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随我东山再起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走,随我东山再起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仿如平地一声惊雷,炸响了整个夜晚。

城西金明门附近响起了嘈杂的呼喊声,群情激奋,且愈演愈烈。

有人自城外入内,大声高呼:“陈公只罪大胡一人,胁从不问。若抵抗到底,则死无葬身之地。”

“我家爷娘刚从安阳过来,陈公派人用马车载来的,说家里很好。但再打下去,地就要被收了。”另一个从城外入内的人高喊道。

军士们听了,尽皆失色。

这话太有冲击力了。

投降的话,“胁从不问”。

抵抗到底,“复罪如初”。

一正一反,让人没有退路。

真的,即便心中顾念大胡给分地的恩情,这时候也不想打了。人都是自私的,现在有个机会,放下武器,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地和房子还是你的,你接受不接受?

留在城内必死啊,谁看不出来这点?

待城外的壕沟、土墙筑起来,谁冲得出去?而且不是一道,人家挖了三重,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自己死了不要紧,就当把这条命还给大胡了,但家人怎么办?地和房子没了,家人重新成为流民,或者庄园里的奴婢,谁愿意?

事已至此,真的没戏了。

之前其实已经有人隐约想到这些了,故士气低落,心无战意,只不过大家都在你看我我看你,处于一种微妙的情绪中,没有起来领头的。

现在从普军营中“进修”的人回来了,振臂高呼,挑破了这层窗户纸,那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大家也不会对大胡动手,拉不下这個脸,那就一开城门好了。

“进修”之人点了几个膀大腰圆之辈,招呼他们一起上前,转动绞盘,先把城外的吊桥放下。

只听“轰隆”一声,沉重的吊桥落在地上,横跨护城河两岸。

又是十余人上前,齐声喊着号子,奋力打开城门。

其他人就站在一旁看着,既不帮忙,也不阻止。

这可能就是城内大部分军士的心态。

心里念着大胡的好,不愿对他动手,但也顾念着自己的小家,不愿在邺城送死。于是乎,到最后就变成了“中立”之人,坐看人群中少数利欲熏心之辈跳出来。

不主动造反,不拒绝造反,也不会阻止造反,俺们就是这样的人,复杂的人。

“府君,有人开金明门。”桃豹正在城头巡防,听得亲兵汇报后,先够着头看了两眼,然后便沉默不语。

“府君……”亲兵又提醒了一下。

“此乃王阳之计,赚邵兵入城,伏以弓弩手,尽杀之。”桃豹解释道。

“府君,王游击并没有派弓弩手啊。房屋高处,看不到一个人影。正面也未设拒马、街垒,更无严阵以待的军士,这——”

“闭嘴,你比我还知兵?”桃豹斥了一句,道:“传令所有人上城,勿要轻举妄动。”

“诺。”亲兵若有所悟,不再多言了。

“再派五百人,前往我府中。”

“遵命。”

桃豹挥了挥手,让亲兵离开,然后又找来一名亲信,让他带着官印为信物,缒城而下,前往晋军营中。

做完这一切后,他老神在在地坐在城楼上,吹着夜风,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吊桥放下的巨大动静瞒不了任何人。

正在外围连夜“施工”的南阳兵见了,虽然惊讶,但立刻做出了反应。

辅兵带着工具后撤。

正在警戒的战兵立刻上前。

营垒内和衣而眠的一部分战兵也被喊了起来,排着整齐的队列出营。

羊聃披完甲后,喊来一名叫乐鉴的小督,令其统千人,分驻营内各处。

“未得命令,擅自喧哗者,鞭二十。乱跑乱撞者,无论敌我,即刻射杀。”临行之前,羊聃下令道。

“遵命。”乐鉴大声应道,并立刻分派人手。

大部分人还在睡觉。

被吵醒了的人,懵懵懂懂,可能还有些气,一旦让他们大声喧哗甚至乱走乱跑,有可能引起营啸,尤其是羊聃这种平日里对待士兵比较苛刻的人,很多人满肚子气,早就对他不满了,难免有人借机生事,引发混乱。

所以,黑夜之中,未得命令乱跑乱撞的,一律默认为敌人,弓弩射杀,不能有丝毫犹豫。简而言之,要把动乱掐灭在萌芽状态。

安顿好营内后,羊聃带着一千六七百人,皆南阳豪族精锐部曲,披铁铠、备三仗,浩浩荡荡冲向金明门。

金明门已经大开,门口甚至有人张手高呼,表示愿降。

羊聃不敢掉以轻心,谁知道是不是诈降呢?

诈降骗你进城,然后伏杀,既可以获得一场胜利,提振士气,同时也可以让守军没有退路,被迫一条道走到黑——诈降杀人这种事太下作了,很难忍,而且下次真降时对面不会相信。

但羊聃还是想搏一搏,万一是真的呢?

他手下这些人,基本都是南阳豪族凑出来的精兵,甲具齐全、器械精良、训练不辍,其中超过一半是乐氏贡献的。

以前他们缺战斗经验,此番跟着他北上,打了不少仗,死了不少人,但剩下的人迅速成熟,从一开始十成本事发挥不出三成,到现在可以发挥出六七成了,进步非常明显。

羊聃觉得,凭借这一千六百多甲士,即便是诈降,我他妈也给伱弄成真降。

大不了死了,又有何惧?这么多猛士为我陪葬,值了。

千余人很快越过吊桥,冲到金明门前。

“将军。”有降兵凑了过来,满脸谄媚。

“滚。”羊聃踹了他一脚,提着重剑当先而入,竟然身先士卒。

几名盾手加快脚步,赶到了他身旁,严密遮护着。

羊聃性情暴虐,但给赏也很痛快。

自己玩腻的女人,有时候就赏给他们玩了,非常慷慨。

北上大战之际,经常身先士卒,勇猛无匹。

所以,暴虐归暴虐,他还是笼络了相当一批人的。

这些人和他一样,狠厉、暴虐、凶残,不把别人的命当命,也不把自己的命当命。

对主将来说,这是一把锋利的刀,伤人也伤己,不是谁都能驾驭的。

大军很快突破了瓮城,进入到了大街上。

羊聃心中大定。

有的诈降伏杀,从城门洞就开始了。他没遇到突袭,已成功一半,剩下另一半么——

来到大街上后,道路两侧跪了一地人,器械扔在脚边,尽皆高呼“愿降”。

羊聃又抬头看了看,街道两侧的屋顶也没有弓弩手,顿时大笑。

“大胡在哪?”羊聃随手拎起一人,问道。

“在……在中阳楼。”

羊聃将他掷于地上,立刻分派部署。

第一步是命令投降军士不得携带武器,列队出城,向己方投降。

第二步是派人通知后续兵马赶快过来增援,最重要的是报予陈公知晓。

按理说做到这一步已经够了。

接下来他就该布置防线,死守住金明门,不让人夺回去。

但羊聃是什么人?泼天的功劳在手,你让我等待?去你妈的!

他把人一分为二,八百人守金明门,接应后续人马,剩下八百余人由他亲自带着,直奔中阳楼——邺城南侧正中城门中阳门的城楼。

整齐的脚步声在大街上响起。

八百多人身披铠甲,手执利刃,如同杀神一般冲向城内。

每个人都喘着粗气,脸色涨得通红——若能擒杀石勒,这该是多大的功劳?不敢想象!

城中很快热闹了起来。

******

石勒刚刚自中阳楼下来,就听到了城中的喧哗。

“发生了何事?”他问道。

说这句话时,脸色沉稳。更准确地说,可能是麻木了。

他以为又是哪支部队不告而别,趁夜逃跑了。

他固然很愤怒,但也无力管束。

跟在身边的这些人都各有心思,别说那些管不到的兵将了。

他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或许,真的该走了。

人心不在,再怎么挣扎也是枉然。不如趁着现在还有些残存的威望,把能带的人都带走,找到一个喘息之地后,再慢慢收拾人心。

至于能带走多少人,说实话他也没底。

上万人?可能性不大。而且这么大动静,一出城就被邀击了,根本走不掉。

几千人?如果是骑兵的话,还有些可能,但悲哀的是,现在诸部骑兵是最不可靠的。

他们各有头人、部大,本来就是以恩义、联姻结之,以利诱之,但到了这会,他给不了什么利,反倒要让他们送死陪葬,现在还没走的人,说实话已经对得起他了。

就这么默默想着,他竟然有些气沮,眼中满是浓重的悲哀。

“大王,不好了,邵兵已自金明门而入,其势汹汹,好似有数千人。”前方奔来一信使,跌跌撞撞下马后,颤抖着说道。

石勒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相反还有些如释重负的样子。

他发现自己很平静,平静得过分了。

可能,他早就料到这样的结局了吧?

能打的部队,要么被晋军俘斩,要么在野外溃散了,逃回城内的只是少数,且人心惶惶,武器多有缺少。

临时征集的丁壮,又能有几分战力?又能有几分忠心?

早晚的事情罢了。

只是他一直看不开,下不了决心。现在不用犹豫了,晋军帮他做出了决定。

“大王!”左右急忙上前,神色焦躁。

杀声越来越近了,喧哗声也越来越大。

有人已经牵来了马,还有人打开了中阳门。

若要弃城而走的话,向北肯定来不及了,有可能会与入城的晋军撞上。

恰好他们在中阳门内,从这里出城非常方便。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还要不要挽救一下危局?当然,即便挽救了,也只是多活几日罢了。

粮食的问题很紧迫,但人心问题更麻烦。

贼军自金明门而入,肯定有人开门了,不然哪那么快就杀过来,还一点消息没有?

桃豹?还是豪门僮仆作乱?抑或是其他什么人?

总之,即便这次成功应对了,还会有下一次,而且不会太远。

“走!”石勒想了想,城内似乎没什么值得他挂念的。

妻妾?这恰恰是最不重要的,大丈夫何患无妻?

况且他的长子已在平阳,这个儿子可比他母亲重要多了,女人只会影响我的大志。

军队?已经人心尽散了,估计带不走。

部属?

“遣人知会下……”石勒一口气报了许多人名,各自分派人手,让他们去通知。

张宾、王阳、桃豹、程瑕等人悉数在内,三台那边亦派了两人,能通知到就通知,通知不到就算了。本还打算密令三台守军杀了妻妾,免得她们受辱,想想还是算了,因为传讯亲兵不一定能到达,他在城南,三台在西北,太远了。

随后,看也不看身后,翻身上马后,又拽过两匹空马的缰绳,道:“走,去襄国。”

邺城以北的赵、巨鹿、常山、中山等郡国内,还有大量分了地的兵士。

去了那边,看看有没有机会把他们征发起来,等待朝廷的援军。

思虑间,石勒已窜出中阳门,消失在夜色之中,一点不拖泥带水,十分干脆。

随从们紧紧护卫在身侧,陆陆续续出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