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齐桓公九合诸侯

中国历史故事 齐桓公九合诸侯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在齐桓公的霸业进程中,长勺之战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挫折,这让桓公更加倚重管仲的智谋,不再独断专行。管仲提出了多项策略,包括开发铁矿资源以大量生产兵器和农具,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增强国家实力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利用齐国濒临海洋的优势发展渔业和盐业,以及实施一系列减轻全社会负担的政策。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所有建议,在管仲的辅佐之下,齐国迅速实现了国泰民安、物阜民丰。

随着齐国实力的不断增强,齐桓公的雄心壮志——称霸诸侯的意愿愈发强烈。他询问管仲是否已具备了在诸侯中称霸的实力,管仲指出,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晋等大国皆自负强大,且割据一方,目前齐国尚不具备号令天下的能力。管仲洞察到,尽管周王室自东迁以来日渐式微,但在诸侯心中,周天子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当时,中原各国深受戎狄等部落的侵扰困扰。因此,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倡导诸侯共同尊崇周王室,并联手抵御周边蛮夷对中原的侵犯,以此作为号令诸侯、建立霸主地位的途径。齐桓公对这一策略极为赞同,并询问具体实施方案。适逢周厘王初登王位,管仲便建议齐桓公派出使者赴周朝贺,并向周天子报告宋国发生内乱,新君宋桓公立位未稳,局势动荡不安,请周天子下诏认可宋桓公的合法地位,以稳定宋国局势。待齐桓公获得周天子的授权后,即可以天子名义召集诸侯,订立盟约。

周厘王在位之初,各诸侯国忙于扩展自身势力,对周王室的朝贡已渐疏远,齐国此次派遣使者朝贺并请求援助,令周厘王欣喜异常,爽快地允许齐桓公代表天子权力,召集诸侯会议,承认宋桓公的君主地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依循天子之命,召集各诸侯国在北杏会盟,正式确定宋国国君的地位。然而,由于齐国尚未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参与会盟的仅有宋、陈、邾、蔡四国,鲁、卫、郑、曹等国则持观望态度,未出席会盟。齐桓公对参会诸侯数量不满,欲取消会盟,管仲劝阻说,必须信守承诺,哪怕只有三个诸侯国也可成事,何况已有四国响应,加上齐国自身的实力,足够形成联盟。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与四国诸侯会面,并在会盟中,凭借周天子的授权,被推举为盟主。最终,五国达成盟约,约定尊重王室权威,共同抵御外族侵犯,彼此互助。

北杏会盟后,齐桓公率军征伐那些未参与会盟的小国,并通过武力手段迫使鲁、郑两国向齐国求和。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再度召集各国在鄄地会盟,这次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各诸侯国的初步认同。

公元前662年,鲁国内乱,鲁庄公的夫人哀姜与其弟私通,并杀害了庄公之子、刚即位的鲁闵公,企图扶持哀姜的弟弟庆父登基。哀姜是齐桓公的胞妹,齐桓公处决了哀姜,庆父畏罪自杀,继位的鲁僖公与齐国在落姑会盟,鲁国终于恢复了稳定。自此,齐桓公成为维护正义的象征,其在诸侯中的声望大大提高,霸业进一步扩大并巩固。

正当齐国在中原地区逐渐确立霸主地位的同时,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狄人和山戎人势力逐渐崛起,频繁侵犯中原各国,威胁着中原地区的安宁与发展。

公元前663年,燕国派遣使者至齐国求援,声称山戎骑兵万余人攻打燕国,抢掠大量物资,燕国难以抵挡。起初,齐桓公不愿出兵援助燕国,但管仲建议,燕国遇到危难来求助,若齐国能首先出兵讨伐蛮夷,将在各国中树立更高的威望。齐桓公认同管仲的观点,遂亲自率领大军救援燕国。

当齐桓公的大军抵达燕国时,山戎已经抢掠完财物,逃离而去。管仲建议继续向北追击,彻底击溃山戎,确保北方的安宁。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决定追击山戎。而与燕国相邻的无终国(今河北玉田一带)也时常遭到山戎的侵扰,燕国君主燕庄公于是联络无终国加入联军,共同抗击山戎。

齐桓公率领三国联军势如破竹,一举击溃山戎,迫使山戎首领逃至孤竹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齐桓公毫不犹豫,继续穷追不舍,直至包围了孤竹国。然而,孤竹国大将黄花献上山戎首领首级的同时,却设计欺骗齐桓公,声称孤竹国君已逃离至沙漠深处,自己则愿意投降并引领齐军追击。齐桓公信其言,遂率大军深入沙漠,却未料黄花趁机逃脱,导致齐军迷失于茫茫沙海,面临极端气候与生存困境。

就在危机时刻,管仲灵机一动,提醒齐桓公老马熟悉旧路,提议选取几匹燕地的老马带路。齐桓公采纳此计,果真在老马的带领下,成功带领军队走出了死亡沙漠,重返正途,“老马识途”的典故也因此流传开来。

脱困后的齐桓公军队重振旗鼓,攻克了被孤竹国君趁机占据的无棣城,最终将其击败。这场战役不仅彻底打败了山戎,拯救了燕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更兼灭掉了令支和孤竹两个部落,凯旋而归。燕庄公亲自送齐桓公至齐境边界,齐桓公秉持礼仪,将燕君所至之地划归燕国,并敦促燕国向周朝进贡,此举极大地提升了他在诸侯间的声望。

在这期间,齐桓公采取宽容政策对待失信的鲁国,非但没有兴师问罪,反而赠予部分战利品,此举深深打动了鲁国上下,并赢得了各方赞誉。随后,他又领导军队助卫、邢两国抵抗山戎和西狄的侵袭,帮助卫国重建宫室,协助邢国复国迁徙新都,这些正义行为使他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当时,南方强国楚国也对中原诸国构成威胁。楚国虽地处偏远,但国力强盛,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原各国相当,因其自称为“王”,被视为“南蛮”。齐桓公在稳定北方局势后,决心对楚国采取行动。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集结了包括本国在内的宋、鲁、郑、卫、陈、许、曹等八国联军,先攻打楚国盟友蔡国,继而直指楚国。楚成王闻讯迅速布防,并派遣使臣质问齐国无端发兵的原因。在齐国指责楚国未向周王室纳贡后,楚国承诺恢复纳贡。考虑到全面战争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齐桓公接受了楚国的承诺,在楚国恢复纳贡的前提下,双方在召陵结盟,各自退兵。

后来,周王室内乱,周惠王意图废黜太子郑,齐桓公联合诸侯在首止会盟,保护太子郑,确保了他的继承权。周惠王驾崩后,太子郑顺利即位,成为周襄王,并对齐桓公的援助深表感激。

借助周襄王赠送太庙祭肉的机会,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于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等七国国君在此举行盛大的会盟仪式。会上,周王的使者传达旨意,齐桓公接受胙肉时可免于跪拜,标志着周王正式认可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各国再度缔结盟约,约定和平共处,互助合作。

葵丘会盟不仅是齐桓公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汇聚诸侯,通过这次大会,齐桓公实现了联合诸侯,确立中原霸主地位的目标。历史上,齐桓公称霸中原的过程被誉为“九合诸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