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八十三章 决断难做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石勒兜了一圈,自北门回城,点检一下兵数,不过步骑数千人罢了。

他没有时间耽搁,直接在大街上纵马奔驰,至南城墙下后,下了马,直奔城头。

他的心情有些惶急,身上的伤口隐隐作痛,腿脚也有些酸软,太阳穴突突直跳,大口喘着粗气。守城军士见了,目瞪口呆,纷纷避让开来。

“如何?”石勒上了城,第一时间找到王阳,问道。

王阳面色凝重,没有多说,只指着城外,说道:“大王一看便知。”

石勒放眼望去,却见苍茫大地之上,人马尸体相枕,密密麻麻。

无数俘虏排成长龙,垂头丧气地向南走去。

他粗粗数了数,不下五千人。

三万步卒出城厮杀,被杀多少还不知道,眼前这五千俘虏是扎扎实实的,着实惨不可言。

邵勋其实没有什么花哨的布阵。

他站在高台之上,也没有任何出彩的指挥。只是时机到了,下达一道命令,大军执行,然后获胜,如此而已。

完全可以说,他那个位置随便换个有点经验的将领,一样会如此指挥,一样会获得胜利。

一万二千重步兵,排成前后左右四个小方阵,组成一個大阵,先抵住骑兵冲锋,然后层层推进,步兵接战,一举摧垮己方三万步兵,将他们像赶羊一样赶进护城河,赶过羊马墙,赶到城门口……

但他也明白,这只是自己不服气的心理在作怪。

真正的战场,哪来那么多来来回回?

九成以上的出营阵列野战,半个时辰内就分出胜负,结束战斗了。

况且他们这么一支士气低落的部队,不一触即溃已经对得起他了。

对邵勋而言,这就是一场轻松至极的战斗,远远不如遮马堤之战的强度。

现在的关键是——

“回来了多少人?”石勒拉住王阳,小声问道。

四万大军呢,即便密密麻麻排在一起,也七八个方阵,他不信后面先跑的人回不来。

“从城南诸门退回来的,不过万余人。骑军先回,差不多三千骑吧,剩下的多是步卒。”王阳说道:“后面我下令放箭关闭城门了,贼军追得太急,不敢再放人进来了。”

说到这里,王阳有些惭愧。

“你做得很对。”石勒说道:“若非当机立断,可能就让贼军驱赶溃兵突进来了。”

随即叹了口气。

城北有大片烟尘,那是跟随他出战的骑军,败退之时直接走了,不告而别。

他盘算了下手头的兵力,带回来两千骑、步卒三千,城南又败退回来万余人。

城内尚有未出战的骑军五千,步卒五六千——这是魏郡太守桃豹的兵,战斗力不行,所以此番压根没让他们出战。

安阳以南、以东地区,还有数千骑在野外活动,一时半会派不上用场了。

现在真正能用的,其实就一万七八千步卒、一万骑卒,且士气低落,器械不全,很难了。

当然,理论上来说不止这么点兵,因为之前他还下令征发了一批邺城丁壮,发给器械,这也是股力量。但他们能不能打,只有天知道。

“大王……”王阳小心翼翼地瞄了他一眼,欲言又止。

“说。”石勒挥了挥手,目光仍落在城外。

那五千俘虏被晋军驱赶着向东,似乎开始修筑营寨了。

王阳见石勒注意到晋军的动静了,于是鼓起勇气说道:“大王还打算守邺城么?”

石勒没有回答,只看着王阳,道:“继续说。”

“我观邵勋打算围攻邺城了。”王阳指着外面,说道:“其兵本只屯于草桥之北、邺城以南,现已分兵城东,开始修筑营寨。城北那边似乎也派了人。如果让他挖起壕沟,筑起城墙,大王觉得该怎么办?”

自邵勋大军抵达邺城的那一刻起,主动权就已经完全操于他手了。

他完全可以在邺城四周大挖壕沟,掘堑三重,引水灌之。

挖沟挖出来的土就地夯实为墙,然后在三重壕沟外安营扎寨,筑起高台,布好弓弩,到时候怎么突围?

这也是石勒为什么不愿意死守邺城的原因。

就三个月粮草,被人这么一搞,三个月后大军饿着肚子,难道吃人?

好,就算能吃人,但士气一定更低落了,届时被人一突而入,大面积倒戈是必然之事。

甚至都不一定等到三个月,就会有人投降了。

今日出城野战,大败而回,局面没有任何改观,还恶化了,这一把算是搏输了。

而邵勋的意图应该没有改变,他开始付诸实施了:掘壕筑墙,围困邺城。

围困的同时,肯定还会有进攻,一方面是牵制守军,让城外得以顺利掘壕,另一方面则是趁着守军士气低落,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

这不——

“咚咚咚……”鼓声响起,之前未出战的晋军辅兵已排着整齐的队列,慢慢靠过来了,这是要攻城!

“大王,邵勋兵临邺下,左近坞堡庄园定然降之,出粮出丁。掘壕筑墙要不了多久的,若再犹豫下去,一旦让邵贼把邺城团团围住,可就走不了啊。”见石勒不说话,王阳有些着急。

石勒张了张嘴,始终没说出什么。

邺城说白了,就是一座土石木料构筑的城池罢了,本身造得过大,需要太多兵力防守,周围又无任何险要地势,所谓易攻难守。

从军事角度来说,价值不大。

但从政治角度而言,它又意味着太多。

河北第一名城、运漕枢纽之地、曹魏霸府……

这一桩桩加在上面,让邺城变得举足轻重。

他在这里几年了。

劝课农桑、分地分宅、拉拢豪族、训练兵士,他的次子也出生在这里。

他手下很多将校与邺城豪族联姻。

他甚至打算在这里开办学校,让每个将佐都挑选子侄,送进去读书。

这么多计划,这么多牵绊,岂能说走就走?

一走,多年努力毁于一旦,威望一朝散尽。

一走,他便成为无根之萍,依附他的部落都不一定会再买他账——难道邵勋不能招诱部大、酋帅们吗?

石勒不敢这么小看他。

他总觉得邵勋手段很厉害,说不定就和诸胡首领打成一片,让那些人为他效力。

邮城一丢,他都不知道有几个人还愿意跟随他。

十八骑应该没问题,但底下的兵将呢?

纵有大批人跟随,邵勋不会追击吗?

八月金秋,丰收之李,粟麦遍野,鬼知道他能打到哪里。

这个人,可是把靳准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真的狠,不远不近地吊在后面,始终维持一天的路程,让匈奴人心惶惶,不断有人掉队,都不用他杀,自己就散了。

士气,这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不仅仅有军事上的士气,还有政治上的士气。

军事士气没了,军兵离散

政治士气没了,就像自城北逃走的那几个部大一样,不告而别。

难,难,难,左右为难!

他已经四十一岁了,再出奔流浪,若无外敌还好,但北有王浚、南有邵勋,他几乎没有了自立的可能,也没这个时间了。

平阳天子一纸救命,就能把他调来调去,即便有老兄弟愿意跟看他走,最终也会被消磨在一场又一场没有意义的战斗上,最终为刘家天子的权势添砖加瓦。

大王,不能再犹豫了啊。”王阳喉声叹气,道:“邵勋从一开始就打着围困的主意。他七万人马,如何攻五万兵戌守之大城?他现在已经不掩饰了,一旦—”

石勒止住了他后面的话,问道:“如果退守三台,你觉得还有没有转机?”

他没有提外城。经此大败,外城多半守不住了。

不信?

晋军辅兵已经来到了城下。

城头守军在军官的命令下,拈弓搭箭射去——但也仅仅是射箭罢了,真谈不上箭如雨下。

他们的本领很差,本来就没多少人会射箭。

逃回来的人士气低落,还不断向周围人散播着恐慌,而且他们在逃跑途中扔掉了大部分武器,这会别说弓了,一人一杆长矛还是勉强补足的。

石勒觉得,若非他和王阳站在城头,这些惊弓之鸟可能已经跑了。

为今之计,只有罢遣掉这些士气低落的羸兵,挑选精卒退入相对坚固的三台,或许能坚守更长时间。

“大王,若退往三台,邵勋都不用在城外掘壕了,直接进驻邺内,于三台外挖沟筑墙,几天工夫就弄完了。”王阳摇了摇头。

石勒“唔”了一声,仿佛没注意到城上城下越来越猛烈的杀声,只看着远方,凝眉沉思。

王阳也不催他,只默默等待。

在他看来,大胡进了邺城几年后,没以前那么干脆了。

当年在公师藩手下,败了就跑,跑了后就躲起来。风声过后再重新出山,召集人马起事,你能奈我何?

但从流寇变成坐寇后,有了坛坛罐罐,有了所谓的“大志”,想法就多了,也不纯粹了。

“先守城吧。”石勒拍了拍王阳的肩膀,道:“城头你来指挥,我去整顿溃兵。”

王阳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道:“遵命。”

就在此时,有亲兵上来报讯:威远将军刘达在城东劝降,言其被俘后,陈公亲手为其解绑,赐以酒食、锦袍,关怀备至。他受陈公感召,深耻前非,前来劝降。陈公只罪大胡一人,余皆不问,执贼渠首级来降,立受升赏。

石勒、王阳对视一眼,尽皆无语。

刘达是羯部骑将、石勒之妻刘氏从弟,官拜威远将军,比普遍是四品将军的十八骑低一级,但也不可小视,因为他真的有跟脚,有自己的部落,就像晋人士族有部曲庄客一样。

邵勋你还要脸不?玩这一招!

同时,石勒感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

刘达都能降,还有谁是可靠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