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中国历史故事 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对异姓兄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几乎一致,虽非双生子,却拥有比双生子更为默契的心灵相通。这两位便是商周时期的孤竹国王子——伯夷和叔齐。

孤竹国,位于现今的冀东区域,是当时滦河沿岸较早的奴隶制诸侯国之一,于商朝初期,约公元前1600年,因商朝分封同姓诸侯而立国。

伯夷和叔齐,传说是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生活在商朝末年。国君在位时,深感商纣王暴虐无道,欲在乱世中保全孤竹国,认定长子伯夷和三子叔齐皆具贤能,能够接掌国家大任。然而,国君意欲叔齐继位。国君去世后,叔齐出于对兄长伯夷的尊重,遵循长幼有序的礼法,提出应由伯夷继承王位。伯夷却坚决推辞,认为父王遗命应由叔齐继位,为了成全叔齐,他选择了逃离孤竹国。叔齐见状,亦不愿违背兄长意愿,随后亦离国出走,最终国君次子承袭了王位。

流亡在外的伯夷和叔齐在渤海之滨巧遇,他们决定借此机会避开商纣暴政,选择隐居生活,与东夷部落共处,期待太平盛世降临。当得知西方周族日益强大,周文王品德高尚,治国有方,他们认为那里才是理想的归宿,于是长途跋涉来到了周族的根据地岐山。

不幸的是,到达岐山时,周文王已驾鹤西去,其子周武王继位。武王闻讯后派遣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并许诺给予他们相应的高位厚禄。然而,伯夷和叔齐认为此举并非他们崇尚的仁德之道,对投奔西周感到失望。

不久,周武王率军东征商纣,他们挺身而出劝阻,认为武王在其父丧期兴兵,是对孝道的违背,且以下犯上,有悖仁义。然而,伐纣大势已定,伯夷和叔齐未能阻止战事的发生,最终被姜尚劝离战场。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爆发,商纣王麾下的军队临阵倒戈,周武王得以迅速击败商朝,建立周王朝,成为天下共主。

然而,伯夷、叔齐对于周以智谋策略颠覆商朝,借助兵力征战,借神权美化战争的行为深感不齿,他们不愿接受周朝的统治,发誓不再食用周朝的粮食。他们遂迁至首阳山隐居,仅靠采集野菜度日。即使周武王亲自邀请他们出山并许以高位,也被他们断然拒绝。

最后,他们在采集野菜时,遇到一名妇人指出野菜生长在周朝土地上,亦属周朝之物,他们听后顿悟,决定彻底绝食。经过七日的饥饿煎熬,他们生命垂危之际,唱出了心中的悲歌,表达了对往昔神农、虞夏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无奈和哀叹。最终,伯夷、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孔子对伯夷和叔齐的让国之举,以及他们宁死不食周粟的气节给予了高度赞扬,称他们为“古代的贤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仁”的崇高道德境界,尽管最终饿死,但他们是“求仁得仁”,并无任何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