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奶爸劝学史 > 第100章 秦王政不喜刀兵

奶爸劝学史 第100章 秦王政不喜刀兵

作者:司马青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1 07:4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此时众人寒暄已毕,开始进入正题。

蒙武当先挑衅道:“春申君请赵国少将军和魏使到楚国,莫非有意与我秦国为难?”

项燕早得了春申君的吩咐,当先跳出来道:“少将军和魏使之事,乃是赵国、魏国和我楚国之事,不劳蒙将军费心。”

蒙武正欲再言,盖聂却起身行到蒙武身边,探头到蒙武耳边说李左车是游历到此,入春申君府乃是偶然,只需探听魏使所为何来即可。蒙武听了大感意外,不过他对盖聂是绝对信任的,因此也就放下了李左车。

张耳见项燕对蒙武如此强硬,心中大喜,赶忙附和道:“秦国虽强横霸道,也不能随意干涉楚国和魏国之间的交往,我为魏使,自然身负使命而来,只是此事却不方便说与蒙将军听。”

蒙武哼哼两声道:“你魏国还能有什么使命,无非就是打不过我秦国了,来让楚国人替你挡刀,你魏国好坐收渔利。只是不知魏国准备用几座城池说服春申君?”蒙武这句话十分厉害,短期来看秦魏之战对楚国的确没有直接的影响,若此时出兵魏国,只是替魏国人挡刀而已,说魏国人坐收渔利也不算不对。

张耳哑然,出使之时魏王并未授权张耳以地贿楚,只想让楚国明白魏楚本是唇齿关系,说动楚国来援。

春申君哈哈大笑道:“蒙将军未免有些大言欺人;据我所知,秦军连番攻伐韩魏,已是师老兵疲,且粮草大大不足,实在已没有什么战斗力;我还听说连老将王龁都战死了;我若是魏王,此时反击,必有所获。”

蒙武心中一惊,不知春申君从何处得了秦军虚实,看来楚国果然时时在关注秦军动向,不可不防。此时断不能示弱于楚,不然楚国不肯坐观,秦军便再也不能轻易进攻魏国。

蒙武道:“我大秦据有关中巴蜀数千里膏腴之地,又有南郡巫郡船运之利,军粮可供百万大军之需。当年我们在长平与赵国相持三年而有余粮,攻击小小魏国岂会粮草不足?君上身为楚国令尹,当为楚国计,不可信小人蒙蔽之言,令楚国受损。”

魏国已是惊弓之鸟,边将日日坐守城池只盼秦人不来进攻,哪里还会有人去研究秦人的动向。魏王也不知此时秦军已然疲弱,不敢轻易进攻。只以为秦人安静了几天,只怕就要大举来犯,赶紧派了张耳到楚国求援。

魏王不知道秦军虚实,张耳自然也不知,因此听了春申君之言,不由大喜,顺着春申君之言道:“这几年秦人欺我太甚,我王十分恼怒,如今得知秦军疲惫,正欲进取。只是我魏国连年征战,力量不足,特遣张耳来楚国求助,我王另派了使者去见赵王和韩王,约定日期合纵伐秦,将秦国历年侵占诸国土地都讨回来。”

春申君捻须大笑道:“昨日我入宫拜见大王,大王正有伐秦之意,只是我王身体不适,令我全权负责合纵伐秦之事。既是魏王也有伐秦之意,我也派两个使者前往韩赵二国加入合纵,我四国一同起兵,且看秦人如何应对。”

蒙武本是来示威的,只盼镇住了楚国好继续伐魏。如今一听二人当面说三晋与楚国要合纵伐秦,心中大惊。蒙武是蒙骜之子,自然知道秦军一切虚实,深知此时若是四国伐秦,秦国必然应对艰难。

蒙武领兵伐魏多年,深知自信陵君被罢黜之后魏军毫无斗志,苟延残喘而已,并不信魏国敢逆势伐秦。如今张耳所言正是秦军当前真实状况,不由也担心魏国情急拼命,真要拼起来魏国还有大军二十余万,加上韩赵楚之兵,自己前线五六万人如何抵挡。

蒙武思索一番道:“君上三思,山东诸国合纵伐秦非止一次,又有哪一次能成功的。昔年鄢郢大战之后,宣太后念故国之情严令昭襄王不得继续伐楚,我秦国自此之后再不攻伐楚国,非不能也,实不愿违背宣太后遗命。”

蒙武见春申君沉思,续道:“秦未伐楚,而楚国一次在邯郸相助赵魏杀伤我秦国许多勇士,又随信陵君一起兵临函谷关。这两次之后我秦国从未发兵报仇,皆因秦楚两国罢兵,都有好处:我秦国得了三晋一些土地,楚国开发东部,攻灭鲁国,成为山东强国。楚国两次出兵攻秦,空耗楚国兵马钱粮,好处都被三晋所得,君上为楚国令尹,当为楚国计。”

春申君装模作样的沉吟,李左车此时站出来道:“蒙将军所言尽是欺人之谈,若是楚国坐视三晋灭亡,不久之后秦国必举天下之力伐楚,那时楚国便想合纵也无能为力。蒙将军之言,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蒙武哈哈大笑道:“我听闻武安君数日之间消灭匈奴骑兵二十万,我父击定太原郡之后也不敢犯武安君疆界,少将军如此灭武安君威风,若是武安君知道了,只怕不乐。”

李左车看着蒙武在那笑,不为所动,淡淡道:“我赵国自然不惧秦人,若是秦军与我祖父同等兵力对阵,秦军必然不敌。如今秦人占了关中巴蜀鄢郢之地,又占了三晋旧地,其势之强已不是一国所能抗衡,若不合纵伐秦,我祖父便是孙吴再世,也回天乏术。”

春申君接口道:“少将军言之有理,如今秦国太强,难得遇到秦军疲弱之机,自当趁此机会合纵伐秦,以绝后患。我已奉王命,正该如此行事。”

张耳不知这是春申君听了小姑娘分析之后的诈言,听得有如此良机,大喜道:“我王有言,如今关东诸国楚国最强,若楚王有意合纵,我王请奉楚王为纵约长,我魏国兵马任由君上调度。”

蒙武鼻子都气歪了,往日秦使到楚国,楚人都是唯唯诺诺的唯恐有半分怠慢之处。如今自己堂堂秦国大将到了楚国,先是被逼坐了末席,又被楚魏两国当着自己的面要合纵伐秦;那赵国少将军李左车在侧,分明也是有意促成合纵的意思。蒙武到底是个武人,修养再好也比不过苏秦张仪等舌辩之士,又不敢发作,一时面红脖子粗,僵在当场。

春申君见蒙武大囧,十分得意,不由暗暗对小姑娘竖起大拇指,感谢她点破了蒙武的底细。

于是春申君、李左车、张耳都举爵痛饮,小姑娘和公主也得了许多敬酒。小姑娘偷眼去看盖聂,只见他依然是眼观鼻鼻观心坐在那里毫无表情,不由暗暗称奇。

久之,蒙武乘隙道:“君上听我一言,秦楚皆是大国,皆有一统天下之望,若是你我两国提前大战,只有他国得利。”

春申君道:“若是我不出兵,坐视三晋灭亡,久之楚国也不保。”

蒙武道:“君上之言差矣,我秦国可以攻伐三晋,难道楚国就不能攻伐齐国吗,齐国天下之富,若是楚国得了齐国,便是秦国灭了三晋,两国也只是分庭抗礼之势。到时候两国以鸿沟为界,各守疆界,岂不是好过两虎相争,便宜了三晋和齐国。”

春申君不由脱口道:“齐国有鱼盐之利,为天下之富,可惜落在田建手里,毫无作为。我若伐齐,可得全胜。”

张耳刚兴奋了不过一刻,听春申君之意又想放弃合纵转而去伐齐,心下大乱,便要开言。

不料春申君又道:“我大王宅心仁厚,齐国自田建为王之后与我楚国交好,若是无端去攻伐齐国,师出无名。若是不伐齐国,坐视三晋灭亡也非我王之意。”

蒙武听春申君语气松动,连忙抓住机会道:“君上所虑者秦国吞并三晋而已,如今我王日渐年长,宅心仁厚,多有休兵养民之意。只是大权握在吕相手中,我王行事多有掣肘。君上若肯息了刀兵,只需等几年我王亲政之时,必然停止攻伐,休养生息。既有和平共处之机,又何必多动刀兵徒伤国本。”

“哦?秦王政不喜刀兵?”春申君颇有不信之色。

“自然,我王时时在关中各处巡视,见民生多艰,十分怜惜,对吕相多番征伐十分不满。朝中众臣多有与王意见相合者,我王得以扣了一些军粮迫使大军回撤,若是关东诸国联兵而来,我王必然被迫出兵,那时两败俱伤。若依了蒙武之意,我回国之后必然促使我王和吕相下令不再进攻三晋,待我王亲政之后再说。”

张耳知道蒙武必然是诈言,蒙武身为武将,又是主将蒙骜之子,恨不得天天打仗,哪肯支持秦王休兵。只是魏国势弱,张耳言轻,一切还得楚王和春申君决断,是以也不多言。

春申君对蒙武所言秦王不喜刀兵之事好像颇有兴趣,又问了许多细节,蒙武显然早有准备,对答如流,春申君好像被说服了,面露犹豫之色。

末了春申君言道只要秦国保证三年之内不攻伐三晋,楚国可以暂时不出兵,若是秦国有异动,楚国必然联合三晋伐秦,蒙武应承了春申君,于是众人欢饮一番,尽欢而散。

张耳专程留下提醒春申君蒙武必是诈言,春申君道自己也不信秦人,只是楚国开战准备尚未完成,正好先以缓兵之计拖着秦人,待楚国准备好了便合纵攻秦。

张耳哪里料到楚王不愿出兵,春申君也是大言欺蒙武的,对春申君竭力为魏国争取到三年和平大为感激。

蒙武出府之后也暗暗庆幸,虽不能镇住楚国,好歹稳住了楚国和三晋合纵之事。只要熬到今年夏粮下来,大秦铁骑又何惧什么合纵。

一场宴会下来,各方都决定什么都不做,都以为自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回到馆驿之后蒙武问盖聂对付小姑娘可有把握,盖聂摇摇头。

蒙武半生都在战阵上度过,战阵杀伐与剑道也有相通之处,对盖聂的剑术佩服得五体投地,难以相信剑圣盖聂难以胜过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盖聂道:“剑术到了剑道的层次,并不是依靠勤奋和阅历可以决定高下,重要的是“悟”,那小姑娘一挡在张耳身前,我便感受到小姑娘的剑道境界并不在我之下,隐隐还有过之。前些时日那小姑娘杀了秦宫众多侍卫,我亲自去看过伤痕,以我的剑法,也难以做到。”

蒙武听得似懂非懂,感叹这世上怎么突然就冒出来这样一个大高手,剑术如此之高,足以影响到很多事。若是这小姑娘起了杀心,杀了自己的老爹蒙骜这类关键大将,仗就没法打了。

盖聂却让蒙武无须担心,小姑娘看似是站在李左车身边,李左车左右不了小姑娘的行动,而且从始至终小姑娘对秦国从未表现出恶意。盖聂身为剑道绝顶高人对天道也有所感悟,感觉到小姑娘和自己一样都想要尽快结束乱世,并不会对诸国有所偏袒。

蒙武听了盖聂解释悬着的心才放下:盖聂本是赵人,却收了秦国公室中人赢去疾为首徒,赢去疾如今是黑衣卫校尉,在秦王政身边极受重用。

盖聂认为只有秦国才能一统华夏,结束诸国混战的乱世。蒙武与盖聂相交甚深,自然知道盖聂赞同秦国征伐关东诸国,如今听说小姑娘跟盖聂是一类人,自然不会与秦国为难。

第二日小姑娘向春申君请辞,春申君以小姑娘提点镇住了蒙武,正欲留几人多盘桓几日,小姑娘以楚地无事请辞。春申君问日后行止,小姑娘言道先去新郑见韩非,日后之事见了韩非再说。

春申君在宴席之上说合纵攻秦并非戏言,只是此时楚王无意出兵,合纵之事可以先推动起来,遂遣项燕去见韩王,正好与众人同行。

春申君准备了许多珠宝玉器,小姑娘坚辞不受,同了项燕的使团共赴新郑。

郢都到新郑不过五百里路程,沿途都是大路,车马十分便捷,众人一路游玩一路行走,也不过用了三日。

到了新郑项燕自投馆舍,小姑娘带了众人直接到司寇府中来寻韩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