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九十六章 会玩

晋末长剑 第九十六章 会玩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庾亮巡视南顿、新蔡、汝南的同时,邵勋则抵达了陈县,时已十二月初。

银枪军右营原地解散,军士各回各家。

他们的家就安在陈郡——左营六千人安家于襄城,右营十幢兵则在陈郡。

至于新招募的21-24幢兵,则统一迁至梁国诸县安置。

十二月初八,腊日。

睢阳渠东岸的空旷草场上,邵勋又带着亲兵、义从骑兵开始射猎,加深感情。

这是传统了。

将近四百亲兵、两千义从军士策马奔腾,欢声笑语不断。

“嗖!"箭矢飞出,挟千钧之势射中了一只奔跑中的野猪。

野猪大怒,转过身来,直朝邵勋冲锋。

亲兵们尽皆失色,邵勋则哈哈大笑。

我来!"刘灵提着一把巨斧,冲到野猪侧面,奋力斩下。

野猪发出痛苦的喙叫,四蹄一软,歪倒在地。

亲兵们一拥而上,挥舞刀剑,将已处于“弥留之际"的野猪砍得惨不忍睹。

刘灵撇了撇嘴,不屑于补刀。

吃了我一斧,什么样的野猪还能活?

“赏金刚奴绢十匹。"穿看一身蓝袍的邵勋吩咐道。

刘灵的高手风范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快步上前,拜倒于地,大声道:“谢明公赏赐。”

邵勋又大笑。

天下英雄受吾驱使,美哉!

血肉模糊的野猪被抬下去后,射猎继续。

“嗖!”又一箭射出。

骑士们纷纷前出,你争我夺,将一只已经蹬腿的野兔献了上来。

“赏你了!”邵勋收起角弓,马鞭一挥,笑道。

抢到野兔的义从军骑士听不懂他的话,愣愣地站在那里。

亲兵们纷纷呵斥。

邵勋止住了,翻身下马,走到此人面前,问道:“匈奴人?”

义从骑士还是听得懂“匈奴”二字的,傻傻点了点头。

邵勋拿马鞭转了一圈,指了指方才呵斥他的亲兵,道:“既入吾帐下,便是袍泽,何斥喝耶?”

说完,拍了拍手。

蔡承会意,取来一匹绢。

邵勋不满,皱眉道:“此人骑术精湛,抢在尔等之前取得猎物,一匹杂绢如何能打发了?”

蔡承又拿来一匹锦缎。

邵勋满意地接过,将骑士拉起,又把锦缎披在他身上,道:“到我军中,只要有本事、有战功,便有赏赐。”

有军官走了过来,用胡语翻译了一通。

骑士一听,感激涕零,又要拜倒于地。

邵勋拉住了,对着众人说道:“吾平生只好美人和勇士。只要有勇力,敢拼杀,见我无须下跪。尔等亦要谨记,不可折辱壮士。”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邵勋拉着匈奴骑士的手,道:“天色将晚,今日便到此为止吧。明日操练分进合击之术。”

篝火很快点燃。

入夜之后,陈郡、陈县官员亦至,一同吃肉饮宴。

酒过三巡之后,场中愈发热闹起来。

一些壮勇之辈开始比赛角力,胜者由邵勋亲自颁发赏赐,顿时将气氛推向**——呃,这项比赛不许刘灵参加,他已经提前拿到一枚玉佩作为奖品了。

数十步外的林间小院内,王澄扒着墙头,看了许久。

他从荆州辞官后,就直接跑来了陈县,因为他听说王玄等三位晚辈在此。没想到王玄提前走了,只有景风、惠风二人还留在这边闲住。

不远处传来了脚步声,一个人影向这边走了过来。

王澄迅速低下头,免得被人看见。但片刻之后,他又抬起了头,瞪大眼睛。

侄女王景风悄悄出了门,竟然与陈公邵勋在墙下私会。

尔母婢!你为什么抱阿鱼?阿鱼你为什么不反抗?

“你还记得我!”墙根下传来侄女幽怨的声音。

“知道你喜欢吃鱼,方才特意钩了一条上来,煨好汤了。”这是邵勋的声音。

“很香啊……”王景风已经把不快忘到了脑后,有些惊喜地说道。

“一会趁热吃了。”

“我现在就要吃。”

“现在不行。”

“为何?”

随后便是女人娇嗔的声音传来。

王澄悄悄探出头,发现侄女整个人被邵勋抱在怀中。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邵勋搂着侄女纤腰的手逐渐下移,在臀上轻轻揉捏着。

侄女只哼哼了两声,就没别的表示了。

王澄目瞪口呆。

往日春游,有登徒子不过口花花几句,就差点被侄女打。邵勋的手到现在还放在侄女的臀上,侄女就只是脸红,连骂都没骂,更别说打了。

这……

咦?

王澄分出一只手,擦了擦眼睛,借着墙边的火光望过去。

陈公身上的那件蓝袍好眼熟啊!那不是处仲最喜欢的衣服么?怎么穿到陈公身上了?

一瞬间,他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每一种都只会让他——更加目瞪口呆!

他失魂落魄地下了梯子,默默走回房间。

王惠风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写写画画。

王澄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没说,最终只道:“陈公自广成泽而来?”

王惠风嗯了一声,继续提笔写字。

“就知道看书写字。”王澄无奈道。

王惠风又嗯了一声,还在写字。

“邵勋有没有——对伱做什么?”片刻之后,王澄忍不住问道。

“叔叔还请慎言。”王惠风抬起头,皱眉道。

王澄一窒。

明明是晚辈,他却从惠风的眼中看到了责备、不悦等情绪。

见了鬼了!王澄暗恼,这侄女太过正经,竟然让他这个叔叔感到不自在。

“你在写什么?”为了化解尴尬,他转移话题道。

王惠风停下了笔,解释道:“昨日陈公前来拜会,请我算一算若给百姓授田,需几亩园宅地、几亩桑麻田、几亩粮田。”

王澄疑惑地看了侄女一眼。

他不信邵勋的目的如此单纯,而是别有所图,于是问道:“果真?”

王惠风的脸上露出佩服的表情,低头看了看纸上的字,说道:“陈公谈了很多。他说应给百姓田三十亩,其中二十亩种粟麦,两年三熟,十亩种桑麻,缫丝织布。另给五亩宅院,供百姓起屋,亦可遍植竹木、果树,或辟为菜畦。”

“如果是下田,则倍给之,或用林草之地充抵。”

“陈公还提了桑下种麦之法。”王惠风抽出一张纸,递给王澄。

王澄拿起一看,最上面是一句诗: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

笔迹似乎不是侄女的,难道是邵勋写的?他们已经亲密到这种程度了?他忍不住抬头看了眼侄女,欲言又止。

王惠风聪慧无比,只坦然看着叔叔,不想解释什么。

王澄低下头,继续看着。

看完后,嗤笑一声,道:“桑下种豆,我亦在别处见过,不稀奇。”

王惠风点了点头,道:“陈公说天下之事,难在推而广之。桑下种麦之法,确实已有,然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若能尽推之,则百姓大获其利。”

桑下套种农作物首见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种的是绿豆、小豆。

到了中晚唐,不但商业大繁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各藩镇农民们开始在桑下套种粟麦,并且进一步完善了套种理论,连合适的桑树、农作物密度都有经验了——“太寡则乏于帛,太多则暴于田。”

就极端情况来说,如果田地足够多,完全可以在农田中遍植桑树,每亩地最多可种四五十株,以牺牲粮食产量为代价获得更多的绢帛。

但一般不这么极端,大部分农田还是拿来种粮食,部分田地种桑树,桑下还可套种部分农作物,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如果能在整個河南推广,那么百姓将收入大增,日子也会更好。

“邵勋他不是好人……”王澄低声说了一句。

王惠风有些讶然,不置可否。

事实上,她对邵勋印象很不错。

这两天他们谈了很多。

邵勋想了很多让百姓提高粮食、桑麻产量的办法,她很感兴趣。

邵勋又提了他心目中完美的农户家庭生活状况:五亩宅园,其中一亩起屋,四亩种果蔬、枣榆;三十亩田,二十亩种粟麦,两年三熟,十亩种桑,桑下种豆子;另有公地若干,供百姓割草、放牧,养牛羊猪之类的牲畜。

王惠风听得入迷了,于是当邵勋央求她帮忙时,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只不过这些事她懒得对家人说,免得他们以为自己对陈公有好感。

但话又说回来了,陈公心怀天下,爱惜百姓,又胸有韬略,能提出良策,还会打仗,善抚士卒,真是世间奇男子。

王惠风很欣赏他——只是欣赏而已。

见得侄女脸上表情,王澄直欲抓狂。

邵勋可真有本事啊!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二侄女这种人是比较正直、传统的,而且外柔内刚,你若与她谈风花雪月,那屁用没有,只会让她厌恶。

但若谈天下、百姓,那就危险了。

尔母婢,这厮怎么这么会玩!

“总之你以后少和他说话,他真不是好人。”王澄想起了邵勋身上的袍服,咬牙切齿道。

王惠风笑了笑。两个人有共同志趣而已,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她懒得多说。

王澄见侄女这态度,心下哀叹,恰好瘾头上来,起身离开服散去了,不再理这些糟心事。

王惠风低下头,又抽出一张纸,定定看着:“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

这就是他理想中的百姓田园生活啊。

好像很难做到,但他一直努力在做。

这才是大丈夫。

她提笔下了“邵勋”二字,笔法不拘一格,自然内敛,昭示了写字之人的心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