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好好地活 > 第210章 事情没那么简单

好好地活 第210章 事情没那么简单

作者:鄂佛歌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6-16 19:51:0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县里和市里都没有飞机场,两人乘车到了省城,又转乘机场大巴到了机场。

买票、安检、候机、登机、放行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系好安全带。

赵小禹乐不可支,不停地东张西望,仿佛要在这短暂的旅途中,把飞机的结构研究个透,赶明儿自己也造一架出来。

一阵缓慢的滑行后,飞机骤然提速,碾着混凝土跑道轰隆隆地响。

赵小禹猜测着飞机的奔跑速度,不知某人骑着摩托车能不能追上,神思恍惚间,忽觉身体一重,窗外的建筑物已在视线下方,飞机腾空了。

那种感觉很奇妙,如果赵小禹再小两岁,一定会大叫一声“爽”的!

李晓霞的脸色却不好看,额上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紧绷着嘴角,身体挺得僵直,双手紧握着两侧的扶手,似在上刑。

直到飞机平飞后,她才缓过劲来,说:“回来的时候,咱们别坐飞机了,我好像晕机呢。”

赵小禹心想,你想坐也不让你坐了,嘴上却说:“不管坐什么,都是工作需要,个人困难克服一下,咱们挣着人家的钱呢。”

李晓霞哦了一声。

赵小禹又说:“我虽然在厂里没职位,但在我们这个两人小团队中,我是带队的,一切都要听从我的安排,怎么走,怎么住,怎么吃,都要统一行动。厂里给我们每天补助50块钱,是让我们花的,不是让我们省的,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放在省钱上。”

他觉得之前对李晓霞太纵容了,本来他是“领导”,结果都由她说了算,尤其是回程时,她一个人要坐硬座,如果遇上什么危险,出点什么事,他难免要负个连带责任。

李晓霞脸微红,低下头去。

她不想坐飞机,除了晕机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省钱,坐火车两天的路程,坐飞机两个小时就到了,凭空少了一百元的补助。

飞机落地,已是晚上,人生地不熟,两人随便找了个旅馆住下了。

这回赵小禹没征询李晓霞的意见,自作主张,开了两间房。

第二天,又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才去了瓷都。

瓷都是个地级市,市区有好几家大型瓷器生产工厂,这些不是赵小禹的目标,经路人指引,两人又乘坐城乡公汽到了一个农村,那里有好多小工厂和小作坊。

说这里是农村,其实也不确切,这里的农村和城市似乎没有明显的界线,距离也不远,好像是整体连在一起的;即使在农村,也能望见城市的楼群,不像西北地区那样,城是城,村是村。

这里的树木很茂盛,郁郁葱葱;房子盖得很密,很高,有的是二楼,或者三楼,造型古朴,仿佛庙宇。

与西北地区最大的不同是气候,西北地区这时还未开始春耕,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这里就好像已经进入夏季了。

两人穿着毛衣毛裤,很快热出了一身汗。

接下来的谈判却不顺利。

这些小工厂和小作坊的老板听说买卖上门,倒是很热情,但当听说他们要定做酒瓶时,热情就消减了一半;再听说他们生产的是小瓶装低价酒时,热情就更低了;再听说他们是从大西北来的时,就连一点热情也没了。

他们说,瓷器的原料成本很低,但是制作成本很高,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损坏,最后成品的残次品率也极高,开裂的,变形的,起泡的,色差的,釉面针孔的……精挑细选下来,就没多少好的了。

而且瓷器一般都是机轮成型,很难做成方的或扁的,大多要做成圆的,运输成本也高,运输破损率也高,最后运到大西北,比酒都贵了。

当然,如果赵小禹不介意价格的话,他们可以生产。

赵小禹试问了一下价格,得到的答案令他大吃一惊,果然比酒贵多了。

走了几家,都是这样的说法。

赵小禹问一个老板:“我见过一些瓷瓶包装的酒,价钱并不贵,他们是在哪做的瓶子?”

那个老板说:“那都是大厂生产的,人家用的是百十来米的隧道窑,一个小时出一车,一车上千件,一天出产几万件,我们用的是几平方米的馒头窑,抽屉窑,几天烧一窑,能比吗?但人家要求的批量也很大,不像我们多少也生产,你们如果用量大,就找大厂去。我跟你说,就是大厂生产,瓷瓶的成本,也比玻璃瓶要高得多。”

赵小禹有点泄气,他原本是想节约包装成本的,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命的是,他听信了那家酒厂领导的忽悠,居然认为可以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地把小瓶酒摆在饭馆的餐桌上,而且将这一设想汇报给了赵丁旺,还骗坐了一趟飞机,现在回去告诉他,此路行不通,还不得让老头子骂死?

李晓霞建议道:“那就做玻璃瓶呗,玻璃瓶更有现代感。”

黄水玉液用的是瓷瓶,赵小禹问过采购科,是一家国营工厂生产的,价格超级贵,另外赵丁旺不让他找以前的合作商;赵小禹打电话联系过他们,态度不怎么友好,让他过去面谈。

他的小瓶酒计划,起初的设想,其实就是采用玻璃瓶,瓷器多少显得有点老气,但听那家酒厂的领导说,玻璃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分化比较细致,生产平板玻璃的,和生产玻璃酒瓶的,完全是两套不同的生产线。

而且人家要求的批量都很大,像他这样的小打小闹,人家都不待理的。

又走进一家工厂,老板直接让他找专门的酒瓶厂,说他们生产的都是目用盘碗,生产不了酒瓶,正当赵小禹要离开时,那个老板又叫住了他,塞给他一张名片。

“你找找这个许老板,他以前是卖瓷器的,本来也想建几座瓷窑来着,但他觉得这里到处是瓷窑,竞争大,就搞了一个酒瓶厂,结果拉不到买卖,正在犯愁呢,说不定能帮到你。”

赵小禹接过名片一看,顿时一怔。

许国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