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第2章 厉王止谤

中国历史故事 第2章 厉王止谤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经历了成康时期的和平繁荣后,大约四十年间社会安宁,刑罚几乎未被启用。然而,随着康王之子昭王即位,贵族阶级对民众的剥削日益加剧,社会矛盾逐渐积累。

西周时期,朝廷获取物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庶民协助耕种公田以纳贡,二是诸侯定期朝觐进献礼品。至周夷王时期,由于国力衰退,不少诸侯不再履行朝贡义务,加之民众大力开垦私田,导致原有的井田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公田荒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依靠山林湖泽资源谋生,进一步减少了朝廷的税收来源。在此困境下,贵族阶层仍然沉溺于奢侈享乐,使得朝廷财政入不敷出,难以支撑贵族王室的庞大开支。

井田制度是当时西周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状,中央一块为公田,集体耕种,收获归国家所有;周围八块为私田,收获归个体家庭。所有土地名义上均归天子所有,天子有权要求耕作者缴纳贡赋,并随时可收回土地使用权。

周夷王去世后,其子姬胡登基,史称周厉王。周厉王贪婪好财,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重用了荣夷公,并推出了所谓的“专利”政策,规定山林湖泽皆为天子专享,任何想要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谋生的国民都必须缴税。这项政策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垄断,大大加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同时也触犯了部分中下层贵族的利益,甫一推出便引发了普遍的不满。

大夫芮良夫曾直言进谏:“山林湖泽乃大自然赋予,应由众人共享,岂能独占?如此做法只会引发民怨,埋下祸端。即使是身为君王,也要顾及全民利益,以免招致怨恨。现陛下听信荣夷公之言,追逐财利,实乃引祸之举,若继续如此,早晚将会丧失民心。”

然而,厉王并未接受良言,依旧坚持重用荣夷公,强力推行专利政策。他还派人四处巡视,一旦发现私自渔猎者,便严加惩处。此举致使民怨沸腾,舆论哗然,大家都纷纷谴责厉王的暴政。大臣召穆公再次进谏:“如今百姓已不堪忍受陛下的苛政,怨言遍布。”

对此,厉王非但没有反思,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从卫国请来了巫师,假借占卜名义监听民间言论,凡是对朝廷有所非议者一律严惩。巫师狐假虎威,稍有不悦就诬陷他人诽谤君主,许多人因此遭受重刑,或劓鼻、或刖足,甚至丢掉性命。在这样的高压之下,百姓不敢再有任何言论,即使在路上偶遇熟人,也只能以眼神示意,匆忙离去。

厉王得知此事后,沾沾自喜地对召穆公说:“我已经消除了民众对我的非议,他们现在都沉默无声了。”

然而召穆公忧心忡忡地回应:“陛下这是堵住了百姓的嘴,但这比堵住河水更为危险。河水一旦堵塞过度便会冲垮堤坝,届时破坏力更甚。治理洪水应当疏导,正如治国理政,应当让百姓能够自由表达意见,畅所欲言。昔日,天子通过公卿乃至列士进献诗歌以讽谏朝政得失,乐官以音乐反映民间疾苦,史官以历史经验指导当下,乐正进献警示言语,各级官员可以直接进言,传达民意,近臣用心规劝,同宗族亲纠正错误,太师、太史进行教导,耆老等尊长时常提醒,旨在使君王审慎决策,使政令合理可行。百姓开口发声,犹如大地拥有山川河流,乃是产生财富的源泉;百姓的意见,就好比肥沃土壤,供给生活的所需。百姓所言正是他们内心所想,怎可强行压制?即使一时堵住,又能维持多久呢?”

厉王听罢召穆公的话,心中虽有不服,但并没有接受其劝谏,召穆公只能无奈地退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