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后母戊鼎祭母

中国历史故事 后母戊鼎祭母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商朝在周朝的冲击下衰亡,其都城殷也随之变为一片废墟,沉寂了逾三千年之久。直至近现代,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区域,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众多古代遗物,其中蕴含丰富文字的龟甲兽骨尤为瞩目,它们便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通过破译甲骨文的内容,学者们确认该地曾是盘庚迁徙后的都城所在地,故命名为“殷墟”。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证实了商朝的存在,而且将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追溯至商朝时期。

殷墟出土的丰富文物揭示了商朝中晚期的社会面貌和发展水平。其中,数量众多且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包括日常生活的器具、祭祀用品和各类兵器等,琳琅满目,展现了当时青铜冶铸技术的高度发达。这种从矿石中提炼金属并用于生产工具的能力,不仅标志着生产力的显着提升,更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青铜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其他手工业门类的进步,共同构筑起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比如,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无论在形态结构、装饰艺术还是铸造工艺上,都堪称顶级之作,充分彰显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繁荣昌盛。

追溯历史长河,鼎最初源于远古时代,作为一种烹煮食物的器具,类似于今天的锅,主要用来炖煮肉类和鱼类,其原型是新石器时代的陶质鼎,既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鼎,三足两耳,用以调和五味的宝贵器皿。”

尽管青铜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但直到商周时期,尤其是商代,鼎作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才步入巅峰,从普通的炊具转变为神圣的祭祀容器。伴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提升,青铜鼎得以大量铸造。上古神话中提到,黄帝和炎帝联手击败蚩尤后,曾铸造三足鼎象征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平衡;而夏禹据说征集九州之铜,在荆山下铸成象征九州大地的九鼎,鼎身雕饰魑魅魍魉等图案,旨在警示民众防范邪恶。自此,鼎上的纹饰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甚至有的时候,法律条文也会被镌刻在鼎上,以示庄重不可侵犯。

自禹铸九鼎的故事流传以来,鼎的内涵逐渐丰富,从寻常的生活用具转变成了祭祀仪式中的“圣器”,成为了国家安定、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每当朝代更迭,新君即位,首要之事便是铸鼎立法,以此祈福吉祥,开启新的纪元,故而“鼎革”一词常常用来形容改朝换代,建都立业也常被称作“定鼎”。《左传》记载:“桀失德政,九鼎移于商;商纣残暴,九鼎又迁至周。”鼎随国运流转,夏商周三代交替之际,九鼎分别从夏都迁往商都亳京,再由商都迁至周都镐京。

在古代社会意识中,鼎又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依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配七鼎,大夫列五鼎,士阶层则使用三鼎或一鼎,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用鼎制度。

此外,鼎还被用作颂扬勋绩、记载重要事件的礼仪重器。周朝在举行大型庆典或者赏赐王公贵族时,往往会铸造鼎器,镌刻事迹,以昭告天下。

现代社会中,“鼎”字早已衍化出丰富的寓意,如“一言九鼎”代表承诺的分量,“大名鼎鼎”形容声望卓着,“鼎盛时期”指事物发展的高峰阶段,“鼎力相助”则喻意全力支持协助等。

据历史考证,商周时期,铜鼎是当时最重要的礼仪器具,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那件商王室的重器——后母戊大鼎。该鼎于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的殷墟墓葬中出土,被视为商代青铜艺术登峰造极的杰作。由于鼎内部铸有“后母戊”三字铭文,因此得名后母戊大鼎。这座宏伟壮观的大鼎,因其体积硕大、工艺精美,被誉为“青铜器之冠”。目前,它是我国已出土的最大、最知名的四足方鼎,其高度达133厘米,口径长度110厘米,宽度78厘米,鼎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总重量高达832.84公斤。鼎身呈规整的长方形,口沿厚重饱满,整体线条刚劲有力,两侧矗立两只挺拔的直耳,底部设有四根稳固的圆柱形空心鼎足,展示出一种不可撼动的庄重气度,堪称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青铜器珍品。

后母戊大鼎不仅体型庞大,其上的装饰纹样更是华美精致,既有细腻严谨之处,又不失庄重之美,充分体现了商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准。鼎身上除四个立面留白以外,其余部分皆布满了繁复的纹饰。在细密交织的云雷纹背景上,各种主题各异的纹样错落有致。鼎身周边环绕着灵动细致的盘龙纹和神秘的饕餮纹,饕餮形象源自古人对虎、牛、羊等动物的综合创作与艺术夸张,象征着贪婪食福的神兽,寓意丰收与吉祥。鼎身四角以独特的扉棱装饰过渡,上方饰有牛首,下方衔接饕餮纹样。鼎耳外部则刻画着一对相对的猛虎形象,虎头环绕至耳顶部,大张虎口似吞噬人头,形成了骇人的“虎咬人头纹”。这种带有震慑意味的装饰手法,营造出强烈的恐怖氛围,生动展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的绝对权威。四只鼎足上则铸有清晰流畅的蝉纹,蝉纹之上再饰以兽面图案,设计独到,强化了大鼎本身的庄重威严感。

一般认为,后母戊大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特意铸造的。至于“母戊”具体指向何人,多数学者推测该鼎可能由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纪念他们的母亲而铸造,因此,母戊很可能就是商王武丁诸多妻子中的一员——妇好。

妇好是武丁众多配偶中极具智慧与勇气的一位,她不仅能率领军队开疆拓土,还多次担任祭祀仪式的主持人,对武丁巩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武丁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对辅助他成就霸业的妇好倍加宠爱。不幸的是,妇好早于武丁离世,武丁对她深感痛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随后,妇好的儿子为了怀念母亲,便精心铸造了这座后母戊大鼎,以此作为永恒的纪念。

综上所述,后母戊大鼎作为商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其存在不仅彰显了商代青铜铸造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揭示了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以及艺术审美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信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