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中国历史故事 > 弦高犒师智退秦军

中国历史故事 弦高犒师智退秦军

作者:文明观测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6-18 14:23:4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晋楚争霸,在城濮大战中,晋国力挫楚军,从而确立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随后,晋国屡次组织诸侯会盟,原本依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鉴于晋国势力日盛,亦转而投靠晋国加入联盟。然而郑国却摇摆不定,虽然与晋国有盟约在身,却又因畏惧楚国,暗中与楚国缔结了同盟。

晋文公得知此事后,决定联合诸侯共同讨伐郑国。朝中大臣认为仅凭晋国自身的兵力足以对付郑国,无需劳烦各路诸侯。晋文公曾与秦国约定互为军事支援,故此只通报了秦国。秦穆公正觊觎向东扩张,收到消息后,立即亲率大军抵达郑国,与晋军分别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西两侧。面对秦晋两大强国的围困,郑穆公惊慌失措,迅速派遣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游说秦军撤兵。烛之武向秦穆公剖析,郑作为晋的邻国,若两国联手灭郑,晋国将进一步壮大,届时很可能威胁到秦国的西部边境,秦国实则无法从中获益。同时他表示,若秦郑修好,未来秦晋交往,郑国还能作为秦国的接待站。秦穆公细思之下,认同了他的观点,遂与郑国达成和解协议,并留下三位将军率领两千兵马驻守郑国北门,自己则率余部悄然回国。

晋军发现秦军悄然撤离,极为不满,但晋文公念及秦穆公昔日恩情,未下令追击,仍继续对郑国都城展开猛攻。郑国见秦军已撤,但晋国攻势不减,无奈之下再度派人至晋营求和。晋文公接纳了郑国的投降,并与其签订了盟约后,撤军回国。秦穆公闻讯,得悉郑国又倒向了晋国,内心颇为愤慨,但为了避免破坏与晋国的关系,最终并未再次发兵攻打郑国。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逝世,其子公子兰继位,即郑穆公。同年冬天,晋文公也驾崩,其子晋襄公继位。秦穆公感到时机成熟,欲与晋国一较高下,争夺霸业。此时,留守郑国的将军杞子秘密致信秦穆公,声称已掌控郑国北门,建议秦军偷袭必胜。然而,蹇叔和百里奚两位老臣认为长途奔袭敌国,对方必将有所警觉,难以成功,劝阻秦穆公放弃此次行动。但秦穆公决心已定,不予采纳,任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视为主将,蹇叔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领军车400乘秘密进攻郑国。蹇叔和百里奚预见此行必败,且担心儿子安危,含泪为出征将士送行。

秦军途径周地东进,于公元前627年二月到达距离郑国约八十公里的滑国境内(今河南省一带)。郑国有位名叫弦高的商人常在各国间经商,此时他正驱赶牛群前往洛邑贩卖,途中偶遇长途奔袭的秦军。他与同伴商议认为秦军穿行多国,显然是企图趁郑国不备进行偷袭,但直接向郑国报告已来不及,于是他一方面派人火速回国告知郑穆公,另一方面则将牛群引至秦军营地,冒充郑国使臣求见秦军主将孟明视。

秦军原打算偷袭郑国,如今郑国“使臣”竟主动前来犒军,孟明视顿感惊讶,亲自接见了这位自称使臣的人。弦高对孟明视表示,自己是受郑国国君之托,特意带来礼品慰问秦军,并献上四张熟牛皮及十二头肥牛。

郑国使臣远道而来犒赏军队,显然意味着郑国已知晓秦军意图并已做好准备,偷袭之事已然无法实现。孟明视当机立断,取消袭击郑国的计划,率军折返秦国。

与此同时,郑穆公收到秦军即将偷袭的情报后,一边紧急部署备战,一边派人前往北门监视秦军动向,发现秦军整装待发,已有作战准备。郑国大臣皇武子遂对秦军三将下达离境命令。三位将军意识到计划泄露,郑国已有戒备,自知不能再久留,于是连夜带领部下撤离郑国。

由于弦高的机智,郑国得以幸免被秦国覆灭的命运,郑穆公与百姓对其深表感激。郑穆公意欲给予弦高高官厚禄以表彰其爱国壮举,但弦高表示,忠诚于国家乃是天经地义,倘若接受封赏,则有损其赤诚之心,因而婉拒了所有奖励。弦高犒师救国的故事自此传扬开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