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

晋末长剑 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府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2 08:15:05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七月最后一天,在大索全城三日,反复搜检之后,邵勋在将佐们的簇拥之下进了城。

文官们还好,武将却很不高兴。

三天前的大战,阵斩勒兵步骑七千余,俘五千余人,逃回城中的大概有一万七千余人,剩下的基本都溃散了。

石勒逃回邺城之后,整顿败兵,只有一万七八千步卒可用,另有邺人丁壮万余、骑兵万人。

当晚,骑兵逃走了两三波,走了近七千人,邺内人心惶惶。

从白天到晚上,晋军攻城不断,数次突破,登上城头。虽然都被推了回去,但攻城能上城头,本身就意味着这座城池很危险了,况且当时出动的还是辅兵之流。

诸将围在邵勋身边计议时,个个兴高采烈,拍着胸脯请战,说第二天拣选精锐,定能在日落前攻克邺城。

但局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当晚就有人出城,或降或走,除了少许石勒部军士外,绝大部分是新征发的豪门僮仆。

下半夜金明门就被人打开了,让随征而来的大将们非常失望,除了羊聃羊彭祖。

但或许还有机会,不是吗?战争的主要部分已经过去,但并未完全结束。

石勒在邺城以北诸郡还有三万多步兵。

骑兵数量不多,但还是有的,况且此番邺城大战,石勒招来了两万骑左右,前后死伤绝对不会超过三千,主力犹在,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再听石勒的话了。

陈公不会给石勒重新征召兵马的机会。

待军资、器械囤积完毕后,很快就会出动兵马北上,至于这个“很快”是多快,可能是——明天?

日上三竿之时,邵勋一行人抵达了邺宫附近。

他是自中阳门入内的。

邺有七门,南侧有三门,中阳门居中,西边是凤阳门,东边是广阳门。

北侧有两门,西边是厩门,东边是广德门。

东侧有一门,日“迎春门",也叫长春门、建春门。

西侧有一门,日“金明门”,也叫白门。

迎春门、金明门东西相对,两门之间的大街是邺城的东西轴线,将城分为南北两個部分。

南半部分除少量官署、仓库、军营之外,大部分是里坊一住宅区、商业区、手工业区。

邵勋入中阳门后,行走的大街(铜驼街)两侧便是密密麻麻的里坊。

里坊有墙,墙上有门,墙内包围着若干建筑,居住着若干百姓。

整个邺城,大概有三十多个里坊,官员、百姓多居于此。

其实在北城区东北角还有个里坊,俗称“戚里”,即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富丽堂皇,非常豪华,但已毁于战火,只剩断壁残垣,不好住人,故石勒帐下将佐们都没去那里住。

马车而前,亲兵举着大盾左右遮护。

前后左右,甲士如云,旌旗蔽日。

坊墙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多为银枪军士卒。

坊墙内部的街道上,也有少许屯田军兵士警戒。

这排场、这安保规格,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和天子也差不了太多了。甚至于,天子出行前进行的“清街”,很多时候都没这么夸张。

马车很快走到了铜驼街的尽头。

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与金明门内大街(或迎春「门/建春门门/长春门内大街)交汇。

马车很快停下了。

邵勋今天没着甲,穿了件浅蓝色的袍服,负手立于大街之上,仔细看着这座被他征服的北方名城。

“参见明公。”哗啦啦一阵甲叶子作响,以李重、羊聃、王雀儿、金正四人为首,数十员将校齐齐见礼。

他们在前,幕府文吏们在后,他站在邺城的正中央,此情此景,真想——赋诗一首啊。

但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只点了点头,然后举步向前。

将校们纷纷退往两边,然后跟在他身后。

蔡承领着亲兵快走几步,抢在前面进了司马门。

所谓司马门,即邺宫南侧的正门之一,门前有赤阙楼台,乃曹操所建。

入门之前,邵勋抬头看了看,宫墙历经战火,损坏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倾颓了,只用木栅栏堵住。

司马门应该也是后来修的,因为看起来比较新。

举步入内之后,便是所谓的邺宫内朝了,即曹操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司马门后有左右相对的院落,左边有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少府卿寺,右边有奉常寺、大农寺。

房屋倾颓,屡经战火,惨不忍睹。

石勒据邺数年,遣人重修了其中部分建筑,用作官署,但并未全部修缮起来。

邵勋向左拐入了丞相府。

“君便是张孟孙?”邵勋看着立于窗下的一中年人,问道。

此人身量颇高,相貌清癯,典型的中年士人长相。

但眼睛很大,看人时颇有几分幽深的感觉。

呵,心思深重之辈!

“赵郡张宾见过陈公。”张宾躬身一礼。

邵勋还了一礼,举目四望。

他所在的位置叫听事阁,乃曹操办公的主要场所。

丞相府大体是一个四方形,东西南北墙上皆有门,其中东西二门为常用之门。

府邸分为前后三进。

第一进是护卫、小吏居住、办公的地方。

第二进就是听事阁了,其左边有殿室,乃曹操接受百官朝见的场所,右边是客馆。

第三进是后院,亦曰“相舍”,是曹操和家眷们日常起居的地方。

丞相府刚刚经历过大战,杀伪游击将军王阳以下千余人。昨天清理过一番,邵勋便打算临时住进来了,因为这是邺宫内不多的较为完好的建筑群。

“坐下吧。”邵勋让人撤去屋内的案几、坐榻,换上桌子、胡床,然后又让人取水煮茶。

诸将已得到命令散去。

僚佐有数人跟了进来:西阁祭酒胡毋辅之、右司马羊忱、从事中郎柳安之、郗鉴,外加司隶校尉庾琛。

他们也好奇地打量着石勒帐下最重要的谋士。

赵郡中丘人,父张瑶为中山太守。

先帝在位时,将太原王司马弘改封为中丘王,以中丘县为中丘国,张宾作为赵郡地头蛇、官二代,于是到中丘王手下当帐下督。

这是武职,他不喜欢,也不擅长。一次生病之后,更是直接被免官了,随后便长时间在家闲居,直到石勒的出现。

这样一个人,大晋朝太多了。家世不上不下,谈不上什么小士族,毕竟连续两代人当官,但也谈不上大士族,因为张宾毕竟被免官了,他们家族想再往上走,难度已经陡然增加。

他投奔石勒,应该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

这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

“孟孙在大胡帐下,名为长史,实领相国之重任。”邵勋指了指听事阁,笑道:“这便是你日常理政之所吧?足见大胡之信重。”

张宾目光瞧着桌面,并不说话。

蔡承端来了茶水,邵勋招呼幕僚们以及张宾一同享用。

一时间茶水氤氲,啜饮之声不绝。

将茶碗放下后,邵勋又看向张宾,说道:“河北之事,孟孙可有教我?”

张宾也放下了茶碗,同时心中邵勋的形象更丰富了一些:这是个直截了当的人,他不喜欢和你玩务虚的那一套,喜欢直来直去。

公允地说,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玩弄权术的官僚,身上武人色彩非常浓,直接、明了,连客套都不想做,但又很真实。

考虑到他的出身,那么可以理解了。

但似乎又有不同。有的底层出身的人,骤登高位之后,喜欢附庸风雅,僵硬地学习士人的处事方式,往往弄巧成拙,惹人发笑。

邵勋发迹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没做太多改变,可以在人群中一眼就分辨出来,因为他和周围的士人格格不入,太不同了。

这是个眼光卓绝、心志坚韧、目的明确、直来直去的武人!

一瞬间,张宾已经想了很多。

“陈公若想平定河北,唯有一策。”张宾说道。

“说来听听。”

“将幕府徙至邺城,以此为基,大力经营,方有几分成算。”

“哦?你是说我守不住河北?”

“太行八陉,多位于河北。晋阳刘琨暗弱,势难挡匈奴。若刘聪自并州而下,携高屋建瓴之姿,其势破竹。而河北地旷平远,无险可守,必然防不胜防。陈公居河南,或令河北士人失望,难以收拾人心。纵一时依附,久而久之,必然会有人投匈奴。”

邵勋沉吟不语。

张宾这是从战略高度来说的。

河北是平原,地势还比并州低。而太行八陉基本都掌握在匈奴手里,比如壶关。

想要自河北仰攻并州,困难颇多,且容易被人下山突入后方,抄截后路。

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河北为根基,以邺城为枢纽,下大力气经营,将诸郡搞得铁桶一般,人心归附,然后才有可能在与匈奴势力的拉锯中获胜,进而反攻入表里山河的并州。

简而言之,没有并州为藩屏的河北势力,都非常脆弱,柔软的腹部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下,需要下大力气经营,但你都不来河北,这能有多少经营效果?怕不是事倍功半。

但邵勋偏偏还没法久居河北,至少现在不能。

无关其他,根基问题。

将士们来自河南,大部分官员是河南出身,他还与河南士族联姻,关系密切,怎么可能来河北?那样会让原本亲密的属下、盟友们离心,自招祸患。

他也在观察张宾。

通过方才那番话,他确信张宾这个人还是有点地域观念的,他的首要投效对象是河北的诸侯。实在不行的话,才会考虑其他人。

当然,这年头绝大多数士人都有畛域之分,别说河南河北了,就河南内部都能依郡国不同分成几派。

张宾是这个时代顶尖的聪明人,但他没有脱离时代,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价值观的影响。

“孟孙可愿入我之幕?”邵勋问道。

张宾摇了摇头。

邵勋也不勉强,哈哈一笑,道:“不知不觉已是正午,先吃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