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齐鲁长勺之战

中国历史故事 齐鲁长勺之战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齐桓公继位之后,成功挫败了鲁国支持公子纠的挑战,并迫使鲁国处决公子纠,从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启用管仲担任丞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跃升。见齐国安定富饶,兵力强大,桓公意图以此为基础,通过讨伐鲁国,既报复一年前鲁国支持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旧怨,同时也借此机会扩大齐国的影响力和版图。然而,管仲认为此刻并非争霸的最佳时机,主张先整治内政,广结盟友,静待时机成熟。然而,急于成就霸业的齐桓公并未采纳管仲的建议。

公元前684年春季,齐桓公率军攻打鲁国,齐军深入鲁国领土。

齐国与鲁国均为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鲁国的都城为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领地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部,该国恪守宗周社会的礼乐制度,至春秋时期,实力仅为二等诸侯国水平。相比之下,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部),幅员辽阔,覆盖了山东北部大片土地,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历代齐国君主励精图治,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发展策略,使得齐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自西周至春秋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齐国,鲁国无论在疆域还是国力上都处于下风。

然而,在一年前遭受齐国重创后,鲁庄公为应对齐军可能的进攻,加强了军队训练,紧急打造兵器,并着手改善内政,争取民心。当齐桓公率大军逼近鲁国边境时,鲁庄公果断决定调动全国之力,坚决抵抗齐军侵犯。尽管齐军装备精良,士气旺盛,鉴于之前战胜鲁国的经历,鲁庄公采取了战术性撤退,将战场引至利于防守反击的长勺(今山东曲阜北郊)地区。

正当鲁庄公备战之际,鲁国乡野之间有一位名叫曹刿的智者主动请缨,希望面见庄公,为抵御齐军献策。曹刿虽出身平民,却富有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怀抱救国之心,毅然拜见鲁庄公。

曹刿询问庄公:“您打算凭借什么与齐国作战?”庄公答道:“衣食这类民生之本,我都不敢专享,总是与民众共享。”曹刿指出:“这只是些小恩小惠,不足以遍及所有百姓,他们在战场上恐怕不会拼死奋战。”庄公又说:“每逢祭祀,我都虔诚以待,不敢虚报祭品数目。”曹刿认为:“这点诚意尚不足以让人信服,也许并不能感动神灵保佑您。”庄公再言:“在国内,即便是细小的案件,我也力求公正处理,不让百姓蒙冤。”至此,曹刿赞许道:“这才是身为君主应有的担当,百姓自然愿意跟随您,我们可以一战。”于是,曹刿主动请求随庄公奔赴前线。

于是,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来到了长勺两军对峙之处。根据周朝的军礼规定,两军交战需先布阵,击鼓进军五十步后暂停,重整队形,直至两军正面接触,开始混战。

双方布阵完毕,鲁庄公见齐军发动攻势,意图下令鲁军立刻迎战。曹刿劝阻道:当前齐军士气正旺,不宜硬碰硬,应当坚守不出。鲁庄公遵从曹刿建议,命令鲁军坚守阵地,仅以弓箭手进行防守,保持阵型稳固。齐军虽攻势凌厉,但在鲁军弓箭的压制下,无法突破防线,只好暂时撤退。齐军调整片刻后,再度发起第二轮冲击。曹刿依旧坚持己见,劝庄公继续坚守,不予反击。齐军再度冲锋,仍未找到突破口,受鲁军弓箭压制被迫再次退回原阵地。齐军将领认为鲁军不敢应战,可能是惧怕齐军。于是,齐军迅速组织了更为猛烈的第三次进攻。连续两次进攻,齐军体力消耗极大,士气逐渐衰退。而鲁军仍然保持着严谨的阵型,斗志盎然。曹刿观察到战场形势的变化,判断出击的时机已然成熟,遂建议庄公下令反击。庄公亲自击鼓,下令出击。鲁军将士早已蓄势待发,闻令而动,奋勇向前,锐不可当。齐军猝不及防,抵挡不住鲁军的猛烈反击,纷纷溃退,败走战场。

在战场上,鲁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庄公下令全军乘胜追击,但曹刿及时制止,他表示必须谨慎行事,不能盲目追击。随后,曹刿亲自登上战车,朝着齐军败退的方向眺望,又亲自走下战车勘查战场情况,确认无误后,才示意庄公下达追击的命令。在这股高涨的士气推动下,鲁军步步紧逼,最终将齐军驱逐出国境,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辎重,从而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辉煌胜利。

战役结束后,鲁庄公对曹刿的指挥艺术充满好奇,向他请教此战成败的关键所在。曹刿解释道:“作战依赖的是勇气,首次击鼓冲锋时,士兵们的勇气最为饱满,第二次时勇气已有所下降,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基本耗尽。敌人三次击鼓已是士气衰竭,而我军初次击鼓,正是士气旺盛之时,‘彼竭我盈’,自然能够取胜。关于为何没有立即追击,是因为齐国乃大国,兵力强大,我担心他们佯装败退,伺机设伏。当我登车看到他们旗帜散乱、兵器倒地,下车查看到战车留下的轨迹杂乱无章,我才确定他们确实是真败,这才同意追击。”鲁庄公听完曹刿的剖析,深感佩服,连连点头赞同。

齐鲁两国间的长勺之战,尽管规模不大,但在政略、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展现了古代珍贵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揭示了弱军对抗强军的基本规律。这场战役以其后发制人、敌疲再击的防御原则获得胜利,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无论是鲁国干预齐国内政的战役,还是齐国侵犯鲁国的长勺之战,这两场发生于齐鲁之间的战争结局迥异,有力地证明了在古代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环境中,正义之战终究能够战胜非正义之战,正义之师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