份上,饶过他这一次吧!”

中山王也反应了过来,赶紧跪下求饶:“父皇,儿臣是被柯自清他们给骗了,儿臣糊涂,请父皇饶了儿臣这一次,儿臣再也不敢了。”

这话就不要脸了,中山王都十八了,哪里还小?

荣亲王不也一样十八岁吗?都挑起了大梁,办事办得漂漂亮亮的。

这么一对比,大臣们竟发现,以前是他们小瞧了荣亲王。荣亲王还是挺有能力的,朝廷同样只给了五十万两银子,但他就把差事办好了,还赢得了百姓的赞誉。说实话,江南这个烂摊子,就是他们去了也未必能够办得像荣亲王这样好。

不过荣亲王这性子太耿直了,这样的话都敢说,这不是得罪毛青云和淑妃、中山王,给自己树敌吗?

别人还要考量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会不会得罪人,但孟御史不会想那么多,他道:“陛下,若是荣亲王所呈的证据属实,那中山王不顾天下黎民百姓,贪婪自私,确实不堪大任。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请陛下严惩!”

得,又来一个,今天这事没法收场了。

兴德帝缓缓扫了大臣们一眼,缓缓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大臣们都不说话,这时候冒出来必然会得罪一方。

气氛沉默得有些紧张,关键时刻,武亲王站出来替大家解了围:“父皇,三弟他们赈灾归来,一路奔波辛苦了,贵妃娘娘也很想三弟,不若让三弟他们先回去休息休息,明日再议吧。”

他这个拖字诀用得好,明日说不定兴德帝的气就消了,也给在场不少相关人员争取了喘息的功夫。

可周嘉荣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大哥大败匈奴,精忠卫国,守疆九载,爱民如子。依你说,四弟罔顾灾民生死,勾结贪官污吏奸商,侵吞赈灾银粮,该如何处置?若是大哥军中出现这种事,大哥会因为对方的身份特殊就姑息吗?”

武亲王直接被问住了,他若说姑息,置国法家规军纪于何地?若说该判刑,又会得罪毛家,如了老三的意。

老三变化太大了,武亲王眯起眼,仿佛第一眼认识这个弟弟一样。他以前觉得老三是家世让人忌惮,本人不足为惧,如今看来,是他们小瞧了老三。

“军纪如山,不可动摇,岂能跟此事混为一谈。”武亲王避重就轻。

周嘉荣淡淡地说:“大哥此言差矣,救灾如救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是此事姑息,坏了规矩,其他人有样学样,岂不乱了套!父皇爱民如子,定会公平处理此事!”

武亲王说不过周嘉荣,而且这件事确实是中山王落了个大把柄在对方手中。这个老四,动了歪心思,手脚也不干净点,若不是看毛家还有点用处,他才懒得搭理这个蠢货。

武亲王都败下阵来,大家算是见识到荣亲王的厉害了,唯恐惹火上身,除了毛系一派的官员,其他人都不作声。

兴德帝看着这场乱局,缓缓道:“中山王周洪宇涉嫌贪污赈灾银粮,先关押到刑部,万永淳负责调查此案!”

又要接这个烫手山芋,万永淳心里百般不情愿,又不敢抗旨,只能苦兮兮地站了出来:“微臣接旨!”

淑妃见儿子要被带去刑部,当即花容失色:“陛下,陛下,洪宇可是您的儿子,他刚吃了这么多苦头回来,您……您就饶了他吧,陛下,求求您了……”

兴德帝对她的哭诉置之不理,只让周嘉荣去御书房汇报情况,便进了宫。

本来一场热热闹闹的迎接,最后弄得不欢而散。

皇后做主,让人将淑妃带了回去。

周嘉荣轻轻拍了拍依依不舍的穆贵妃:“母妃先回秋水宫,儿臣去向父皇汇报完江南的情况就去看您,陪您用膳。”

“好,母妃让小厨房多做些你爱吃的。”穆贵妃擦了擦眼泪,一步三回头地回了宫。

御书房内,兴德帝端坐上方,询问周嘉荣江南的情况。

周嘉荣在回来的路上整理了一封奏折,专门陈述此事,他将奏折递给兴德帝,然后说道:“父皇,此次江南连下四十五天大暴雨,洪水泛滥决堤,尤其是太湖决堤后,附近地区受灾严重。总计有三府二十八县,共计六百多万百姓受灾,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儿臣离开江南之时,江南的灾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百姓逐步恢复生产生活。儿臣将常林、向善留下修筑防洪工事。”

兴德帝翻看奏折,奏折写得极为详细,洋洋洒洒十几页,将灾情,救灾的方案,经过都如实写在奏折上。

看完后,兴德帝点头:“你辛苦了,做得不错。”

周嘉荣连忙道:“这是儿臣应该做的。还有一事,儿臣未经父皇允许,先斩后奏,杀了柯自清、白实等人,请父皇责罚!”

几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而已,周嘉荣赈灾有功,杀几个贪官根本算不上什么事。

兴德帝冷哼:“这些人罔顾百姓,贪污受贿,你杀得好!”

“多谢父皇宽宥。”周嘉荣恭敬地说。

兴德帝摆手:“大致情况朕已经了解了,此次赈灾,你做得不错,先去陪陪你母妃吧。你走这些日子,她一直挂念着你,哭了好几次。”

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了,周嘉荣也不想跟兴德帝大眼瞪小眼,随即告退去了秋水宫。

等他出去后,兴德帝问旁边的孙承罡:“荣亲王所说,可属实?”

孙承罡连忙道:“回陛下,荣亲王所言属实。”

兴德帝站起身,缓缓在御书房内踱步:“这次你去了江南,可看到老三扛沙袋了?”

孙承罡实话实说:“回陛下,老奴亲眼所见,荣亲王不止抗沙袋亲自去筑堤,还给灾民建过房子,帮住灾民疏通过道路……荣亲王事事亲为,白日渴了便喝白开水,晚上累了就睡窝棚草地,吃的跟灾民一样,野草粥、杂粮粥、掺了沙子、石子的饭,树皮都吃过,若非老奴与他同行十日,老奴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会是荣亲王殿下!”

“你也在替他说话!”兴德帝意味不明地看着孙承罡道。

孙承罡当即诚惶诚恐地跪下:“陛下,老奴不敢。老奴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分夸大其词。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请陛下明鉴!”

“起来吧,朕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你这么严肃干什么?”兴德帝语气轻快了一些。

“谢陛下!”孙承罡爬了起来,低垂着头,再也不敢多言。

兴德帝沉默了一会儿道:“其实不用你说,朕也是相信的。他晒得这么黑,手上那么多伤疤茧子,这些总是做不了假的。”

孙承罡笑了笑,不敢再开口。

兴德帝又拿起奏折看了一遍,然后看账目。

曹裕的账册做得一目了然,非常清晰。花了多少银子,全部一一记上,最后还有一个汇总。

看到总结的两百一十万两银子,几千匹布,好几万石粮食,兴德帝眯起眼:“朝廷只拨了一百万两银子,这里怎么两百多万两?”

这个孙承罡清楚,他解释道:“陛下,多余的一百多万两银子中,有一半左右是抄了柯自清等人的家,收缴了他们贪污的银子,另一半乃是江南富商豪绅所捐献的。”

他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兴德帝只知道周嘉荣利用粮商平抑了苏州府的粮价一事,不知道后面这一出,仔细听孙承罡说完之后,感慨道:“此方法甚妙!”

既没花银子,也没卖官位爵位,就让这些富商豪绅心甘情愿地掏粮掏银子,任谁知道,都要说一声高。

兴德帝想出这个法子的人极为欣赏,迫切地问道:“穆家派了谁跟在老三身边?”

这样的人才当为他所用才是。毛青云掌管户部,国库空虚,银子是越来越少了,也该换个更精明的人掌管大齐的钱袋子了。

孙承罡苦笑道:“陛下,据老奴所知,这次穆家没有派人随荣亲王南下。在江南时,老奴也问过吕磊他们,穆家确实没有派人南下。”

兴德帝错愕不已,护国公就这么相信嘉荣?

“也就是说,这次赈灾做决策的是嘉荣!”兴德帝慢慢问道。

孙承罡点头:“回陛下,应当是的。老奴私底下问过曹裕,他说是荣亲王殿下交代的。”

兴德帝既错愕又震惊,这个儿子今天真的带给了他太多的意外。

坐回龙椅上,他带着几分惆怅的语气道:“嘉荣身上怎么就流淌着穆家的血呢!”

这个儿子是如此的优秀又能吃苦,心怀黎民,他甚是骄傲,可他的出身又让兴德帝忌惮,前朝便是灭于外戚干政,他不能重蹈覆辙。

这话孙承罡不敢接,装作没听到。

兴德帝坐了许久道:“嘉荣能文,平正能武,若是他二人能同心协力,何愁我大齐不兴!”

孙承罡头垂得更低了,跟老老实实的鹌鹑一样,事关储君之事,他可不敢多嘴。

另一边,等人都散了后,毛青云迫不及待地找到武亲王:“殿下,中山王只是一时犯了糊涂,您可一定要帮帮他,陛下最是信任您了,您一句话比旁人说三千句都顶用。”

武亲王含笑道:“承蒙毛尚书看得起,我与四弟一向亲厚,四弟待我至诚,若能帮忙,我定当竭尽所能!”

毛青云一脸感激地说:“多谢殿下,殿下以后有用得着臣的地方,您说一声,臣万死不辞!”

“毛尚书哪里的话,四弟是我的亲弟弟,便是你不说,我也不可能不管他!”武亲王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毛青云得了这个承诺,总算放下了心,又说了一番感恩戴德的话才走。

送走了他,武亲王进了宫,直接去找皇后。

这个事他不好出面。

皇后听明白了他的来意,轻轻握住茶盖,慢悠悠地说:“你是让本宫去陛下那替老四说情?”

武亲王恭敬地道:“母后,父皇向来敬重您,有您出面,父皇定能对老四网开一面。老四虽犯了错,可他还小,也知道错了,他总是儿臣的亲弟弟,儿臣实不忍看着他受苦,还请母后成全。”

皇后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过许久才淡淡地说:“本宫试试吧,成不成本宫也不敢保证。”

“多谢母后,儿臣听说母后信佛,特意抄了一卷金刚经,祈求佛祖保佑母后身体康健,万事顺心!”武亲王说完给随从使了一记眼色。

随行的小太监连忙捧着一个檀木匣子上前。

皇后轻轻点了点头:“你有心了。”

余嬷嬷当即上前接过了匣子。

武亲王又说了几句讨喜的话,这才起身告退。

等人走后,余嬷嬷拿着匣子问道:“娘娘,这个如何处置?”

皇后瞥了一眼精致的匣子:“打开看看吧。”

匣子内摆放着一叠手抄的金刚经,到底是不是武亲王抄的,皇后不得而知,金刚经上面还有一串紫檀木的佛珠,这串佛珠整整一百零八颗,每颗上面都雕刻着不同的菩萨。

“他倒是下了不少本钱,拿下去,本宫不想再看到!”皇后讥诮一笑。

对于这个被强逼着过继的儿子,这个将徐家拉入泥潭,打破了她苦心经营二十年局面的人,哪怕武亲王平日里表现得再孝顺再恭敬,皇后都喜欢不起来。

余嬷嬷赶紧让宫人将这个匣子塞进了库房中,然后劝道:“娘娘别生气了,您若是不愿,便不去就是。他也不能拿您怎么样!这样为难的差事,他自己不去,让娘娘去,安的什么心啊!”

中午皇后去宫门口迎接周嘉荣时,余嬷嬷也在场,自然将中山王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

中山王贪污赈灾的银子粮食,证据确凿。这样大的污点,娘娘若是去替他求情说话,以后江南官员百姓知道了,恐怕都要在背后偷偷戳她家娘娘的脊梁骨。

皇后冷冷一笑:“安的什么心?不过是盯上了毛青云罢了。”

毛青云掌管着户部,负责银钱拨放,虽然上面有陛下压着,但他能动的手脚也不小,比如各地的军饷器械等支出,即便陛下批了,什么时候把银子发下去,哪个早,哪个晚,粮食怎么发放等等,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能做文章的。况且,毛青云在陛下面前也很能说得上话,纵横官场这么多年,他手里还掌握着不少人脉。

武亲王分明是想借此拉拢毛青云,让毛青云和淑妃老四为他所用。

老四在几个皇子中本来就不显,如今又闹出这么大的丑闻,名声坏了,朝野上下,没几个人会支持他。

他不足为惧,武亲王便想借此机会收了毛家的势力。正好毛家见老四没什么希望,也想找个新的靠山,两者可不是一拍即合。

他们倒是都把好处算尽了,最后做事背锅却推她出去,皇后心里自然很不痛快。

余嬷嬷深知她的心思,道:“娘娘,不若奴婢请太医来一趟,就说您病了。”

那不去找陛下,也有了正当的借口。

皇后没作声,过了一会儿,反而提起了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余嬷嬷,你有没有觉得老三变化有些大?”

余嬷嬷惊讶地说:“娘娘,岂止是有点大啊,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他提出要治中山王罪的时候,奴婢吓了好大一跳,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素来重情重义爱护弟弟的荣亲王殿下。”

“中山王犯错在先,这跟爱不爱护弟弟没关系。”皇后纠正她的说法。

余嬷嬷赶紧道:“是奴婢失言,主要是荣亲王这次回来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奴婢也说不出那种感觉。”

皇后微微点头,她懂余嬷嬷的意思,其实她也有这个感觉,想必跟她们感受差不多的人还不少。

沉默良久,皇后低声道:“老三这次回来变化如此之大,恐怕以后这前朝后宫都不会太平了。”

以前的荣亲王,尊荣浮于表面,地位、财富、权力,都是陛下给的。

但这次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有能力,也不缺行动,还赢得了民心和一部分官员的支持,他要争一争那个位置,他也有资格去争。随着他回京,朝堂之上的气氛定然会更紧张,迟早会影响到后宫。

余嬷嬷有些担忧地看着她:“娘娘,那想必以后武亲王找您会更勤了。”

武亲王母亲已经逝世,以后在后宫能利用的就只有皇后了。

皇后若何能不知道这一点。别的不说,今天武亲王就将难题抛给了她。

“去勤政殿!”半晌,皇后幽幽地说。

“陛下,皇后娘娘来了。”孙承罡轻手轻脚地进了御书房对拿着奏折的兴德帝道。

兴德帝这本奏折已经看了快半个时辰,还没有翻一页。

他没心思看奏折,听说皇后来了,揉了揉额头道:“请她进来!”

孙承罡连忙出去。

不一会儿,皇后便来了:“臣妾见过陛下!”

“皇后免礼。”兴德帝合上奏折,起身道,“皇后来得正好,陪朕走走。”

皇后笑道:“臣妾之幸。”

两人步出了勤政殿,在御花园里闲逛。这个时节,御花园里到处都是枯叶和光秃秃的树枝,只有几株长青的松柏屹立坚强地屹立在院墙中。

两人各怀心事,都没有作声。

走到挂满了枯黄树叶的银杏树下,兴德帝停下了脚步,摆了摆手。

孙承罡会意,赶紧带着伺候的宫人退得远远的。

兴德帝抬头望着粗壮的银杏树:“朕小时候这棵树便在了,这么多年,这棵树仿佛没什么变化。”

皇后走到他旁边,叹道:“是啊,臣妾跟着陛下进宫时,这棵树就这么大了,二十多年过去了,臣妾已经老了,这棵树还是这样,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啊。”

“是啊,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你我也老了 ”兴德帝很是感慨,顿了片刻后道,“皇后,你说朕当如何处置老四?”

兴德帝对皇后还是有几分信任的。他们是年少结发夫妻,情分非比寻常,皇后又无子,一生荣辱皆系于他身。这么多年,皇后一直尽心尽力打理后宫,徐家也本本分分的。

兴德帝对皇后很满意,有时候遇到拿不定注意的事也会征询皇后的意见。而中山王是他的儿子,皇后是其嫡母,处事又向来公正,问她准没错。

皇后抬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道:“前朝之事,臣妾不敢妄议。不过若是涉及家事,臣妾倒是可以说上一两句,陛下可还记得淳于老侯爷,他喜食甜,蛀了牙,太医让其少食甜食,但他克制不住,后来拔了一颗牙,仍不肯改,牙齿接二连三蛀掉,最后因拔牙失血过多而死!大道理,臣妾不懂,但臣妾知道,若是人哪里生病了,不好好医治纠正,这个病灶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危及到人的性命。”

她只是答应了武亲王试试,可没保证一定能将老四放出来。

至于陛下如何理解她这番话,那便是陛下的事了。她这番话也可解读为,让陛下以后对中山王严加教导,把他歪了的性子掰过来,但若是陛下要想往另外一方面想,将中山王当成一颗无用甚至是拖累的蛀牙,弃掉,那也不怪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