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六十一章 军议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恭送明公。”宛城之外,以幕府军司乐凯为首,数十僚佐齐齐行礼。

朝廷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与给河南坞堡帅授官拖拖拉拉相比,由尚书令庾珉亲自督办的给“有功将吏”授官的行动非常迅速,一日内即核准完毕,开始走流程,前几日便已发下官服、告身、印信。

话说天子从坞堡帅们那里还是搞到了一些粮食的。

总计十余人被授予了并州、冀州的县下佐官,获得了六十万斛粮食——目前已到货十万斛,这个数目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坞堡帅们其实不太在意能不能实际当官,他们也不会去并州、冀州。事实上,能有个官身就可以了,这是政治地位,无关其他。

但宛城幕府的僚佐们是能够实际管理南阳诸郡国的。

这是一个综合了南阳、顺阳、新野三地士族高门子弟的班子,在地方上影响力很大,至少可随意操控这三個郡国。

至于义阳、随国二地,则影响没那么深入。

已划归梁州的魏兴等郡,更是不可能管辖,当地已实际自治,或者倾向于梁州刺史。

能不能借着朝廷名义实际控制下来,那就要看乐凯等人的本事了。

邵勋临离开之前,去了一趟小长安,见到土城已初具规模后,放下了心。

他已调张硕(张大牛)为银枪中营督军,率六幢兵驻守此地整训——银枪督军已成为朝廷正式官职,乃第六品,员额不限。

从官职来看,朝廷是真的摆烂了。

十余年前官印把得贼严,轻易不肯发放。邵勋殿中擒拿司马乂,也只得司马越授意东海举孝廉,得了个八品中尉司马,已是厚赏。

现在么,搞得跟批发一样。

前阵子,朝廷甚至发明了个闻所未闻的职务:副刺史。

让人雷得外焦里嫩。

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大晋朝的现状:江河日下。

一般只有快灭亡的朝廷,才会出这么多幺蛾子。

一切巡视结束之后,邵勋自宛城出发,沿着宛叶走廊古道,于四月十八日返回了许昌。

比预计多花了几天时间,因为乐岚姬怀孕了,呕吐不止,中途停下来休息了几次。

有些土地是真肥沃,就是农夫懒得好好耕耘。

若无这次省亲,还不知猴年马月呢。

岚姬幸福地说,她一定是在少女时代住过的老宅里怀上的。

邵勋深以为然,因为他撞得太狠了,在里面爆炸了好多回。

成都王妃,为邵家子嗣的壮大再立新功。

四月下旬,邵勋来到许昌宫视察桑园、菜园,同时召集幕府僚佐开会。

平东将军幕府长史裴康、左司马陈有根、右司马羊忱、从事中郎毛邦、柳安之……

龙骧将军幕府大部分高级幕僚与平东将军府重合,但也渐渐有了新人,如:从事中郎郗鉴、郑隆、督护杨会、记室督楼休、主簿京禅等。

郑隆是学生兵出身,历任金门坞主、云中坞主、密县长,是继毛邦、王辉之后第三个进入幕府的学生官员。

杨会是宜阳杨公坞坞主,出身弘农杨氏(自称)。

楼休出身雍丘(陈留国)楼氏,与将军楼权、楼褒同宗,这是一个在后汉年间还算可以,国朝逐渐没落的家族。

京禅是司隶校尉庾琛介绍来的,盛赞其文采出众、心思缜密,出身顿丘京氏——一个挣扎在末流的河北小士族。

他能当主簿,完全是看在庾琛的面子上。京禅对此一清二楚,他是陈公的人,同时也是庾家的人。

这个幕府结构就比较健康嘛!

邵勋看了很满意,世家大族、小士族、地方豪强以及他的门生凑在一起,共同出力,不比司马越等人的名士幕府好?

有些名士,是真的不爱干活。

司马颖幕府的名士杨准,“不以官事为意,逍遥终岁”,颍以其名士,“惜而不责”。

司马越幕府也有很多这类人。

他们不干活,却名气很大,权力也大,愿意干活的人或被他们影响,或为其挤兑,总之把幕府风气搞坏了,弄出很多傻逼操作。

官场风气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邵勋一直努力维持着。

他现在招进来很多颇有上进心、志在重塑门第的寒素、豪强“卷王”,让那些准备躺平的世家子很难受,被迫跟着卷,官场风气大为改观。

嗯,他刚提出粮草军资问题,参军庾亮、毛邦二人就起身汇报了。

“永饶冶调拨了一批工匠、器械北上至冶铁城。酒店现已积存箭矢五万三千余支、长枪两万根、步槊七千二百根、甲三千九百副、铠三百……”

汇报完后,邵勋点头赞许。

元规没去混日子,还是干了事的,没给老子整个大的。

“工匠、学徒、力役可还有短缺?”他问道。

“一直缺。”

“打完这仗给你补。“邵勋说道。

酒店冶铁城现在已经有六千多人了,包括枋头之战送来的俘虏。

六千人里,绝大部分是矿工,剩下的是各色工匠和学徒。

这个军工基地还有进一步扩产的潜力。

位于宛城南部的永饶冶是治下第二大军工基地,规模略小于酒店冶,但产量高于酒店,因其存在多年,运转成熟故。

洛阳算是第三大军工基地了,但产出主要供应禁军。而且在王弥夺占弘农后,他们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原材料开采、冶炼基地(新安),产能骤降,目前仅靠巩县产出的少量铁料维持生产。

荥阳本来也有一个冶铁中心,但八王之乱前期就废弃了,因为其原材料除少量由本地开采外,绝大部分需要从并州启运。并州战乱不休,后来又被匈奴夺取,荥阳工匠四散,多被坞堡帅、庄园主们所获。

河内温县的冶铁工坊同理,工匠要么被坞堡帅所获,要么被匈奴掠走。

其实,河南产铁的地方不少。

除上述地点外,鲁阳、梁县、阳城、方城、郎陵、宜阳等地或多或少都有铁矿产出。

这些在后世都是毫无开采价值的矿,要么储量少,要么品位低,但在古代却日复一日地被开采、冶炼,还是有价值的—有些储量很低的铁矿甚至完全被采空了。

其他州也差不多,很多郡县都有小铁矿,支持地方冶炼事业一一这些矿要么在军阀手里,要么被地方豪族控制。

就邵勋这个幕府而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指望汝南西平、南阳宛城两大采矿、冶炼区了,这是很重要的根基。

“明公,考城幕府已准备粟豆四十万斛、干草二十万束,正往荥阳、濮阳启运,最迟五月中可运抵邸阁,六月初可输送至枋头南城。”庾亮结束后,毛邦起身说道:“豫州调拨了六十方斛粮豆、千草二十方束,尚未启运。本月应还能再收五方束干草,五月复收十万束。”

“人吃马嚼起来,这点粮也就够用四五个月,不太够。一旦顿兵坚城之下,谁敢说要多久?"邵勋说道:“洛南诸县、广成泽再筹二十万斛粮、十万束干草。”

“明公,洛南诸县陆路转运,损耗甚大。”毛邦提醒道。

“尽量筹措。”邵勋不让步,说道:“计日输至濮阳。”

他当然清楚,粮食这种大宗货物,运输起来非常困难,路途损耗很大。

即便交通发达的21世纪,全国各地仍然兴建了很多粮库,存放周边区域收获的粮食。

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个地区的粮食,如果没有水运的话,很难运到其他地方,除非你做好十车粮只能到达一半甚至二三车的心理准备。

自汉以来,朝廷收的税,往往只存在于首都的账目上,实物则在各地的仓库。究其原因,就是转运困难。

邵勋打河北,最好别指望用上南阳等地的粮食。成本最低的办法,还是就近筹集,所以毛邦提醒他洛南诸县收集而来的粮草,需得陆路转运至许昌,然后船运向北,再卸货陆运,然后再装船——到了黄河那边,还得换船。

又或者陆路转运至洛阳,然后通过伊水进入黄河,再顺流而下至枋头。

总之成本比在豫州、兖州征集要大。

但他还是要求当地尽量筹措,陆路运输距离不算很长,成本还可以接受。为了军需更充足一点,支付这些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裴长史,转运军资粮草所需人丁,需豫、兖、司三州官吏互商,你来安排。”邵勋又看向幕府长史裴康,说道。

“遵命。”裴康应道。

这是一项苦差事,同时也是极大的权力。

哪个郡出多少人、多少船只、多少车马,都很讲究。

就郡县官员来说,他们肯定希望自己辖区内少发役、少出东西。

但你出得少了,别人出得就多,指定是一堆扯皮事。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也是发挥他影响力的良机。运作得好了,能收获一大堆自己人,他深谙此道。

曹馥死了,整个豫兖司三州数十郡国,都担在老夫一人肩上啊。

“各地屯田军、世兵,勿要懈怠,谨防发役时出现民变。”邵勋又看向刘善,道:“此事交由营军统筹。”

“诺。”刘善起身应道。

“接下来是军情事宜,刺奸督……”

邵勋一个个点名,一条条过,将战前的所有准备事项敲定完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