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武侠世界行 > 第3章 远色临川

武侠世界行 第3章 远色临川

作者:宗参渊复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6 18:42: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到了汝水之境,便是古之贤者汤城外:“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所描绘景色,远处景色融入江湖之中,烟雾与水波,弥漫在古临川之上。

汤翁祖宅就是在河对岸的文昌里,在此创作了震古烁今临汝四梦。

汤翁,其实也是王学第四代传人,也是把心学带回故乡之人。

他家几里之外,千年古刹——正觉寺,便是心学之源。心学只有在临汝府境内,才算得名家辈出,千年不断,其他地方不出几代便无法传承。

一种文化能不能够延续,取决于文化主体能不能孕育足够人才运转这套文化。

由于走水路,不便驻足观赏,只能远远地眺望文昌里的亭楼。

亭楼上俯视来往船只,别有一番风味。

吴成虽然离府城很近,但是平常也很少来此观赏,以后要府城内外仔细观赏一番。

船只逆水行舟,十分考验艄公技术,一手竹竿撑得平稳依旧

时间过了半刻钟,东行数里河。三人见到到城楼建了一栋巍峨的高楼。

吴弼一脸得意地说:“此楼名为拟岘台,宋人曾丰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

吴成见吴弼有备而来,自然不甘示弱地说:“我虽然未登临过拟岘台,读过拟岘台记,宋嘉佑二年府尹裴君所建,古之贤者曾子固与王介甫为之作诗文记。”

吴弼笑着说:“不愧经义高材生,读书蛮多的吗?”

吴成淡然一笑说:“你饱读诗书,但我也不差。我虽然不擅策论,但也是对江西诗文还是比较熟悉的。” 远色江湖

吴弼一脸疑惑地说:“那你咋不考诗文科,而要考经义科。”

吴成煞有介事地说:“经义科,更容易考上临川心学书院。经义重镇,不考经义,有点对不起临川四大才子章罗陈艾。”

一旁的吴思有点接不上话,这或许女儿家到了一定年纪,就无法理解男孩子兴趣爱好。

吴弼看到冷落了吴思,便上前问:“吴思怎不说话?”

吴思一脸无奈地说:“我读书天赋一般,如何与两位渔舟唱晚。”

吴成心里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左顾右盼,寻找安慰的话:“诗文再好,也是表达情感,是人皆有情感,何必局限于文字形式,就是本末倒置了。”

吴思听后不禁莞尔,冷笑地说:“你这个人,还是有良心的,记得我曾经好。没有有了新人忘了我这位姐姐。”

吴成听到对方话中有话,急忙解释:“没影的事,谁在造我的谣。”

吴思笑着说:“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空穴来风必有因。”

吴成一下子变得拘谨起来,看了一眼二人噗嗤的笑,心里也变得不再扭捏。

吴成忽然想起来,三人好久没有这么毫无顾忌地开玩笑了。

吴思对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人生也没有太大追求,只能目送两位弟弟奔向远方。吴思观赏两岸风景,心情也变得舒缓了,再好玩伴也将曲终人散。

此时刮起西风,有了风的助力,艄公腾出手擦一下额头上豆大汗。

早已驶出临汝府城,过了千金陂,到了湖南乡与钟岭岸,由于不是府治,没有几座高门大户,只有零星几座文庙,纪念昔日先贤。

湖南乡揭重熙、唱凯傅鼎铨,反清复明之义士与钟岭祝徽之徒孙曾亨应一同起兵勤王,可谓汝水两岸奇闻轶事。

汝水是自东向西流,之前顺风逆水,虽然累,但是依然可以轻松应对。

突然狂风大作,刮起东风,让船只有颠簸之感。

艄公早已没有之前那般从容淡定了,只能取出双桨划水而行。

艄公看了天边云彩,一脸自信地说:“不慌,不慌,这阵风只是过路的,长久不了,不会影响太久。”

待到风平浪静,艄公加速前进,早点赶到灵谷峰脚下。

吴思在船上颠簸久了,早已乏味,说:“我们回来时候,还是走陆路吧。”

吴成应声回道:“好吧,沿着钟岭回去吧。”

吴弼应声附和地说:“你们决定就行,我就是出来陪你们玩的。”

船到了灵谷码头,三人便和艄公告别。三人便沿着驿道,径直走到山下一个村落,立着一个门楼写着‘“灵谷峰”三个字。

三人继续沿着村落一直走,走到山脚下,就能看到石门关的城关。

三人沿着山门就开始登山之旅,如今临汝府大兴文旅,此地离府城比较近,自然受到府城重点打造。

山路经过石匠开凿修砌台阶,方便大众上山游玩。

吴弼一脸刁难地问:“吴成,你知道此山为何深受临汝人喜爱?”

吴成思虑一下便想起许多理由:“一此山由于是三教合一的象征,也是临汝文化外化特征。 ”

吴成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二古临川,在漫长岁月,活在巫傩文化中。浮丘公王方平郭族三仙影响,开始由巫转道过程中,早期也不如南城古县有名,随着王羲之、谢灵运进入临汝,带来魏晋玄学,让临汝文化奠定基石。与此同时,豫章的净明道传入,临汝与豫章最大认同感就是对万寿宫认同。 ”

吴成歇了一下说:“第三王弼,曹魏人,一个终年不过二十三岁的经学家,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得意忘形的经学,对后世魏晋玄学、禅宗,产生深远影响。临汝文化之所以独树一帜,不是过往几千年巫学的传承,而是王弼得意忘形的经学,一笔点醒梦中人。 临汝是顿悟式,受玄学与禅宗影响,不无关系。 九百年前,金溪陆象山说:“心即理”,便已经说明他与禅宗渊源颇深。这便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神童存在,就意味着孟子良知良能并非虚妄,而是的确存在。否则王弼短短二十三年可以创造那么经学成就。陆九渊未读禅书,思想却与禅宗不谋而合。这个却非事实,陆子是黄通乡邓家外甥,邓安溪是道教传家,金溪临汝相邻的疏山寺与陆子交往甚密。 陆子受禅宗影响无可厚非。”

三人一路上山,一路闲聊古今轶事,颇有角色扮演之感,这种时空交错感,让时空紧密相连,也临汝人民走出视觉的狭隘。

吴成身轻如燕,登山速度没有几下就到了第一个亭子,属于方便登山者休歇点。

上山亭子也是本地虔诚的信众,以其真诚感动本地,从而得到后人祭祀。

这也是干越人对待真诚人,以祭祀方式献上最高敬意。

人在做,天在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吴弼紧随其后,也没差多少,站在亭子边上,等着只能一半台阶的吴思。 吴思心里憋着口气,努力跟上,没有多少言语。

吴成身子也停下,看一眼满山遍布绿树,十分翠丽。他常年在河边,所以对山地还是比较喜欢,显得十分亢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