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战争尚未开始,但有心人已经能够看出一些端倪了。

新郑通往管城的驿道上,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难行,拉着车马的役徒们无不唾骂。

“唏律律——”老马无力地跪倒在地,口吐白沫。

车厢倾斜了一下,在一名役徒恐惧的目光下,轰然侧翻,将其压倒在地。

一个接一个粮袋落下,将役徒压得口吐鲜血,双目无神。

有粮袋破了口,黄澄澄的麦子洒了出来,堆在他脸上,很快将他掩埋在了泥泞之中。

人们大呼小叫冲了过来,先将马车扶正,然后把役徒扒了出来。

役徒已经只剩下抽搐了,嘴里满是混合了血沫的麦粒,双目无神地望着天空。

天空乌云密布,沉肃无比,仿佛在无声地祭奠这位枉死的役徒。

战争尚未爆发,却已经有了伤亡。

有人将挽马背上的皮套解了下来,尝试了几次,都没法让老马再度站起。

“没救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叹道,也不知道在为挽马叹气,还是在为年轻的役徒惋惜,可能都有吧。

其他人默然地看着这一切,直到一位庄客头子走了过来。

“还愣着做什么?”他大吼道:“大雨泥泞,本就耽搁了行程,今晚准备火把,连夜前行。”

众人如梦初醒,纷纷将粮袋搬起,堆入车厢之内。

后面牵来了一头骡子。

老者将皮套给骡子套上,继续赶车。

旁边路过一队军士。

粗粗望去,大概有数百人的样子,都是年轻的面孔。每个人身后都跟着一匹骡子,骡背上负着食水、器械,慢吞吞地走在泥水中。

他们身上的戎服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全是污渍泥水,但没人在意,只闷着头赶路。

老者收回目光,慢悠悠地驾驶着骡车。

庄客头子特意调拨两名年轻力壮的役徒给他,准备随时援应。

“哗啦!”没走多久,轮子又陷入了深深的车辙之中,怎么都走不出来。

老者下了车辕,拿马鞭指了指。

役徒立刻从车上取下木柴,垫在车轮下面。

旁边驰过一队骑卒,溅起大蓬泥水。

老者暗骂一声:“陈公给你们马,就是让你们不打仗的时候骑的?若被刺奸都督的人逮着了,少不得一顿鞭子。”

木柴垫好后,老者又上了马车,三人一起配合,奋力前行。

老者不停挥舞着马鞭,骡蹄打滑了好几次,让他心中直犯嘀咕:若车架坏了,可就彻底走不了了。

好在运气不错,又一次尝试后,沉重的马车终于走出了车辙印,摇摇晃晃继续前行。

老者擦了把汗,暗叹一声:征战苦的都是老百姓啊。

他下意识抬头看向前方,长龙般的车队一望无际,直接延伸到远方的天边。

再加把劲,再加把劲就好了!

把这些粮食送到河浦边,装上船之后,就不关他们事了。

回家之后,还有一堆活计要忙。

洛阳那边送来了一批羊,卖得极为便宜,他刚刚买了一头。

就是瘦骨嶙峋的,他一看就知道是长途跋涉赶过来的外地羊。再一问,果然是从一個叫“金谷园”的地方送来的。

他不放心毛手毛脚的孙子能照顾好羊,想着早点回去看看,别给养死了。

另外,连日大雨,房顶有点漏,得找个时间修一下。

唉,官人们行行好,别再发役了好不好?

******

圃田泽内,随着钟声响起,又一批船只驶离河浦,前往大河。

郭诵看着船舱内密密麻麻的器械,非常羡慕。

舅舅李矩当上荥阳令后,坞堡就交给他来管了。

他不太喜欢管庶务,但对操练部曲非常积极,其中最让他头疼的便是刀枪弓箭的损耗了。

这些东西可并不便宜!

官家的器械或许便宜不少,但极少流到外边。像他们这类坞堡帅,要么自己打制,要么找人买,总之都不容易。

譬如箭矢,听闻银枪军每名士卒的箭囊中都有三十支箭,且各种箭的功能还不同。

有直射破甲的,有斜射城头的,还有专门用来抛射的……

这是何等的豪奢!

诚然,箭矢并不算贵,但箭与箭也是不同的啊。

他们坞堡制作的箭,工匠用端子就是整不太直,导致箭支的质量不太好。

后来请了一位从开封郑氏家里逃出来的工匠,手把手教导如何加热箭杆、如何用端子矫正,才算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矫正之外,听闻官冶制作的箭杆还要切削、打磨、上漆、缠蚕丝线等等,非常繁琐,质量不是他们可比的。

这也让他看清楚了,他们这个小小的坞堡与真正的世家大族间底蕴的差距。

“打仗打的就是钱啊!”郭诵摇了摇头,看向大泽中的沙洲。

陈公要打仗,他们坞堡出了一百丁,奉裴府君之命,来到圃田泽放牧。

郡里送来了三万头羊,从金谷园一路赶过来,数百里的路程几乎跑得“油尽灯枯”。

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些小东西的生命是真的顽强。在沙洲上啃了旬日鲜嫩多汁的牧草后,身体肉眼可见地鼓了起来,慢慢养出点膘来了。

郭诵趟着水,来到了一个百余步见方的小沙洲上,仔细看着。

一岁之中,牛马驴得两番,羊得四倍。

只要草料足够,这玩意生得是真的快。

一般而言,年初一只羊,只要运气不坏,年尾很可能就变成四只。

不过眼前这三万头羊却不是拿来繁衍的,养好膘后,会进一步向东送到文石津一带。

那边正在造浮桥,最终这三万只羊大概都会变成前线军士的腹中之物吧。

都要上阵厮杀了,为了激励士气,自然要吃顿好的,他可以理解。

沙洲上搭着几间茅草屋。

郭诵知道,这是牧羊人临时歇脚的地方。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沙洲上会有很多堡民过来放牧,但这会全被官府征用了——草,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这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打一场仗的消耗有多么巨大,对百姓又会造成多么巨大的不便。

早年在平阳的时候,他一度认为,只要练好武艺、军阵,打仗不就是那么回事?

跟舅舅来到河南后,自己操持一摊子事,他才明白那会有多么天真。

没有人帮你打理后勤,你的仗就打不下去。

他家的坞堡只出了一百丁壮,整个河南不知道多少坞堡、庄园被动员了起来,不知道多少官员、士人、豪强如他这般,奔走于各地,将一袋袋粮食、一捆捆箭、一只只羊送往前线。

陈公快速统合了河南,坞堡、庄园团结在他身边,终于有了如今这个局面。

相反,如果这些人不支持他,他的后勤瞬间崩溃,什么仗都打不起来。别说吃羊了,人相食都大有可能。

治军抚民,真的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靠打打杀杀是不成的。

******

枋头南城外,人喊马嘶,一片嘈杂。

淇水河面上架起了几座临时木桥,大批军士快速通过,来到了淇水西岸。

羊聃登上高台,粗粗一看,顿时破口大骂。

这边是打了多久的仗啊,树林都被砍光了。简单的伐木设栅,此时看来却难如登天。

没奈何之下,他只能让军士们挖掘壕沟、修建土墙,聊作防护。

命令下达之后,军士们领取了器械,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河岸边的泥地比较松软,挖起来非常方便,壕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伸了出去。

羊聃四处巡视着,非常满意。

他们到淇水西岸布防,不是为了守城,而是为了保护枋头南城。

河浦之上,船只停得到处都是,人、马、货物随处可见,乱成一团。

这个时候,若匈奴人潜渡淇水,杀奔过来,极有可能让那些没来得及进城的夫子役徒们炸营,好不容易运来的军资粮草也会被付之一炬。

因此,他们渡河西进,前出布防,保护好南城的侧翼,免得为人所趁。

远处的旷野中,三三两两的匈奴游骑静静窥视着。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得住任何人,毕竟这是六七万大军,不是六七百!

话说这次场面可真够大的,豫、充、司、荆诸州数十郡国被动员了起来,竭尽全力输送粮草军资,存放于枋头南北二城之中。

甚至于,仓城都不够用了,不得不临时搭建遮雨棚、土房、木屋存放军资。

他手下这三千先锋,大概是最早一批抵达枋头的兵马。

唔,或许不算,因为城东还有四千宛城世兵,由原频阳令梁肃统率,同样前出布防,扎营于白沟南岸。

那帮关西人!

羊晒笑一声,在亲兵的护卫下,返回了营地。

大河之上,涛声依旧,百舸争流。

操着各种口音的军士、役徒在此汇聚。

每一艘船靠岸,都在为即将爆发的战争积蓄能量。

他们运来了许昌的甲胄,载来了西平的长枪,送来了洛阳的强弩….….

陈留的粟、颍川的麦、陈郡的豆子在此汇聚。

广成泽的战马、龙陂牧场的骤子、金谷园的牛羊次第发来。

押运的官吏们声嘶力竭,几乎喊哑了嗓子。

带队的军官们破口大骂,狠抽笨手笨脚的辅兵。

文吏们笔走龙蛇,登记交割物资写得都快手抽筋了。

这就是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