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

晋末长剑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情报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金谷园已经成了指挥中心。

近两月以来,进出宅园的人越来越多,身份也越来越高。

忠武军已缓慢增长到四千余人,多出来的为河南诸郡国豪强子弟、部曲,分散编入各队,集中操练。

银枪右营六千人同样屯驻在金谷园附近,定期操练。

十天前,五千许昌世兵抵达。

五天前,五千屯田军抵达。

三天前,忠武军在邵慎的率领下,离开金谷园,返回宜阳继续操练。

至此,仍留在金谷园的部队已下降至一万六千。他们何时出动,才是这场战争真正图穷匕见的时刻。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邵勋似乎还没有大举出动的意思。

或许是四战之地处处分兵把守,兵力不够。

或许是敌人还没被充分调动起来,时机不成熟。

或许是他别有谋算。

总之,他悠闲地躺在金谷园的竹林内,练武读书、处理公务,顺便对前线进行微操。

偶尔,他也会接见一下外人。

“新安置下来的百姓,一家给田三十亩,至少为我养一匹马。”邵勋拿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个代表田地的方格,说道:“百姓只需拿出部分田地种豆科牧草,养一匹马绰绰有余。剩下的爱种什么种什么,我不管,也不问他们收税。”

画完方格,邵勋又在里面画了一匹马。

呃,与其说马,不是说像卡通版的驴。而且,画马的时候,他还在想可以养牛,于是下意识在马的头上画了两个角。

对面传来“噗嗤”一声。

绿色的裙摆拖曳在地上,随着主人的笑声,微微抖动着。

裙摆下沿绣着几朵素丽的鲜花,格外诱人。

邵勋放下树枝,尴尬地一笑。

他同时注意到,王惠风的衣着好像换了。

以前见她的时候,都是一身素衣,没有任何装饰品。

这次前来会面,她的衣裙“生动”了不少。

这是何意?邵勋心中若有所思,若有明悟。

但他装作没看见,笑完后,面现慨然之色,道:“其实,草原上一亩地养不了什么牲畜,但在四处膏壤的河南,一亩地全种上豆科牧草,细心打理,每年收得的干草数倍于草原。我就算他们拿十亩地出来种草,养两匹马都够了,今只要一匹,剩下的还能再养一头牛、几只羊。如此一来,百姓生活非但不会太拮据,还会有所改善。”

其实,他这段话里面有个漏洞。

正常执行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马死了呢?这怎么办?

理论上来说,这是官府寄养在百姓家里的马,所有权是官府,死了要不要赔?

肯定是要赔的。那这可不是什么小负担,这年头又没保险。

当然,如果忽略单個百姓家庭血泪,着眼全局的话,这个政策确实可以执行下去,毕竟绝大多数马不会病死,大多数家庭还是从中受益的。

汉代、唐代在政府鼓励下,养马的民户很多,前者免税,后者由政府出面高价收购,都在中原蓄养了庞大的马群。

尤其是唐代,三十里一驿站,密度比汉晋以来都要高,需要大量马匹。

国中还养了约十六万骑兵或骑马步兵,数量同样冠绝诸朝。

巅峰时七八十万马匹的保有量,草原部落看了都自愧不如。

其实,都是看政策和执行力罢了。

北宋民户养马养不下去,纯粹是官府不拿百姓当人,北宋老百姓也比汉唐穷了太多,毕竟吃的盐的价格都是唐代十余倍,税负更是在五代十国的基础上继续增加。

“马政之事,没那么简单吧。”王惠风想了想,问道。

“是没那么简单,所以你要帮我。”邵勋诚恳地说道:“有马之后,我就可扫平匈奴,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战事平息之后,百姓安乐,家有余粮,老人有所赡,孩童长得健壮,如此,余愿足矣。”

王惠风听得有些出神。

“我要打仗,没那么多精力兼顾后方。”邵勋察言观色,继续说道:“你若不帮我,则大事休矣。”

王惠风没有回答,只问道:“妾一介妇人,如何能当得起如此大事。”

“你若当不起,那些户位素餐之辈又怎么说?”邵勋看着王惠风的眼睛,说道:“多年来,我可未见得哪个妇人有你这般聪慧。”

王惠风移开与他对视的目光,转移话题道:“家父遣我来,其实是想告知一些并州消息。”

说完,她拿出一纸,看着最上面一张,说道:“数月以来,关中、并州情形皆在此间。”

“果真?"邵勋大喜道。

王惠风点了点头,然后抽出那张纸,正要递过去。

邵勋好像没注意到她的动作,目光全被那张纸吸引住了,只见他皱着眉头,起身坐到王惠风身旁,自然而然地接过纸张,看了起来。

王惠风身体一僵,正要往石凳另一侧挪一挪,却听邵勋问道:“黄白城之战的内情是如何得来的?真是如此?”

王惠风收拾心情,停下动作,扭头看了过去,道:“都是父亲与好友、学生、旧僚书信往来中提及的,妾互相印证,从中提炼,能写在这里的都没问题。”

王衍门生故吏、好友旧识遍天下,书信往来极多。

王惠风从父亲的书信中摘抄出一条条有用的信息,然后互相印证。

能交叉证实的就当做可靠信息单列。

相互间有些矛盾的,另列。她再结合各种消息,自行推测,还把推测结果写在一旁。

这情报提炼能力真的很强,情报来源也十分强大,很多内情都不是你派商队、开商铺能收集到的,因为层级不够。

老登是真的厉害,名气够大,获得情报的能力极强。

“原来如此。”邵勋点了点头,继续看着。

王惠风收拾心情,见他看完,递过另一张纸。

“字真不错。”邵勋赞道:“若有暇,可否教我练字?”

“妾不擅长楷书。”王惠风摇了摇头。

不擅长吗?未必。只是下意识避嫌罢了。

“哦。”邵勋失望地点了点头。

王惠风见得他表情,心中复杂,一时间竟有些纠结矛盾。

“你推测匈奴与鲜卑又打起来了?”邵勋突然问道。

王惠风猛然惊醒,定了定神后,解释道:“刘聪自关中抽回了万余兵马,自河东、平阳征发了三万众,还自河西(河套草原)征调了四万余诸胡骑兵,却又未兵发河内、河北、显然往晋阳方向去了。其实,写这一条的时候是六月。七月初,家父又与弘农杨氏旧识书信,已可确认刘聪北上西河了。”

厉害,厉害!邵勋不由得佩服起来。

同时他又想到,他手下的幕僚们是不是也与其他各方的亲戚、朋友、学生书信往来,透露内部情报?几乎是必然的吧?

世家大族关系错综复杂,互相联姻几代人,亲朋好友、门生故吏分仕各方,都不用刻意透露,写信时不自觉的一句话,往往就会被有心人解读,得到有用的讯息。

王惠风干的就是这种事。

王衍是天下名士,消息来源不是其他人可比的。但这老登居然防我一手,很多情报不告诉我。

想到这里,他瞟了眼王惠风,不想王惠风也在看他……

邵勋似无所觉地继续看着情报,说道:“怪不得刘汉一直未遣大军南下,原来他们身上也一堆事。如此看来,时机已经成熟,可出兵了。”

王惠风的心情本来有些乱,听到“出兵”二字时,悚然一惊,下意识说道:“恐有些冒险吧?”

“打仗哪有不冒险的?”邵勋摇了摇头,说道:“再者,诸营大军齐聚,人吃马嚼,可不是什么小数目。每拖一天,就要消耗数千斛粮草,开支很大的。”

“再者,为扫平天下,令百姓安居乐业,我又何惜以身犯险?”

“伱能帮我,已经让我胜算大增。天下士民闻之,亦要赞颂你之贤名。”

王惠风沉默不语。

以往她最喜欢和邵勋谈论天下太平之后,百姓们的日子怎样怎样了,今天却有些沉默。

邵勋抬头看了下天色,讶道:“不知不觉,已至酉时。”

说完,他看着王惠风,笑道:“今日辛苦你了。我去园中摘些菜,给你做顿好吃的犒劳下。”

王惠风猛然抬起头,道:“无需如此,妾这便告辞了。明公若有不解之处,可遣人至洛阳送信,妾会解答的。”

“也好。”邵勋勉强笑了笑,道:“就是有些遗憾。我只得数千兵,出征之后,若遇石勒数万骑,一个不好就全军覆没了,就怕没机会再回报你。”

“妾不需要回报。”王惠风先是摇了摇头,然后看着邵勋,认真地说道:“明公身负重任,不该再亲征了。”

“银枪右营不抵左营。他们技艺尚可,但战阵经验不足,我得亲自带着,鼓舞士气。等练出来后,就可交给别人了。”邵勋说道:“再者,为了天下大业、百姓安居,将士们都在勠力厮杀,我又怎能安坐后方?多杀一个贼人,就能快一点收拾天下,让天下恢复本该有的样子。”

王惠风无言以对。

邵勋看了下她的脸色,悄声问道:“还记得我写的那句社日诗吗?”

“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王惠风轻念道:“会有那么一天吗?”

“会有的。”邵勋肯定道:“你要帮我。我们一起看到那一天。”

王惠风低下头。

“对了,听闻你熟读地志,不妨为我详解一下,到底是枋头筑城好,还是在黎阳筑城好。”邵勋似是突然想起这事,说道。

王惠风欲言又止。

其实,通过之前的交谈,另外就是看了一些许昌幕府的来往公函,她心中很清楚陈公将会在哪里筑城。

不过,她好像宁愿自己不知道。

她更有些惶恐。她觉得自己已经踩到了沼泽地的边缘,再往前一步,就会慢慢陷进去,不知不觉被吞没。

“事关紧急。”邵勋一脸严肃地说道:“先吃饭,吃完饭为我讲解一下。”

王惠风沉默了许久,轻声应了一下:“嗯。”

夕阳西下,红艳艳的晚霞映在她脸上,甚是动人。

“枋头与濮阳隔河相望,又距邺城不到二百里,若在此筑城,则大有可为。”邵勋的声音还在陆陆续续传来:“但黎阳亦很紧要,我委实难决……”

听着邵勋拙劣的言辞,不知道为什么,王惠风突然有些想笑。

不过,她的脚步轻快了许多,仿佛卸下了千钧之重一般。

当然要在枋头筑城了,有什么可多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