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其他 >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 第98章 098

炮灰皇子看见弹幕后 第98章 098

作者:红叶似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9-18 04:11:39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去的时候还是严寒的冬日, 回来时已经酷暑。

接到大军班师回朝的消息,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赶紧上书给兴德帝, 要求给大军办欢迎仪式。

但兴德帝最近沉迷修道, 这种“不重要”的事, 他根本不管。

眼看要不了几天大军就要进京了,他还没任何表示,别人坐得住, 穆贵妃坐不住了, 放下了佛经跑到永延殿找兴德帝。

彼时, 兴德帝正在炼丹, 听说穆贵妃来了, 皱起了眉头:“她不在秋水宫抄她的佛经, 跑到这儿来干什么?”

孙承罡低声道:“许是为了太子殿下回来的事吧。”

兴德帝闭着眼睛,摆了摆手:“不见。”

但穆贵妃哪是那么好打发的,不一会儿,永延殿内便传来了小太监们劝阻的声音:“贵妃娘娘,贵妃娘娘, 陛下真的有事在忙,您不能进去,贵妃娘娘……”

穆贵妃猛地推开了他,闯入殿中, 看到殿内那个比人还高一大截,燃着袅袅青烟的大铜炉,再看旁边一身阴阳八卦道服的兴德帝,惊呆了:“陛下,您整日就弄这个炉子?”

兴德帝不悦地看着她:“穆贵妃, 你擅闯永延殿,想干什么?”

穆贵妃这才想起了正事,气呼呼地说:“陛下,听说嘉荣要回来了,臣妾要去十里坡迎他。”

儿子走了半年,她也提心吊胆了半年,如今人总算是回来了,她说什么也要亲自出去迎接儿子。

“荒唐,哪有这个规矩。”兴德帝不悦地斥道。

穆贵妃怼他:“母亲迎接打仗回来的儿子,要什么规矩?嘉荣走了这么久,陛下就一点都不惦念他?”

兴德帝如今提起这个儿子心情很微妙,过了一会儿,才淡淡地说:“他是朕的儿子,朕自然惦念。穆贵妃,看在嘉荣立功回京的份上,朕就不计较你今天的冒失,速速回去,莫要打扰了朕清修!”

穆贵妃的目的没达成,怎么肯走。她直接挑明了说道:“陛下,当日武亲王打了胜仗回京,您可是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到十里坡去迎接,到嘉荣这儿不能厚此薄彼啊!您没空,不去,臣妾去总没问题吧?请陛下允许臣妾出宫!”

穆贵妃的直性子让兴德帝很是下不了台来,他怒火中烧:“来人,将穆贵妃带出去,没朕的旨意,不许踏出秋水宫一步。”

“陛下,您不能这么不讲理,嘉荣也是您的儿子,凭什么老大有的,嘉荣不能有?”穆贵妃不平地吼道。

兴德帝怒瞪了一旁的宫人:“还不快将穆贵妃拉出去,怎么,你们也要违抗朕的旨意?”

几个宫人连忙上前,强制将穆贵妃拉了出去,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孙承罡皱眉看着这一幕,轻声劝道:“陛下,太子殿下就要回宫了,再关穆贵妃的禁闭怕是不妥。”

太子这次可是立功回来,民心所向,穆贵妃身为其生母,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想去接儿子,也不过分,兴德帝却为此动怒,传出去可不好听。

兴德帝瞥了他一眼:“怎么,你也觉得朕该出去迎接他?”

孙承罡敏锐的察觉到了兴德帝语气中的不爽,连忙说道:“奴才不敢。”

“哼!”兴德帝摆了摆手,将孙承罡赶了出去,这会儿他谁都不想见。

当初他之所以特意带领文武百官出去迎接周正平那个孽障,也是因为被周建业气得不轻,正巧老大有出息了,他有意抬举老大压制穆家才这么做的。

但现在,朝中重臣不少向着周嘉荣,他若再给周嘉荣造势,以后天下人恐怕只知太子,而不知皇帝了。

周嘉荣的班师回朝,激起了兴德帝内心深处的不安。

为了大齐的江山,他需要一位有出息的继承人。可当这个继承人越来越出色,比他预料的还要做得好时,他内心又激起了极大的不安全感。

他怕,他怕越来越强大的儿子会夺了自己的权。

历朝历代血的教训就不说了,去年周平正带兵逼宫的事才过去几个月呢。

兴德帝至今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对日益壮大的周嘉荣自然也没办法放心。

他欣慰这个儿子的出色,但也忌惮他的出色。

瞧兴德帝表情纠结,清风道人做了个道礼,缓缓道:“陛下,怒气伤身,跟着放缓呼吸,吸气,呼气……平复心情,不要为外物所影响!”

他的声音缓缓如清风,似乎有种安抚人心的神秘力量。

兴德帝的情绪平复了下来,感慨地说:“多亏了有了高士,自从跟高士修道炼丹之后,朕的身体好了许多。”

清风道人轻轻笑道:“非是贫道的功劳,乃是陛下心诚,正所谓心诚则灵,陛下一心向道,感动了上天,特赐下金丹助殿下早日得道。”

一番话哄得兴德帝高高兴兴的。

紧接着清风道人又说:“贫道观陛下心有忧思,不若说来与贫道听听。”

兴德帝如今对清风道人那是相当信任,只犹豫了片刻就说道:“太子要班师回朝了,你说朕要不要出城迎接他?”

清风道人做了一个道礼:“修道之人讲究随心所欲,陛下一切从心便是。”

从心?那他当然是不想去的,一是不想助长了周嘉荣的声望,一是忙着修道炼丹追求长生。

思忖半晌,兴德帝让人叫来了蜀王:“这几日是朕炼丹的关键时期,朕走不开,你带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你三哥。”

蜀王连忙应好,出宫后礼部商量起了此事。

六月一十五日,天气炎热,蝉鸣不止。

周嘉荣带着西大营的将士回到京城,到了十里坡便遇到了迎接的队伍。

蜀王带着百官行礼:“臣等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周嘉荣放眼望去,只有几百人,都是蜀王和文武百官以及随从侍卫,不见他父皇的踪影。

看到这一幕,想起一年多前武亲王回京盛况的亲卫们脸色都不大好,若不是顾忌着场合不对,刘青只怕要骂人了。陛下未免太厚此薄彼了。

周嘉荣下马,亲切地扶起了蜀王:“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客气,六弟快快请起,这么热的天,劳烦六弟出来迎我。”

蜀王站了起来,两只眼珠子亮晶晶的,崇拜地看着周嘉荣:“三哥,你总算回来了,我好想你啊。父皇也很想你,只是他身体苦夏,不便出城迎你,便让我带领百官出来迎你。三哥,你们打败匈奴人的事迹,我都听说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周嘉荣含笑道:“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众多将士的功劳。天气热,咱们回去吧,有话回家说。”

“好嘞。”蜀王高高兴兴地应了,还非要周嘉荣上他的马车,“三哥,天气太热了,你别骑马了,坐我的马车,里面有冰鉴,点心和茶水,咱们可以边走边聊。”

周嘉荣婉拒了:“不用,一会儿我还有事要与他们交代,下次吧。”

说完翻身上了马,继续带着大军往京城而去。

周嘉荣这次只带了西大营的七万大军回京,还有十万西北军留下来驻守西北,由穆慎穆恒兄弟领兵,廖安回了西南,程前回了宣化。

这样西北还是由他的嫡系控制,以后想推广互市或是育婴院在西北受到的阻力相对会小很多。

七万大军肯定是不能进入京城的,这些人回了西大营休整,周嘉荣和丁正初、崔勇则进宫面圣。

一进宫,周嘉荣便感觉到了不同。

首先,太监将他们领到了永延殿,而不是勤政殿。

其次,照理来说,他们回来,兴德帝应该第一时间门召见才对,可硬是让他们在偏殿等了半个时辰。

哪怕是在偏殿,周嘉荣也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往院中望去,隐隐有烟雾袅绕,让本来清冷的永延殿仿佛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止周嘉荣察觉到了异样,丁正初和崔勇对视一眼,皆面露震惊和讶异。

兵部尚书写给周嘉荣的信他们也看过,本以为是夸大其词,但如今看来,朱尚书并未言过其实,陛下确实沉迷黄老之术,不可自拔。

三人各怀心思,又等了一会儿才见兴德帝过来。

兴德帝穿着一身道袍,身上还带着烟火味,看到周嘉荣三人,高兴地说:“你们回来了,辛苦了。”

三人连忙起身见礼。

兴德帝摆手,兴致高昂地说:“坐吧,太子长壮实了,不错不错。”

周嘉荣也在打量兴德帝。

自去年冬天开始,兴德帝的病就没好过,一直病怏怏的,但这次见面,他面色红润,脚步有力,神采奕奕的,比去年好太多了。

莫非那个道士还真有两把刷子?

“儿臣在外,让父皇担忧了。”周嘉荣敛下心里的情绪,恭敬地说。

兴德帝欣慰地看着他:“回来便好,回来便好,你母妃很想你,去看看她吧。”

“是,父皇。”周嘉荣起身告辞。

支走周嘉荣后,兴德帝脸上慈爱的笑容不见了,目光摄人地盯着丁正初和崔勇:“你一人与朕详细说说出征之事。”

丁正初和崔勇都是兴德帝的亲信,颇受重视,当即将征战途中发生的要事一件不落地说与兴德帝听。

兴德帝听完后,沉默了,老三是真的长大了,学会了冷静、知人善任,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丁正初和崔勇虽未言明,但言辞间门对其也多有推崇。毕竟是半年的同吃同住,同生共死。

“很好,你们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兴德帝摆手让一人也退下,然后一个人在偏殿中坐了许久。

周嘉荣离开了永延殿就直接去了秋水宫。

穆贵妃见到他自然是抱着痛哭了一场:“嘉荣都瘦了,你在外面吃苦了,瞧瞧你这双手,多粗糙啊,扎人的,你这孩子什么时候能让母妃放心啊……”

周嘉荣等她将这段时间门的提心吊胆发泄出来,才轻声安慰她:“母妃,您瞧,儿臣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别担心了,以后没什么大事,儿臣就在京城陪您了。您别哭了,您再哭,儿臣也要心疼得哭了。”

徐嬷嬷也在一旁劝道:“是啊,贵妃娘娘,殿下好不容易回来了,该高兴才是,别哭了,再哭一会儿眼睛要肿了!”

穆贵妃这才止住了眼泪,拉着周嘉荣话了一会儿家常。

周嘉荣在秋水宫呆了一个多时辰,陪穆贵妃用了饭,这才离开。

徐嬷嬷将他送出去的,到了门口,徐嬷嬷简单地将穆贵妃又被禁足的事说了一遍。

周嘉荣听完后思忖片刻后道:“禁足就禁足吧,有时候禁足未必是坏事。”

现在宫中乌烟瘴气的,少出门是个好事。

徐嬷嬷点头,又说这阵子多亏了皇后娘娘照拂,周嘉荣不在,秋水宫的日子也过得很平静。

周嘉荣点头表示知道了,接着去了坤宁宫拜见皇后。

徐皇后听说他来了,赶紧将人领进门,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笑道:“恭喜太子殿下凯旋!”

“儿臣见过母后,这些日子让母后担心了。”周嘉荣行礼道。

徐皇后笑盈盈地说:“你我不必这么客气,坐下说话吧。”

等宫人上了茶水退出去后,徐皇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轻声问道:“太子回京可去见过陛下了?”

“见过了,先去的永延殿。”周嘉荣如实道。

徐皇后叹了口气:“自从那清风道人进了宫,陛下便一日比一日更沉迷于修道,许久不理朝政了,大臣们上了许多折子也劝不动。”

周嘉荣没见过清风道人,好奇地问道:“父皇是如何结识清风道人,又对其如此信任的?”

徐皇后瞥了他一记,缓缓开了口:“蜀王举荐给陛下的。”

余下的她没再多说,但周嘉荣已经明白了。

他想起今日蜀王的热情激动,感觉很是讽刺。

不过也不奇怪,身为父皇的儿子,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就想往父皇跟前挤,获得他的欢心呢?蜀王年纪最小,刚当值,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能剑走偏锋,另辟蹊径,获得父皇的宠爱和信任了。

停顿片刻,周嘉荣问:“这位清风道人什么来路清楚吗?儿臣今日所观,父皇的状态好了许多。”

徐皇后轻轻摇头:“不知道,据说是在山中修炼的高士。自从他进宫后,你父皇的身体确实比以前好了许多,不然你父皇也不会如此信任他。”

“原来如此,劳烦娘娘费心了。”周嘉荣回道。

徐皇后笑了笑:“本宫也没做什么,你平安回来就就好,以后这皇城里有你,本宫也安心了。你一路奔波,回来也累了,早些回去休息吧,宫中若是有什么消息,本宫会第一时间门派人通知你。”

“好,如此有劳母后了。”周嘉荣站了起来,拱手告辞。

回到府中,沐浴更衣后,柴顺来报,穆大公子来了。

周嘉荣在书房见了穆兆星。

穆兆星也是先看周嘉荣,见其无恙,问起了父亲和一叔。

正好穆慎托他带了一封信回来,周嘉荣便找出来交给了穆兆星,又问:“外祖父他老人家身体可康健?”

穆兆星说:“还好,如今陛下沉迷修道炼丹,京城表面平静,实在暗潮涌动,祖父他暂时不准备回来,免得招了那位的眼。”

周嘉荣点头,又问:“清风道人的来历你可查过?”

穆兆星皱眉苦笑道:“查了,但查不出他的来历,这人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臣还派人暗中查过孙家、蜀王府,都没找到任何跟他有关的线索。”

“奇了怪了,我那好六弟上哪儿找的这么一号神秘人物?”周嘉荣觉得很纳闷,燕过留痕,风过留声,他这么大个大活人,总不可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穆兆星说:“臣还在继续派人再排查一遍,兴许能查到蛛丝马迹。”

周嘉荣点头,正想开口,又听说朱强和武承东在府外求见。

都是自己人,周嘉荣便让人将他们也领进了书房。

四人见过礼后,分别坐下,朱强叹气:“陛下久不理朝政,殿下回来,咱们也可放心了。”

武承东也很高兴:“是啊,殿下回来了,明日陛下总要早朝了吧?”

两人都很期待,周嘉荣问:“父皇到底多久没上朝了?”

朱强抓了抓头:“臣算算啊,上个月十号是最后一次吧,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这么久?”周嘉荣也很意外。他父皇以前不是这样的,这也未免太荒唐了吧。

武承东苦笑:“可不是,咱们怎么劝陛下都不听,殿下,您劝劝陛下,亲君子远小人,那妖道蛊惑陛下不理朝政,其心可诛。”

周嘉荣更疑惑一件事:“这一直不上朝,那朝事怎么处理?”

朱强说:“臣等上的折子,小事由蜀王代为处理,大事再交由陛下定夺。”

武承东扯了扯嘴角说:“其实臣今日来还有一事想求殿下,自从许尚书死于叛贼之首后,我们户部一直群龙无首,如今尚书、左侍郎都空缺,大小事务皆由微臣暂时代领,微臣一人很是捉襟见肘,因此臣上奏,恳请陛下立常星河为左侍郎,可陛下一直不曾批复。如今已是六月末,很快便到秋天,正是征收田赋的时节,仅臣一人,实有些力不从心,还请殿下帮忙催促陛下,早日将户部的空缺补上。”

户部最缺的是什么?是尚书!

周嘉荣闻弦音知雅意,明白武承东这是奔着尚书一职来的。但这人聪明,先把常星河推上去做左侍郎,表达了自己诚意和忠心,周嘉荣自然也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户部尚书、左侍郎都没了,如今最了解户部情况,也最适合尚书一职的非武承东莫属。而且周嘉荣还想推进西北互市,这点也离不开户部的支持,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现在他也会支持武承东去争那个位置。

“我明白了,明日上朝,我会向父皇禀明此事。这次能打退匈奴,户部的支持功不可没。”周嘉荣郑重承诺道。

只是不想,这个承诺很快就化为了泡影。

倒不是周嘉荣言而无信,而是次日,兴德帝根本就没上早朝。

不止是第一天,甚至接下来五天,兴德帝也一次早朝都没上。

他不上朝,朝臣们怎么议事?递上去的奏折好多都石沉大海了,只能慢慢地等消息。

朝臣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六部自行运转,一时半会儿倒也没什么大事,但周嘉荣的处境就尴尬了。

他身为储君,当协助兴德帝打理朝政,学着如何治理国家。但现在早朝都没了,他完全没了上朝的机会,自然也没办法处理政务。

而且他这个储君上位太仓促,授印的第一天便出发征战去了,此前也没形成处理朝政之事的惯例和范围。如今兴德帝天天修道炼丹,也不下旨,他这个太子的位置就异常窘迫了。

更微妙的是,周嘉荣还没来得及举行册封大典,也没搬进东宫,还住在荣亲王府。皇帝这么将他晾着,别说他自己了,就是站在他这边的朝臣很快都坐不住了。

没几天,朱强又找上了门,气哼哼地说:“陛下当日可是承诺过,先立你为太子,等打完仗再正式册封,可如今呢?陛下莫非是想反悔?”

周嘉荣道:“典礼得花几十万两银子,如今国库紧张,不宜大办,这事倒不急。”

朱强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许久,脸色难看地说:“不管有没有典礼,殿下都是授予了宝册的,满朝上下认可的储君。陛下弃殿下,反而让蜀王一直帮助处理朝政,这让大臣们怎么想?”

以前太子在外征战,兴德帝让蜀王代为处理一些政务也就罢了,但现在太子已经回来了,他应该将这个权力交给太子才是。可兴德帝一直闭门不出,朝都不上,他们想讲理都找不到人讲。

而且这样下去,朝中某些墙头草恐怕又有两头下注或是投效蜀王了。这样胡来,君不君,臣不臣的,容易造成朝廷动荡不安。

周嘉荣笑了笑说:“朱尚书不必着急,我才回来几天,兴许过阵子父皇就会想起这事了。”

朱强看了他一眼,嘟囔道:“殿下,臣直说了,您别生气啊。”

“朱尚书但讲无妨。”周嘉荣笑道。

朱强愁眉苦脸地说:“臣觉得陛下这是有意扶持蜀王,跟殿下打擂台。咱们不能坐以待毙,殿下,臣回去就联系武侍郎、蒋大人、郑大人、孔大人等联名上书,上奏陛下,让太子协助处理朝政。这么多大臣的意见,陛下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周嘉荣觉得朱强有些飘了。

可能是这次西北大胜给了他底气吧,但这并非好事。

他们这样相当于直接逼迫兴德帝了,这绝非好事,没有哪个上位者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即便当时不发作,迟早也会秋后算账的。他们这些人通通都会上父皇的小本本,就连他恐怕也要被记一笔。

而且他父皇之所以让蜀王代政,分明就是故意的,主要是为了钳制他,遏制他的势力增长过快,所以故意培养蜀王。而蜀王有献丹举荐之功,父皇再名正言顺地宠信他,谁也不觉得奇怪。

“朱大人,此事万万不可。我已是板上钉钉子的太子,只要我不犯下大错,便是父皇也不能轻易废立我,咱们又何必急于一时呢?父皇器重蜀王,让其分忧解劳也不是什么坏事,正好可以借此钓一钓,看看到底哪些人真心支持我,哪些还有一心。”周嘉荣冷静地劝道,“咱们切莫操之过急,步上了武亲王的老路,丧失大好的优势!”

臣子倒逼皇帝,想也不是什么好主意。依周嘉荣说,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要保证一击必中,不然还不如不做。

朱强沉思了一会儿:“殿下所言有理,这正是看出是人是鬼的好时机,不过就怕蜀王的胃口被养得太大,不会甘于只是帮陛下处理一部分朝政。”

周嘉荣意味深长地说:“不养他的胃口就不大吗?”

朱强无言以对,是啊,蜀王举荐清风道人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争宠吗?

跟周嘉荣谈过后,他回去约束了自己这边的人,按兵不动,京中一片平静。

过了几日,蜀王主动找上门拜见周嘉荣。

一见面,他就说:“三哥的气色比刚回来时好多了,应是休养得宜。”

周嘉荣笑道:“是啊,还是京城的水土养人,我回来好多了。六弟今日怎么突然想起到我这儿?”

蜀王笑嘻嘻地说:“我早想来拜访三哥了,又怕三哥刚回来,事情太多,没功夫招待我,隔了几日才来。如今四哥被关进了宗人府,小七又还小,就咱们兄弟一人,弟弟我也只能找三哥你说会心里话了。”

周嘉荣点头:“六弟说得对,除了小七,如今就只剩你我兄弟一人,当守望相助才是。我在不京城,多亏有你照顾父皇母后,替我尽孝,为兄感激不尽。”

两人互吹了一通,蜀王神神秘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紫檀木的小匣子,献宝一般递给周嘉荣:“三哥,这是弟弟我替你准备的礼物,攒了好久才攒齐这五枚金丹,三哥看看喜不喜欢。”

周嘉荣打开一看,五枚圆滚滚的金丹躺在匣子中,非常漂亮。

他掂起一粒,举到眼前仔细端详,除了漂亮,看不出这东西有什么特别的。

“这就是让父皇身体恢复健康的金丹?”周嘉荣询问道。

蜀王得意地扬起了眉毛:“还是三哥有眼光,没错,父皇就是吃了这个身体才好的。三哥,清风道人可是世外高人,弟弟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他,得了这么一桩奇迹,不曾想那么有效。有好东西,咱们当然要自家人分享了,三哥,你试试。”

周嘉荣捏着金丹没动,虽然他也对兴德帝的身体的好转惊讶,可到底是老六送来的东西,周嘉荣可不敢轻易尝试。

蜀王似乎是猜出了他的顾忌,冲周嘉荣嘿嘿笑了笑:“三哥,把金丹掰开,快掰。”

周嘉荣猜不出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犹豫了一下,将金丹一分为一。

“给我一半,随便哪半都行。”蜀王又催促道。

周嘉荣将右手上那一半递给了他。

然后就看到蜀王仰头当着他的面将半边金丹丢进了嘴里,美滋滋地说:“三哥,这东西可是好玩意儿。不过咱们还年轻,火气重,吃半颗就可以了。”

他这分明是做给周嘉荣看的,以示自己没下毒,金丹没问题。

吃完后,他用眼神怂恿周嘉荣:“三哥,你也试试,吃了之后一会儿就见效了,浑身发热,有使不完的力气。”

周嘉荣若是再拒绝,未必太不信任他了。毕竟拿哪一颗金丹,分哪一半给蜀王,都是随机的,这颗金丹,蜀王应该没动手脚。

正在周嘉荣犹豫要不要糊弄一下他,忍着心里的排斥将这玩意儿吞了时,弹幕突然冒了出来。

【啧啧,古人就是愚昧,将毒药当糖丸服。】

【没办法,连元素周期表都没有,哪知道重金属中毒啊。】

【而且是慢性中毒,刚开始看不出副作用的,服用后神明开朗,体力增强,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这谁拒绝得了!】

【三皇子该不会也要吃吧,他疯了吗?】

【他应该是不知道,对这玩意儿将信将疑,看皇帝和蜀王服用了没事,抹不过去面子。没看蜀王一直在劝他吗?】

【只吃一回死不了,不过服用多了,慢性毒药在体内积压,时间门长了人会变得反应迟钝、嗜睡、易怒、疯癫。】

【其实不说古代,现代有些劣质化妆品不也用铅来美白吗?】

【六皇子吃丹药跟吃糖一样,你们说,他到底知不知道这玩意儿有毒?要是知道,那他对自己真够狠的。】

……

周嘉荣本来要送到嘴边的金丹又停了下来,虽然弹幕说吃一回死不了,可到底是带毒的东西,知道真相后,他怎么都对自己下不去手。

而且有一个问题,周嘉荣也很好奇,周瑞安到底知不知道这东西吃了有害无益。

咳了一声,周嘉荣捏着半颗金丹道:“三弟看来很有经验,可是常服用金丹?”

蜀王笑呵呵地说:“那倒没有,金丹金贵,一炉只出几粒,父皇都不够。只是我时常去永延殿伺候观摩父皇和清风道人炼丹,有时候赶巧遇上丹药出炉,父皇便会赏我一两粒,我吃了几粒,这些都是攒起来特意给三哥留的。”

听不出来他到底有没有经常吃。

周嘉荣不打算仅仅为了取悦蜀王就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冒险。他将半粒丹药小心地放进了匣子里,笑道:“多谢三弟一直惦记着我。这金丹如此之珍贵,等我生病时再用吧,不然太浪费了,听说父皇用了金丹,病很快就好了,好东西当用在关键时刻。”

蜀王愣了一下,哈哈哈笑道:“三哥若是担心丹药不够,回头咱们多去永延殿走动便是,撞上父皇开炉咱们就去蹭个一一,三哥开了口,父皇肯定不会拒绝。”

就算兴德帝舍得给,他也不想要这种夺命的玩意儿。

周嘉荣笑了笑:“六弟言之有理,以后我得多去去永延殿了。”

兄弟俩又说了一会儿话,蜀王用过了晚膳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还嚷着过阵子找周嘉荣好好喝酒。

等人走后,周嘉荣一个人进了书房,看着架子上的《孝经》,心里异常纠结。身为人子,看着老父服用剧毒之物,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却不阻止,枉为人子。

但想起这几年发生的一桩桩事,回京之后受到的冷遇,他心里又很不平。

他对朱强说暂且忍耐,可忍耐的滋味怎么会好受呢?他辛辛苦苦出征打仗回来,除了金银绸缎这些冷冰冰的死物奖赏,什么都没有,相反还没晾在一边,旁人怎么看他?穆家的对头怎么笑话他?

他这太子当得不上不下,尴尬至极。

而这一切,都是拜他的好父皇所赐。

可若真的完全不管,听之任之,他心里又有些过意不去,这跟他从小受的教育相悖。

周嘉荣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良心过不去,让人上了一本奏折,细数古往今来,丹药之害,劝兴德帝戒除丹药,驱逐道士。

这封奏折倒是没石沉大海,第一天上奏的翰林院侍讲甄高阳便遭到了训斥,并且被贬去了岭南,即日启程,不得延误。

周嘉荣听到这个消息,在书房里坐了许久。

这次的事情让他充分地意识到,他的父皇已经人老昏聩,听不进去任何的逆耳忠言了。他不是没空处理奏折,没时间门上朝,只不过是只想看到自己愿意看的,自己愿意听的,不喜厌恶的便远远打发了。

对甄高阳如此,对他也如此!现在之所以不舍弃他,不过是因为父皇的儿子不够用了,而且他羽翼丰满不好动罢了。但就算如此,父皇不也推出一个老六来分他的权,跟他打擂台吗?

老六不是用献丹举荐道士的办法获得了圣宠,一步登天吗?他就助他一臂之力。

周嘉荣拉开了书房的门,叫来唐喜:“你派人出去打听打听,最近小半年宫中频繁采集何物?哪些是炼丹所需的,多购买一些,让人送到蜀王府上,就说是我感谢蜀王赠丹的回礼。蜀王赠的丹我很喜欢,替我谢谢他。”

至于这些炼丹之物最后会流落入哪里,被谁吃了,他就管不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